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數學認識110教案模板5篇

教師文案 閱讀(2.49W)

很多人在寫教案的時候,都習慣先確定好一個教學目標,教案在擬訂的時候,大家需要強調與時俱進,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數學認識110教案模板5篇,感謝您的參閱。

數學認識110教案模板5篇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與體的聯繫和區別。

2、培養學生小組學習的能力和協作精神。

3、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玩中學,學中玩,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四種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體驗面與體的不同。

課前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棱柱若干;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若干;課件。

案例

一、引入:交朋友。

師:開學到現在你們已經結識了許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師是不是你們的好朋友?

那你們知道我這位大朋友的名字嗎?

今天,我們這兒又來了新朋友,你們想不想也和它們交朋友呢?

交新朋友時,你們想知道些什麼呢?

那你們想不想和這些圖形交朋友?(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評析:根據小朋友喜歡交朋友的特點引人新課,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識新朋友

1、你認識它們嗎?那你知道它們叫什麼名字?

評析: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的名稱。

2、那它們長什麼樣子呀?

評析: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特徵,不要求完整,能說出點意思就行。

3、那它們住在什麼地方呢?

(1)下面我們來做個遊戲,做完遊戲你們就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是從什麼地方來的?玩搭積木遊戲。搭積木小朋友在幼兒園時經常玩的,不過,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師提一個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這些物體的每一個面,然後再搭。

(2)小組活動。

(3)欣賞各小組作品。

(4)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在哪兒能找到它們呢?一起來找找。

(5)各小組討論:老師走下來傾聽、指點、鼓勵。

評析:通過玩搭積木的遊戲,讓學生體會面在體上。

4、小朋友,我們來給這些新朋友拍張照好不好?有沒有辦法?用什麼辦法?

(1)討論得出方法:把積木放在紙上,用鉛筆描下來。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2)小組活動。

(3)說說你用什麼形狀的積木畫了一個什麼圖形?(課件出示)

評析:通過給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動師生共同得出:長方體畫出的是長方形,正方體畫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畫出的是三角形,圓柱畫出的是圓。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師爲學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並採取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同時在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5、歸類:請小朋友把描畫下來的圖形整理一下,分分類。

讓學生說說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評析:有對比就有鑑別,通過比較它們的異同點,學生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能正確區分圖形,避免思維產生混淆。

把兒童引入生活場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數學,以及平面圖形的形成過程,讓兒童進入玩中學,學中玩。通過摸、描、分的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感知立體與平面的關係。

三、加深認識

1、找一找

其實,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家,我們的教室裏就有很多,讓學生給這些圖形分別找到家。

評析:豐富學生對圖

形的感知認識,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設計一幅美麗地圖畫。

展示作品,進行評價。

評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學習,從事再創造的學習活動,引發學生髮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小組形式組織教學,發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體現了學生合作與互助,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些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請小朋友留心觀察一下,把它記錄下來,然後與爸爸、媽媽一起交流一下。

反思:

1、把數學還原成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生在幼兒園和平時生活中已經多多少少見過或聽說過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對這些圖形他們並不十分陌生。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他們早已玩過的搭搭積木遊戲,只是教師在此提出了一個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這些形體的每一個面。學生在摸、搭的活動中,有了真切的體驗,更有了新的發現。這是以前玩積木時所沒有留意的。知識的得出,沒有一種突然的感覺,不需花費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師稍稍一指點,學生細細一琢磨,與生活經驗一聯繫,知識就很容易地在學生的遊戲中得出來了。

2、一改以往的獎紅五星、小紅花的方法,把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作爲獎品獎給學生,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學生學習情緒非常高漲。

3、以借交朋友之線索來串聯知識,(叫什麼名字圖形的名稱;長什麼樣子圖形的特徵;住在什麼地方體會面在體上;給新朋友拍照感知立體與平面的關係;給新朋友找家對圖形的感性認識)又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學生學得有趣、活躍、自然,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2

設計思路:

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擺弄物品的特點,我爲幼兒提供了小棒、圖形、彩紙等大量活動材料,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做,啓發幼兒主動探索、發現三角形的特徵,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使幼兒養成動手、動腦、動口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探索操作活動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稱和形狀特徵;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初步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活動準備:

1、長短不同的小棒若干,總數是幼兒人數的6倍;

2、三角形卡片若干;

3、紅領巾、小房子、小旗子等三角形實物若干;

4、彩紙、鉛筆、橡皮、剪刀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探索操作:

1、在正方形拼圖的基礎上,請幼兒任意拿3根小棒拼擺圖形。幼兒探索活動,教師指導。

2、請個幼兒說一說,擺得什麼樣的圖形,用了幾根小棒,有幾個角;

3、師生共同拼圖,並點數圖形的邊、角;

小結:有3條邊、3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豐富詞彙:三角形。

二、探索感知:

1、請幼兒任意取出一個三角形卡片,點數它有幾個條邊、幾個角?

2、出示各種不同的三角形,引導幼兒觀察其不同點,相同點。

不同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角尖、有的角大……

相同點:都有3個角、3條邊。

3、小結:不管圖形大小,不管角尖,只要有3條邊、3 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三、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1、引導幼兒在環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物體(小彩旗、紅領巾)。

2、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見過的象三角形的物體

四、做一做、試一試剪裁三角形並拼圖

1、教師引導幼兒用各種方法剪裁出任意三角形(剪、撕、畫等),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2、鼓勵幼兒用剪出的三角形拼出自己喜愛的動物或物品的形象。

五、自我評價,展覽幼兒作品。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認識10以內爲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元,角,分。

2.知道人民幣上有我國的國微,知道10以內爲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要愛護人民幣。

3.通過遊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重點:

認識10以內爲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活動難點:

知道10以內爲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並有不同的.面值。

活動準備:

1.相關課件,各種面值紙幣和硬幣若干2.學具:每組一盒人民幣,內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貨架及貨物,人手一份買文具的作業單。

教法:提問法觀察指導法,組織遊戲法,操作法學法:觀察法,探究法,體驗法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

(1)、教師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小朋友這是什麼,你們認識它嗎?""你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叫什麼?"(錢、鈔票)"我們熟稱的錢,也可以稱爲人民幣,它分爲紙鈔和硬幣。""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知道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

"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通過觀察人民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國微)幼兒依次認識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兒一起辨認人民幣上不同的面值,瞭解它們的意思。

2、瞭解等量關係:

(1)、教師告訴幼兒元、角、分的等量關係。

(2)、幼兒按老師的出題,選出對應的錢幣:

--"一元等於幾角?"二、遊戲"買文具"。

"今天我們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請小朋友注意觀察,文具超市裏都有哪些文具?"

(1)幼兒逛文具超市。

(2)幼兒用完整地語句講述文具超市裏文具用品。

"今天我們要來買文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需要多少錢?先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價格.瞭解小數點前面數字和後面數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兒操作。

三、小組活動。

"今天老師爲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買文具的作業單,我們也來做一次小顧客,也來買文具。買的時候請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價格和人民幣的面值,然後用線把它們連起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教師小結,今天你們認識了人民幣,並學會了用錢購買物品,今後不要亂花錢,要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動評價。

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評價

五、活動延伸:

最後,還有一個小小的任務,利用假期休息時間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場,超市等地方詳細看一看大人如何購物,如何使用人民幣,也可以自己去購買,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訴老師.

教學反思

1、教學活動準備充分,所用的真幣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對幼兒很有吸引力。他們興趣高,都樂於表現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訴幼兒人民幣不能撕毀,這是犯法的,幼兒都很認真的和老師一起把撕爛的錢幣粘補好。通過給幼兒自己認真觀察,給他們瞭解可以通過顏色、數字的不同,認識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大班幼兒對數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完全可以展開“兌換”這一環節,我從簡單的2角兌換1角到5角兌換2角和1角,一步步引導幼兒掌握了簡單的兌換關係

3、老師適時把自己當成幼兒,既是活動的主導者,又是活動的參與者,幼兒在平等的氛圍中和老師打成一片。

4、本次活動整個過程幼兒很活躍,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爲會是枯燥的一節課,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在今後的教學中,不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兒。

5、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會在此基礎上,加入故事情節,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過故事讓幼兒更深地瞭解人民幣,並提升他們的愛國情懷。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4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並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教師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形狀告訴大家,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圓形。這裏,教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表演活動,既直觀形象,又易於發現,進而抽象出“圓”。學生從“玩”入手,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學習興趣濃厚,樂於參與,利於學習。]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後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裏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arr;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徵,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說說什麼是圓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裏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並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麼?學生說: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這裏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圓”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① 徒手畫圓。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後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爲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說、其樂融融。]

②用工具畫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③找圓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現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新知,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④遊戲趣味題。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遊戲。老師說,不管你站在什麼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麼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教師請學生邊點邊說明這點與圓的位置關係,同時給予評說。如學生點到“圓心”,師評說:“你很有雄心,喜歡別人圍着你轉,將來必成大器。”如學生點到“圓內”,師評說:“你比較守規矩,喜歡在一定的範圍內活動,將來不容易犯錯誤。”如學生點到“圓上”,師評說:“你做事很有規律,能夠遵循原則,同時與squo;上司squo;相處喜歡保持一定距離。”如學生點到“圓外”,師評說:“你很了不起,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做事不願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喜歡創新,有開拓精神,將來定會大有作爲。”……這樣教學,生動有趣,其樂無窮,激勵性強,學生樂學,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學生對圓、圓心、圓內、圓上、圓外等基本概念能夠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係。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麼關係?……

①分組探究,合作學習。

教師提出學習活動要求:先獨立進行,再分組交流。通過動手“折、量、畫、數、比(估)、看、議”等,總之隨你用什麼方法都可以,探索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係。(圍繞“學習卡”上的有關內容進行。)

分組彙報,全班交流。(填寫學習卡)

學習卡

名稱 意 義 用字母表示 在同圓( )裏

條數 長度 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直徑

半徑

②重點請學生說明你是怎樣發現的,展示發現的過程,讓同學們評價。

③操作檢驗,內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斷力。

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課本第87頁“做一做”(略)]

b.對答遊戲(每兩個學生一組):你說直徑長度,我答半徑長度;你說半徑長度,我答直徑長度。

c.邊體驗,邊說理:爲什麼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應安裝在哪裏?(教師提供各種車輪形狀和安裝位置不一樣的自行車玩具,讓學生邊操作邊體驗,進而明理。)

d.合作操作探索。

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圓中所有的線段( )最長;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測量沒有標出圓心的圓的直徑嗎?

[探索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係,主要是通過學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組交流,以動手操作爲主線,讓學生自主參與,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開探究活動的時空。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發現新知,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感知的過程,是體驗的過程,是感悟的過程,學生在感知、體驗、感悟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3)自我習作——用圓規畫圓。

①學生自學: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和步驟。(課本第87頁)

②學生操作:用圓規畫圓。(自我體會,怎樣才能畫對、畫好。)

③彙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操作情況指導學生彙報並總結。[適時板書:a.定長(即半徑)b.定點(即圓心)]

④操作表演,全班共賞。

a.按要求畫圓。

a.半徑2釐米 b.半徑2.5釐米 c.直徑4釐米 (比較a、c,你發現了什麼?)

b.按要求畫圓,並觀察你發現了什麼?(教師請學生畫3個同心圓、3個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圓。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比較並歸納: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c.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的圓怎樣畫?(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學習用圓規畫圓,主要通過學生的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到畫圓的方法;動手畫圓——體驗畫法,掌握畫法;操作練習——發現規律、內化新知,這樣教學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具有良好的學習效果。]

3、課堂小結。

教師啓發學生自我小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穫:知道了什麼?怎麼知道的?鼓勵學生質疑:你還想知道什麼?……

4、創新思維訓練遊戲。

教師:一個圓很美,大小不同的圓在一起組成美麗的圖案更美。請大家設計由圓(或圓和其它平面圖形)組成的圖案,並寫出創意,帶到學校與同學交流。

四、課後反思。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節課教師通過創設寬鬆、愉悅 、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如通過“遊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如“遊戲趣味題”中“教師的評說”,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如“自我習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賞”,享受成功的愉悅,可激發學生探知的。如讓學生剪、折、畫、量、議、找……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會探索的方法。如通過學生評價教師、學生,師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學生的腦、手、眼,讓學生大膽地想、放開去說、隨心地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平等、開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這樣教學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置身於這樣的學習情境之中,真正達到了“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意境。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裏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後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彙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麼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麼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後彙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後彙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並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爲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爲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裏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隻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係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係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築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