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動手做二教學反思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51W)

教學反思是老師們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實踐思考的一種文字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動手做二教學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動手做二教學反思5篇

動手做二教學反思篇1

片斷一:

師:同學們看黑板,說說老師寫了些什麼?板書:動手做做看

師:你有想問的問題嗎?

生1:老師,動手做什麼?

生2:讓誰動手做?

師:同學們的問題都提得很好,那我們通過什麼途徑可以找到^答~`案呢?

生:從課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師:好,下面同學們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老師提意,小朋友們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組合,你讀給他聽,他讀給你聽,讀之前,老師要提兩個要求,一要藉助拼音把句子讀通順,二要把生字畫出來,想辦法記住它。

聲:學生高興地去找自己的好朋友,開心地大聲朗讀着課文。

師:你們的好朋友讀的好嗎?給大家推薦推薦。

生1:我覺得××同學讀得很好,讀得很有感情。

生2:我覺得××同學讀得很好,讀得很激動,很開心,讓我也很想去讀了。

反思:

傳統整齊的座位讓學生有束縛的感覺,本次教學中我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夥伴,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從小善於發現他人之長,從中受到感染,樂於肯定表揚他人,激發他學好的學習願望。

片斷二

師:相信小朋友們的課文讀得很不錯,那麼是誰動手做什麼呢?

生:我知道是伊琳娜她動手做實驗的故事。

師:好,下面的時間就找幾個問題小博士和幾個聰明小博士來解決以下課文的其它問題好嗎?(可以以小組爲單位)

生1:“奇怪的問題”是指什麼呢?

師:哪個聰明小博士來告訴他?

生2:“奇怪的問題”是指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幾個小朋友提的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爲什麼?

師:你們說他說得對嗎?

生:對。

師:掌聲鼓勵。

生1:老師,我還有問題想問一問聰明小博士,伊琳娜回家做了一個什麼實驗呢?

師:嗯,提得很好。

生2:伊琳娜回家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

生1:那結果又是什麼呢?

生2:結果水漫出來了。

生1:媽媽爲什麼不告訴他?

生2:因爲媽媽想讓伊琳娜自己動手做做看。

師:我們繼續。

生1:伊琳娜爲什麼會生氣呢?

生2:因爲她認爲朗志萬在哄騙小朋友們。

生1:那郎志萬又爲什麼哈哈大笑?

生2:那是因爲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師:同學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你們能告訴老師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嗎?

生:老師,課文告訴我們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不要迷信權威,遇到什麼事都要動腦想動手做做看。

師: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都不錯,和課文中伊琳娜一樣,也是自己動腦動手把課文中的疑問都解決了,並且還能悟出道理來,以後,同學們也可以當小老師了。

反思二:

整個環節是以問題小博士、聰明小博士的問答形式來學習課文的,是在啓發學生自讀自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由同學、小組互相交流討論並解決問題。課堂中,教師轉變了角色,不只是在教給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發現,這樣比起以往的老師提問題,學生答問題的機械性形式,學生感覺輕鬆多了。學起來也沒有很大的壓力,連一些膽小的學生也願意去當聰明小博士。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自主活動始終貫穿於整堂課,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明白了課文中的道理,學完後,學生自然能感覺到成功的喜悅,明白了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方法。

動手做二教學反思篇2

本課我講的是第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我會寫”九個生字,並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的道理。爲了突破重、難點,教學過程中,我設置瞭如下四個問題:(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2)科學家郎志萬提出的一個奇怪的問題是什麼?(3)小朋友對他提出的問題有什麼反應?(4)伊琳娜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結果怎樣?因爲課後讓學生預習了課文,課堂上,我採用教師範讀課文的形式,要求學生認真聽,邊聽邊在課文中找出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在尋找答案的同時,穿插學習了生字,這樣有機地把課文與生字的學習結合起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聯繫起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思維主要憑藉具體形象的材料進行,分析,推理等抽象思維較差,爲了讓孩子們真正明白:科學家的話,也都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的道理,我緊緊抓住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精心設置了三個小實驗。實驗一:往盛滿水的玻璃杯裏放入一石塊,讓學生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取出石塊,觀察水位有何變化?實驗二:往盛滿水的玻璃杯裏放入一木塊,學生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取出木塊,觀察水位有何變化?實驗三:往盛滿水的玻璃杯裏放入一條金魚,學生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取出金魚,觀察水位又有何變化?實驗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們目不轉睛的盯着我的一舉一動,生怕自己漏看了任何一個步驟。

通過實驗,學生明白了動手做做看的道理,同時,對課題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金魚太小,實驗效果不及前兩個實驗效果明顯,其次,學生沒能親手做做這個實驗。同時,由於課堂時間有限,知識容量較大,沒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朗讀課文。

在有限的40分鐘裏,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全部完成,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還不夠精煉,以後,我會更加註重這方面,讓自己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動手做二教學反思篇3

?動手做做看》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學家郎志萬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爲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並從中受到啓發,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同時,閱讀教學也是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語感的主陣地,“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回顧我的教學,老師們認爲本課的教學設計切中單元主題“無論學生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設計中充分關注到學生學情,教學步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引導學生一步步明白“動手做做看”的意義,但也有不少瑕疵和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

1、動手實驗部分如果在預習時,讓學生自己在家親手做做,然後在課堂上說說自己看到的現象。這樣會更加激發其他同學想動手做做的慾望和興趣。

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現階段是個難點。常訓練學生可以得到好的訓練。

3、思考—動手—結論,缺一不可,首先關鍵在於學會思考。動手做的前提是“懷疑”也就是思考的過程,對這個過程的闡述不是很多,以致拓展時,學生拘泥於“動手”。

4、朗讀教學紮實有效,換詞添詞教學使學生思維開闊,爲指導學生朗讀語氣掌握提供了條件,但是板書設計稍有些滯後。

5、拓展部分《小馬過河》是學生喜歡的童話,但我設計了小馬過河受阻後部分讓孩子自己想想,這樣切合了課文內容,使學生更加明確遇事要勇於實踐。

6、我班有個別學生課堂上學習習慣不好,聽講不認真,我要及時關注他們,這節課關注不夠。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應當不斷加以總結、學習、積累,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進步,像一泓源源不斷涌出清流的山泉,充滿生機活力。上完這堂課後,我覺得自己有很多收穫,但由於自己自身素質原因,有的地方出現遺憾 ,也還有許多地方要努力改正。

動手做二教學反思篇4

?動手做做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還問孩子們爲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啓迪,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並從故事中受到啓發,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進行教學時,我開頭設計了兩個問題: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爲什麼要強調動手做呢?再讓學生帶着這兩個問題去學課文,由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此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學習課文就特別投入,效果也較好。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也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而後在引導學生懂得道理時,我緊抓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圍繞這兩句話,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學習時,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等手段,隨着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並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在閱讀對話時,爲學生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並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總體來說,在教學時,我比較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學內容源於教材,但不囿於教材,打通了課堂的壁壘,把課內與課外,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個人學與集體學結合起來,把封閉的課堂教學變爲開放的教學。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把金魚放到裝滿水的杯子裏,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來”,從而讓語文教學活動化,實踐化。

但在教學時,也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問學生一些問題時,學生並沒有像我所預設的那樣回答,我在引導他們時,顯得有所牽強,課堂上還沒能實現收放自如。還有,在時間安排上,出現了前緊後鬆的狀況。看來,以後還要加強隨機應變的能力,多聽課,多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動手做二教學反思篇5

這篇課文是一個非常有趣且發人深省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可謂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再問孩子們:“這是爲什麼?”目的是想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教學完這篇課文,我佈置一項作業:讓學生回去也做這個實驗,看看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什麼東西,水不會漫出來。學生對於這項作業非常興趣,他們寫出來的日記特別有意思,不信,你瞧:

有趣的實驗

今天,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小試驗.我準備了四杯水,還有鹽,糖,味精,大米四種材料.我把四個杯子都裝滿了水,然後把四種材料分別投到四個水杯裏.只見糖寶寶大部分都沉到了水裏,還有一些賴在水面上不肯走,杯裏的水溢了出來.味精寶寶很優雅地全部沉到了杯底去了,水還是溢了出來.大米寶寶有些沉到水底,有些也待在水面上不肯下去.可能是大米寶寶太胖了,杯裏的水溢出了許多.鹽寶寶也迅速地沉到水底,過了一會兒,水面上還結了一層白白的,像霜一樣的東西.但奇怪的是,這一次杯裏的水沒有溢出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上網查了資料,原來鹽的分子比水分子小,鹽分子鑽到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水沒有溢出來.

這個實驗真有趣,讓我增長了知識.

一次有趣的實驗

城關國小 二年三班 方浩宇

今天,老師叫我們回家做一個關於將什麼東西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水不會溢出來的實驗。

我聽了以後,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準備了一個裝滿水的杯子、一片樹葉、一塊木頭、一粒小石子、一枚硬幣。

首先,我把一粒小石子投進裝滿水的杯子裏,水一下子溢了出來。接着,我把一枚硬幣放進杯子裏,可惜,也失敗了。緊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將一塊木頭放進水裏,結果,又失敗了。這時,我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感到很失望。

當我看到還剩下一片樹葉還沒試,這可是最後的一次機會,我把樹葉放進水裏,心裏像有一隻小兔——咚咚直跳。我屏住呼吸,睜大眼睛,水沒溢出來,這下成功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通過這次有趣的實驗,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