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三年級秒的認識教案8篇

教師文案 閱讀(1.27W)

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情況,制定出合適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們爲了能夠更好地展開教學活動,都是需要提前準備好相關課程的教案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三年級秒的認識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三年級秒的認識教案8篇

三年級秒的認識教案篇1

設計說明

噸這個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節課,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組織算一算、估一估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質量單位噸。

1.創設情境,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接觸這些質量單位的機會更少。針對這種情況,光靠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課件,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接受信息,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2.結合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

在學生認識了噸,掌握了噸與千克的關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例8,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一猜同學或老師的體重。

2.講故事。

張伯伯的農場今年獲得了大豐收,收穫了好多的大米,張伯伯要把這些大米裝在袋子裏,準備運到城裏出售,他會選擇什麼樣的車呢?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遊戲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師生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噸。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張伯伯要運送大米,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學生看車廂上的數,說出它們的載質量)

(2)1噸到底有多重呢?還是讓這些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課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課題:這10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噸是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板書:1噸=1000千克)

2.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在班級裏找到一名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問:1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多少千克?

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呢?(指出: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1噸。然後讓班級的40名同學到前面站成密集隊形,體會1噸的視覺效果)

(2)讓學生完成課堂活動卡,豐富對噸的感性認識。

(3)聯繫生活實際,找一找質量是1噸的物體。

(4)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麼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計量鯨、大象的體重,計量煤炭、建築用的沙石的質量等)

三年級秒的認識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裏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後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彙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麼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麼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後彙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後彙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並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爲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爲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裏有8個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隻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係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係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築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5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探究活動

遊戲:張冠李戴

活動目的

通過遊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重量單位、長度單位的使用.

活動準備

一些空白紙條,三個紙箱

活動過程

1.教師將三個紙箱放在講臺上.

2.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人名(或物品名).學生寫完後投入第一個紙箱.

3.教師又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狀態(如身高、體重).學生寫完後投入第二個紙箱.

4.教師再次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數值及單位.學生寫完後投入第二個紙箱.

5.三次寫的應能連成一句有意義的話.

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張三”,第二張紙上寫“體重”,第三張紙上寫“36千克”,合起來就是“張三體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鉛筆”,第二張紙上寫“長”,第三張紙上寫“18釐米”,合起來就是“鉛筆長18釐米”.

6.教師搖動三個紙箱後,隨機地從三個紙箱依次取出一張紙條,連在一起念出來.如有“張三長36千克”這樣單位搭配出錯的,請學生說明錯誤的地方.

製作簡單天平

活動準備

兩隻塑料杯子、粗線、硬紙板、直尺、氈頭筆、衣架、吸管、黏性膠帶

活動過程

1.在每個塑料杯上戳兩個孔——杯口邊各一個孔.將粗線系在兩個孔上,形成環狀.

2.用氈頭筆和直尺在紙板上畫上刻度,把中線畫得突出一些。

3.用膠帶將吸管貼在衣架的下邊,讓吸管指着下方.

4.在衣架的兩個臂上各掛一個塑料杯,並檢查一下,衣架掛在鉤子上的時候兩隻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盤貼到衣架的後面,當杯子空着的時候讓中線對着吸管.

5.把不同的物體逐個放進杯子裏,比較它們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東西才能使它們保持平衡.

坐電梯

活動目的

通過來源於生活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地鞏固噸的概念.

活動準備

一張電梯乘坐規定表(應註明限載人數、載重量)

活動過程

1.請學生觀察乘坐規定表.

2.教師進行提問:如果老師要帶你們去乘坐電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個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幾次呢?

3.學生根據自己對噸的認識及對信息的觀察,經過計算及討論,得到不同的解答

三年級秒的認識教案篇3

[教材簡析]

教材通過一些場景,如碼頭的貨物、貨場上的集裝箱,鐵路運輸線上的貨車等等,導人新課,讓學生感知這些都是比較重的或大宗的貨物,瞭解計量這些貨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噸作單位,感受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從而引出噸與千克的進率。接着又以一個國小生體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個這樣的國小生重1000千克,即1噸。這裏所出現的大米、學生等,都是學生熟悉的,有助於學生在已經掌握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能猜一猜數學老師的體重嗎?

①請幾名學生猜一猜;

②讓猜的學生說說老師的體重爲什麼用千克作單位而不用克呢?

2.課件展示場景:碼頭的貨物、貨場上的集裝箱、鐵路運輸線上的貨車車廂。

①學生觀看場景圖,師說明這些圖中堆放或者運輸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問:如果我們現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單位來表示這些物件的重量,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用時方便嗎?

3.揭示課題: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單位來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來比較麻煩。因此,計量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可以用符號“t”表示。

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猜老師的體重,喚起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回憶,接着通過觀看場景圖,初步感知在計量比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時,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單位,從而引出噸這個單位。

二、參與實踐,充分體驗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請一位力氣小的同學來搬,如搬不動,再請一位力氣大的學生來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還請上面力氣大的同學來搬,如搬不動,再請一位學生來幫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讓班級幾位力氣最大的學生一起來試試,看能否搬動,搬完後,讓學生談談搬米袋的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輕到重,逐步強化學生對100千克重的感知,爲下一步建立1噸重的表象鋪設合適的臺階。

2.直觀感知1噸的實際重量

(1)談話:剛纔同學們在搬100千克米袋時,感覺很重,那麼2袋這樣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課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圖)

(2)學生按老師所說的大米袋數說出相應的千克數。

(3)小結: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lt=loookg。

(4)讓學生根據:1噸=1000千克

說出3噸=( )千克,8噸=( )千克,5000千克=( )噸,7000千克=( )噸。

(5)假如我們班學生的平均體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們班多少位同學纔有大約1噸?

學生動手算一算,然後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學大約有1噸。

[設計意圖]用10袋大米,40個學生的體重,讓學生體會1噸重的概念,學生看得見,模得着,有助於學生在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1噸重的概念。

3.結合實際,加深對噸的認識(多媒體結合演示)

(1)讀一讀: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纔是1噸

每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噸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噸

(2)算一算:

1桶水大約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塊磚重5千克,200塊磚重是( )千克,( )塊磚重是1噸

(3)想一想: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噸這個單位?

學生舉例說明重大約1噸的物體。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讀一讀、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動,豐富學生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有利於學生對1噸觀念的建立。

三、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填一填:

一隻河馬重3( )

一隻羊重大約45( )

一個蘋果重200( )

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4( )

拖拉機能裝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 )噸

大象的重量約6000千克,也就是( )噸

一條藍鯨重7噸,也就是( )千克

一條鯊魚重約3噸,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臺起重機一次能吊起2t的貨物,照這樣計算,15次能吊起的貨物是多少噸?

3.試一試(多媒體):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面標記限重量是1t,13個成人

(1)如果是我們三年級的國小生去乘的話,每次可以乘坐幾個?

(2)如果是我們學校83位老師都要乘電梯,至少要乘幾次?

[設計意圖]讓學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學生充分認識噸這個質量單位,通過讓學生解決乘電梯問題,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噸的認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四、小結評價,迴歸生活

1.說說這節課你學得怎麼樣,有哪些收穫。

2.課外實踐:星期天在家長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調查一下,有哪些貨物是用噸作單位的,有哪些貨物是用千克作單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單位,估計一下多少件這

樣的貨物的重量是1噸,作好記錄。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活動由課內向課外拓展,通過調查、收集、處理信息,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案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裏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後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彙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麼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麼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後彙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後彙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並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爲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爲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裏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隻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係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係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三年級秒的認識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

2、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活動,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會稱整克、整千克物品的質量。

3、培養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識,提高估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

教學難點:

培養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識,提高估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學生展示交流自己課前收集的有關物品質量的信息。教師整理幾條,然後結合教材信息中的內容製成卡片。學生小組交流,教師收集整理。注意交流的廣度、深度。

活動一:發現問題。

1、出示信息卡片。

師:瞧,大家收集到了這麼多信息,真棒!現在,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下,看看你能從中發現什麼?

2、師: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自主閱讀卡片出示的信息內容。學生通過觀察,會發現這幾條信息都用到了克或者千克單位,從而產生疑問:一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重視引導學生提出有關質量的問題。

活動二:解決問題*1克有多重?

1、師:是啊、1克到底有多重呢?根據前面幾條信息,你能不能估計一下?

2、師:到底誰的估計更準確?讓我們一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結合身邊常見的物品來估計。學生可能說:大概和一料花生差不多重;可能比一塊中香糖還要輕;也許和一個乒乓球差不多重……重視引導,將1克和身邊常見的物品聯繫起來。起來稱一稱,驗證一下。

3、師:哪個小組願意交流你們組驗證的結果?

4、師:把2分硬幣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5、教師小結:在表示一些較輕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克”來做單位,“克”還可以用來表示。板書:較物品克

6、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克()?小組合作,從提前準備好和學具袋中拿出花生米、呂香糖、乒乓球以及一枚二分硬幣,分別用天平稱一稱,得出結論。學生交流稱量結果:一枚二分硬幣1我。小組成員輪流掂一掂,有的同學會發出感慨:1克原來這麼輕呀!學生自主交流:在很多物品的包裝上。同時拿出桌上的蝦條、牛肉乾、牙膏、食鹽等,先掂一掂,估計一下,然後看包裝袋上的標示驗證。指導天平使用。強調反覆體驗,感受物品的輕重,鼓勵好的做法。

7、師:克,我們已經認識了,誰還有辦法讓大家認識一下千克?師:爲什麼?說說理由。

8、師:說得真好,恭喜你們,答對了!1千克的確比1克要重得多,能有1000個1克那麼重,所以我們在表示一些重物品的質量時,常會用到“千克”來做單位。那麼,能不能再推算出大部分同學會說:1千克就是1000克那麼重。學生推理:我們以前學過米和千米,1千米=1000米所以我想1千克=1000克學生推理:米(m)千米(km)克(g)千克(㎏)小組成員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的重量,可以交流感受。學生急於嘗試。學生牌坊果件,認識生活。“千克”用什麼來表示呢?板書:較重物品千克kg

9、師:同學們可真聰明!一袋食鹽500克,兩袋食鹽1000克,把兩袋食鹽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覺。1000克到底有多重。師:想不想自己動手稱一稱桌面上的那袋桔子和飲料各重多少千克?

10、師:要稱比較重的物品,天平已經不能滿足要求,秤家族還有更多的成員會來幫助我們,快來認識一下吧。課件演示各種秤。

11、師:現在,趕緊用小組中的檯秤來稱一稱桔子、土豆和飲料的質量吧。

活動三:鞏固延伸

師:這節課,大家活動的非常積極,最後讓我們來做個有獎競猜的遊戲,只要你能猜對一件物品的質量,老師就把這件物品獎給你,想不想拿到獎?老師拿出一件物品,學生自己競猜,每人有三次機會,猜對了就把物品獎給他。重視評價對克和千克的感受深度。

師:課後請同學們回家用體重秤稱一稱自己的體重有多少千克,爸爸媽媽的體重有多少千克,並記錄下來。

三年級秒的認識教案篇5

教材說明:

教材中在講質量單位噸時,一開始也是通過一幅插圖(汽車和火車車皮載重量)說明噸在實際中的應用。然後結合大米的重量,說明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幫助學生在已經掌握的質量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噸的觀念,並揭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Э恕?/p>

“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爲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一具體感性的認識,教材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推算40個同學的體重,來認識“噸”。由於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學生還沒學,所以教材分兩步推算,先讓學生推算10個同學的體重有多少千克(250千克),再推算40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多少(1噸)。通常一個班有40人左右,也就是全班同學的體重大約是1噸。通過推算,幫助學生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練習十八第2題也是類似的練習。噸與千克的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因此,教材未安排例題,而由學生自己試做。教材在練習中安排了一些題目,如第69頁第5題,以提高學生對物體重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認識噸和名數的簡單換算,完成練習十八的第1~11題。

2、開始教學質量單位“噸”的時候,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書中10袋大米的插圖,使學生知道每袋大米重100千克,同樣的2袋就是200千克……10袋就是1000千克。這樣的10袋大米纔夠1噸,使學生形象地認識到“噸”確實是一個比千克要大得多的質量單位,並且掌握1噸等於1000千克這個進率關係。

爲了加深學生對噸的認識,可按照課本中的提示,讓學生想想看,多少個同學的體重大約重1噸?

3、噸與千克的換算,同長度單位一樣,可讓學生自己推算“做一做”中的兩道題,並說一說推算過程。學生練習時,應向學生說明,物體的重量經過換算,雖然數字和單位不一樣了,但它們所表示的實際重量沒有變。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表示一個實際量的大或小,除了數字能說明問題之外,單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4、關於練習十八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指導學生做第2題時,先幫助學生看懂圖意,再在括號裏填上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第5題,計量1個梨的重量用“克”,一個南瓜的重量用“千克”,一隻鯨的重量用“噸”,使學生受到啓發,獨立舉出幾種日常生活中用克、千克或噸計量的東西。

練習十八後面的思考題,可以這樣想:上、中層小瓶數相等,上層還有1中瓶、1大瓶,中層有3中瓶,從而推算出1大瓶=2中瓶;上、下層大瓶數相等,上層還有5小瓶、1中瓶,下層還有8小瓶,從而推算出1中瓶=3小瓶。(當然還有別的推算方法。)因此,中瓶裝洗髮液xxxx=600(克),大瓶裝洗髮液6002=1200(克)。也可以將圖中每層相同的5個小瓶除外,觀察上、中層得到1大瓶=2中瓶;觀察上、下層得到1中瓶=3小瓶。通過以上觀察、分析、推理,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二)會進行“噸”與“千克”的換算、

(三)培養學生對物體重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建立噸的概念、

(二)難點:“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引入

1、填空:①9千米=( )米

②1千克=( )克

2、教師談話:

同學們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嗎?

(30千克、35千克、50千克、40千克……)

如果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像汽車(出示汽車圖)、火車(出示火車圖)時,就要用到一個比千克還要大的重量單位“噸”、1噸的重量有多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年級秒的認識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兩個分數相加等於1和相應的減法的過程。

2、會計算兩個分數相加等於1和相應的減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生談話引入本課。

二、新授:

1、填符號、寫算式。師出示小黑板,呈現(1)組圖,先分別用數表示兩個圖中的塗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適符號的要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如:兩個圖形一樣大,兩個1/2合起來等於1。接着在○裏填“=”。

2、在前面的基礎上,啓發學生寫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勵學生:你能寫出一個減法算式嗎?在學生交流寫出的減法算式時,重點了解學生是怎樣想的。

3、(2)組圖可仿照上面進行。

三、看圖列式計算:

1、讓學生獨立觀察圖,說一說圖表示的意思。

2、鼓勵學生寫出加法算式,並計算。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思路。

3、看圖寫減法算式,仿照上述過程進行。

教材只呈現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學時,還應啓發學生寫出1-2/3=1/3。

四、練一練:

第一、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交流。

第三題,先鼓勵每個學生都講一講圖中的故事,並提己想到的問題,再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說說本節的收穫及教法、學法。

三年級秒的認識教案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五冊70—71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1、量出100米的實際長度,走一走大約有多少步。

2、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幾分鐘?

3、向家長了解一下從自己家到那裏大約是一千米?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昨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量出了100米的實際長度。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分米釐米毫米

一米等於多少分米?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麼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

(4)測量教室的長。

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唐山嗎?如果要測量樂亭到唐山的距離,可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學生討論,得知用米測量太麻煩了。)

師:對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樂亭到唐山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麼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千米的什麼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並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說明: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1千米的長度。

1、同學們手裏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長,用你手中的米尺連續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

沿操場(一圈200米)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麼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縣醫院

到夏日超市的距離大約就是1000米。

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從家長那裏瞭解到,從自己家到那兒大約是一千米。

小結:1千米=1000米

[說明: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於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於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1(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權勢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麼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說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

(二)千米的應用

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應用呢?

(屏幕顯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樂亭到閆各莊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誌

3、限速標誌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着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比較長的路程。

[說明: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誌、速度表、限速標誌,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價值。]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瞭解了千米的用途。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麼地方大約是1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利用摩托車的里程錶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⑴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⑵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00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數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麼地方,與你剛纔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釐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遊,現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

要求

1、從學校出發到遊玩的最後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10千米;

遊玩的景點要儘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

[說明:創設設計秋遊路線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再次把課堂教學推向。採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交往意識和創新意識。]

三年級秒的認識教案篇8

設計理念

本節課應該怎樣體現新課程理念?是不是在教學量的意義時都應該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感受和體驗呢?教師在教學以前應認真思考:哪些內容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讓學生直接去體驗?哪些內容只能讓學生藉助推理和想象進行間接體驗。在教學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實際含義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獲得直接體驗,但1噸有多重就不可能讓學生直接去體驗,只能藉助間接體驗和想象去理解。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三中的第1—3題。

學情與教材分析

“噸的認識”是一節常見量的概念教學課,同時又是一個大計量單位的教學。一般來說,學生對於大計量單位接觸較少,觀念的建立是比較困難的,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1、親歷體驗較缺乏。因爲計量單位太大,教師常採用觀看圖片、看書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學生的親身體驗,結果學生往往很難建立起“噸”的觀念。2、教學難點不突出。課中有建立“噸”的觀念和進率的化聚兩個教學內容。由於建立“噸”的觀念比較困難,很難操作,因此許多教師把剩餘的大部分教學時間放在進率的化聚上,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覺得很枯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纔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爲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爲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爲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裏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裏有個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教師啓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爲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着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啓發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後,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擡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擡一擡。

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爲4袋爲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佔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麼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後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纔是1噸。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說“如果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也可以說“兩頭牛大約重1噸。”還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更應該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實例。(如: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4、感受1噸水的質量。

(1)學生彙報自己家上個月或幾個月用水數量(由學生課前去了解)。

(2)師:1噸水到底有多少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噸水裝在一個正方體的水箱裏,這個正方體該有多大?

(3)出示一個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在這個正方體裏裝滿水,水的質量就是1噸。

(4)師:想一想,如果要把這個正方體水箱注滿,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課件出示流水速度)。

?設計意圖: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些教學環節的安排可以讓學生始終處於較好的學習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建立起1噸的觀念。同時一些環節的設計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又將數學知識的教學蘊涵其中,較好地整合了數學的三維目標。】

5、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例7:3噸=()千克6000千克=()噸

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說理、說方法。

?設計意圖:進率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簡單,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反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有利於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學生在教科書中獨立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可以採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三第3題。

此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20xx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由於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讓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3、改錯(小明的數學日記)。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香菜,2噸西紅柿,3千克雞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着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作業

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爲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設計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嘗試活動,使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發現,在嘗試中成功。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注意爲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爲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條件。

“噸的認識”這節課的目的在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藉助學生熟悉的物體的質量使學生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同時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與關鍵是讓學生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通過“猜體重”激發好勝心,複習舊知,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與能力,利用主題畫創設問題情境。圍繞“能否同時過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讓學生迫切想知道1噸有多重。利用學生熟悉的體重,通過背一背、算一算讓學生體驗、感悟1噸的重量,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並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力求展現學生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