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二年級認識米的教案6篇

教師文案 閱讀(5.85K)

只有認真記錄教案,我們才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們寫教案是爲了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二年級認識米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二年級認識米的教案6篇

二年級認識米的教案篇1

教學內容:

課本p14頁例5,練習三第4、5、6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繼續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

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後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爲什麼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爲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後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所表示什麼?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爲什麼都可以用除法

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彙報。

(4)小結。

2、挑戰園地:

(1)練習三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後再填寫算式。

(2)練習三第6題:寫出除法算式。

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對照算式畫圖。

?設計意圖】: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二年級認識米的教案篇2

教學內容:二年級上冊第39頁例1、例2及相關內容。

學情分析: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一開始就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場景圖入手引出角,讓學生了解到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通過例1,從三種實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說明角的特徵。然後讓學生通過動手摺一折來進一步感知角,最後讓學生畫一畫自己製作的角。所以本課採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提供有研究性、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探究,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樂於學習的思維品質。

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學生能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疊合法比較角的大小,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2.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學生豐富了對角的直觀認識,空間觀念有所提高。3.學生能積極參與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並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在直觀認識角的活動中,形成關於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角、角的模型

教學過程:

一、 猜一猜,從常見的物品引出角。

今天,老師從圖形王國請來了一個老朋友和我們一起學習,可是它被調皮的紙片擋住了一部分,聰明的孩子們,你知道是什麼圖形嗎?

爲什麼是三角形呢?能告訴大家是怎樣猜的嗎?

回答的這麼有理有據,一起來看看。真是三角形。大家剛纔在猜的過程中都關注了圖形上的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

其實,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出現,仔細觀察,這些物品中有角嗎?誰上來指一指。大家指的非常正確,爲了方便大家觀察角。我們讓這些物品藏起來。現在,大屏幕上一共有3個角。

?設計意圖:通過對生活情境的觀察,將數學知識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背景之上,讓學生感到熟悉、親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新授

1. 觀察歸納,總結角的基本特徵,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那麼大家好好觀察觀察,什麼樣的是角?角長什麼樣?先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然後可以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還有兩條線)

這些角都是尖的。每個角都有尖尖的地方嗎?這個尖尖的點,我們數學上稱作角的頂點。除了一個頂點以爲,角沒有其它東西了嗎?兩條線(邊)每個角都有兩條邊嗎?(兩條邊)。誰來說一說被我們稱作的角的這種圖形它的共同特徵是什麼?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知道了角的共同特徵,我來介紹一下這個角。這是一個角,它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注意動作)誰來像我這樣說一說。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2. 判斷角,完善角的特徵。

知道了角的共同特徵,我們判斷起角來就會很方便。接下來,老師準備了一些圖形,請同學們判斷,看第一小題,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是的打√,不是的打×。把我們剛剛學的知識用上,把這個問題解決。同桌兩個都完成了,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意見,你爲什麼這樣判斷。(生判斷並交流)

生彙報。跟這個小朋友一樣的舉手,老師也是這樣認爲的,誰能講講理由呢?

(1) 一個頂點兩條邊。

(2) 沒有頂點。兩個點要碰在一起,這個頂點是兩條邊公共的。

(3) 旋轉後還是角嗎?爲什麼一直是?雖然位置在變化但一個頂點兩條邊沒有變。

(4) 找不到頂點,邊不直。被我們稱作角的兩條邊必須都是直的。(板書)

(5) 一個頂點兩條邊。

(6) 沒有兩條直的邊。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資源,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加深了對角的認識,提高了學習興趣。】

2.做活動角,比較角的大小。

會畫角了,接下來,咱們動手做一個角,怎麼樣?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動手試試吧!誰來介紹一下你的角。這是一個角,他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注意手勢)看到大家制作了這麼多大小不一的角,咱們來做個遊戲關於角的遊戲怎麼樣?遊戲的名字是比比誰的角大?誰要第一個到前面來和馮老師比一比。怎樣比呢?頂點對齊,一條邊對齊。老師前兩次角大,讓學生體會角張口大角就大。現在你知道如何讓角變得更大了,那我們再比一比。教師輸。訣竅都讓你們學走了,要想角大,我們就要讓角的張口變大。那現在請每個人準備好你的角,現在我們都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的角小。動手比一比吧!

看到大家制作了這麼多大小不一的角,讓咱們來場比賽怎麼樣?同桌兩個人比一比,誰的角大?生動手比,師巡視。哪一桌同學到前面來比一比。你是怎麼贏的?他是怎樣獲勝的?

有沒有人敢和我比一比?師生分別出角比試,體會角的張口大,角就大。再比小。

都會比大小了,那快點來幫幫我吧!我有兩個角,他們都認爲自己大,你們來當裁判到底誰大誰小呀?體會角的大小和張口有關係,和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設計意圖: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感受角的大小與角的張口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邊長短無關。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且豐富了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

3.我們一起認識了角,接下來,老師要在黑板上畫一個角。請你認真觀察,老師是如何畫角的。師畫角學生觀察。誰來說一說,老師是如何畫角的?我們畫角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

聽了他的提醒,你能畫出一個漂亮的角嗎?動筆畫畫吧!畫完的同學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你的角。

?設計意圖:在畫角中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

三課堂小結

1.孩子們,一節課的時間,我們一起認識了角這種圖形,現在,請大家仔細回憶一下,關於角,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的知識,既有利於鞏固新知,又有利於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2.用數學眼光找生活中的角

其實角,不只存在在數學裏,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現在,我們的教室裏就有許多角,趕快,用我們善於發現的小眼睛去找一找。

大家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了這麼多的角,真厲害。下課後,再去找一找,我們的教室外,還有哪些地方有角的影子,好不好?

?設計意圖: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二年級認識米的教案篇3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也是第二學段進一步學習角和其他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的基礎。這是學生第一次認識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能借助三角板認識直角,會用直角符號把直角表示出來;會用簡單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初步學會畫角。

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培養觀察、想象、動手操作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會用直角符號把直角表示出來;會用簡單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初步學會畫角。

教法:

情景導入、談話。學法:討論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三角板、直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導入新課

(一)教師活動:

談話:

(1)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許多物體,他們的面的形狀是不同的,像黑板的面是什麼形狀的?

(2)遊戲中魔方的面是什麼形狀的?

(3)紅領巾的面呢?

(4)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平面圖形--角

(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學生活動:

生:長方形

生:正方形

生:三角形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情景圖:同學們,從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2)現在請你拿出三角板、鐘面等物體,在小組中互相指一指、說一說他們的角在哪裏。

(3)教師正確指導指角的方法。

(4)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並板書

(5)學生觀察情景圖。

說情景,並在圖中找角

(6)學生小組中合作學習。

(7)學生指角,感受角。(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角的特點和形狀)

(8)學生利用三角板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三、做角、感悟角的大小

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想辦法做一個角好嗎?

教師巡視指導。

(1)學生小組內動手做角。(放輕音樂)

(2)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將所做的角展示看。

∠∧∨>∟⊥

四、組織練習,拓展延伸

1、請你找出我們周圍物體面上的一個角。(讓學生走出座位自己找找生活中的角,感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2、請你說出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明確角的特性)

3、請你用學過的知識來做一個角。(動手做角,讓學生更加懂得角的特性)

4、自主練習2。

5、請你數出下面圖形共有幾個角。

學生邊指邊說

生:頂點、邊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五、全課

通過一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1、學生談收穫。

2、你們的收穫真不少,其實我們的身邊到處有數學知識,希望你們課下多觀察,將得到的收穫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好嗎?

六、課後反思:

本節課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通過複習學過的平面圖形導入新課,將新知識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之上,學生感到熟悉、親切,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慾望。認識角後,教師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組織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知識,積累活動經驗。學生談自己的收穫,教師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身邊時時處處都有數學。

二年級認識米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在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製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

教學難點: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兩根硬紙條、圓形的手工紙、一根毛線

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

操作與思維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維是關鍵。在本節課中通過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促進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交流。在活動時教師大膽放手,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在探究知識的同時,既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又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生通過有趣的探究活動,品嚐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成功和喜悅,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隨之增強了。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故事導入

談話: 在數學王國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圖形娃娃,他們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可開心啦!其中就數角娃娃最調皮了,這不,在圖形娃娃們玩捉迷藏遊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2、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找角娃娃,並與角交朋友,好嗎?

[教學設想:這一環節創設了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同時幫助學生找到生活與新知的鏈結點,即圖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時間感知,自主建構

1、抽象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 從實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體畫面)調皮的角娃娃就藏在這些物體中,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比比,誰的眼睛最亮。

誰來說說,你從哪裏找到了角?引導學生在物體表面找到角並指一指。

(2)抽象角

老師也從這些物體上找到了一些角,並把它們畫了下來。指出:象這樣的圖形都是角。

[教學設想: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實物上找角,在學生直觀認識的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圖形]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1)請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麼感覺?(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兩條線,有什麼感覺?(直直的)

(2)那你知道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麼嗎?它們就藏在數學書的第68頁裏面,趕快去找一找吧。

(3)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教學設想: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到抽象出角、認識角的各部分,這個環節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厚實的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兒童思維特點,同時蘊含了數學從生活中來的大數學觀。]

(4)你能指出這幾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3、判斷比較,深化表象

談話:聽說我們在認識角,課堂上來了一些小客人,都爭着說自己是角,誰能來判斷一下。

(1)你能指出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嗎?

(2)角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找一找,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有角?

[教學設想:在抽象出角的圖形後引導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過程中豐富對角的表象的積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製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 嘗試操作,實踐體驗

談話: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想不想親手做個角呢?趕快動手試一試吧!

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兩根小棒、兩根硬紙條、一段毛線、一張圓形的紙),請你們根據自己的需要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或者身邊的物體創造一個角,比一比哪一組想出的方法的多。(小組合作,教師巡視)(2)成果展示以小組爲單位,誰來介紹一下你做的角?(將所做的角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3)感知角有大小

師:小朋友們都有一雙巧巧手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角,老師也做了一個角,老師的這個角還會變呢?你能使這個角變大些或者變小些嗎?(同桌用自己做的角互相演示一下)怎樣使角變大些?變小些?

(4)從這裏我們可以發現,要使角變大些,只要怎樣?要使角變小些,只要怎樣?因此,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教學設想:聽過了,便忘記了,看過了,便記住了,做過了,真正掌握了,通過親自操作,學生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小組爲單位做角、展示角,讓學生參與了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在交流中學生認識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初步體驗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5、比較角的大小

問:現在你能比較角的大小了嗎?

(1) 直接比較,引導觀察

這裏有四個鐘面,時針和分針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

(2)自主探究,誘發思考

問:剩下的這兩個角誰大呢?你能想辦法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討論。

(4)你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比較出角的大小嗎?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設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合作,互相取長補短。學生上臺交流自己的辦法,不僅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教師和同學的肯定,使自身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 綜合應用, 鞏固深化

師:角娃娃真調皮,現在它有躲到小朋友的課本里去了,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1、想想做做3題

(1)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引導思考,根據你看到的圖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發現了什麼?你能根據自己的發現推想出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2、 想想做做2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3、 出示智多星,你知道這顆星星上有幾個角嗎?

四、 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 看到小朋友這麼聰明,角朋友非常高興,要送給大家一把金剪子,請你回家試着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剪掉一個角,看還剩幾個角,比一比,誰的剪法多,好嗎?

[設計意圖]

1、注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在教學開始,用低年級兒童感興趣的故事情境導入新課,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中,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產生探究的慾望。通過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整個課堂也充滿了活力。

2、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在本節課中,教師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首先,注重爲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種感官協調合作下初步認識角。其次,注重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保護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對角的認識。

二年級認識米的教案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和說說做做,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情感目標: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角的本質特徵;畫角。

【教具、學具】

三角尺、多媒體課件、尺子、學具盒、一張不規則白紙,一張長方形紙、三根小棒、圖釘和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出示一張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提問:爲什麼叫它三角形?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從學生的認識基礎出發,引入課題自然流暢,學生易接受。]

二、研討互學

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麼請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體上有角。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與同位交流,最後展示)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角,豐富學生對角的感性認識。

師:今天來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學習角的認識,知道它是誰嗎?

電腦出示:小馬揹着糧食來到河邊過河,牛伯伯攔住了它的去路說:小馬,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要過河,先看看這些標誌物上都有什麼?小松鼠跳起來說:角、角、角。小馬迷惑了:角在哪裏哪?同學們你們能幫小馬找一找嗎?(同位互相說說,然後電腦演示各種角。)

[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小馬學習角)爲線索,展開對角這個圖形的研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靜態的知識動態化,直觀、形象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有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啓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然後通過讓學生依次觀察紅領巾、三角板、鐘面、摺扇,並指出這些物體表面的角,達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師:小馬認識了角非常高興,牛伯伯告訴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的物體上都有角,你過了河,要時刻注意發現生活中的角。小馬高興地點點頭,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發現了一張不規則的紙,小馬想:這上面有角嗎?

2.讓學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覺,體會角的特徵。(板書)

4.用摺好的角比着在紙上畫角。

5.課件演示怎樣畫角。

6.說說角的組成。

7.讓學生用尺子畫角。(強調尺子的作用。)

8.師:同學們,小馬繼續往前走,這回它更加仔細地觀察,所以它又發現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嗎?(電腦出示)

師小結:像這些圖形,我們都叫它角。(回顧、強調學生一開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畫上的錯誤。)

[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開始,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畫一畫、比一比、做一做,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見的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練習

1.認一認,辨一辨。

2.比一比。(哪個角大,哪個角小,讓學生辯論。)

由如何確定一個角的大小,引出做一個活動的角的活動,讓學生比一比,看一看,從而說明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讓學生從認識靜態的角過渡到動態的角,使學生直觀地看到,紙條張得越開,角就越大,紙條合得越攏,角就越小,由此滲透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徵,這也就達到了變抽象爲直觀,變靜爲動,化難爲易的目的。]

3.擺角。(用三根小棒擺出三個角)

4.打擂臺。(用三根小棒看誰擺出的角最大。)

[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題目,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師小結(回顧本節課所學過的知識)

1.師:閉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了有關角的哪些知識,想想角是什麼樣子的,它由哪幾部分組成,角的大小和誰有關,你是怎樣畫角的。

2.質疑問難。

[這既是本節課的一個總結回顧與整理,又是一個很好的放鬆活動,希望學生能從本節課中受益。]

二年級認識米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

實踐探索法和演繹概括法等教學法 ,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層層昇華,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點。

師:二(1)班準備明天參觀科技園,看,他們正在忙什麼呢?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引導學生把看到的說給小組同學聽。

各小組彙報。

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同學們正在爲明天的出行做準備。看,他們正在分食物呢!

這麼多分法中,哪種最特別?(分糖果的最特別,每份都一樣,每份都是4顆。)

2、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1)動手實踐,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師:每組選一個代表,把你們組的糖果數量以及是怎麼分的彙報給大家。

小組1:我們組有6顆糖果,我給他倆都是1顆,我4顆。

小組2: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個人都有2顆。

小組3: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份各是1顆,2顆、3顆。

……

(2)教師追問:這麼多種分法中,哪種最公平、公正?

①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顆。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觀察:從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顆,你們又發現了什麼?(每份的數量同樣多。)

出示小精靈的話,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3、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1、2題。徐盛自主完成,集體訂正。

二、互動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學例2,課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圖。

師:要把18個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樣分嗎?

讓學生分組討論,拿出準備好的學具,用學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

2、動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

學生分,教師參與學生之中,最後彙報並展示不同的分法。

學生彙報,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分法1:一個一個地平均分在6個盤子裏,每盤分3個。

分法2:先拿2個放在一個盤子裏,再拿2個放在第2個盤子裏,再拿2個放在第3個盤子裏……還剩6個,每個盤子裏再放一個。

分法3:還可以每次拿3個放在一個盤子裏,再拿3個放在另一個盤子裏,依次類推。

第三種分法分得很快,能說說你們是怎樣想的嗎?

學生可能會說是根據三六十八,就知道每個盤子裏應放3個;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個盤子裏就是3個;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於3,一個盤子裏就是3個……

讓學生各抒己見,只要合理,均應給予肯定。

3、再次操作,強化平均分。

師:如果把這18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你還會分嗎?

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展示分法時要讓學生說一說分法,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師:如果把這18個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幾個呢?

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展示分法時要讓學生說一說分法,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三、鞏固拓展,解決生活問題。

1、聯繫實際,練習體驗。

(1)出示題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法,然後藉助學具擺一擺。最後教師根據學生代表的彙報進行展示。

(2)把題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盒?”

讓學生說一說,題目中有哪些變化(“2份”改成“5份”),學生獨立完成,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並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把題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盒?”

學生在組內自由分。

教師小結:把10盒酸奶平均分,雖然分的份數不一樣,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2、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練習二”的第1題。

提問:把8根火腿腸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強調平均分),下面有三種分法,哪種分法對?

學生判斷,交流反饋: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對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錯的。

(2)完成教材“練習二”的第2題。

提問:一共有幾個貼紙?平均貼在3條線上,是指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每條線上應貼幾個?

嘗試解決,並畫一畫。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現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觀察,把你發現的平均分現象彙報給同學、老師和你的父母、朋友。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