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擺圖形教案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86W)

教案的內容應該兼顧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我們要確保教案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符,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擺圖形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擺圖形教案5篇

擺圖形教案篇1

學情分析:

由於本教材是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所借用的則是二年級的學生。由於學生年齡小,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強,如何讓其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個學習活動中,理解軸對稱的含義,創造出軸對稱圖形,是本節課所需解決的問題。

設計理念:

圖形特徵的探究,方法應該是多元化的,而合作的學習方式能充分展示學生的.各種思維方式,張揚個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爲此,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能用自己的方法創造出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探索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領略軸對稱圖形的美妙與神奇,激發學生的數學審美情趣。

重點:

讓學生感知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難點:判別軸對稱圖形方法的得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出示眼睛不對稱的娃娃頭像圖片。學生髮表意見,引出課題。

師: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事物都是因爲有了對稱才產生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認識有着對稱美的軸對稱圖形。

(創設貼近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情景,自然而然把學生引入新課。)

二、感悟特徵,“識”對稱。

1、出示天安門、飛機、獎盃、等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說出它們的共同點。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課本附頁的圖形)。

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摺一折、比一比,感受這些圖形“對摺後兩邊完全重合”的特徵。

3、出示各種幾何圖形,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其是否對稱。

4、認識軸對稱圖形、對稱軸定義

師:像這樣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板書:對摺完全重合)。

把軸對稱圖形對摺後,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稱爲:對稱軸。(板書:摺痕對稱軸)。

(本環節,放手讓學生操作、交流、體會。讓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悟特徵。)

三、深化認識,“做”對稱。

(1)讓學生動手操作,創造軸對稱圖形。(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創造的,在交流中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

(2)展示學生作品。說說各自的創作方法。

(在本環節設計了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在獲得發展的過程中愉悅身心,張揚個性。)

四、多向拓展,“辯”對稱。

1、課件出示:天天開心。(心:是剪出來的軸對稱圖形)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天”字也是軸對稱的圖形。

2、出示字母:bang

引導學生判斷各個字母是否軸對稱圖形,出現爭議的字母b,引導學生驗證結果。

3、挑戰難題,激勵優勝。

①“木”字的一半

②看似軸對稱的“奉”字,讓學生判斷分析,合成“棒”字激勵學生。

4、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猜測——驗證——總結)

5、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子。

(多向拓展,讓學生感悟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

五、昇華認識,賞對稱。

1、欣賞短片

2、說一說。

出示短片中不止一個對稱軸的圖片,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認知能力說一說,爲以後的學習鋪墊。

(通過賞析,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妙與神奇,激發學生髮現美、創造美的積極情感。)

六、課堂小結

出示兩幅是軸對稱的表情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今天的收穫。(認知的、情感的)

(本環節,既讓學生感悟了成功的喜悅,也合理地整理了課堂的知識點。)

師:軸對稱圖形是和諧、美麗的,而且在生活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最後,老師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繼續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欣賞生活。

擺圖形教案篇2

?認識圖形.一》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包括: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和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因爲現實生活中孩子們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教材把認識立體圖形排在平面圖形之前。教材在這部分內容的編排上體現了新課標的兩大理念: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注重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

我的學生大多是五六歲,年齡偏小,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還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數多(53人),分組活動不容易組織。另外,據我課前調查,學前班雖然也認識過這些圖形,但很多孩子將“長方體”說成“長方形”,將“正方體”說成“正方形”,也有將“圓柱”說成“長方形”的,將“球”說成“圓”的更多,所以教學目標不能定得太高。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袋子,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看哪個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二)、活動,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指名學生上臺演示,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並板書名稱。然後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模型,讓學生認一認,並與相應的實物歸爲一類。

2、摸一摸,感知特徵。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這些實物,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組內交流。

(2)在班上彙報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圖抽象出模型圖

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促使學生形成幾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3、記憶想像。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辯認,將這些圖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拿出相應的實物。

(2)讓學生閉上眼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並用手比劃。

(3)遊戲:猜一猜

學生閉上眼,摸一摸老師給出的一種實物,判斷它的形狀。

(四)、遊戲

1、看一看

2、摸一摸

3、猜一猜

板書:

認識圖形.一正方形長方形圓柱球數學,圖形,說課稿

擺圖形教案篇3

設計思路:三角形是幼兒園數學活動中常見的幾何圖形,然而,幼兒在運用幾何圖形開展拼搭遊戲時,往往是無意識地進行圖形拼搭。

讓幼兒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展空間方位知覺能力是大班階段幼兒需要建構的經驗。單一地讓幼兒開展"形拼形"練習,既枯燥又無趣。如何在有情、有趣的數學遊戲中,讓幼兒愉快地嘗試、發現、學習;如何在遊戲中有效地刺激、挑戰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體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趣、有效,是我設計"圖形碰碰樂"活動的初衷。

活動旨在通過"圖形碰碰樂"的過程,讓幼兒嘗試運用三角形進行拼搭、裝盒,在圖形的移動、翻轉、拼接中,體驗幾何圖形變化的樂趣,積累更全面的關於三角形的認知經驗。

活動目標:1.感受幾何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展空間方位知覺能力。

2.嘗試將三角形裝入盒子,在移動、翻轉、拼接幾何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幾何圖形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1.教師示範用材料:幾何圖形卡片6張(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磁性三角形貼片40塊,大磁性板一塊,幾何圖形底座3個(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2.幼兒操作用材料:三角形12個,泡沫墊子6塊。

活動過程:一、指認幾何圖形--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1.指認幾何圖形、正確命名。

(1)展示幾何圖形卡片5張(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2)提問:這裏有許多幾何圖形卡片,請說出它們的名稱。

(教學提示:教師指着卡片,請幼兒正確命名,如有幼兒將平行四邊形說成是菱形,教師則出示"菱形"與其對比,豐富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並正確命名。)

2.指認旋轉後的幾何圖形。

(1)提問:幾何圖形卡片被轉動了,你還認識它們嗎?

(教學提示:教師邊提問邊轉動幾何圖形讓幼兒指認,重點指認"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2)歸納:轉動幾何圖形卡片,雖然幾何圖形的方向改變了,但它的形狀是不變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豐富幼兒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同時,通過"轉動"幾何圖形、改變幾何圖形的方向,加深幼兒對幾何圖形主要特徵的認識,併爲後續的"圖形拼搭"活動作鋪墊。】

二、拼搭幾何圖形--感受幾何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

1.玩遊戲:圖形碰碰樂。

(1)交代玩法:這裏有許多三角形,我們來玩"三角形碰碰樂"的遊戲。請你們仔細聽兒歌。

碰碰樂、碰碰樂,2個三角形碰碰樂。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2)提問:請問你們聽到了什麼?

(3)追問:怎麼纔算2個三角形碰在一起了?

(教學提示:教師用2個三角形當場演示圖1,幫助幼兒理解:兩個三角形分別有一條邊必須完全重合在一起。)

(4)歸納: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2個三角形才快樂。

(5)宣佈遊戲規則:

第一,聽清楚是"幾個三角形碰碰樂"。

第二,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要全部"碰"(完全重合)在一起。

第三,三角形"碰"在一起後(放在泡沫板上),小朋友馬上回到坐位上。

?設計意圖:教師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佈遊戲規則,思路清晰、目的明確,能幫助幼兒有意識、有條理地記憶;此環節教師的語速不宜太快,邊說邊用手勢進行演示,以幫助幼兒理解規則。】

(6)迫問:聽明白了嗎,有沒有問題?

?設計意圖:宣佈遊戲規則後要及時追問,有助於瞭解幼兒對遊戲規則的理解程度。如果大部分幼兒有疑惑,教師要再次進行解釋;如個別幼兒提出疑問,則可將問題拋給大家,引發生生互動。】

2.幼兒進行第一次拼搭活動(2個三角形碰碰樂)。

(1)教師念兒歌,幼兒進行拼搭。

(2)幼兒操作後分享:

2個三角形分別有一條邊"全部"碰在一起了嗎?

2個三角形"碰出"了什麼圖形呢?老師幫你把結果記錄下來(見圖2)。

(3)追問:2個三角形能碰出一個正方形,還能碰出其他的幾何圖形嗎?你覺得2個三角形還能碰出哪些幾何圖形?

(教學提示:該環節幼兒可能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如拼搭結果是相同的幾何圖形,比如6個正方形、6個三角形或6個平行四邊形,教師記錄圖形後則讓幼兒再一次拼搭;第二種情況:如拼搭結果出現2種幾何圖形,教師記錄拼搭結果後,再讓幼兒拼搭。)

(4)歸納:2個三角形能碰出一個正方形、一個比自己大一點的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師及時記錄幼兒的拼搭結果,便於幼兒感受2個三角形組合後出現的變化,同時爲下一環節4個三角形的拼搭作鋪墊。】

3.幼兒進行第二次拼搭活動(4個三角形碰碰樂)。

(1)導入語:2個三角形碰一碰能碰出和自己不一樣的幾何圖形,多幾個三角形碰一碰,又能碰出哪些幾何圖形呢?請聽清楚這次遊戲是玩"幾個三角形碰碰樂"。

(2)教師念兒歌:

碰碰樂、碰碰樂,4個三角形碰碰樂。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3)幼兒拼搭後教師提問:4個三角形能碰出哪些幾何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師幼共同記錄拼搭出的幾何圖形。

(4)歸納:4個三角形碰在一起能碰出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同樣碰出三角形、長方形,可碰的方法也可以是不一樣的。

(5)追問:那5個三角形、6個三角形碰在一起會碰出哪些幾何圖形呢?我們到區域裏再去試試。

?設計意圖:在合作遊戲中,讓幼兒感受幾何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展空間方位知覺能力,在移動、翻轉、拼接幾何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幾何圖形變化的樂趣。】

三、幾何圖形裝盒--運用幾何圖形拼搭經驗解決問題(出示幾何圖形底座見圖3: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1.問題情境:三角形想回家了,這裏只有一個底座纔是這12個三角形的家,要把12個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全送回去,哪一個底座是它們的家?

2.幼兒討論互動。

(1)提問:你覺得12個三角形的家是哪一個底座?請說說理由。

(2)追問:爲什麼這麼肯定就是這個底座?請說說理由。

(3)反問: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4)提問:你們覺得這三個底座中哪一個底座肯定不是這12個三角形的家?

?設計意圖:該環節通過提問、追問、反問等手段,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討論,講出自己的觀點。】

3.幼兒嘗試將12個三角形裝入"大三角形"底座。

(1)(12個三角形裝入"盒"後)提問:你們覺得大大的三角形(底座)是它們的家嗎?請說說理由。

(2)追問:還需要幾個小三角形呢?

4.幼兒嘗試將12個三角形裝入"長方形"底座。

(1)提問:長方形是12個三角形的家嗎?我們一起試一試吧。

(2)歸納:大大的三角形(底座)太大,再多幾個小三角形才行;正方形(底座)又太小,12個三角形住不下;長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剛好合適。

?設計意圖:讓幼兒嘗試將三角形裝入盒子(底座),能幫助幼兒積累更全面的關於三角形的認知經驗,有效地挑戰了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等能力,使教學活動有趣又有發展價值。】

四、延伸問題這個長方形(底座)是12個三角形的家,其它的幾何圖形(底座)可以是12個三角形的家嗎?如梯形(底座)、平行四邊形(底座),行不行呢?我們也去試一試。

教學反思:

一、讓孩子在數學中玩在五大領域中,數學活動在幼兒園是最難展開的。數學活動的要領是操縱,讓幼兒在操縱中認知,學會思惟。幼兒園的孩子思惟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存在不同的特點。小班以具體形象爲主;中班從具體形象思惟想抽象邏輯思惟過渡;大班的孩子以抽象邏輯思惟爲主。如何掌控各年齡階段思惟的特點並以遊戲活動貫串始終成爲數學活動的重點。

我這節課的優點在於能以最少的教具調動孩子自始至終極大的愛好。優秀的教學活動實在不在於預備材料的多少、豐富與否,而在於能以最少的教具調動孩子自始至終極大的愛好。這節課的精點在於此。這節課數學性很強,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邏輯思惟能力。我憑着多年的工作經驗,每節課的設計環節由簡單到複雜,環環相扣,遵守孩子的發展規律,在出現困難的地方適時恰當的給予孩子指導,增進孩子思考。這節課中,孩子們在操縱中感遭到拼搭組合的樂趣,在最後的三角形找家中體驗到合作遊戲的快樂,並明白動手嘗試的重要性。

擺圖形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運用各種圖形進行拼貼畫。

2、能大膽聯想組畫成簡單的物體,表現其特徵。

3、體驗拼貼添花的樂趣。

重點:學習運用各種圖形進行貼畫。

難點:能大膽聯想組畫成簡單的物體,表現其特徵。

活動準備:

1、a4白紙人手一張、固體膠、各種圖形圖片

2、範例作品

3、裝圖形的盤子

4、魔術帽、魔術盒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手指遊戲,調動幼兒的情緒,談話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教師:"剛纔我們一起玩了手指變變變的遊戲,我們的手指就像魔術師一樣能變出很多的物體。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魔術王國看一看,魔術師會變出哪些物體。去魔術王國時,我們要會說魔術王國的咒語,才能進去,請小朋友們和我一起學習咒語:烏拉烏拉變,烏拉烏拉變。"(幼兒和老師學習咒語)

二、帶幼兒進入魔術王國,利用多媒體引導幼兒回顧對圖形的.認識,觀察圖形組合變化。

1.幼兒閉上眼睛說咒語兩次,教師趁機戴上魔術帽扮演魔術師。

2.幼兒睜開眼睛,已經來到魔術王國。教師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魔術王國的魔術師,歡迎你們來到魔術王國。"(小朋友向魔術師問好)

3.出示材料,引導幼兒認識變魔術需要用到的道具。(圖形、魔術盒)

4.師幼齊說出圖形的名稱。教師:"現在,我要給你們變魔術了,你們可要仔細看,我用什麼圖形變成了什麼?"

5.教師變魔術,幼兒說咒語(兩個圓形變成數字寶寶8或說是葫蘆)

6.再變魔術(圖形拼貼:用半圓形和長方形拼出了蘑菇,三角形和正方形拼出了房子等)

7.師幼交流:如果你是魔術師,你想變出什麼?請個別幼兒發表意見。

三、幼兒自主探索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大小不同的圖形,你想變什麼,自己動手變一變吧。等會我們要比一比,哪些小魔術師能安靜變魔術,變出和老師變得不一樣的物體來。"

四、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作品、相互交流。

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後,教師組織幼兒將自己的魔術作品貼在魔術鏡上,並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

擺圖形教案篇5

教學目標: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對稱軸,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重難點:認識圖形的對稱軸,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

教學環節 問題情境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應用 設計意圖

目標達成

導入新 課 一、創設情境

出示軸對稱圖片

師:這些圖片好看嗎?爲什麼好看?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因爲對稱而讓人覺得美的物體,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美麗的對稱圖形。(板書:軸對稱圖形)

二、複習舊知

1、你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2、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3、看書中圖片,畫出對稱軸。

三、學習新知

1、出示例1

(1) 這幅圖對稱嗎?

(2) 中間這一條直線表示什麼?

(3) 點a和點a在這幅圖中是兩個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 )個小格。

(4) 點b和點( )是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 )個小格。

(5) 點c和點( )是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 )個小格。

(6) 我發現: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

2、小結: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我們可以用這個性質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或者畫對稱圖形。

2、出示例2

(1)引導學生思考:

a、怎樣畫?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b、每條線段都應該畫多長?

(2) 在思考的基礎上,用鉛筆試畫。

(3)小結:

1、找出所給圖形的關鍵點。

2、數出或量出圖形關鍵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3、在對稱軸的另一側找出關鍵點的對稱點。

4、按照所給圖形,順次連結各點,就畫出所給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三、課堂練習:p84做一做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