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關於教師的自我反思彙編

其他文案 閱讀(1.41W)
關於教師的自我反思彙編

關於教師的自我反思彙編

一位特級教師的自我反思

一早,青年教師C君就發來微信,希望我去聽一下她的試講。爲了這次公開課,她早些時候已經來問過我的。我當時談了對她的教學方案的不同意見,她也說回去再想想。不過,今天去聽課,發現她的教學方案基本保持了原來的思路,並沒有改。我看着她在課堂上或侃侃而談,或指導學生,心裏忽然感到愧疚,因爲,在我說了之後,她還要堅持原來的設計與想法,其中的糾結、壓力是可想而知的。一個青年教師既有上課本身的壓力,又有因爲我們這些“資深教師”指點而造成的壓力,其實真的是“亞歷山大”的。

也許有人要說,這不是爲了她好嗎?有時候直接指出年輕人身上的不足,是加快他們成長的很重要的條件,期期艾艾,模棱兩可,最後還是對青年教師的成長不利啊。這個道理固然是對的,但是,對的道理如果沒有對的認知和對的方法,有時候未必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的。

具體到這堂課來說,這堂課是學習《我所認識的蔡孑民先生》,這是馮友蘭先生晚年的一篇文章。這樣的哲學家,又到了人生的晚年,首先是洗盡鉛華,語言不會太過華瞻,其次,那麼多人生閱歷凝聚在其中,言簡而意深。處理得簡單,就平平地劃過了,留不下深刻的印象,處理得複雜,就要牽牽連連,把馮友蘭的哲學思想帶出來講,講不好又把人搞糊塗。所以這樣的作品其實是很難處理的。C老師抓住文章中一些反覆出現的詞語和句式,希望通過這樣的分析把握文章的內涵。我的第一感覺是這樣切入的角度太小,而且文章中語言形成反覆的原因很多,也未必一定都是別有深意的,於文章學的角度看,這樣的分析未必成立。所以建議她從文章組織材料的方面進行思考,而且也按照我談話的慣例,由點到面,由現象到本質的講了這樣處理的教育價值,讓C老師唯唯而去,甚至自己還甚爲得意。——但是當我看到C老師上課的時候,還是從“重複”入手在進行她的教學活動的時候,忽然意識到,在這個之前,她一定經歷了相當多的糾結與彷徨,自己有的心得未必願意捨去,老教師說的,似乎又有一定道理,再加上人情世故方面的因素,這個課就摻進了許多與課本身無關的考慮了,以如此不純粹的思慮去設計構思,不免左支右絀,自然無法自如地施展自己的手腳了。

我們說“名師未必出高徒”,原因還在於“名師”有時候太過強勢,對於學生來說甚至是一種威壓,這倒不是說那些名師都是“仗勢欺人”輩,而是那種光環常常讓人感到無形的壓力。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爲人師”,好爲人師,就是以己意強加到別人身上,說得好一些,就是強人所難,說的不好一點,那就是在他人身上證明自己的價值。而青年教師要不以這樣的“壓力”爲意,堅持己見,其實其勇氣還是很值得嘉許與欽佩的。以前,我一直說,上課應該是一個“隨物賦形”的過程,因爲教學活動就應該以成就人爲目標的,隨物賦形就是順着學生的認知和邏輯去引導,這纔是水磨的功夫。同理,指導青年教師,同樣也應該是“隨物賦形”,青年教師拿着自己的教案來請教,你的指導就是全部推翻,徹底重來,別人一點也沒有思想準備,你雖然舌燦蓮花,但他們卻是莫知所以。另外一方面,上課就是一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過程,他們對於自己的學生、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設想都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而你既不瞭解學情也不瞭解教情,一味順着自己的想法去展開,這樣的指點又怎麼能夠真正點撥到位呢?

記得自己當年做學徒的時候,開公開課,寫了教案請教老師。老師笑眯眯地說,不錯不錯。並指着我教案中的一個在我看來無關緊要的問題說,這個問題提得精要,有了這個問題,境界全出。我當時很有些怪老師馬虎了事的意思,待到退回來自己靜心去想,才發現這個我不經意間提的問題果然意義非凡,甚至我的教學計劃都因爲這個而作了全面的調整。再於是想起,大學期間,我的老師們對我的指點,也不太長篇大論,偶爾不過希望我去看看某本書的某章節而已。這樣想來,不覺爲自己的高談闊論感到汗顏。

所以,再次和C老師討論她的課的時候,我對她說,堅持己見其實也不容易,只要真的想明白了,就大膽堅持自己的想法好了,不要有太多的顧慮。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看,不因爲青年教師不按照自己的建議去做而心存芥蒂,轉而能夠對自己的所作所爲有所反思,至少說明我這個人還是有可以進步的空間的,這樣想來居然又有些小得意呢,哈哈。

自我反思: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

一次,與一位在中學任教的老師聊天,他的講話令我驚訝之餘又深省不已。這位教師從教已近二十餘年,他說:我現在高級職稱早已聘任,課堂教學也趨於成熟,常規管理領導欣賞、日常教學學生滿意,一切似乎都比較完美。但總是有這樣一種感覺,彷彿突然之間生活失去了目標,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他問我這是不是傳說中的“職業倦怠”?今後我該怎麼提高自己的職業修養和能力?

其實生活中類似這位同行的困惑還有很多。這種現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只是問他:“與二十年前相比,你覺得過去與現在有何差異?你現在的職業規劃是什麼?你的專業發展目標定位呢?”

事實上,生活閱歷就像滾雪球,隨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厚重,越來越充實。對於教育者而言:追求無止境,學習也無止境。開展自我反思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緩解職業倦怠的有效途徑之一。

每個教師的成長大抵都會經歷這三個階段:新手型教師、經驗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對於大部分教師而言,大都滯留在前兩個層次,要想跨越到最後一個階段,反思是一條便捷的路徑。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教師專業成長=經驗+反思。”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思考,那麼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

何謂反思?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教學活動過程爲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設計不一定成爲名師,但如果堅持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爲一位名師。”反思就是自我反詰與主體建構。自我反詰就是教師主動地、積極地、自發地去思考課堂教學的預設、目標的達成、資源的利用和學生的發展等;主體建構就是基於問題的分析去重新建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模式和自我專業成長的最佳途徑。

反思自己的教學經驗要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作指導。反思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解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不斷自我學習的過程。堅持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反思自己的學生觀,反思自己的管理觀,將自己對教學和生活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不知不覺中這種點滴的積累就是收穫與成長。

堅持自我反思的兩種最佳方法就是寫下來和說出來。寫下來能讓模糊思維精細清晰;說出來能讓思想邏輯清晰表達。當前,撰寫教育博客是寫出來的常見形式。將博客作爲自己成長的記錄袋,隨時記錄下自己教與學的軌跡,記錄下教與學的喜怒哀樂;說出來就是常與同伴交流,分享與傾訴自己對教與學的感動與幸福!

今天你反思了嗎?你堅持學習了嗎?這就是我回答那位同行疑惑的答案。

教育心理學:新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出題頻率較高。但是很多同學複習的教師自我反思往往是常規類的知識,如其概念、分類等。而教師的自我反思在新課改背景下也有新的解讀,接下來就從其意義和形式方面與大家做一分享。

一、新課程教師評價中的教師自我反思的意義

1.自我反思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階梯

長期以來,我們在教師培訓方面一直存在着針對性,時效性不強的問題,往往重視形式上的規劃和設計,重視規則的學習和對他人的模仿,輕視教師自身經驗的積累,輕視教師的發展進程。

美國學者舒樂曼提出,教師知識結構=原理規則的知識+教育案例知識+實踐智慧知識,其中實踐智慧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師的反思恰恰是以自身的實踐智慧知識的檢查與思考,以獲得成長的關鍵要素。

2.自我反思是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改增加了教學中本來就存在的不確定性:教學目標、教學結果、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新課改強調的是教師的創新。要求教師樹立特色意識,形成個性化的教學,而形成個性化的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求教師勇於創新,善於反思,不斷積累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而教師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寫、所感、所創新形成自己的個性風格,適應新課改需要,將自身教學水平推向新層次。

不僅如此,教師在反思過程中,逐步養成善於研究的習慣,成爲一個“研究者”,並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從而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對積累的經驗總結,以適應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和發展要求。因此可以說,自我反思是課改中的教師必備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二、新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自我反思的形式

1.課後備課

即教師上完課之後,根據課堂上所獲得的反饋信息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確課堂教學改進的方向和措施,使教師從正反兩個方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有效地增強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水平。

2.教學後記

即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結合對課堂教學的觀察,進行全面的回顧和小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的各個環節上,簡捷、及時地將教學設計與教案實踐上的成敗之處記錄、修正過來,對學生的學情掌握及對教學設計的處理有最實質性的幫助,長期堅持以記促思,對教師專業的發展必有好處。

3.反思日記

教師可以在一課時或一天的工作後,寫教師心得體會,把當時教學中所遇到的或看到的成功與不成功教學事件,以及造成的原因、事件中包含的理論、改進措施等寫到教學日記中,並與同行或指導教師共同分析,這種方法更適合於新教師。反思日記通常表現爲隨筆形式,書寫格式非常隨意,因而,也是很能完整體現教學各層面內容反思的一種形式,有針對性也便於操作。

4.行動研究

即教師與教育理論工作者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實際情況,解決日常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用觀察、談話、測驗、問卷、查文獻的多種方法,通過課內、外活動、作業批改等多種渠道對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方式等多方面進行了解和研究,逐步減少對教學工作認識上的偏差,進行行動研究,不斷反思,從而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5.教學診斷

“課程反思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反思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診斷的過程。

6.案例研究

即對教學中含有問題或者是對問題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事件,通過研究,促進教師研究自己,分享別人的成長的經驗,積累反思教材,從而調整行爲,提高課上教學技能。

案例是教學問題解決的源泉。教師必須結合案例教學中涉及的大背景,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分析、並可以就其中涉及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

7.觀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通過觀摩其他教師上課,並與他們對話、交流,並進行自我反思相同與不同之處,問題及事件的處理,等等,得到啓發,收到提高自身的效果。

8.教學課例

課例就是一堂課的實錄。比如在這次活動中,請一些老師上了公開課,在這些公開課中,有些上得比較成功,能夠反映新課程改革的基本需求,能夠體現新課程理念下教學實踐的一些轉化,我們可以把教學設計是怎樣的,教學實錄是怎樣的,課後是如何進行反思的,形成一個課例。

這個課例,它可能包括多個問題,而案例只包括一個問題,自始至終是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的,所以一堂課的實錄不能叫案例,它是案例的一個毛坯和材料,一個課宣實錄當中包含着多個問題,它有多種經驗和成效,我們可以通過這堂課來反映新課程理念到課堂教學實踐的轉化,設計加實錄和反思,形成了一個課例。

9.教學日誌

教師記錄自己每天都進行的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實施的效果,影響課堂教學的關鍵細節等情況,有意識地生動地表達教師自己的活動,是教師很好的認識自己的一種方法。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反思,而這些知識點對於我們應對主觀題有更多的啓示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