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有關說課稿7篇 說課大師:精準解析,高效演繹

其他文案 閱讀(5.45K)

本文將探討有關說課稿的主題。說課稿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指導教學、展示教學思路和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作用。我們將介紹說課稿的特點、撰寫技巧以及實際應用等方面的內容,幫助教師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說課稿,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有關說課稿7篇 說課大師:精準解析,高效演繹

第1篇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in in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1 when is ur birthda第一課時。

本課是四年級上冊一單元第一課時,話題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你的生日在生命時候。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一單元的第1,2部分,a chant: when is tb’s birthda?和給12個月份聽音排序。這部分是整個單元的核心部分,後面的部分孩子們可以在本課基礎上進行自學和預習,所以這部分屬於基礎部分,對後面內容的學習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聽說認讀12個月份單詞:anuar februar march april ma une ul august septeber octber nveber deceber

4)通過詢問生日增進同學間的瞭解和友誼,並學會關心父母和朋友。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重點是句型:when is ur birthda? it’s in…及月份單詞。

教學難點:難點的依據是月份對於國小生來說比較抽象;同時單詞也比較長。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活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 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加深印象。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我通過一首孩子們非常熟悉的生日快樂歌進行熱身。一方面,創設生日的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一方面,引入birthda一詞,並明確本課的競爭機制。導入課題unit 1 when is ur birthda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每個孩子們都特別關心自己的生日,所以在瞭解孩子們預習情況的時候,我請孩子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生日,孩子們非常樂意,使其忘記了公開課的緊張,有效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樹立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國小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有關說課稿7篇 說課大師:精準解析,高效演繹 第2張

第2篇

?熱愛地球媽媽》是一首詞曲都很優美的少兒合唱歌曲,4/4拍,f大調。全曲爲不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兩個樂段均由兩個4小節的樂句構成。第一樂段是敘事性,演唱時應注意氣息悠長,聲音連貫,延長音時值準確;第二樂段是歌曲的副歌,音區提高,節奏變得活躍,並且運用了合唱手法,突出了"熱愛地球媽媽"期盼擁有優美環境的主題。

1、通過自己所收集的資料來與同學分享,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2、學生能夠用親切、深情的歌聲來表達歌曲期盼優美環境的願望。教學重點

學生用悠長的氣息、連貫的聲音、飽滿的情緒唱好歌曲,歌曲的高潮部分用親柔的聲音來表現。

1﹑在小節中出現的休止符 歌曲中有弱起,並且有一音多字出現。

音樂課堂教學是展示音樂老師教學藝術、教學魅力的舞臺,是提高國民音樂素質的主陣地,音樂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喜歡音樂,尤其是喜歡音樂課,我們應該嫺熟地駕馭着學生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無限歡樂中探索音樂天地的奧祕,在音樂美的藝術氛圍中感悟人生,在師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樂課堂教學任務,讓學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着下一次的音樂課的到來。

第一.創設情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相應的情景是十分中要的,音樂課堂教學營造了一個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以多媒體爲輔助教學手段,通過創設情境,是學生處於一種舒適,富有樂趣的情境中。它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所以我運用了多媒體,請同學觀看一些圖片,引入這節課的主題“地球”,再通過與學生的一系列談話,課前先讓學生收集有關環保方面的資料。使同學們都主動地、踊躍地展示自己收集的。使學生感受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第二,音樂課堂教學構建了一種賞識鼓勵的評價方式。音樂是門表演藝術,音樂課堂教學中少不了學生的表演。在學習歌曲《熱愛地球媽媽》的整個過程中,從開始學生的展示到學生學唱,再到後來以多種藝術形式表演,我都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如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環保的資料時,無論好壞,簡單複雜,我都給予肯定,請同學們爲展示的同學鼓掌。音樂教師一個賞識的眼神、鼓勵的話語、滿意的點頭、會意的微笑、親熱的手勢,恰似一縷春風,吹拂着孩子們求知心扉,給孩子帶來莫大的歡樂和喜悅,讓孩子們敞開思維的大門,插上想象的翅膀。他們巨大的信心和更多的投入,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零距離接觸中,教師的賞識和鼓勵是打開孩子們心靈的鑰匙,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資源,是音樂課堂教學成功的支柱。

學生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學生學習方法上,以學生自主和探究性學習方式爲主,通過欣賞圖片,和學習歌曲,能夠是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和審美經驗。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做一些簡單的提示,給學生儘可能大的空間,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自主學習的教學目的。

課前自己回家查找一系列關於環境污染的資料,自主學習,瞭解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再通過一系列的.導入,最終的目的是要來學習歌曲《熱愛地球媽媽》,並且通過對歌詞的深入理解,從而增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在課上能夠積極配合老師一起來學習新歌《熱愛地球媽媽》,瞭解歌曲的情緒節奏,能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在新歌的學習基礎上,通過對歌曲了理解,以及內心的想法,鼓勵學生科學創新,改編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

首先是組織教學,師生互問好,以及一些簡單的發聲練習,爲後面的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其次是導入,我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圖片的形式展示本節課的主題,“地球”,“ 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個神奇、美麗的星球——地球,它是如此的風光秀麗、資源豐富。它是我們人類的母親,是我們生命的搖籃。地球媽媽他有許許多多的兒女,看吧,有清山、綠水、藍天,還有小鳥在林間飛舞,多麼美麗的大自然啊!但是,由於各種人爲的因素,破壞了生態平衡,使我苦不堪言。”說說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開始請學生自己來說說看目前地球所受到的危害,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體,以他們爲中心,使學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更能在自主學習中找到樂趣。

然後是歌曲的學習,首先是對樂譜的學習,讓學生熟悉歌譜,學生能夠比較完整的演唱歌譜,其次是填歌詞,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可以完整的演唱第一段歌詞,請學生自學把第二段歌詞填進去,之後是第三段,在第三段會出現一個與一二兩段不同的地方,如果學生會唱那麼就一帶而過,如果不會,那就再帶唱學一學。歌曲的處理比較重要,必須瞭解歌詞以後纔會有感情的演唱,例如:歌曲中的弱起小節,休止符號,以及音的實值等等。這些我都希望學生可以自己在歌曲中找到,能夠請他們自己說說如何把歌曲唱好了,請學生自己開動腦筋,鼓勵學生創新發展。激發他們的聽覺與審美能力。在感受中找去答案。

給學生欣賞地球的影片,最後我設計了一個給學生自主創新的機會,通過對歌曲的理解與體會,讓學生說說不再讓地球媽媽受傷的具體行動,並且改編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

第3篇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 》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第 冊( )第 章第 節。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

,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 部分,因此,在 中,佔據 的地位。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爲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下面,爲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

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於本節課的特點: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把教學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爲“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我們在講解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爲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題中:

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結束:說課是教師面對同行和其它聽衆口頭講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根據的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爲什麼這樣教”。說課對我們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後我也將進一步說好課,並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第4篇

這是一篇能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所寫的內容極爲有趣。文章的敘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這樣的敘述一方面使得果園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生產需求是科技的發展動力。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和科技的興趣,繼續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和特點,本課的重難點定爲:

重點:瞭解果園機器人神奇有趣的設計,引發對機器人世界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以及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引導法、點撥法、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力求在教學中達成三維目標。

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豐富和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抓住語文本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課文內容生動、有趣,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教學中力求達到在賞析語言中引發對機器人世界的興趣,在對科技的興趣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學生的體驗。閱讀時學生個性化行爲,是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促進學生髮展,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1.師:電腦真神奇,不僅可以使我們跨上“信息高速路”,還能指揮機器人工作呢!

3.師:你們知道機器能幹些什麼嗎?那這個機器又是幹什麼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果園機器人》。(板書課題)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提出具體明確的閱讀要求。

(3)想想有哪些地方讀得不明白,並學一學編輯叔叔的做法,在空白處畫“問題泡泡”。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嗎?

2.重點討論交流課文寫的機器人是怎樣的,相機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課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學生讀課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3.課後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詞句段進行摘抄,養成積累的習慣。

第5篇

?平均數》這個內容被安排在《統計》這個單元之內,教材強調的是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而在本冊教材中,並非編者任意而爲,它是在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之後進行教學的。在統計中,平均數常用於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數據的比較,以看出整體之間的差別,可見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讓學生學習數的知識,並不僅僅是爲了達成求平均數的技能,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及對生活的作用更顯重要。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制定的。

使學生能結合實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根據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養學生策略意識、觀察、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1、體驗運用已學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通過小組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品質,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與老教材只強調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平均數產生的意義,它的功能與生活的聯繫,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難點是平均數在統計意義上的理解和認識。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爲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我力求體現以內容定教法,教法爲內容與學生服務的宗旨,力求體現師生平等、啓發式的教學方法,爲學生創造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師生互動式的討論,使學生充滿求知的慾望。爲學生提供直觀、形象、易於操作的學具,鼓勵學生髮表自已的意見,使他們在合作中,討論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並能運用新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一步:創設一個吸引學生的活動情境,以學生喜歡的問題引發新的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對平均數的需求。營造學習新知識的氛圍,引入平均數。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進行投籃比賽,每人投中的個數表示在條形統計圖上,要比較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投得準一些。由於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總個數顯然不合理。又由於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績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難對應着進行比較。在學生處於認知衝突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自己提出應該求出男生與女生每人平均套中的個數才能比較。

第二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新課程提倡學生的主導地位,老師的引導地位,使學生主動得探究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新知會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機械的。在學生產生了對平均數的需求之後,就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該如何求兩個隊的平均得分,可以在紙上寫一寫、算一算,也可以用學具移一移。這裏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指出了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層次低的學生可以選擇老師提供的可以移動方片的學具,層次高的學生可以用列算式的辦法,從得出兩個班的平均得分。在反饋移動方片方法時,老師適時引出把多的分給少的,這樣的方法叫移多補少。在反饋列算式的方法時,讓學生明確先算出投中的總個數,再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介紹這種方法稱爲先合後分 。以上過程我覺得應該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相結合,清晰地過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以及平均數的'比較功能。在求平均數的活動中,探索算法,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在這裏有兩種方法,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數。讓學生體會求平均數一般用先求和在求平均數的方法。

第三步:談話交流明晰平均數的概念。老師啓發學生最後的平均個數是代表每個人的分數嗎?平均個數和其中一名學生的投中的個數同樣時,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從而使學生一次感悟到平均數所代表的涵義。在此基礎上,教師順時引出這個平均數就是這幾個同學投籃的平均個數,即平均數的概念。在小結了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之後,讓同學對兩個隊的平均數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其中一個班級的總體水平高一些,使學生意識到平均數可以比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第四步: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來源於生活,目的還是爲了應用於生活。教師出示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感覺平均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並會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① 鳴鳳國小四年二班有個叫張家偉的同學。一天,他去學游泳。看到水池裏標明:平均水深120釐米.於是他說:我的身高是140釐米,我下水不會有危險.請問他的這種說法對嗎?說說你的理由。

② 張家偉是個懂事的孩子。一天,他準備將自己的零用錢拿出來付家裏這個月的水費。爲此他作了一個調查。

你認爲張家偉同學應大約準備多少錢來付4月份的水費?

平均數並不只是一個數學問題,應用於生活之後,它還能反映很多社會問題,向我們傳遞很多信息。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有關平均數的例子,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第五步:全課總結。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針對課堂上的表現對每小組打分進行評價,讓學生自己給全班同學上課的整體表現打分再求平均分。既讓學生加深了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又可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將知識延伸到課外。

(1)自已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及體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體重。

(2)現在老師要知道你們組的跳遠平均成績,你應該如可去調查、完成這項工作。

這兩個作業的設計,意在鞏固新學知識,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提高學生與同伴的合作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再次感悟平均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第6篇

1.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麼。

通過複習前一課內容,由道家引到儒家,引到孔孟二人的區別。

a.形影相隨(跟隨) 毫不諱忌(忌諱) 斬釘截鐵(砍斷)

b.禮尚往來(崇尚) 不爲已甚(太) 改弦更張(拉弓弦)

c.草菅民命(茅草) 無的放失(箭靶的中心) 一針見血(看見)

d.百家爭鳴(發表意見) 截然相對(界限分明) 融會貫通(懂得)

提示:課前提示內容。把孔孟二人加以精細比較,找出二人的差異,進而研究造成這些差異的時代根源。

孔子儒家聖人,形影相隨,宗旨相配。生活態度輕鬆愉快對人性看法性惡來自先天對“禮”的看法重視閒雅熱忱春秋時期,不至於完全失望

孟子凡事緊張人性本善不重視革命性戰國時期,國君草菅人命

五.討論:作者認爲,孔孟的差異,折射了春秋戰國時期間劇烈的變化,中國古代社會如此早熟,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現象,要解釋這種現象,應該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特點。你認爲應該怎樣結合中國歷史地理特點來解釋這種現象?

提示:所謂“緊張”,是爲尖銳的社會矛盾、兇險的前途而焦慮、憂心、痛心這樣的情緒。

2.“雖爲聖賢,仍要經常警惕才能防範不仁”,從這個話裏怎麼見出“性惡來自先天”?

提示:經常警惕才能防範不仁,就是認爲人的修養是用理智不斷克服性惡的過程,也就是認爲惡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3.“針對這些條件,孔子對當時的情形,還沒有完全失望。”——表因果關係,用“針對”一詞是否恰當?

提示:不恰當。“針對”一詞不表原因,而上文內容也並不是什麼“條件”。應改爲“因此”。

提示:當時社會還相當寧靜,整個社會心態都比較閒雅,孔子的閒雅代表着當時的社會心態。

5.爲什麼說“全民爲什伍”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提示:“什伍”是戶籍編制,五家爲伍,十家爲什,相聯相保。“什伍”又是古代軍事編制,五人爲伍,十人爲什。所以說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提示:由性善論這個前提推論到對人的.道德要求,不過是要求保持天性,回覆天性而已,很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爲“失其本心”,所以帶有強迫性。

提示:低水準是指生活水平低。如“樂歲終身飽”,但求吃飽肚子而已。

8.“可是今日我們讀《孟子》和《四書》全部,卻不能一體視之爲政治哲學,一定也要考究他們的歷史背景,有時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說的一樣,‘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應怎樣理解?

提示:《孟子》和《四書》全部都是有其歷史背景的,並不是句句話都適用於任何歷史條件。政治哲學,是研究政治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和政治理論的概念體系,包括《孟子》在內的《四書》含有政治哲學的成分,但是不能一體視之爲政治哲學。如果不考究其歷史背景,一概奉爲經典,是要犯錯誤的,在這個意義上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9.學習了本文,你認爲應該怎樣來研究古代文化現象?

提示:1.善於同中求異。2.要進行歷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實質。3.研究歷史文化現象,要掌握大量的歷史資料,並以之爲依據。

第7篇

(1)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它們能否平衡?

(2)馬拉車向前運動是因爲馬拉車的力大於車拉馬的力,對嗎?

舉例進行討論和分析:用手敲門、用腳踢球,你有何感受?

總結: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後一個物體也一定同時對前一個物體產生力的作用,我們把其中的一個力稱爲作用力,另一個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互拉兩彈簧秤,請學生給秤讀數。改變拉力的大小,觀察兩秤讀數變化。

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上)。

相同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作用物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平衡)力的性質(不能簡單認爲a對b的力與b對a的力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力的存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必須同時產生,同時消失,不分先後。二力平衡中的兩個力,若其中一個消失,另一個不一定消失)。

(1)拔河比賽中,甲隊勝了乙隊,是因爲甲隊給乙隊的力大於乙隊給甲隊的力,對不對?(正確分析甲隊戰勝乙隊的原因)(2)用手壓彈簧,手先給彈簧一個壓力,彈簧形變後再給手一個彈力,對不對?

(1)人從地面上跳起是由於地面對人的支持力大於人對地面的壓力,對不對?(正確理由是什麼?)(2)重力不計的細線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懸掛一個重物,試說明下列各組中給了的兩個力是什麼關係?能否平衡?

(注意: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本題中,物體對豎直懸繩的拉力與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如何證明?

1、該內容在考綱、教學大綱中的地位都是須掌握的內容。運用牛頓第三定律來分析具體事例,屬Ⅱ層次要求,說明了此節課的重要性,這爲以後的物體受力分析、動量守恆奠定了基礎。

2、關於教學流程:教學環節各知識鏈連自然、合理、得體,講授知識由具體事例過渡到物理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重難點突出、明顯,教學環節有層次。

3、關於授課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及動畫演示物理過程,知識過渡由淺入深,方法較爲靈活,且教學媒體的應用能突破重點、難點。

4、關於課堂觀察:在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踊躍,師生之間有較好的配合,但學生回答問題略顯被動,一問一答式,勉強回答式突出。普通話標準,吐字清晰。

5、板書設計:較爲簡潔,擴大了課堂的容量,使寫板書的時間能更多地投入重點難的突破,戒除學生聽----記筆記----聽----學等機械性的聽課方式,使課堂活起來。

6、不足之處:有口誤,課堂訓練明顯不足,對達成目標不利。

7、總體點評:是一堂優質課,雖有缺點,但暇不掩玉,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