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國小數學說課稿7篇 數學魔法:國小數學說課稿

其他文案 閱讀(2.21W)

本文爲一篇針對國小數學領域的說課稿。通過分享一堂精彩的數學課堂,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通過生動實例、互動遊戲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我們將介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希望能給教師和家長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啓發。

國小數學說課稿7篇 數學魔法:國小數學說課稿

第1篇

?找次品》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的內容。現實生活生產中的“次品”有許多種不同的情況,有的是外觀與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標準等。這節課的學習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觀與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質量有所差異,且事先已經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輕(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測物品中只有的一個次品。

“找次品”的教學,旨在通過“找次品”滲透優化思想。優化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運用它可迅速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此前學習過的“沏茶”,“田忌賽 馬”等都運用了簡單的優化思想方法,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優化意識。本節課以“找次品”這一操作活動爲載體,讓學生在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基礎上,再通過歸納、推理的方法體會運用優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仔細閱讀教材後,發現教材的編排結構比較重視數學知識的邏輯順序。例1安排了從5個物品中找次品,僅要求學生說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進行規律的總結,讓學生感受到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例2安排了9個待測物品,要求學生歸納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經歷多樣化過渡到優化的思維過程。教材這樣安排,考慮了學生的思維過程,但是對於剛經歷找次品的學生來說,爲什麼要找次品?5個次品是否難度過大?找次品平均分成三份是學生在觀察9個待測物品的測量過程中,比較得出的,“爲什麼平均分成三份是方案”教材沒有涉及,學生的疑惑是否會更多呢?

1、讓學生初步認識“找次品”這類問題的基本解決手段和方法。

2、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通過觀察多個待測物品時,讓學生體會到化策論的成因。

在教材中,非常突出的一點是教材比較重視新課程背景下學生之間的小組討論和探究。確實經過小組討論,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補充,迅速達到多種策略的有效補充。但是同時存在的問題是,該教材內容偏難,如果僅通過交流,勢必優秀生言之灼灼,而後進生聽之糟糟。因此我在執教時選用了學生安靜思考,人人動手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再視情況交流。在反饋中逐步得到提高。

(一)課前遊戲。課前遊戲主要是讓學生明白至少需要多少次的含義,爲新課教學掃清學生認知上的障礙,出現不必要的過多的糾纏。

(設計意圖:“美國挑戰者號失事”作爲引入,讓學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個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讓學生從血的教訓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領悟到嚴格檢驗的必要性,同時把人文教育滲透在教學中。)

(三)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安排了3個層次)

首先安排了從3個正品中找出一個次品來,就是從3瓶菠蘿片中找出一瓶少了3片的(這樣設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爲學生喜聞樂見,也爲下面探究如何找次品作好鋪墊,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表現欲。增加課前準備題三瓶中找次品,利於學生進入研究狀態,也考慮照顧到中下層次學生。)

緊接着我刻意安排了4這個環節(設計意圖:多了4這一環節,它的作用就是爲後面研究5和9中找次品打基礎,看似渺小,其實起奠基作用,讓學生感悟從4箇中找就要比3箇中找多了1次。爲接下去體現劃歸的數學思想做準備。也爲策略的成因探索埋下伏筆)

最後安排5箇中找次品,僅要求學生說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進行規律的總結,讓學生感受到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

首先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嘗試稱出從9箇中找出次品的方法,以及發現方法。教師引領學生如果是3的倍數的.數,爲什麼要分成3份,以及爲什麼而且要平均分成3份對策略的成因作出推理和解釋。接着用12去驗證發現的規律的正確性。最後運用規律解決27、81、243個…中去找次品。讓學生感悟這裏其實有規律可尋。

這裏主要探索非3倍數的策略並且完善找次品的規律,即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儘量平均分成3份,保證有兩份數量相同,並且只和第三組差1個,所用的次數是最少的。這是否是的方法。

教完以後,體會最深的就是這個難度的教材,教到什麼度是合適的?對於策略的成因還有沒有更好的、更有說服力的相通的解釋方法?教師的反饋怎麼樣能更有層次一些?課上下來還是覺得問題多多,但自己覺得還是在雲裏霧裏。很希望能得到專家和同行們的幫助和指點。謝謝各位!

國小數學說課稿7篇 數學魔法:國小數學說課稿 第2張

第2篇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乘法的初步認識》,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本節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學習本節課是爲以後學習表內乘法打下基礎。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過加減法,也學習過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策略,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對學生來說,乘法這個概念較難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含義。

根據以上教材學情分析,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瞭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初步體會乘法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與夥伴交流合作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目標就在前面,要突破還要在教法學法上下一番功夫。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法上,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結合新課改要求,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爲本。在學法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去理解和掌握知識。

爲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結合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我將出示課件圖片,創設情境,班級去遊樂場玩,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結合舊的加法知識引出新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1、從課件回到學生身邊,由遠到近,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出相同圖形,寫出加法算式。

2、小組交流總結黑板加法算式相同點,引出乘法,教學乘號、讀寫乘法算式。

我將設置第一題基礎題,第二題提升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升鞏固新知識。

在此環節中,我將設置暢所欲言談收穫,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都收穫了什麼?

在家裏用小棒擺出多個相同的圖形,並畫下來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收穫和爸爸媽媽分享下。

我的板書包括課題、知識點。板書重點突出,簡潔明瞭,能幫助學生清晰理解教學內容。

第3篇

我說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第一單元中的《成正比例的量》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比和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着重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關係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數量關係,學生理解並掌握了這種數量關係,可以加深對比例的理解,並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正比例方面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正比例的教學進一步滲透函數思想,爲學生今後學習中學數學和物理化學打下基礎。

根據本課的具體內容,《數學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能力特點及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工巧匠有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歸納、推斷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思維的全過程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是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教學難點通過具體問題來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的三維目標呢?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本節課我採用多媒體爲主要的教學手段,以分組合作學習爲產要方式來進行教學,主要採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多個例證,從多角度、多層次來歸納正比例的特徵。

採取以上步驟的根據是學習比例的知識不能靠直觀演示、操作,來獲取知識,主要靠實際例子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推斷等數學活動來獲取知識,這樣克服了比例意義教學中重結論、輕過程,重記憶、輕理解,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病,突出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爲了理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我準備的教具是多媒體課件和展示臺

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以及教法的`實施,教具的應用均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上

在這個環節裏,我首先是讓學生複習常見的數量關係,然後讓學生根據一輛汽車行駛的路和時間說出路和時間的比.老師接着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要遇到許多數量,這些數量間藏在許多小祕密,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數量間的一些規律和特徵,,直接導入新課.

這一環節是學生獲取新知的過程,教學中我以學生自產探索爲主,合伯交流爲輔,教師問題爲橋的教學思路展開的,這個環節我分四個步驟來完成: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的學習,所以我請同學們觀察剛纔汽車路程和時間的統計表,讓他們先獨立思考,再討論交流,回答、以下的問題(用多媒全出示)

時間和路程這兩種量,時間擴大,路程也隨着擴大。路程總是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就說時間和路程這兩種量是相關聯的,在學生回答後即使還很完整也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

在這步驟中學生裝已基本掌握了探求正比例關係的方法,我出示例2後,直接說:請同學們利用我們研究例1的步驟和研究方法,自己來研究一下布的數量和總價,你們又發現了什麼?

第4篇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flash課件,爲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國小低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藉助於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爲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

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的小主人。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裏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說“在數字王國裏,9以爲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後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麼辦法來對付9?這麼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後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臺,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複習1?——9的數數過程,並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說說畫面中還有什麼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後讓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爲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裏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後,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後,我就讓小朋友說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於學習目標的落實。

爲了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創設了神舟六號發射現場倒計時的情境,學生們熱情高漲,爲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自豪,爲了能夠與宇航員一起倒計時而喝彩。整節課的氣氛到了高潮時刻,學生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後的學習態度,這不正是同時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學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嗎?

我就利用課件出示點子圖的,着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讓學生比較10與9的大小時,我要求學生說出爲什麼要填大於號、爲什麼要填小於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維。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這一教學過程我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學習“10的組成”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讓學生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抽象思維過程。因此,我就設計了“分蘋果”這一手腦並用的活動來衝破難點。活動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朋友,現在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了,果園裏的叔叔想請全班同學來幫忙摘蘋果,但蘋果摘下來以後,要把它們放到這2個筐子裏,同學們想想,如果讓你來放的話,可以怎麼放?”學生以同桌2人爲一組,自己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寫記錄表,一個負責分蘋果,然後,讓學生看着這些分法,說說自己的發現並彙報展示,學生說出了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是:看到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最後把10的組成進行板書,學生看着板書很快就發現到: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10”,而且左邊的數越小,右邊的數就越大,這樣安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同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本節課學習的思維性,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爲了鞏固學生們對10的組成的學習,我分別設計了猜糖遊戲和對口令遊戲。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爲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

在教學10的書寫時,我先讓學生觀察10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比較得出10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且左邊的1和右邊的0與我們以前學過的“1”和“0”寫法一樣,然後教師範寫數字“10”,最後讓學生練寫。這樣設計是遵循了兒童的認識規律,因爲寫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之一,教師的示範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兩個數字符號組成的,跟前面寫的0——9有不同之處。

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讓學生完成了書本第65頁“做一做”和第67頁的練習。

通過老師的提問:今天你認識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學得最高興的是哪一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穫,既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延伸。

本節課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又便於學生觀察,提高教學效率。

第5篇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了整數的四則計算,瞭解了自然數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約數和倍數的學習,爲後面進一步學習質數、合數、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作好鋪墊,也是以後學習約分、通分,分數的四則運算打下基礎。

⑴知識與技能:能結合具體情景探索掌握整除的意義,理解約數和倍數的含義,學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約數和倍數。

⑵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分析,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判斷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辯證關係。

關鍵:通過分析、討論,得出整除的特徵。相互依存的理解。

1、通過直觀分析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後經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整除的意義,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 、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採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參與學習過程和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口、動腦,以及採用判斷、遊戲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學生的學習不成爲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分析、討論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目的地觀察、思考、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的方法。

今天這一堂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約數和倍數的意義”,通過學習要求大家做到:①掌握整除的意義,在此基礎上理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②學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約數或倍數。

[開門見山將具體清晰的學習目標,呈現給學生,發揮目標的導向和激勵功能,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產生積極的學習心向,從而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二)複習鋪墊:複習自然數、整數。同學們已經知道什麼是自然數,你能舉例子嗎?它的單位是什麼?

[數的整除的生長點是在整數的基礎上,所以學生必須理清數的概念。 ]

[將課本中的題組適作改變,爲緊接着的概括整除概念提供更豐富的感性

①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彙報各組的分組依據,引導得出:按商的情況:除盡、除不盡可以分成兩組。

②學生繼續自由討論,對第一組除盡進行分組,彙報分組依據,引導得出: a.被除數、除數、商都是整數; b.被除數、除數、商不都是整數。

[學生自由發揮,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學生的發散思維起到了促進作用。]

③觀察第一組,說說第一組的特點,得出: a.沒有餘數;b.被除數、除數、商都是整數。例如:15÷5=3 我們就說“15能被5整除”。 那麼:24÷4=6 80÷20=4可以怎麼說呢?學生試說。

[ 讓學生模仿舉例,並練習敘述這種關係,爲抽象概括整除的意義做好鋪墊。]

被除數,字母b表示這樣的除數,那麼想一想,整數a 除以整數b,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可以說“a 能被b整除”。

[藉助字母a、b啓發學生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意義,使學生的概念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對照教材,使概念更具科學性。]

下面哪些除法算式可以說被除數能被除數整除?爲什麼?

學生回答後,提問: 哪些除法算式的被除數能被除數除盡?整除與除盡有什麼關係?

[在這裏通過練習,使概念在思維中具體化,也自然地完成了整除和除盡的關係。]

②下面的每一組的第一個數能不能被第二個數整除?爲什麼?

[讓學生用語言表述進行分析、判斷練習,使學生對整除的概念逐步達到“掌握”的層次。上面教學過程的展現,主要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概念,訓練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的`思維能力。]

前面我們講了什麼叫整除,那麼什麼叫約數和倍數呢?

①如果整數a能被整數b整除,那麼a就叫做b的倍數,b就叫做a的約數。 學生試說黑板上的整除式子。

②辨析:能不能說15是倍數,5是約數,爲什麼?得出: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單獨講。

③指出:在這一單元裏我們所說的約數和倍數一般指除0外的自然數。

[學生掌握了整除的概念,對於約數和倍數的理解是水到渠成,所以在這裏也不多費周折。而是直接出示了約數和倍數,討論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不着痕跡地完成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滲透。]

3、說說下面的數中( )是( )的約數,( )是( )的倍數。

[加深練習的難度,鞏固所學知識,又爲後面的公約數、公倍數的學習奠定基礎]

[臨近下課,學生易於疲勞,注意力也易渙散,安排此遊戲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第6篇

?角的畫法》是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和角的分類以及掌握了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這節課的內容按給定的角的度數畫角並能靈活的運用三角板中的角來拼出新的角。學習這些內容,對於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知識以及發展空間觀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使學生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並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通過學習,使學生經歷畫角和練習的全過程,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使許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難點:用三角板拼角以及靈活的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對角的畫法的知識接觸很少。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爲主,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的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在這節課中,我用最直觀的教學和總結的三步法讓學生感悟畫角的方法,同時結合三角板讓學生通過活動來拼出特殊的角。既讓學生學會了畫角,又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本節課最突出的教法就是利用180°量角器直觀動態的演示畫角的步驟和方法。另外還運用了各種教具讓學生來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法是學生再生知識的法寶。在整節課的探索活動中,我設計了自主學習、同桌合作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在具體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2、我們已經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會進行角的分類,怎樣畫角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畫角。

讓學生拿出量角器、鉛筆、練習本,按書上的步驟一步一步地畫一畫。

請學生說說你是怎麼畫的?學生一邊說,教師在黑板上示範,最後教師講解說明。

讓一名較好的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在練習本上畫。教師巡視,注意畫的步驟。

(1)介紹三角板中的角,並讓學生活動,看能組成那些角,

1、p43、2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下列各角,並說說它們分別是哪一種角。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別畫出15°、75°、150° 165°的角。

第7篇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時《新課標》還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要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觀察,對比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我通過購物的情境創設,讓學生更加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六冊第七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加減法以及對小數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在今後的生活及進一步學習中都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爲學生以後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根據本節課的地位及要求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並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過讓學生試算小數加減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嘗試精神。

4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學生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和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並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如何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尤其要注意小數點對齊。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我採用了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促了他們的反思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生髮與形成過程,並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既明於心又說於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髮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學會自學探究,並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師:同學們,你們都買過東西,那你們在買東西的時候都遇到過哪些數學問題呢?

過渡:看來大家買東西的經驗很豐富,那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到商店逛逛,看看小朋友們遇到什麼問題。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從這幅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商店裏真熱鬧,小朋友們正在買東西呢,你們看小麗遇到了什麼問題?

師(揭示課題):大家看這個算式中兩個加數都是什麼數?(小數)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板書課題)

師:0。8+0。6,你們會算嗎?那大家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師:這位同學是列豎式計算的,我們來聽聽她的想法。

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在小數加法中,要使相同數位對齊,關鍵什麼要對齊?

師:誰能完整地把計算過程說一說。(指名說,同桌說)

師:小麗想買的是一個卷筆刀和一枝鉛筆,那你想買哪兩樣東西呢?

師:一共要多少錢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那請大家用算式表示出來,並請大家用豎式來計算。

師:你們幫小麗解決了問題,真棒!小明也來了,他又有什麼問題呢?我們看看。

師:1枝有橡皮的鉛筆比1枝沒有橡皮的鉛筆貴多少錢呢?(出示例4)

學生嘗試:(一人板演,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做),教師巡視指導。

師:大家來看看她做的對嗎?那大家來聽聽她是怎麼想的,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樣。

師小結:計算小數減法和小數加法一樣,也是要注意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從最低位算起,哪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一。

(1)師:同學們真聰明,又幫小明解決了問題,那你們能提一個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嗎?並能解答出來嗎?

(2)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這麼好,老師也來提一個:(課件出示)小東有2元錢,能買什麼東西?

師:請同學們幫小東選商品,能買什麼?你有幾種買法?

1、師:同學們,剛纔我們在幫小朋友解決問題時,計算了不少小數的加減法,那你們想一想,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我們應注意些什麼呢?

2、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簡單的小數加減法與我們以前所學習的整數加減法它們有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師: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我們以前所學的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從最低位算起,在計算小數加法時,滿十進一,在計算小數減法時哪位不夠減從前一位退一。只是小數加減法注意了要把小數點對齊。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會計算小數的加減法了,下面我們就一塊來看看這一組題(出示練習二十二第1題),同學們,你們看,你們能自己計算出這些小數的加減法式題嗎?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