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通州十大最出名的小吃

排行榜 閱讀(1.71W)

10、窨糕

通州十大最出名的小吃

千年古鎮石港,有種傳統的應時茶食,名叫窨糕。說它傳統,據石港九如齋茶食店的後代回憶:他祖上爲避戰亂,從鎮江搬來石港從業已150多年了;說它應時,是指每年從驚蟄至立夏供應近兩個月,過了立夏市場上就沒得供應了。

窨糕,本名印糕,因每塊糕上均用桃紅印花而得名。民國初年,石港德興祥茶食店老闆姚少庭雖讀而未成,沒有考取功名,平時卻咬文嚼字、文乎文乎,竟將“印糕”改名爲“窨糕”,其他茶食店也跟着標新立異,改“印”爲“窨”;南通城內的幾家大茶食店中,有的茶食師傅就是石港人,也跟着叫“窨糕”。於是約定俗成,直到現在還叫“窨糕”。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石港的茶食店生產窨糕相當講究,工序也相當繁雜。每年秋收後,各茶食店就到糧行購足明年用的叫“早十天”的晚稻,只有這種稻做出來的窨糕才既白又軟。加工前將稻在碾坊裏碾7遍成爲優質白米,浸水7天,淘洗7次,碾成米粉蒸成糕,雪白松軟、涼而不硬,就是南通城裏的稻香村、景福齋等大茶食店裏的窨糕,質量也無法與之相比。隔心(夾餡)有棗泥、五仁、洗沙等,非常可口,每塊零售4個銅板,隨蒸隨售。有的人禁不住它的誘惑,就在店裏品嚐,更多的人是買回去全家享用,人們遠行時常購作路糧。因石港窨糕遠近聞名,所以許多人在春季將其作爲饋贈親友的禮物。如作禮品,店家將涼透的窨糕用扁平竹簍兩片,上下對合,襯以蒸煮過的江南大竹葉,上蓋店牌招帖,用紅絨線紮好,美改革開放後,石港窨糕的生產更加繁忙,工序更科學合理。每年清明前後的一個月內,石港市場上窨糕零售、批發,隨處可見。朋友,如果那時你到石港旅遊,別忘了品嚐一下石港窨糕的風味噢!

9、正場薰糕

清乾隆年間的金榜輯錄的《海曲拾遺.卷六.物產》篇中寫道:明嘉靖年間“……芝麻糕出秦竈,薰糕出正場……”說明這些茶食糕點的製作,距今已近5個世紀了。可惜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食品湮沒不聞久矣!然而正場薰糕於改革開放以後,在通州食品工業園地中又恢復了青春、重放異彩。近年來,產品投放南京、上海、北京、浙江等市場,大有香壓羣芳之勢。

舊時,薰糕在正場只有幾家小作坊生產,數量甚微。產品大部分被達官貴人和豪紳商賈購去佐茶饋人,小部分被一些巡視官員帶回分送各地,遂使正場薰糕名聞遐邇。然而,在近幾十年裏,有着“勝似宮庭糕點”美譽的正場薰糕卻失傳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也激發了正場人決心恢復這一歷史名產的雄心壯志。1984年,正場供銷社下屬的食品廠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歷史資料,又先後找了幾位年愈古稀、精於茶食製作技藝的老師傅開座談會,請他們共同獻藝攻關。這些老師傅看到領導這樣重視和熱情,便羣策羣力,共同回憶挖掘年輕時名師向他們傳授的祕方,經過反覆研製,終於獲得這一歷史名產的傳統風味。爲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1985年2月辦起正場薰糕廠,進行批量生產。

正場薰糕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它採用上等糯米、芝麻爲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白糖、素油、桂花和椒鹽等材料,經過二十多道工序,最後用微火熏製,顏色淺黃,酥而不焦,脆而不散;糕成片狀、長方形,厚薄均勻,單片在自然光下有半透明感,底面一致連而不粘。置於人前,就有一股香味撲鼻,令人急於拆包;薰糕形似麻糕,鬆脆香甜,甜中帶鹹,風味獨特,口感細膩又遠在麻糕之上;薰糕香脆爽口,男女老少,均很喜愛,外地顧客慕名而來,食後稱讚不已。正場薰糕被評爲江蘇省供銷系統優質產品,並赴京參加全國食品展銷會,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

隨着人們物質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正場康寶食品廠(原正場食品廠)在原來生產桂花薰糕、奶油和椒鹽薰糕的基礎上,又開發了八寶芝麻酥糕系列食品十多個。其酥糕,原料與薰糕配方相同,但改革了最後一道煙薰過程後,更加香甜酥脆。黑芝麻糕,不但具有原有薰糕的香甜酥脆風味,且可衝糊食用。該廠開發成功的其它系列食品,如薄荷、桂花、血糯、核桃、銀耳、桔餅、綠豆等品種也各具風味。250克重的八寶芝麻糕內竟裝有四種風味的小包裝產品。經過《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日報》、《新民晚報》、《經濟新聞報》等報刊的宣傳報道,正場薰糕引起了海內外人士的廣泛興趣。該廠的產品,除在本省各大中城市銷售外,已進入京、滬、浙等省市。回鄉探親訪友的港、澳、臺同胞和華僑及外籍華人回程必帶的禮品中就有正場薰糕。正場薰糕已蜚聲海內外。

8、石港窨糕

石港窨糕是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石港鎮的特產。窨糕,本名印糕,石港窨糕雪白松軟、香甜可口、涼而不硬。

千年古鎮石港,有種傳統的應時茶食,名叫窨糕。說它傳統,據石港九如齋茶食店的後代回憶:他祖上爲避戰亂,從鎮江搬來石港從業已150多年了;說它應時,是指每年從驚蟄至立夏供應近兩個月,過了立夏市場上就沒得供應了。窨糕,本名印糕,因每塊糕上均用桃紅印花而得名。民國初年,石港德興祥茶食店老闆姚少庭雖讀而未成,沒有考取功名,平時卻咬文嚼字、文乎文乎,竟將“印糕”改名爲“窨糕”,其他茶食店也跟着標新立異,改“印”爲“窨”;南通城內的幾家大茶食店中,有的茶食師傅就是石港人,也跟着叫“窨糕”。於是約定俗成,直到現在還叫“窨糕”。

窨糕更是當地居民喜愛的茶食。 窨糕,因每塊糕上都用桃紅印花而得名。製作窨糕的米粉都是本地所產的粳米,再調上一定比例的糯米。加工前要把米浸泡7天,淘洗7次,再碾成米粉,加入桂花豆沙,蒸成糕。這樣做出來的窨糕雪白松軟、香甜可口、涼而不硬。石港窨糕是應時茶食,每年供應的時間只有短短兩個月,一般從驚蟄開始,立夏前結束。

7、南通風箏

南通是中國四大風箏產地之一,南通風箏保存了古代“弦響碧空稱風箏”的特點,以獨特的音響效果著稱,與北方的造型風箏分爲南北兩派。南通風箏俗稱“板鷂”,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變形“七連星”至“十九連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豎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車運載。

“板鷂”上綴滿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選用葫蘆、毛竹、白果、龍眼、乒乓球等製成。鷂面上並繪有神話傳說等民間繪畫,下部系兩根幾十米長的尾繩,一隻精緻的板鷂,便是珍貴的民間工藝品,當地羣衆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傳。大板鷂需多人拉放飛,升空後大中小哨口分別發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諧,悅耳動人,聲及數裏,婉似“空中交響樂”。

6、南通長江河豚

南通長江河豚(養殖)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江蘇省《南通市人民0關於劃定南通長江河豚(養殖)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報告》(通政發[2005]62號)提出的範圍爲準,爲江蘇省南通市現轄行政區域。

5、西亭脆餅

原名復隆茂白脆,始產於清光緒年間,已有100多年曆史, 產地爲通州市西亭鎮。曾獲95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這種脆餅選料講究、加工精細、形態別緻、層次分明、香甜鬆脆、富有營養,是家庭食用、旅遊攜帶、饋贈親友的優質食品。

西亭脆餅是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西亭鎮的特產。西亭脆餅用料考究,做工精細,具有酥甜香脆、美味可口的獨特風格。

西亭脆餅是千年古鎮西亭生產的一宗傳統特色食品,它初創於晚清,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了。

西亭脆餅每隻不足兩公分厚,竟有十八層,幹吃,有酥、脆、香、甜的感覺;泡食,層次不亂、湯水不渾、香味撲鼻,且純正可口、營養豐富、健脾開胃,頗受人們喜愛。

清光緒初年(1880年左右),有位名叫冷純溪的鎮江商人涉江來西亭鎮落戶謀生,開了爿茶食坊,取名“復興店”,製作一種酥甜食品――脆餅,孰料生意清淡,問津者寥寥。冷某爲了在同行競爭中站穩腳跟,打出品牌,重金禮聘了手藝高超的茶食師傅研製新的脆餅配方,並招徒傳藝,把“脆餅”定名“薄脆”,採用精白麪粉、綿白糖、純質精煉白油、脫皮白芝麻爲主要原料,在色、香、味、形四字上狠動了一番腦筋,因此很快別樹一幟,慕名求購者絡繹不絕,生意一天天看好。也是事出有緣,因爲西亭是清末狀元、後身居北洋政府農林、工商總長要職的張謇的祖居地。這一年,他回鄉探親祭祖時,品嚐了同在一條街、相距僅數步之遙的復興店薄脆餅,在大加讚賞之餘,情酣筆暢地爲該店題名爲“復隆茂”號,寓意生意興隆、財源茂盛。張狀元赴京時,又把薄脆餅作爲自己家鄉的土特產遍贈京城的達官貴人、駐華使節和外籍客商,從而使復隆茂脆餅名聲大噪。

由於世事滄桑,復隆茂脆餅店也幾經沉浮:抗日戰爭期間,它幾乎毀於炮火中,陷入一片蕭條;解放後,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再一次1封爐歇業;祖國的改革開放才使這一塵封已久的傳統食品被人們挖掘出來,恢復生產,並正式以“西亭脆餅”爲商標申報註冊。

西亭脆餅所以名聲在外,除講究選料純正,也是和工人師傅精心操作分不開的。從和麪到出爐,一共有28道工序,而且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餅胚貼上黃泥爐壁後,經優質無煙煤炭微火烘烤一個半小時以上纔出爐,這樣製作成的脆餅只只成型飽滿、色澤金黃,香味撲鼻,真是撩人食慾。

幾十年來,西亭脆餅廠已從一個只有三名工人、三隻黃泥爐子的手工作坊起家發展到現在擁有一百多名工人和一批先進設備的食品廠;且不斷革新,製成了椒鹽、含硒等新品種的脆餅,更受人們的喜愛。1989年初,西亭脆餅榮獲全國食品博覽會金獎,2001年“西亭脆餅”品牌進入了江蘇省著名商標行列當地羣衆中流傳着這樣一首歌謠:“西亭脆餅十八層,層層分明能照人,上風吃來下風聞,香甜酥脆愛煞人。”這大概是對這個傳統食品最簡煉概括的寫照和褒獎吧!

4、和菜

南通人過端午節,除了吃糉子、漿糟(酒釀)、烤大蒜頭等等,午餐菜餚中也有一些節日特色菜。在南通人的餐桌上往往有一碗五色雜陳的菜餚,叫做“和菜”(和方音“賀”)。這菜雖不是山珍海味,還夠不上進菜譜的資格,但頗有南通鄉土風味。

做“和菜”的材料很普通:粉皮(有一種淡綠色的)、蛋皮、韭菜、瘦肉絲、綠豆芽,一般是五樣。是不是代表端午(五),還是象徵“五毒”,留待考據家考證。且說這五種菜並非和起來一炒就成了和菜。除了蛋皮要預先攤好外,其餘各樣也要分別對待,一樣一樣下鍋炒熟。而且火候要掌握好,肉絲要炒得嫩,綠豆芽不能炒癟。最後和起來一炒就成了。如果圖省事,各樣材料大呼隆下鍋炒,那準不好吃。所以,就這點看,做起來也頗費手腳的。“和菜”可說是什錦菜,葷素搭配,吃起來爽口,營養也豐富。發明這樣菜的人是懂得營養學的。

3、嵌桃麻糕

選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細作而成。每斤兩條,每條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澤金黃,嵌桃均勻,香、甜、鬆、酥。幹吃,酥而甜,有一股濃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膩,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17.7%蛋白質15.8%脂肪,百分之37.1%蔗糖,可謂之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嵌桃麻糕,相傳有百餘年曆史,當時,通州城內,有一姓許,名鬆甫者,於東門設一“鼎泰”號雜貨店,以產茶食糕點爲主,在外埠亦有店鋪經營。後來,許氏於清朝府內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點進貢。唯獨通幫老師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選料精細,加工講究,味美可口,頗有特色,最爲著稱。從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譽爲“官禮茶點”,揚名於天下,脆餅問世後,麻糕、脆餅媲美,爲南通兩大聞名特色產品,越來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僑胞濃厚的興趣。

2、南通盆景

南通盆景分爲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顯著特色,是選用尖短小葉羅漢松(俗稱雀舌羅漢松)爲材料,攀紮成“二彎半”的格局,即主幹攀成二彎半,每個彎上有三個主枝,每枝又紮成扁平如雲的片幹。看上去形象如獅,端莊穩重,像是一幅立體的畫,深得人民喜愛。

1、白蒲“三香齋”茶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土特產。“白蒲茶幹”選用優質大豆,多種香料精製而成。內含易於人體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及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 B1、B2 和鈣、磷、鐵等,還含有動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彌補動物菜餚的缺陷,對增補人體和營養極爲有利。茶幹又味美香芳,富有韌性,色澤美觀,形狀方且薄,別具一格,經濟實惠,弛名四方,極受羣衆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