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篇

教師文案 閱讀(7.9K)

完成教學反思能夠增強教師的自我批評能力,教學反思通過總結和反思,有利於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篇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1

本文是一篇比較生動的科普作品,同時緊扣環保主題,深入淺出,發人深省。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對學生的預習指導,引導學生充分蒐集了相關資料,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瞭解,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我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地球家園的美好,對地球母親的親切、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礎上,通過不少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圖片,學生從中瞭解了我們面臨的十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污染,自然產生了保護環境的強烈願望。

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在教學這一部分時先讓學生找出這句話讀一讀,說一說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講的,然後抓住了這個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聯繫全課,說說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裏,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裏,爲什麼要強調“同時”。在體會地球的“可愛”時,從多媒體課件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圖片、美得令人驚歎的自然風光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爲幫助學生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通過完成表格式思考題,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節制”地“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有許多需要可加以改進的地方,例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這些設想即使能實現,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讀這段話,“但是”之前爲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把“設想”讀得稍重一點,以強調這僅僅是設想;“但是”要強調,以引起人們注意“但是”之後的內容,“即使”可強調,使人們感到,這種設想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又有多少人”稍加強調,以便使人們意識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極少數人。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2

分數混合運算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小數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在教學中,不是告訴學生要怎樣計算,也不是讓學生去探究怎樣計算,它只是將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遷移到分數混合運算中,所以對於該內容完全可以運用遷移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自己嘗試計算,然後比較交流總結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認爲,在課堂上如果老師講得太多,這樣的教學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教學中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教師絕對不包辦;學生能夠自己表達的,教師儘可能不說,鼓勵學生去表達;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不必要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纔可以作補充說明。因而這堂課我設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放手給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只是輔助性的導,包括後面課堂活動也都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

計算題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正確率。但在教學中發現學生計算正確率不高。是學生沒有掌握計算方法嗎?不是!爲什麼學生容易算錯呢?有時可能是粗心,但有時卻是一些習慣性的動作,就拿分數連乘中的約分來說把,有時該約分沒有約分,或者沒有約成最簡分數;有時他們會習慣的把用進行約分的數字寫下來;還有的會當成減法,減一下得到數據,最後連乘的時候,他們有可能進行加法算式。對學生的練習要認真檢查,還要多關注學生是否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活動。力求每一節常態課有效,並追求高效課堂。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3

有了分數乘法的學習基礎,學生們能夠很快適應這一課的學習方式,我從現實中的分數乘法問題和找一個數的倒數引入,幫助孩子們複習前知,當學生體會到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係後,由學生提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分數除法計算的必要性,爲後續的學習架好了階梯。

本課如果僅僅關注學生是否會算了,那是不夠的,在設計中,還應有另類關注。如:學生們對算理理解了嗎?他們的思維是否得到了實質上的提升?他們的

學習方法

是否得到增進?他們是否有學習的積極態度?等等。因此,在本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我的着眼點是不僅使學生會算,更是通過對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們深刻認識這樣算的道理,突出“過程性目標”。讓學生經歷塗一塗、畫一畫、算一算、說一說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形成一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態度,獲取一種學習的能力,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基礎。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經歷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充分藉助圖形語言,將抽象變直觀,幫助學生體會一個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以及“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於乘這個整數的倒數”方法的合理性。接着變換探索的角度,呈現一組算式,在運算、比較的過程中再次使學生驗證操作活動中發現的規律。給學生表達學習過程中體驗和感悟的空間,如:誰來說一說這種算法是怎樣的?你的想法是怎樣的?學生在自主表達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原始體驗,再通過教師的適度點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4

我將本課教學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有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引入,通過創設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進而組織學生猜想:運算定律能否推廣到分數乘法。讓學生自由地、充分地發表觀點後,引導學生自行設計方案來驗證猜想。使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真正成爲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第二個層次爲例題教學。從個體的嘗試到小組間的交流,再到全班彙報,步步爲營,層層遞進,始終緊扣“簡算時,運用了什麼定律?”展開。實踐自己探究出的新知,是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獨立解題後再交流,使小組合作落到實處,也進一步擴充了課堂教學的信息渠道。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在新手環節,我組織學生猜想,讓學生自由地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後,引導學生自行設計方案來驗證猜想。在這樣的設計下,學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縛,是學習數學的過程真正成爲了聲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個體嘗試到小組間交流,再到全班彙報,步步爲營,層層遞進,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5

六年級數學上冊小數、分數化成百分數 教學設計 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依據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意義,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將分數、小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

2.會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在求命中率的基礎上,理解更多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實際含義,感受百分率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

3.進一步明確百分率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思維能力。

重點:掌握小數、分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

難點:理解生活中百分率的實際含義。

教學過程 課件出示教材第84頁主題圖。

師:王濤和李強是各自籃球隊的主要得分手。在一場比賽後,他們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王濤是5投3中,李強是6投4中。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老師想知道誰的投籃更準,該怎麼比較呢? 學生計算,指名回答。

生1:3÷5=0.6,4÷6≈0.67,因爲0.6t;0.67,所以李強的投籃更準。

生2:3÷5=,4÷6=,因爲t;,所以李強的投籃更準。

教師:這兩種算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算式相同)都是求什麼?(命中率,即投中的次數佔投籃總次數的幾分之幾)有什麼不同呢?(一個是用小數表示結果,一個是用分數表示結果。) 1.揭示命中率。

師:這種計算的方法,與籃球比賽技術統計中的投籃命中率類似。請從百分數的意義出發進行思考,什麼叫“投籃命中率”?(投籃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數佔投籃總次數的百分之幾。) 師:該如何計算呢?(投籃命中率=。) 師:這個題目的問題是“他們兩人的命中率分別是多少?誰的命中率高?”。

2.小數、分數化成百分數。

師:投籃命中率是一個什麼數?(百分數)你能把剛纔的兩種運算結果轉化成百分數嗎? (學生練習,指名回答。) 生1:3÷5=0.6==60%。

師:你是怎麼做的?(把小數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再化成百分數。) 生2:3÷5====60%。

師:4÷6除不盡,怎麼辦?(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 生:4÷6≈0.667==66.7%或4÷6=≈0.667=66.7%。

師:你能解釋這裏的“≈”和“=”符號的用法嗎?(4÷6除不盡,保留三位小數約等於0.667。然後把0.667這個小數轉化爲分母是1000的分數。) 師:這樣我們已經分別計算出了兩個人的命中率,誰更高些?(李強。) 3.引導歸納,得出方法。

課件出示0.667=66.7%。

師:你能理解這樣的表示方法嗎?(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再加上百分號。) 師: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意味着什麼?(把這個數擴大了100倍。) 師:加上百分號意味着什麼?(把這個數縮小了100倍。) 師:我們一起來歸納將小數、分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

引導式總結:把小數、分數化成百分數,可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不能轉化的保留三位小數)再化成百分數;

也可以先將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三位小數)再將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加上百分號。

師:剛纔我們計算的投籃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數是投籃總次數的百分之幾。可以表示成投籃命中率=×100%的形式。爲什麼要“×100%”呢? 預設:因爲求的是百分率,要用百分數的形式表示。在後面添上“×100%”確保結果是百分數的形式。

師:在實際生活中,像上面這樣常用的百分率還有許多。如學生的出勤率、綠豆的發芽率、產品的合格率、小麥的出粉率、樹木的成活率等。你能表示出求這些百分率的式子嗎?(學生練習,指名回答。) 小結:百分率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它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1.生物小組進行玉米種子發芽試驗,每次試驗結果如下:

試驗次數 試驗種子數 發芽種子數/粒 發芽率 1 300 285 2 300 282 2 300 294 4 300 291 師:從結果中我們可以直接看出哪一次實驗的發芽率最高?哪一次最低?(讓學生感受百分率的實際作用。) 2.把下面的小數和分數改寫成百分數。

1.9910.025 3.你能聯繫實際說一說哪些百分率不可能達到100%,哪些可能達到100%,哪些可能超過100%嗎?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教學反思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分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利用教師的合理揭示、適時點撥、引導歸納,使學生的探究活動呈現出較強的層次性。這樣的過程既符合學生的思維特徵,又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分析各種百分率所表示的意義,不僅使學生體會到這一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也對求百分率的方法有了更爲深刻的理解。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6

本單元的教材圍繞主題“感悟人生”,安排了《天遊峯的掃路人》《最大的麥穗》《山谷中的謎底》三篇課文及習作五、練習5。下面就《天遊峯的掃路人》談談想法:

一、抓住關鍵的句子、詞語作爲教學的突破口。

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天遊峯的“高”、“險”進行教學。透過“氣喘吁吁”“飄飄悠悠”“一根銀絲”“拋”等一些詞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交流、品味、感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激揚的想象浸透他們的思維

二、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朗讀是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培養情感、提高語言表達潛力的重要手段,是說和寫的基礎,是語言文字訓練最常用的方法。詩聖杜甫指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朗讀是我國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新課標呼籲朗讀,提倡感悟。

學生品味了天遊峯的特點之後,讓學生透過朗讀來再現天遊峯的高、險。但是一開始學生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我及時地進行範讀,力求使學生透過朗讀感悟得更深。

三、難點,實現情感共八鳴

對於“你覺得老人是個怎樣的人?有什麼精神?”這一難點的突破,我作了精心的安排。讓學生談對“三十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1這一句的看法,並讓學生反覆的讀,從讀中去體會老人的豁達與自信以及作者的情感變化;之後反覆讀“不累,不累,我每一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這一句領悟老人的開朗與樂觀;最後再次直接拋出“你覺得老人是個怎樣的人?有什麼精神?”讓學生把前面領悟到的情感加以歸納與昇華,實現與教師以及文本的情感共鳴!

雖然本堂課的重點問題都解決了,但是我總覺得有些遺憾:課堂容量太大,這是我事先沒預料到的問題。把孩子們的休息時間還給孩子,這是就應的。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後,我適當切除了部分教學資料。但如果讓我再次上這堂課,我會把理解天遊峯的高險放到第一課時去充分朗讀感悟。第二課時重點解決問題“掃路的老人到底累不累?他是在吹牛嗎?”引導學生自學課文,感悟理解。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7

本單元的教學,分數乘法解決問題是一個重點內容。既“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這樣的應用題實際上是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的應用。它是分數應用題中最基本的。不僅分數除法一步應用題以它爲基礎,很多複合的分數應用題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擴展的。因此,使學生掌握這種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幫助學生分析題意時,學生如果會畫線段圖,對於理解題意會有很大的幫助。但可能是由於在五年級時,比較少要求學生畫出線段圖,根據線段圖理解題意。因此當六年級明確要求要根據題意畫出線段圖時,學生剛開始時很不習慣,畫出的線段圖也不能很好的反應題意,對於這一方面,教學時需要再進行加強,因爲這對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單元的教學如果學生能根據題意畫出合適的線段圖,對正確解答問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在教學中注重對單位“1”的理解,重點放在在應用題中找單位“1”的量以及怎樣找的上面——先找出問題中的分率句再從分率句中找出單位“1”,爲以後應用題教學作好輔墊。

具體做法:在教學中我抓住關鍵句,找到兩個相比較的量,弄清哪個量是單位“1”,要求的量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後,再根據分數的意義解答。

在教學中,我強調以下幾點:

(1)讓學生用畫圖的方式強化理解一個分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

(2)強化分率與數量的一一對應關係。並根據關鍵句說出數量關係。

(3)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一個數佔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不同。

對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通過分析關鍵句與線段圖,爲後面的新授作鋪墊,並提高學生分析題意、理解數量關係的能力。通過溝通練習題與例題,利用學生解決稍複雜的應用題,並從中理解新舊應用題的不同結構。

教學中也顯露出一些問題。主要存在於:

1、練習題與例題、在同一題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較中,比較得到的結論還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歸納,還應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學生表達解題思路時,不宜集體講,更應注重學生個體表達,並且不必一定按照課本的固定模式,應該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語言來分析問題。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查漏補差。

3、對於學困生要加強怎樣找單位“1”的訓練,並加強根據關鍵句說出對應關係和數量關係的訓練。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8

?比的化簡》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目的。我是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髮現比可以化簡,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兩個相關比之間的聯繫。學生通過複習商不變性質與分數基本性質,再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分數、除法和比之間的聯繫後,讓學生嘗試解決比的化簡,學生自然而然會想到利用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中商不變性質進行化簡。(在這裏,教材並沒有對比的基本性質進行講解)通過學生的反饋情況,發現運用這些性質來化簡比要比用比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學生更能接受。同時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少數學生對比和比值區分不清)進行鍼對性的指導與講解,讓學生對比和比值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通過教學,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在整堂課中,學生與學生的之間的交流比較少。在教學設計中,本來想好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的環節,但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卻沒有落實這一點,使得整個教學過程中缺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本節課中,我應該把問題情境放給學生之後,讓學生在思考和交流找化簡的方法,這樣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才高。而對於多種方法化簡比,是想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來完成的 ,本節課也沒有體現出來。

2、在教學中發現少部分學生對化簡比與求比值區分不清。針對這一情況,我在備課時要預設問題,課堂上有針對性的指導與講解,讓學生去發現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這樣學生對化簡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

3、概念沒有深入。什麼是最簡整數比?化簡比有什麼標準?這些問題困擾着不少同學,教材中也沒有明確化簡比的要求。在教學時,我把這個知識點明確出來,通過練習讓學生歸納最簡整數比的特徵。另外在給出概念後,後面的例題中我繼續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對每個化簡比的結果都請學生對比概念檢查,這樣學生的印象才深刻。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戰,新的思考。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效率,還是需要自己不斷的思考和提升的。

通過教學我的幾點思考

(1)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多種解題思路爲突破口,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對比的學習,讓學生學習到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比的化簡的層層練習,能增加學生解題的能力,可以讓學生靈活運用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題。同時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少數學生對比和比值區分不清)進行鍼對性的指導和對比練習,讓學生自己得出兩者的區別,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對比和比值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尋求不同題目的解決方法中鞏固化簡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