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圓面積的教學反思6篇

教師文案 閱讀(2.38W)

教學反思是我們認識自己教學能力的重要文件,你一定要認真對待,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自己肯定也是在學會思考,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圓面積的教學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圓面積的教學反思6篇

圓面積的教學反思篇1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學生掌握並運用“轉化”思想的關鍵,更是學生進一步探究其它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課前,我帶着如何有效實踐“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新課標理念,如何更好地讓學生獲得基本活動經驗,形成基本數學思想等問題,反覆研讀課標,揣摩教材,力求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能夠獲得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知識,而且能夠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能夠正確地應用公式,而且能更好地理解這一公式的來源,力爭在教學中,展示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真實思維過程,凸顯“重知識更重方法,重結果更重過程”的價值追求。以下是我在設計與執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中獲得的一些啓示,可能還不夠成熟,可能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真誠地希望您能夠提出寶貴意見。

一、注重 “轉化”思想的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要讓學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學會掌握一些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自學能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幾何圖形面積計算第一次運用“轉化”的思想方法推導得出的,這無疑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本節課的教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生長點,是認知前提,所以新課伊始,我首先複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通過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引導學生初步體會運用剪、移、拼的方法把不熟悉的未知圖形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已知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滲透“等積變形”,實現用“舊知”引“新知”,把“舊知”遷移到“新知”的教學預設,讓學生對“轉化”有所熟悉,不再陌生。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明確轉化是一種很好的數學學習的方法,爲學生進一步理解轉化思想奠定基礎。

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通過數方格的方法分別求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然後觀察表格中的數據,感知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內在聯繫,當發現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實際生活中圖形的面積不太適宜時,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運用“轉化”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從而驗證猜測,推導出公式,也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轉化的本質。

二、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求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運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進行圖形轉化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麼關係?充分利用多種媒體形象、直觀的教學輔助作用,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交流研討中得出結論。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底與高的一一對應關係。在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練習等形式,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在親自嘗試,親身體驗中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求證方法,也爲今後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能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不善於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學生是不可能具有創新精神的。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在教學中,爲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我設計了這樣一系列問題:“請你猜測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爲了驗證猜測,你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哪個已知圖形?怎樣轉化呢?”這些問題的指向不在於公式本身,而在於探究公式的來源,這樣學生的思維方向自然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於是學生就開始思索、猜想,並進行實踐。當學生運用割補平移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成功地轉化成長方形後,我又及時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原平行四邊形與轉化後的長方形之間的關係,從而達到公式推導的目的。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增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我爲學生創設了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課堂上,學生們樂想、善思、敢說,他們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推理、驗證……

教學是一門有着缺憾的藝術。作爲教者的我們,往往在執教後,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但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

圓面積的教學反思篇2

自己比較喜歡的數學課是幾何學方面的,喜歡一些空間想象的,今天終於是學到了。今天和孩子們一起研究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對於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主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親自經歷的基礎上進行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一個探究。本節課的教學有如下的感受:

本節課的在開始的時候先讓學生回憶了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之後給出了平行四邊形和學生一起復習了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徵,然後給出了課本上的情境圖,一個長方形花壇、一個平行四邊形花壇爲你能知道這兩個花壇的面積嗎?讓學生觀察圖形,把學生的幾何視野拓展到人類生活的空間,學生思維活躍,把能看到的圖形到表達出來了,更有學生髮現校門前的兩個花壇,一個是平行四邊形一個是長方形,我順次讓他們猜測兩個花壇的大小,這時候學生說:“長方形的我們可以知道,只要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就可以求面積了,可是對於平行四邊形的就不會了”,爲本節課的重點做了鋪墊。這時候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後讓學生用數方格的的方法把兩個圖形做了比較、填表,暗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之間的聯繫,把兩部分內容設計在同一張表格裏引導學生從數量角度體會轉化前後在長度和麪積上的對應聯繫,爲學生進一步探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做準備。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語言表述不是很準確。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當學生感到數方格的方法有侷限性的時候,由此便會產生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方向和思路。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接下來,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麼求?”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這時讓學生想一想,在大家的七嘴八舌的彙報中,這時候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知道了做法,然後讓學生小組共同探討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開始的時候,發現學生的思路很簡單,只是把平行四邊形沿一條高剪開,然後拼成一個長方形,從而找到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繫。再就沒有了其他的方法,然後我藉助課件的演示,給學生做了一個提醒,然後孩子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還可以這樣做的啊,然後讓學生仿照老師的做法自己來做一遍,讓學生一邊操作,一邊和同桌互相說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再利用課件給孩子們做一次加深,讓沒有想到的學生能夠看看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在練習的設計中,層次感比較強,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聯繫中,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應用和理解。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1、學生自己動手做的時候,給與學生的時候比較短,教師包辦的多,而且教師下學生做的時候總是時不時的插話,打斷學生的思路。

2、在得出公式的時候,教師包辦了,應用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的拼剪來觀察原平行四邊形和拼剪後的長方形作比較,從中發現他們之間的聯繫。最終讓學生自己得出計算公式就更好了。

3、練習中沒有設計公式的變化練習,應該加入一些有些變形的練習就更好了。

在再教的時候,我會把以上的一些不足之處都一一改正,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公式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

總之,我感覺這節課是成功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合作探究找到了對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解決方法。

圓面積的教學反思篇3

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一向發踊躍的潘曉迫不及待發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用相鄰的兩條邊相乘。”也有學生大聲反駁:“不對,是底乘高。”我沒有順勢評判他們的正誤,而是讓潘說想法。“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是長乘寬,是相鄰的兩條邊相乘,所以平行四邊形也可以用相鄰的兩條邊相乘。”我心裏不不由地讚歎:多好的邏輯推理!“這位同學你是怎麼想的呢?”“我聽媽媽說的。”“他們誰說的有理我們不妨研究一下。”

學生開始各自的研究……之後,大家彙報研究結果。

生1:我們畫了長方形和平等四邊形把它們剪了下來,再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了長方形。這樣一比,發現長方形的面積大,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不能用相鄰的兩條邊相乘。

生2拼成一個長方形,數這個長方形佔的方格數就行了。這個長方形的寬和長分別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

生3:我們畫了一個平等四邊形,和它的高,順着高剪下一個三角形,把平行四邊形重新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新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長方形的面積用長乘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用底乘高。

我們再來看看潘的表現:她拿着一個平行四邊形學具走到講臺前:“我開始的想法是錯誤的,請大家看—”說着,她捏住平行四邊形的一組對角,向兩邊拉,“平行四邊形相鄰的兩條邊的長度沒變,可是它的面積變小了,所以不能用相鄰的兩條邊相乘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還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變了,高也就變了,所以面積一定和高有關。”

有時,我們爲了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往往啓發、示範在前,爲學生掃除一切障礙,或者對學生的錯誤置之不理,生怕“吹皺一池春水”。殊不知,一串串微弱的創造火花就在這小心呵護與視而不見中熄滅了。我們不妨讓這可愛的錯誤“激起千層浪”,這正是創造力爆發前的契機,別錯過它,相機誘導,讓這思維的火花碰撞、綻放。

[思考與對策]:

課堂師生互動過程中出現“非預設生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上述情況,我覺得主要還是老師在教學預設時對學生的學習起點了解不足,只重視應該的狀態(學習的邏輯起點),而忽視現實的狀態(學習的現實起點),造成教學預設不夠充分,以至於對學生非預設的學習生成置若罔聞。如果是這樣,就要求教師在今後的教學預設中,加強對學生現實起點的研究,使教學預設更吻合於學生認知能力與學習材料的最佳結合。“非預設生成”雖然會讓教師感到有點棘手,但往往也會給師生帶來意外的感覺。這種意外往往給學生帶來探究的衝動,如果探究活動帶來收穫,學生就會有積極的情緒表現。因爲這種臨時探究與被老師預設的探究有完全不同的感受,生命的活力經常在這樣的情境中讓人感動。

因此,既然這部分學生對於今天學習的知識已經有所認識,我們何不讓他們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呢?通過個人的嘗試,我發現讓學生們展現他們已有的知識狀況,這種知識展現對於他們來說是激動人心的。當他們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告訴同學與老師的時候,他們是在享受,享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並且,他們會以極大的熱忱,把自己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盡其所能告訴老師和同學,這既是對自身學習進行再思考的過程,也是給其他同學以激勵的過程。而老師的任務,則是根據學生不同的現實起點,抓住本知識內容的核心問題,以問題的形式要求學生繼續研究,給予解決。面對問題,不論是起點高或低的學生,都會爭先恐後地加入研究的行列,因爲他們願意享受這種因學習而帶來的被重視的快樂。

後六人給我的一個重要的啓示是,他們在真正的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自主學習的時間,也在配合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橋中人,人人有希望,個個須努力,只有拼搏今天,才能擁有燦爛明天。”

圓面積的教學反思篇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習品質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圓柱體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法運用:本節課採用操作和演示、講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求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使新授與練習有機地融爲一體,做到講練結合,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學法指導:採取引導 放手 引導的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運用化曲爲平的方法推理髮現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具:圓柱體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圓柱形紙筒、茶葉桶。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引入新課

(複習圓柱體的特徵)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幾何形體——圓柱。知道它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立體圖形。

問:圓柱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叫圓柱的什麼?它們的關係怎樣?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什麼?這個曲面叫什麼?

引入:兩個底面和側面合在一起就是圓柱的表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柱的表面積。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教學圓柱表面積的意義

設疑: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哪些面的總面積是圓柱體的表面積呢?

板書:底面積×2+側面積=表面積

要求圓柱的表面積,首先應該計算它的底面積和側面積。

(二)根據條件,計算圓柱的底面積。

圓柱的底面是圓形,同學們會求它的面積嗎?

(多媒體逐一出示圓柱及條件,求它的底面積,並記錄結果。)

條件:(釐米) r=3 d=4 c=6.28

底面積(平方釐米) 28.26 12.56 3.14

(三)教學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

1、引導探究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1)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

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

(2)小組合作探究。(剪圓柱形紙筒)

(3)彙報交流研究結果,多媒體課件展示。

(4)小結:同學們會動腦,會思考,巧妙地運用了把曲面轉化爲平面的方法,探討發現了圓柱體側面積正好等於它的底面周長與高的乘積。

2、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

多媒體回到前面三個圓柱,逐一給出三個圓柱的高,求它的側面積。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條件(釐米) h=5 h=8 h=10

側面積(平方釐米) 94.2 100.48 62.8

(四)教學求圓柱的表面積。

1、設疑:學會了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和側面積,怎樣計算它的表面積?

2、學生根據數據進行計算?

3、彙報計算方法及結果,媒體出示結果進行驗證。

表面積(平方釐米) 150.72 125.6 69.08

(五)小結: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三、練習鞏固,靈活運用

(一)多媒體出示圓柱形的油漆桶,無蓋水桶、煙筒實物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計算製作這些物體所用的鐵皮的面積,各是求哪些面的總面積?

指出:圓柱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意義。

(二)根據要求練習。

1、用鐵皮製作圓柱形的通風管10節,每節長8分米,底面周長是3.4分米。至少需要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只列式不計算)

2、砌一個圓柱形的水池,底面直徑2米,深3米,在池的周圍與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部分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只列式不計算)

3、用鐵皮製一個圓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徑3分米,高12分米。制這個油桶至少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數保留整十平方分米)

根據學生的計算結果,教學用“進一法”取近似值。

小結: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操作練習。

根據練習要求,小組合作測量計算製作所帶的圓柱形實物的用料面積。

練習要求:(多媒體出示)

討論:要計算製作這個圓柱形物體用料的面積,是求哪些面的總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怎樣測量這些數據?

測量:藉助工具測量出需要的數據(取整釐米數),並做好記錄。

計算:根據量得的數據,列出相應的算式並算出結果。

反思:

一、合理靈活地組織和利用教材

“圓柱的表面積”這部分教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以及用進一步取近似值。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題,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教學時,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程序,將這些內容重新組織,合理靈活地利用教材在一課時內完成了兩課時的教學任務。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爲教學的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爲重點來教學;將表面積的實際應用作爲重點來練習;將用進一法取近似值作爲一個知識點在練習中理解和掌握。四者有機結合、相互聯繫,多而不亂。教學設計和安排既源於教材,又不同於教材。三道例題沒有做專門的教學,但其指導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別在練習過程中得以體現。整個一節課,增加容量但又學得輕鬆,極大提高了調堂教學效率。

二、較好地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

本節課在教學上採用了引導、放手、引導的方法,通過教師的“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1、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新課開始,教師通過圓柱教具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複習圓柱體的特徵,進而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爲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老師的啓發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後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講練結合。

圓面積的教學反思篇5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且,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他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一開始,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特徵,而是讓他們自己觀察、觸摸,感受什麼是圓柱的表面積。接着我和同學們一起動手實踐,操作,將自制的圓柱體模型展開,讓學生明白圓柱體的表面積就是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通過觀察,學生明白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的面積。接着小組合作探討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這裏讓我驚訝的是,有一個孩子一邊演示一邊總結,長方形的長和寬都可以做圓柱體的底面周長。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最後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推導出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思路清晰,算理透徹,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可以說,在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材,也不是自己推導出現成的結論讓孩子們去識記,去背誦,而是通過操作實踐等活動,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創造”過程。由於學生經歷了不斷的“再創造”的過程,積極主動的從事數學思考、建構數學知識,所以整堂課的學習氣氛和教學效果取得了雙豐收,這樣,孩子們怎能對數學不動心呢?

圓面積的教學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 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分析、比較、歸納等教學活動過程,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教學重點: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充分理解剪拼成的充分理解剪拼成的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之間和關係。

教學具準備:平行四邊形紙片、尺子、剪刀、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談話: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嗎?曹衝真的稱大象嗎?

2、揭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探究新知:

問題(一)要求這個( )的面積,你認爲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1、 同桌交流

2、 反饋:①長邊×短邊=10×7=70平方釐米

②底×高=10×6=60平方釐米

3、 引發矛盾衝突: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麼會有兩個答案呢?

4、 學生動手驗證(小組合作)

5、 請小組代表說明驗證過程

問題(二)爲什麼要沿着高將平行四邊形剪開?

問題(三)剪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60平方釐米,你怎麼知道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是60平方釐米?

問題(四)是否每次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要進行剪拼轉化成長方形來計算?如果要計算一個平行四邊形池塘的面積,你還能剪拼嗎?

1、 引導觀察,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除了面積不變外,它們之間還有其它的聯繫嗎?

2、 推導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3、 小結

問題(五)爲什麼不能用長邊乘短邊(即鄰邊相乘)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1、動態演示: ,引導發現周長不變,面積變大了。

2、動態演示: ,發現面積變小了

?

3、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現在你認爲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問題(六)是不是所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等於底×高呢?

讓學生拿出各自的平行四邊形,動手剪拼,看看行不行。

三、應用新知

1. 左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解決例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四、總結:

1.回想一下今天我們是怎樣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你還想學習哪些知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