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靜夜思》優秀教學反思通用範文

教師文案 閱讀(2.69W)

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小草,老師肩負着祖國的現在和自豪,我們一定會茁壯長大。那麼關於相關的教學反思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靜夜思》優秀教學反思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靜夜思》優秀教學反思通用範文

《靜夜思》優秀教學反思

本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老師通過各種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敢於自信地表現自我、表現音樂,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爲了突破《靜夜思》濃濃的思鄉之情(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做到了:

一、朗誦作鋪墊

在導入新課時,我先讓孩子們回憶並且有表情的朗誦學過的詩歌;爲了進一步理解《靜夜思》的情境,還讓二年級的孩子解釋“靜”和“思”的含義;接下來,老師通過自己朗誦,學生個別朗誦,集體朗誦等形式,在朗誦時,抓住自己和孩子們的表情和動作來表達情境;最後還讓孩子們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情緒來表達《靜夜思》思想感情的。這些都爲後面有表情的演唱作好了鋪墊。

二、演唱來表達

我通過有表情的朗誦《靜夜思》,讓孩子們進入了其中的情境。演唱歌曲,就是對情境進行實施的時候了。爲了更好的表達情境,先放錄音兩遍,讓學生整體感知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所要表達的意境。接着自己有感情的範唱,帶唱,師生接唱歌詞。小組接龍唱,全班完整的演唱。在各種演唱的同時,我隨時注意自己和孩子們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在孩子們對歌曲比較熟悉了以後,就對孩子們進行情感導入,通過想象身邊的和遠方的親人來找思念的感覺。最後,在演唱時就要把思念之情寄託在歌聲之中。經過我的循循善誘,孩子們的歌聲充滿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三、繪畫作補充

讀和唱已經讓孩子們進入了《靜夜思》的情境,可我覺得還不夠突出難點。教學剛開始,孩子們朗誦完《靜夜思》後,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幾幅意境圖,讓孩子們找找與《靜夜思》相符合的畫面。在教學快結束時,老師還讓孩子們在另外版本《靜夜思》的旋律中根據音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對詩歌情境的理解來給音樂配畫。

爲了這個難點,竟花了一節課三分之二的時間,真不簡單啊。

反思整節課,我認爲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和諧的課堂

上課時,老師不是抓緊時間直奔教學主題,而是隨着《拍手歌》的律動自己和學生舞動起來。剛開始,由於羞澀(因爲老師第一次給這些孩子上課,可能有點兒緊張吧)孩子們非常拘束,動作一點兒也不自然。在老師優美的舞姿,鼓勵的語言下,孩子們漸漸的放開了很多,動作也大方了,每個同學都隨着音樂自然地動起來了。剛纔與老師的生疏感一下子無影無蹤,變得與老師親近起來了。律動不但讓課堂變和諧了,而且還刺激和激發了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爲後面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優美的課堂

整節音樂課上,不管是老師的語言、語音、還是肢體都是那麼自然,那麼優美。老師話不多,可環環相扣,富於邏輯,引人入勝。讓人受益終身。教學過程中適當的肢體動作及豐富的眼神、口型和麪部表情給音樂課帶來錦上添花的效果。老師對音樂作品理解深刻,她的音樂情緒已經從眼神中流露出來。當音樂響起時,或歡喜、或傷感、或昂頭、或低頭,無一不詮釋着《靜夜思》裏的思想感情,深深地感染着,吸引着小歌手們。整個教學過程都透着美:美的歌聲,美的動作,美的氣氛,美的畫,美的課堂……

三、孩子的課堂

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是新《課標》的教育理念。“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老師已經做到了。從值周生喊起立那一刻起,孩子們或站着邊唱邊跳,或坐着靜靜的欣賞動聽的音樂,或在紙上根據音樂完成老師未完成的圖畫……孩子們忙開了,而老師只是穿梭在教室中間,這兒指指,那兒看看。整節音樂課都是孩子們在聽音樂,賞音樂,唱音樂,表現音樂……

四、角色的轉換

在實施新課程中,老師體現出了教育者的觀念轉變。她的執教表現告訴我們,她已經轉變了那種教師是聖人,教材是聖經的舊觀念。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是以統領者的身份出現,而是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以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等多種角色出現。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隨着學生學習的需要,適時恰當地轉換角色。有時組織學生學習,有時指導學生活動,還根據學生學習需要參與到學生中共同活動。她這樣恰當地適時轉換角色,有效地把學生引導到了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

五、整合的課堂

1、音樂與語文的整合

因爲音樂總是在表現一定的意境。這就註定了音樂與語文的聯繫。這一節課就是要表現《靜夜思》思念親人的情境。而這正是語文課上要表達的內容。所以老師先讓孩子們朗誦詩歌,領會“靜”和“思”的含義,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爲了讓孩子們理解《靜夜思》的情境,老師還給孩子們講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創作環境。爲孩子們吟唱歌曲要表達思念之情作好了鋪墊。老師巧妙地把語文融合到音樂教學的課堂中,使課堂顯得自然而又藝術。

2、音樂與美術的整合

音樂和美術學科是藝術教育的主線條,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陣地,美術是流動的音樂,而音樂是流動的畫面,兩者緊密相連。老師在音樂教學中加入美術的創作,讓學生把音樂美術有機的結合起來。更好的突破了難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妙在靈活,貴在創造。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認爲現在的.教學重要的是象老師那樣去”做”。怎麼做,做得好不好無關緊要,教師主要的任務是使學生樂意與自己合作,不應把目光盯在道路的盡頭—教學結果上,而應集中精神引導學生在道路上如何前進。作爲青年教師的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走近新課堂,探索新課堂的奧妙,讓音樂課堂教學越來越精彩!

《靜夜思》優秀教學反思

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爲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爲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樣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啓發。

一、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板出課題後,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後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着什麼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閱讀。

二、從生活情感啓發詩的情感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纔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唱。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有的說是玩過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於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麼時候最想?我特意讓父母在深圳做工,託給外婆照顧的林XX先說,她說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媽媽,於是學生的話題就這樣打開了,就這樣他們明白了詩人的心情,知道了什麼叫做思念。此時,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詩。

最後,我問他們,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於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他們甚至說:月亮都圓了,爲什麼我和家裏人還沒團圓呢!我明白,此時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麼。

沒想到這節課有了這麼多意外的收穫,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體驗也嘗試。

《靜夜思》優秀教學反思

“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

我一直很喜歡按照平仄的規律來讀詩——平長仄短,卻總有霧裏看花的感受。這是爲什麼呢?莫名。

知道《靜夜思》的“思”讀第四聲,緣於暑假中和徐健順教授的閒聊,之後又與陳國安教授聊這首詩,他再次重申“思”應讀第四聲,作名詞用,解釋爲“心緒,情思”。

順着這份心情,我從題目入手,教平仄,悟情感。

先看題目。連着三個第四聲,仄仄仄,用線連接,直線下降,學生們體會到詩人此時情緒低落。接着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詩人的情感。等到學生對詩題、詩情有了較深刻的體會,最後讓學生朗讀題目,學生的學習效果相當好。

新授之後,該是運用了。在默寫詩文之後,學生能較快地標出這首詩的平仄,進而連線,畫出詩人的情感線。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人的心路歷程,進而找到關鍵字詞。最後是情感朗讀。整個過程可謂順暢,學有成效。

常說教語文要“關注表達”,即關注文字的表達形式和關注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詩歌教學同樣如此。

按照平仄,畫出詩人的情感線,這竟是“關注表達”的最佳切入點,可謂一舉兩得。

其一,關注詩人如何透過二十個字來抒發情感。

由情感線中,我們可以一目瞭然,詩人起初的心情是高興的,然而一看到月光,一想起自己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心情即刻起了波瀾;愈想愈冷,乃至如霜;舉頭低頭,黯然神傷,起伏跌宕;最後還是那輪明月,溫暖了孤寂而冷落的心。

有意思的是,情感線每次波折處,恰恰是本首詩的關鍵詞:月——霜——舉——低——故鄉。文字與情感渾然統一。

其二,透過情感線,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本堂課上,我兩次運用由平仄連線而來的詩人情感線,讓學生說說詩人的心路歷程,訓練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效果都很好。

“素讀”推廣人,廣州的陳琴老師曾疾呼:“國小語文老師要懂一點詩詞格律知識”,我個人覺得是很有必要的。其實,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從詩詞的格律中,還能窺見別樣的教學方法,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