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發言稿>

國小六年級語文《離別的禮物》教案及教學反思

發言稿 閱讀(2.36W)

《離別的禮物》通過對人物的語言、神態等描寫生動而傳神,故事情節則不但富有戲劇性的矛盾衝突,還發人深省。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國小六年級語文《離別的禮物》教案模板,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國小六年級語文《離別的禮物》教案及教學反思

國小六年級語文《離別的禮物》教案模板一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的線索和四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方法;

3.學習彼得從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課前準備:

藉助“自讀引導”,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本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當別人贈送你有意義的禮物時,你會作永恆的紀念;當友人作別時,贈送的禮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種特殊的禮物,往往會引起人的傷心。今天我們來學習弗·達爾寫的一篇小說,題目是《離別的禮物》,看看這其中的禮物屬於哪一種。

二、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

(一)生字詞:(展示投影片,要求學生注音、釋義)

1、慳吝( )

2、喋喋不休()

3、尷尬( )( )

4、戛然而止()

(二)根據小說的三要素,要求學生回答下列問題(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題)

1、小說中寫了幾個人?(彼得、爺爺、爸爸、那個女人)

2、根據故事情節,課文應分爲幾個部分?

(1)1-8節:寫離別的前夜,彼得和爺爺在一起;

(2)9-21節:寫彼得的爸爸和那個女人回來,彼得巧妙地教訓了那個女人。

3、構成全文故事情節的線索是什麼?(一條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指出課文的具體內容)

彼得:敬老、懂事、聰明(5、15、16、18節)

人物爺爺:寬厚、慈愛(2、4、8、17節)

爸爸:孝順、軟弱(12、21節)

那個女人:慳吝、刻薄(12、21節)

2、描寫人物的方法:(要求舉例、說明)

語言、心理、神態、肖像、動作

3、歸納全文的主題:

本文圍繞彼得的爲什麼要送走爺爺的問題,通過不同人物對一條毛毯的態度,展開了善良與邪惡的衝突,提出了一個敬老的社會問題,對不敬老人的行爲作了無情的譴責。

四、質疑:

若學生在質疑中沒有涉及下列問題,則老師補充提出:

1.第1節中寫月色很好,爲什麼彼得和爺爺無心欣賞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動交待了什麼信息?

3.作者寫這篇小說的用意是什麼?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樣的態度?

五、積累感悟:

重點突出要孝敬老人,並要求學生聯繫自己平時對長輩的態度,談談如何尊敬長輩?

六、課堂訓練(附課堂練習)

七、總結(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

八、佈置作業:完成書後的作業題。

國小六年級語文《離別的禮物》教案模板二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弘揚尊敬和關心長輩的社會道德風尚,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心理描寫等來刻劃人物形象的寫法。

2、教育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三、教學難點:

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

四、教學設想:

通過對本課人物形象的分析及主題思想的挖掘,延伸到學生身邊的社會生活中去,用師生討論探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深刻的人文主義教育。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課:

在淒涼宛轉、如泣如訴的口琴聲中,展示課題。

教者打開多媒體展現一幅冷落、悽清的月光圖,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手捧一牀毛毯,留戀地回頭凝望身後不遠處燈火通明的小洋房,小洋房旁邊隱現一個美術字“家”,同時課題 “離別的禮物” 字樣緩緩切入畫面。

伴隨着畫面的切入、在口琴聲中,多媒體配音聲情並茂地朗誦導課:

在一個寒冷悽清的夜晚,在瑟瑟漸起的初秋寒風中,不遠處有一個燈火通明的家,有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手捧着一牀毛毯,留戀地回頭凝望,家,不遠處的那個燈火通明的洋房,就是他曾經爲之含辛茹苦、一點一點建成的家呀!然而就在這樣寒馨的深夜,這可憐的老人,欲往何方?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美國作家弗·達爾的短篇小說《離別的禮物》。

〈二〉、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及挖掘本文主題:

一讀:整體感知,走進課文。

1、學生帶着問題自由散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敘:請大家帶着下面的兩個問題,自由散讀課文,讓我們走進課文:

多媒體展示:

一讀:整體感知,走進課文。

①課題中的禮物是什麼?作者圍繞這禮物寫了哪幾個人物?

②彼得的爸爸爲什麼把彼得的爺爺送進孤老院?他又爲什麼要送這禮物呢?

學生讀後回答, 教者點評:

一牀羊毛毯,是彼得的爸爸在把彼得的爺爺即將送進孤老院的情況下而送的,這就是離別的禮物。

本文共寫了四個人物:彼得、彼得的爸爸、彼得的爺爺和那個臉蛋光得有點刺眼、活像個洋娃娃的女人。

二析:再讀課文,走近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繼續思考下列問題:

①除彼得的爸爸外,其他三個人對這離別的禮物各自的態度有何不同呢?你如何評價這幾個人物?

②本文在彼得一家三代人的痛哭中戛然而止,他們各爲什麼而哭?請大家展開合理想象,說說看。

教敘:同學們,我們通過剛纔的一讀課文,明白了課題中 “離別的禮物”是一牀毛毯,是彼得的爸爸把彼得的爺爺送進孤老院離別的前夜所送的毛毯,也瞭解了彼得的爸爸的軟弱。

那麼:除彼得的爸爸外,其他三個人對這離別的禮物各自的態度有何不同呢?

下面我們一起帶着屏幕上的問題用勾畫圈點讀書法再讀課文

多媒體展示:

二析:再讀課文,走近人物。

①除彼得的爸爸外,其他三個人對這離別的禮物各自的態度有何不同呢?你如何評價這幾個人物?

②本文在彼得一家三代人的痛哭中戛然而止,他們各爲什麼而哭?請大家展開合理想象,說說看。

2、教敘:同學們,剛纔我們又一次帶着問題讀了課文,現在讓我們一起走近人物、分析人物:

學生讀完書後,自由討論、回答。

教者點撥、歸納:

本文共寫了四個人物:彼得、彼得的爸爸、彼得的爺爺和那個臉蛋光得有點刺眼、活像個洋娃娃的女人。

彼得的爺爺:撫摩着毯子說:“啊!這毯子真好!哪兒不會有這麼漂亮的毯子。”

不斷誇讚彼得的爸爸:“你爸真是個好人,這要花不少錢呢?”(語言)

十分珍愛毯子。寬厚、慈愛。

那個女人:好像被釘在那裏,兩眼沒離開那牀毯子。忽然轉身向着爸爸,冷冷地說:“肯定花了不少錢!喲!還是一牀雙層的呢?不管怎麼說,他無需一牀雙層毛毯!”(神態、語言)

十分吝嗇毯子 自私、刻薄。

彼得:“她是對的,爺爺不需要一牀雙層毛毯。來,把它剪開,成爲兩牀。”

“爸爸,聽我說,剪成兩半,一半給爺爺,另一半保存起來。”

“是的,一層毯子足夠送走一個老頭,省下一半,留着以後會用得着的。”

(語言心理描寫)

★★★3、彼得準備用另一牀毛毯有哪些用途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者小結。

4、教敘:現在我們一起討論第二個問題:

②本文在彼得一家三代人的痛哭中戛然而止,他們各爲什麼而哭?請大家展開合理想象,說說看。

學生(討論)寫好後,自由發言。

三悟:揣摩人物,走進人物內心

〈三〉、師生互動對話:。

★★1、教敘:通過剛纔的分析,我們知道:這祖孫三人的哭聲裏,包含着極其複雜的感情,請同學們透過文字,細心體會彼得、爸爸、爺爺三代人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先動筆寫一寫,然後再用人物心靈獨白的方式說一說。讓我們走出課文,走進人物內心世界,

多媒體展示討論話題:

現在你就是文中的小彼得,爺爺、爸爸、女人,此時此刻,你在想些什麼呢?

2、教敘:現在我們一起來進一步探討一下文中的人物內心世界,讓我們用自己的語言,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先動筆寫一寫,然後再採用人物心靈獨白的方式,生地地詮釋一下當時人物的內心世界。

★★★2、學生用實物投影儀展示,教者聲情並茂地朗讀,然後學生有感情地進行人物內心獨白::

教者點撥、小結。

四、展:走出人物,提升人倫。

〈四〉、拓展人文教育:人生“AB”劇

1、教者小結:剛纔大家寫的、談的都非常精彩,對,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富有愛心,也當是我們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2、教敘:同學們,現在你就是彼得的爸爸,在那個臉蛋光得有點刺眼、活像個洋娃娃的女人和生生父親之間,做一個抉擇的話,那麼你最終抉擇誰呢?請談談你的理由。

多媒體展示:

四、展:走出人物,提升人倫。

你就是彼得的爸爸,在那個臉蛋光得有點刺眼、活像個洋娃娃的女人和親身父親之間,做一個抉擇的話,那麼你最終抉擇誰呢?

A、老人

B、女人

電視中的人生“AB”劇效果圖。

★★★學生踊躍發言:自由選擇並可以採用談談各人理由,進行激烈的爭辯。

2、教者繼續啓發:聰明的你,能否有更多的辦法嗎?

C D E F -------------

★3、教者小結:剛纔,大家談得都非常精彩,無論是選擇A、B,還是選擇C D E F --------,或是有更多選擇,很多同學都在努力追求完美,作出理想化的選擇,大家都能兼顧到親情、愛情,極富愛心和責任感,老師在此想送給大家一段話,請大家充滿感情地在音樂中齊讀:

★★★★在《回家》的薩克斯樂曲聲中, 師生配樂齊讀:

"家"是一個充滿溫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舍,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在無家可歸的人羣中,有時在溫柔善良的眼神裏。

有一種人,被歲月染滿風霜、腰肢不再挺拔,即便遠在海角天涯,他們也舍不下對你的牽掛,爲了你能更好地生活着,他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有一種情,用任何語言都無法描述,它平凡而真切、細小而偉大,潤物無聲地滲在骨子裏,它沒有固定的表達方式,有時執著到讓人無法理解。

有一種愛,它與生俱來,近乎本能,最無求回報之心。

這些人,這份情,這種愛,穿越了時空,模糊了血緣,但永遠在我們的心中……

同學們,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讓我們挽緊,抓住今生的這份緣,牽住今生的幸福,與我們的親人相守一生,相愛到永久!

六〉、佈置作業;

教敘:其實,古往今來,關於尊老、敬老話題的討論,關於人類親情的研討是永無止境的,請大家課後繼續研究、探討人生“AB”劇的問題。並給這個故事續寫一個300字左右的結局。

最後,在播放的《高山流水》古樂中,多媒體展示:

謝謝指導 再見

國小六年級語文《離別的禮物》教學反思

新教材到底怎麼教,它和老教材的教法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困擾着許多老師,可我卻長期以來受着老教材的困惑。對於老教材的教法,總覺得看上去是教透徹了、教全面了,一篇文章中該教的、能教的、該考的、能考的全教了,也教得老師心安理得了,可細細回想一下,學生到底學到了多少有用的東西?一篇文章從字分析到句,再從句分析到段,如此面面俱到地教,學生會不會“消化不良”呢?即使是那些少數我們認爲是“吃不飽”的學生,又該設計怎樣的課外作業才能涵蓋如此“全面”的課內知識,讓他們一下子都學以致用呢?如果學生沒機會用,老師又怎麼知道他們已真真掌握了呢?而且,一篇文章要教好幾天,學生會不會厭倦呢?這些問題曾經讓我覺得教語文太沒自由了,可如果不這麼“仔細”地教,萬一考試考到,而我又沒講到過,豈不是對不起學生?

現在上新教材了,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新教材給了我更多的教學自由和空間,加上現在考試也以考覈課外閱讀能力和寫作爲主,我不用像以前那樣總是圍着教材轉,我可以更多地關注我的學生需要的是什麼。與其說是二期課改新教材,不如說是二期課改新教法。我個人認爲可以讓學生一節課學習一篇文章的某一個精華知識點,或者讓學生同時學習具有同一個精華知識點的一組文章,並落實到課後的語文活動中去加以鞏固這一精華知識點。這樣,既讓學生每天都讀到新鮮的課文,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又使他們每天都能學到新的知識可以學以致用,循序漸進地提高語文水平。至於一篇文章的精華知識點究竟是什麼,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自由定度一個。(這也許就是二期課改給語文教師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自由吧)不用捧着一篇好文章戀戀不捨的,“天涯何處無芳草”,同樣,天下的好文章多的是,其它的精華知識點來不及在本文中落實,可以在其它的好文章中一一落實的。一口是吃不出個大胖子的。

基於以上的一些愚見,我設計了《離別的禮物》的教學過程。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

《離別的禮物》是“有家真好”單元的最後一課。本文向讀者展示了一場社會上並不少見的家庭糾紛,從而宣揚了關愛老人的主題思想。因此,我把“自覺形成尊敬和關心長輩的社會道德風範”作爲本文的教學目標之一。另外,小說的作者達·弗爾非常善於刻畫人物,通過細緻的描寫塑造了四個豐滿的人物形象。而預備班的學生寫作時普遍不注重描寫,如果能讓學生了解並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將會使他們的作文增色不少,於是,我將本文的精華知識點確立爲“人物描寫”。所以,“引導學生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心理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便成了我的另一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的落實

第一環節:在這些人物中,你最喜歡誰?最討厭誰?爲什麼呢?

預備班的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往往只關注情節,而較少關注人物形象。同樣,在他們的寫作中,也往往滿足於把情節交待完整就完工了,缺少對人物細緻地描寫。設計這一環節,是爲了引導學生學會關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是爲學習“描寫”作鋪墊。

第二環節:短短的一篇小說,爲什麼會讓同學們對這些人物留下如此鮮明的印象呢?學習作者的法寶“描寫”的概念。

新教材的知識體系相對於老教材來看,顯得有些零亂,但這樣也給了教師更多的教學自由。我把第二單元的關於“描寫”的概念提到本文來教學,爲的是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和熟悉“描寫”。

第三環節: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到課文中找一找,作者是如何通過人物的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的。

學生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可以有意識地注意作者是如何運用描寫的,以及進一步感受描寫對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作用,從而學習本文的精華知識點——人物描寫,落實教學目標。記得在教學中,有個別超前的學生在第一環節中已能結合文本中的描寫來鑑賞人物,這樣看來,第三環節似乎顯得有些多餘,但那時學生的找是無意識的,他並不是有意識地在體會“描寫”的魅力,所以我個人覺得第三環節是必需的,它是教師引導學生從無意識地關注描寫到有意識地關注描寫的必要途徑。

第四環節:運用人物的描寫來爲故事續一個100字左右的結尾。

本文的精華知識點——人物描寫已教給了學生,他們也已經感受到了描寫的魅力,但學生是否內化了,對他們的寫作是否有幫助呢?爲了給學生趁熱打鐵的機會,也爲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我設計了續寫。這一環節的實施並不是爲了和原文比較哪一種結尾好,或者是討論哪一種結尾更符合事實,而只是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學以致用的途徑。續寫不是爲了續寫,而是爲了描寫。

第五環節:在重陽節來臨之際,爲家裏的老人寫一封信,以表達你的濃濃情意。

“自覺形成尊敬和關心長輩的社會道德風範”是本文的教學目標之一,這一環節的設計既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又使學生的關愛老人能落實在實際生活中。

三、本堂課的可取之處

1、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在各環節的教學中能清晰地凸現教學目標。

2、整個教學過程流暢自然,各環節能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地落實教學目標。

3、能抓住細節之處來渲染課堂氣氛,如音樂的選擇,flash的運用,有利於培養預備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本堂課需改進之處

1、在第三環節的教學中,可多提供學生自由朗讀和齊讀的機會,有助於更好地感受“描寫”的妙處。

2、第四環節中的續寫不妨改成片段擴寫。本文有大量的人物心理活動隱藏在人物的動作等描寫背後;同樣,人物的某一種心理活動又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愛的片段,運用描寫來擴寫被隱藏的人物內心世界或其他的表現形式,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對作品的感悟能力,又能讓學生學習運用描寫,一舉兩得。

3、對學生的當堂寫作的評價,可考慮採用多種形式,如小組自評,各組互評,教師評等。評價的標準應放在寫作訓練的目的上,即以考覈學生對描寫的運用能力爲主。

4、第三環節學生討論時,在使用ppt的基礎上,可將四個人物的性格特徵板書在黑板上,給學生一個更直觀的感受。


相關文章:

1.國小六年級語文《賈島“推敲”》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2.國小六年級語文《科羅拉多大峽谷》教案及教學反思

3.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4.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5.國小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