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縣城區義務教育工作情況彙報材料

工作報告 閱讀(7.11K)

縣城區義務教育工作情況彙報材料

縣城區義務教育工作情況彙報材料


義務教育工作一直是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縣始終堅持把教育發展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狠抓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學生“上學難”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城鎮義務教育事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由於受地方財力、管理體制以及大的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我縣義務教育也出現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城區義務學校辦學難的問題,已成爲制約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一個“瓶頸”,成爲教育公平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

一、城鎮義務教育基本情況

(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情況

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總數521所,其中:公辦完全中心國小7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單設初級中學10所,8所高完中均辦有國中。縣城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共有9所:公辦完全國小5所,初級中學1所,3所高完中均設有國中。

(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情況

全縣在校國小、國中學生11.5萬餘人,其中縣城城區21350人,佔全縣的19%。縣城城區國小在校學生總數爲11686人,佔全縣國小生總數的17%。其中實驗國小4209人,諾江鎮二完小2222人,諾江鎮三完小2196人,諾江鎮四完小1371人,諾江鎮五完小1688人。城區國中在校學生總數爲9964人,佔全縣學生總數的25%。其中通江中學1709人,實驗中學2048人,通江二中2865人,通江三中3042人。

(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師資情況

全縣現有國小專任教師2691人,師生比爲:1:26.6;國中專任教師1784人,師生比爲1:22.4。其中:縣城城區國小專任教師416人,師生比爲:1:28.1,另聘代課教師42人;縣城城區國中學校專任教師人數368人,師生比爲:1:27.1,另聘代課教師7人。

(四)義務教育階段班額情況

城區國小平均班額68人,國中平均班額79人。具體情況見下表:

學校

師生比

50人以下班數

50-59人以下班數

60-69人以下班數

70人以上班數

最大班額

國小

國中

全縣

1:26.6

1:22.4

1280

280

311

549

113

城區

1:28.1

1:27.1

20

43

48

185

102

通江中學

1:30.0

20

96

實驗中學

1:26.3

22

101

通江二中

1:26.5

3

2

18

17

86

通江三中

1:24.3

2

13

25

90

實驗國小

1:32.6

52

93

諾江二小

1:30.4

25

102

諾江三小

1:27.8

26

10

3

85

諾江四小

1:25.9

7

5

5

10

88

諾江五小

1:20.6

10

8

2

11

87

20XX年縣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新生年級解決非諾江鎮戶籍學生入學人數:國小:343人,國中:720人;20XX年國小校459人,國中987人;20XX年國小校550人,國中1150人。20XX年轉入城區學校就讀國小的976人,就讀國中的283人;20XX年轉入城區學校就讀國小的656人,就讀國中的287人;20XX年上半年轉入城區學校就讀國小的558人,就讀國中的155人。

(五)農村村小和“一師一校”情況。

全縣村小教學點共有422所,在校學生16957人,佔全縣國小生的23.7%,其中“一師一校”村小160所,有在校學生2325人,沒有村國小的行政村有105個。村小公辦教師433人,代課教師503人。

二、城區義務教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城區教育迅猛發展,不斷壯大,有力地帶領着全縣教育事業的快速進步,爲我縣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是,城區教育的發展還是遠遠跟不上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步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超大班十分突出

隨着山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家長對子女接受教育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不少家長都將子女轉到城區學校讀書,同時,由於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快,從而更加導致城區學校基本都出現了“臃腫的大班額”現象。縣城國小174個班,50人以下的班17個(12個在四完小和五完小的村小),佔9.8%,超大班157個,佔90.2%,70以上的特大班101個,佔58%。縣城國中122個班,只有3個班符合國家規定要求,超大班119個,達97.5%;70人以上特大班84個,在69%。諾江二小在校學生2222人,共25個教學班,班平達89人,最大班額達102人,遠遠高於國家規定的國小不超過45人的標準。從該校學生增長的速度及趨勢上看,班班突破100人已爲時不遠。實驗國小52個班中,就有32個班學生數在80人以上,實驗中學國中班班超過80人,全爲特大班額。當前,班額太大是影響教育質量提高最主要的原因。

(二)佈局不盡合理

一是中心城區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太少。在東門車站和西門大橋的中心區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只有實驗國小和諾江二小兩所國小,兩校的在校學生數佔全城的60%,而全城174個國小班教室,這兩校只有77個;在東門車站和西門大橋的中心區域,國中校只有通中和二中老校區,這兩所學校的國中生僅容納了3000人,主要校舍用於高中教育。二是城西和諾江西路學生上學路途太遠。西門大橋以西3公里內沒有學校,城西和五馬橋附近的學生只有上四完小或二完小,這兩所學校都遠,且二完小解決就近的學生入學都很困難。三是中心城區的高中規模過大。通江中學和通江二中的高中在校生在5000人以上,使得中心城區義務教育資源特別緊張。由於佈局上的不合理,造成資源配置上的不合理,從而造成義務教育質量嚴重受影響,也間接影響着高中教育質量。

(三)學校規模偏大

通江中學、通江二中、實驗中學的在校生人數均超過5000人,實驗國小在校生超過4000人,二完小超過2000人,對於現有較少的教育資源,辦如此規模大的學校,這是一對不易調和的矛盾。當規模超過了應有的承受能力,通常情況下要以犧牲質量來填補。

(四)專任教師不足

城區國小現有國小在校生11686人,按1:23的師生比,應配教師508人,而現有專任教師421人,差87人。城區國中現有國中在校生9664人,按1:19的師生比,應配教師509人,而現有國中專任教師368人,差141人。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差教師228人。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量是難以調控的,對教師的需求是剛性需求。

(五)設備設施滯後

一是設備配置仍然不足。雖然20XX年爲了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評估,通過公開招投標的形式,充實了教學儀器和圖書資料,但還是不能徹底解決學校的教學設施設備所需。電教設施落後,多媒體教室少,計算機教室嚴重不夠用,大部分國小無法上信息技術課。二是功能教室嚴重不足。目前,城區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存在圖書室、實驗室等各種功能教室被擠佔,分組實驗教學均無法有效開展,除通江中學外,其他學校的演示實驗基本上都不能正常開展。實驗國小現有15萬元的實驗儀器,因實驗室被佔用,實驗設施設備至今無法使用;學校有12000冊圖書,生均達3冊,但也因圖書室、閱覽室改作了教室,也無法正常開放供學生借閱。

三、關於城區教育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調整

城鎮化的加快是不可阻擋的,隨着城市框架的拉大,現有校舍遠遠不能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對城區教育進行調整已勢在必行,並且越早越主動。

1、調校點。一是在新建的石牛嘴大橋附近新建一所規模在800人左右的國小,解決西郊、城西和何家村學生上學問題。二是在磚瓦廠、肉聯廠、兒童福利院處建一所規模在1000人左右的國小,並在附近河面上建一座索橋,主要解決諾江西路、壁山西路,紅霞國際和錦江花園的學生上學問題,減輕諾江二小的壓力。三是通江二中遷建完成後,原有校舍新建一所九義校,主要解決中心城區國小和國中的超大班,減輕實驗國小壓力。

2、調結構。一是實驗中學和職教中心分離,繼續教育和職教中心分離;實驗中學重點辦好普高,職教中心全力辦好職教,辦成全縣職業教育示範學校。三是普高主要由縣城學校辦,農村高完中重點辦好職教。根據各年齡段人口現狀,在計劃生育政策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我縣普及高中後,高中階段在校生人數大約在2-2.5萬左右,縣內普、職高人數大約各1萬人,縣城內的高中基本能承擔普高任務。

3、調規模。在高中未普及前,適當調減城區三所高中的普高規模,適度發展普通高中,把教育資源向義務教育階段這個剛性需求傾斜;適度調增農村高完中規模,促進農村與城區均衡發展。

(二)整合

1、整合師資力量。充分利用好新二中的校舍資源,充分整合通中與二中的高中教師資源,通中校區全力辦好國中和全縣的重點高中班(每年級200人左右),新二中校區和實驗中學全力辦好普通高中。避免校與校之間的惡性競爭。

2、整合教師教育資源。合併繼續教育辦公室、電大站、電教館、教儀站、教師進修校、教科室,成立教師教育培訓中心。

(三)擴充

1、校舍擴容。一是要進一步加大新二中的遷建力度,遷建完成後還要啓動擴容工程,把新二中校區建成一流的、規範的示範性高中學校。二是要啓動二完小,實驗國小的擴容工程,有效化解超大班。

2、補充師資。一是嚴格按照省上文件精神,定期根據師生比調整教師編制。二是面向師範院校直接招聘中國小師資,嚴把師資質量入口關,力爭在三年內,使我縣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數量能夠滿足需要,結構基本合理。

3、充實設備設施。通過校點佈局調整和擴容工程,建設好學校的各種功能教室,建設好校園網,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繼續充實學校教育教學裝備,充分發揮好各類設備設施的作用。

(四)扶薄

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改善,是推進均衡發展,減輕城區學校壓力的重要措施。

1、加大薄弱學校改善。根據學校發展的後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有發展潛力的薄弱學校進行精心打造,科學制訂薄弱校硬件改善規劃,並集中資金,重點用於薄弱校的校舍改善和教學設施設備的添置。推行“1+1”捆綁發展機制,讓城區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捆綁發展,讓全縣各地教育整體推進。

2、合併薄弱學校。我縣很大一部分學校,村小數量減少,在校生數在逐步減少,生師比降低,保障經費減少,學校運行成本高,運轉困難。象這樣薄弱、偏遠、規模很小的撤併了鄉鎮地方的農村學校,可以逐步和鄉鎮所在地學校實行“合併”。同時要對中心場鎮的學校進行科學規劃,建成農村示範性、標準化學校,縮小城鄉差距。

3、嚴格學籍管理。嚴格按照學籍管理有關辦法加大宣傳,從源頭抓起,控制非正常轉學。嚴格執行國中、高中的招生計劃,確保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