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化學野外考察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1.75W)

化學野外考察報告
考察時間: 20XX年10月26日(星期二)
天氣情況:天氣晴、豔陽照、北風3~4級
考察目的:
1、測量鬆元水庫水質的PH值,仔細觀察水質的外觀,思考其成因。
2、觀察石屋子溝村正西的一個死水溝,感官體驗其中水質的富華現象,討論並探究其成因,提出防治措施。
3、觀察馬連口村中心的千年銀杏樹,尤其注意其樹冠、裸露在外的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思考其生態作用。
4、測量馬連口村正西梯田中茶園土壤的PH值,觀察茶葉的長勢,判斷茶葉適宜生長的最佳土壤的PH值。聯想一下馬連口出產的茶葉爲何口感特好?
5、觀測馬連口村西北角廢礦坑中水體的顏色,用化學手段測量裏面是否含有SO42- 。
6、用化學手段判斷一下高山上的岩石是不是石灰岩。
7、在山頂的某處平坦的地方講授一節習題課,判斷一下經過調換地方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8、通過對家鄉山水的親身體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
9、鍛鍊學生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相互幫助、通力合作的團隊精神;堅韌不拔、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堅強意志;勇於探險,敢於冒險的大無畏精神。
10、通過查看學生身後的垃圾遺留量情況,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
物質準備:⑴每個小組攜帶的化學物品有:PH試紙一本、玻璃棒一根、小燒杯(50ml)一隻、硝酸鋇溶液、稀鹽酸、稀硝酸、蒸餾水各一瓶――七名組員每人保管一種,凡是液體試劑除必須盛放在試劑瓶內外,外面必須至少套上兩層完好的塑料袋。⑵每人必備的物品有:至少夠一頓吃的飯食、飲用水(一水壺)、水果適量,垃圾袋。⑶帶隊教師帶適量創可貼、紗布、醫用膠布、去痛片等藥物,哨子一個。⑷特別行動小組帶一根20餘m的長繩。⑸學生帶好筆記本、課本、鋼筆;有願帶象棋、軍棋、撲克、隨身聽及小說者――隨便。
小組劃分:根據座次每班平均分爲四個小組,初四級部三個班級共分爲12個考察小組: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的12名組長任命如下:
組長職責:⑴組織實施實驗操作、協調本組問題的探究、向教師彙報實驗數據或探究結果。⑵隨時清查本組人數,如有缺失立即向帶隊教師彙報。⑶領取儀器後合理地分配給組員。⑷隨時掌控本組人員的環保衛生、安全隱患等諸方面的有關問題。
特別行動小組的構成:從各班中挑選體格健壯,行動敏捷的男同學組成――趙鵬、陳磊、楊曉峯、徐斌、周洋、解超、王彬彬。
特別行動小組的任務:⑴前面帶路、開道。⑵每逢險要處留守並指揮、幫助護送同學們順利通過。⑶隊尾收尾,幫助掉隊的同學最終順利到達目的地。⑷傳遞信息,隨時將帶隊教師的口信、建議、忠告、命令等信息傳達給每一位同學;將收尾教師(範鳳華)的各種信息和同學們的有關信息隨時傳達給帶隊教師(解殿龍)。⑸幫助弱小同學及個別女同學攜帶行李。
思想動員及注意事項:對該活動學生盼望已久,無需動員,重點強調注意事項⑴有高血壓、恐高症、心臟病及其它不宜登高和不宜劇烈活動的同學不得參加(必須在家完成一定量的化學習題);不願參加的必須呆在家中完成一定量的化學習題。⑵一切行動聽指揮,絕對不允許單獨行動,隨意亂走。⑶絕對不允許攜帶火種及能傷及人身的有關器物。⑷絕對不允許逞強好勝地站在水庫邊、池塘邊、懸崖峭壁邊玩耍、張望、追逐嬉鬧。⑸有事隨時立即報告教師或組長或特別行動小組的任意成員。⑹只有在統一休息的時候才能吃東西(特別是水果)。⑺不管在何時、何地以隊列或人羣爲中心,南面(向陽面)的某處爲女同學方便的地方,北面(背陰面)的某處爲男同學方便的地方。⑻有需要幫助的應隨時提出。
哨聲約定:一聲長音――級部方隊集合;兩聲短音――全體同學以班級爲單位兩列(男女各一列)縱隊出發;一聲短音――全體同學以班級爲單位單列縱隊(女前男後)出發;一長一短――自由散坐或活動。
活動過程:7:00到校,7:15領完各種物品,7:20整裝待發,丁校長髮言,具體講本次活動的意義和安全方面的有關問題,接着楊校長髮言,具體講本次活動的任務,然後劉主任講活動的注意事項,最後我和範校長交替發言介紹考察目的、宣讀組長名單和組長職責、考察路線、宣讀特別行動小組的人名單和職責、介紹哨聲約定等。7:30準時徒步出發。
第一站――鬆園水庫
一路歡聲笑語,於7:40到達水庫壩頂,根據預案同學們顧不上欣賞青山環抱下碧波萬頃的美景和不時躍出水面的大小魚類,稍做休整立即分組取水樣觀察並測其PH值。
只見水質清澈,裏面很難看到固體懸浮物。用潔淨而又幹燥的玻璃棒蘸取水樣,滴在PH試紙的末端,在30s內將變化了的試紙顏色與比色卡對照,讀取PH值。讀數全部爲7。爲什麼水質如此清澈呢?原來水庫上游有四座正在開採着的明礬礦(在視野內),礦石中含有KAl(SO4)2?12H2O,當它在雨水的作用下,隨溪流進入水庫中時,便發揮着淨水作用,使水庫中由流水帶入的粉塵及土壤顆粒發生凝聚作用,較短時期內沉降到水庫底部,於是便有了碧水藍天。
庫尾明礬礦的開採,猶如在一塊綠緞上撒上了幾灘濃硫酸,與大自然極不協調,由此造成的植被破壞,至少需百餘年才能恢復――可見人對大自然的改造應慎之又慎。
第二站――石屋子溝村西臭水溝
8:00我們從水庫出發,8:10到達石屋子溝村西南角的臭水溝,只見水面上漂浮着青一色的藻類植物,水下冷冷清清,沒有其它動物或植物,這種現象我們叫做富華現象,從另一個角度講又可叫做生物的侵略現象。造成着一現象的原因是,由於此溝位於全村的最低點,村民總是將洗衣水潑在家門口,將人畜的糞便及各種肥料堆放在家門口,當下雨的時候,雨水攜帶着氮元素、磷元素等營養元素一起進入臭水溝,此溝只進水,不出水,最終導致水體中N和P的含量超高,由於藻類植物特別喜好這些營養元素,所以藻類植物便瘋狂生長繁殖,消耗了水中幾乎所有的養料和氧氣,其它生物便難以生存,最終出現富華現象。
可見過度使用含磷洗衣粉和濫用化肥,亂堆放肥料,都將導致出現災難性的後果――東海中的赤潮、渤海中的赤潮便是明證。
第三站――馬連口村中央的白果樹
8:20出發,20分鐘後我們到達馬連口村中央的白果樹下。據上了年紀的村民講,該樹栽於明代,雖歷經多次戰火,飽經滄桑,但仍鬱鬱蔥蔥,向世人展示出勃勃生機,透射出頑強的生命活力。對照有些同學,一受挫折便萎靡不振;一旦跌倒,就不想爬起來;某次考試不理想,就放棄奮鬥下去的信念;某門功課學不好,就乾脆放棄不學。同學們想想看,這樣做對不對?難道我們連棵樹都不如嗎?
該樹的主幹要有四男同學才能勉強地合抱過來,樹冠約有400m2,單從裸露在外,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根系就可看出,它的地下根系是何等地發達。該樹因其存在的年代太久遠,只有少數幾個國家纔有,故被稱爲活化石。其果實爲白色,故稱其樹爲白果樹、銀杏樹,它的生長週期很慢,爺爺輩栽上樹,要等孫子輩才能吃上果子,故又稱其爲公孫樹。
裸露在外,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根系,猶如老人用巨大的手掌牢牢地按在地上,雖經無數風雨,樹下的土壤仍巋然不動,可見植物的根系確能固定沙土,不會被流水沖走,大風颳走。同時它還能涵養水源。設想一下:若西山上光禿禿的無任何植被,則會出現下列情形――若下大雨,山上的沙土會被大水沖走,頓時山洪爆發,山體滑坡,溝壑堵塞,洪水氾濫,山下的房舍頓時無影無蹤,當大雨停止的時候,過不了幾天,山上山下難覓水的蹤影;若颳大風,則會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山下的莊稼被沙塵覆蓋,導致顆粒無收。人們爲了生存,只好遷徙他處。正因爲山上山下有較好的植被,所以,當下大雨的時候,雨水先是被植物的根系吸附固定,根系吸附固定以外的水才能慢慢地匯積起來,慢慢地流下來,不致出現山洪爆發的情形。當雨過天晴時,高處被根系吸附着的水分,由於受重力場的作用,會慢慢地滴落下來,匯成涓涓溪流,十天半月之內山下始終會流水淙淙,若周邊森林茂密,則會365天流水不止。可惜,由於濫砍亂伐,過度墾荒,這種境界只有在世外桃園中尋覓,但是隻要我們從現在做起,大力植樹造林,嚴禁濫砍亂伐,退耕還林(草),世外桃園在不久的將來定會成爲現實。
第四站――馬連口村正西的茶園
9:00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馬連口村正西的茶園,12個小組測量12塊不同地塊茶園土壤的PH值,每塊地分別取左中右三個地方的土壤,取10g土樣放入燒杯中,加上50ml蒸餾水(水:土=5:1 質量比),充分攪拌並靜置後用玻璃棒蘸取上層清液,測其PH值即爲該土壤的PH值,測量情況如下:
(看錶後請回答:⑴茶葉最適宜在什麼樣的土壤中生長?⑵影響茶葉生長的因素還有哪些?這些因素怎樣起作用?⑶馬連口出產的茶葉其口感爲何特好?⑷採取什麼措施可是茶葉增產?)
第五站―― 馬連口村西北角的廢礦坑
9:20我們到達馬連口村西北角的廢礦坑。遠遠望去,早見草綠色的液體盈盈外溢,待下到礦坑沿上,只見浸過水的植物莖上及石快上,呈現出黃黃的顏色。70年代,這裏曾是諸城市的一個大型硫酸礦廠,礦石的主要成分是FeS2,當時的生產流程是:高溫煅燒礦石,得到SO2氣體,再將SO2氣體氧化成爲SO3氣體,然後用水吸收SO3氣體,便得到H2SO4 。你能寫出上面的化學方程式嗎?
在礦坑中,裸露着的FeS2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FeSO4,由於Fe2+的存在,才導致水體呈草綠色;凡是接觸到空氣的Fe2+的,便被氧化生成Fe3+,從而呈現黃色。取其中水樣少許於試管中,滴入幾滴Ba(NO3)2溶液,接着再滴入幾滴HNO3(稀),結果出現了白色沉澱,從而證明礦坑的水中含有SO42- 。
工業上鍊鐵時通常使用赤鐵礦、磁鐵礦等,而不使用上述礦石,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從廢礦坑到下一個考察點的路線有三條:南線最平緩,但是距離最遠,約是最近線路的三倍;中線最近,但是地勢最爲險要;北線的情況界於南北線之間。經過同學們的激烈爭論,一致選擇中線。
第六站――大山山頂
9:40我們開始了桃林山區最高峯的征程。且不說崎崎嶇嶇的羊腸小道上的蔓藤和荊棘,也不說酸脹的小腿和憋不過氣來的胸肺,單說山路的陡峭就足以讓一般人打退堂鼓。前邊同學的腳跟,就在後邊同學的頭頂上,有時一邊是懸崖峭壁,另一邊是萬丈深淵;有時中間是天梯,寬不盈尺,兩邊是深溝陡壑。就連我和範老師也在心裏暗暗後悔――不該走這條道。當我們翻過第一個高峯的時候,回首一望――來的路在腳下,當時的恐懼、後悔、疲勞都被踩在了腳下,我們贏了。再看一眼先前考察過的廢礦坑,只見它的水面宛如泛着熒光的綠寶石,與方圓幾公里範圍內的水庫、池塘、河流的顏色有着天壤之別 ――亞鐵離子真是功不可沒!
11:00我們終於登上了506m的主峯――大石桌。此時同學們的興致達到了高峯,我們之間沒了各種各樣的隔閡,有的就是放鬆、愉悅和灑脫。先是覈查人數――無一掉隊,接着自由活動――吃飯、喝水、打撲克、聽歌曲、唱歌、說笑話、談感受等等,最後各小組用帶來的稀鹽酸鑑定岩石的構成:當滴下稀鹽酸時無明顯現象發生,故斷定該岩石不屬石灰岩。
第七站――草坪
12:00我們戀戀不捨地開始了返程。我們走的是南線,1:30便到達了南山口一塊茂密的草地上,於是席地而坐,先是邊休息邊讓部分同學唱歌,後來我講了課本P74的課後習題,重點講了金屬與酸發生置換反應的實質――金屬原子失去電子,酸液中的H+離子奪得電子成爲H原子,每兩個H原子結合生成一個H2分子。之後我們一氣回到了學校,此時是下午3:30 。
考察總結:本次考察,領導重視,組織得力,無任何事故發生,有驚無險;通過批閱學生的考察報告看,全面達到了考察目的,超額完成了教學任務,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探究積極性;在異地學習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得到了極大地加強;師生熱切盼望多舉行類似的活動。

20XX年11月10日

化學野外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