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職場攻略>

什麼叫反饋感?職場上得擺脫反饋感的支配

職場攻略 閱讀(3.09W)

人生痛苦的根源:凡事總想有迴應,付出總希望有結果。

什麼叫反饋感?職場上得擺脫反饋感的支配
01什麼叫反饋感?

所謂反饋感,就是自己的每一次行爲,都希望能獲得相應的回報,這些回報可能是一個迴應,或是一個結果,也可能是一些獎勵性的東西。

生活中處處都存在這反饋感,像你敲擊鍵盤時,他就會反彈,你就會獲得反饋感。

當你發佈一篇新文章的時候,你總會習慣性去刷新,看看閱讀量有沒有增加,用戶有沒有評論等。要是閱讀量暴漲,你的心裏就非常滿足,反之就會很失落。

當你去旅遊的時候,把自己吃過的美食和景點照片發朋友圈,要是有很多朋友點贊,你就會覺得非常高興。



這些都是反饋感的表現,反饋感是天然存在的,也是一種人性。

02職場上,被“反饋感”支配的幾種表現

在《自我發展心理學》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人的理性只能提供方向,感性才能提供動力,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知道很多道理,卻不會“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原因。雖然理性上你知道應該怎麼做,但是感性上你根本沒有動力。

只有通過源源不斷的反饋感刺激,纔會有動力持續下去。現實中,這種源源不斷的反饋感又是很少的,如果沒辦法擺脫掉這種行爲,想要把事情做好,想要成就大事是很難的。

那麼,想要擺脫被反饋感支配,先要了解被支配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職場中有哪些被“反饋感”支配的表現呢?

表現一、耐不住寂寞+受不了誘惑

荀子在《勸學篇》中說道: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步到位的。


成功需要積累,財富需要積累,知識也是靠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同樣職場也是一個需要積累的地方。

當你在羨慕那些年薪百萬人的時候,只看到他們光鮮的表面,卻忽略其艱苦奮鬥的歷程,這期間不僅要耐得住寂寞,還要能經得住誘惑,能忍受長時間的工作,高強度的身體負荷,以及嚴重的心靈摧殘。

有些職場新人,工作稍微有點不如意的,碰到一點小挫折就想着要跳槽。還有些人剛進公司,就想要領導能安排重要的工作給他,沒想到領導只讓他做一些重複性的低級工作。做沒幾天後,他就覺得很無聊學不到東西,開始想着要辭職了。

這些人總想着工作一段時間後,就能獲得好的反饋,一旦沒有反饋或是反饋的東西不能滿足他們,就會非常的失落,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這就是被“反饋感”支配的一種表現,忍受不了寂寞。

之前很多人看到賣房子賺錢,搞金融和搞互聯網的都很賺錢,就想着轉行到這幾個行業去,結果沒多久這些行業就變得不賺錢了。自己剛進去啥都不懂,不僅白白浪費了之前的行業積累,現在新行業也面臨着裁員的風險。

這些人總是往賺錢的行業鑽,哪個行業賺錢就往哪鑽。不管這個行業是否適合自己,也不管轉行的成本有多高,就是受不了誘惑,這就是被“反饋感”支配的表現之一,受不了誘惑。

職場是一個需要積累的地方,這些積累包括知識、經驗的積累,也包含人脈和資源的積累。只有在一個行業深耕下去,才能獲得這個行業金字塔上的資源和經驗,也才能讓自己不斷的像金字塔頂端上升。

那些耐不住寂寞總想着跳槽,看到哪個行業賺錢就想着轉行的人,最終都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的。



表現二、受不了非議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從衆心理”,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爲由於羣體的引導和壓力,不知不覺或不由自主地與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社會心理現象,通俗的說就是“隨大流”。


大多數人都喜歡從衆,職場上的人也不例外,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站在大多數人的對立面,也就不會受到各種非議了。

在職場上想要成就大事,必須得去做那些別人不想做、不敢做也不願意去做的事情,這必然把自己放在大多數人的對立面。在做的過程中,必定會引來各種非議,不管你最終成功還是失敗了,各種流言蜚語也會接踵而來。

半年前票房破45億的《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當他選擇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支持他。大家都覺得拍科幻片是“好萊塢”的事,固有意識裏中國是無法拍攝科幻片的。但是他和吳京兩個人就是不信邪,在面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自己拿錢出來堅持拍下去。

電影上映7天后,總票房就突破了20個億,該片的豆瓣評分達7.9分,在同時期上映的影片中評分最高的。當初郭導和吳京要是受不了別人的非議,也認爲中國拍不出科幻片的話,自然也就不會有後面的成就了。

如果自己在工作上總想着能有正面的反饋,承受不了負面反饋,甚至失敗的反饋。受不了各種非議,自然也就沒辦法成就大事。



表現三、經受不住工作、人際關係、職位晉升上的失敗

沒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任何行動都會失敗。——華·歐文

每個人在奮鬥的過程中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有可能得不到回報,更有可能中途出現失敗的情況,如果經受不了這些失敗的打擊,就輕易放棄的話,自然也就成不了大事的。

1、工作上的失敗

小王辛辛苦苦花了一整天時間,晚上還加班到很晚,才趕出來一份方案。第二天滿懷欣喜地交給領導,本以爲會獲得領導的肯定。沒想到領導看完整個方案後,劈頭就是一句“這是什麼方案,寫得一團糟”,然後讓他回去重新寫一份。小王聽完後非常的失落,心裏覺得非常委屈,覺得領導不尊重自己的努力,竟然還有想要辭職的衝動。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承受不了工作上失敗的例子,有些人覺得自己辛苦努力做出的東西,就要有相應的回報才行。這些人由於經驗和能力上的不足,做出來的東西大都不能符合領導的要求,領導自然會要求退回重做。

這就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得不到正面的反饋,無法接受這樣的失敗。開始對工作失去信心,甚至產生想要辭職的念頭。

2、人際關係上的失敗

職場上,有的人人緣特別好,受到大家的歡迎,有的人就非常不待見了。這其中有自身品性的問題,也有其性格的原因。

有些人覺得自己人緣不好,不懂得如何去與人相處。雖然有嘗試打破這種狀態,但是隻要碰到一點挫折和失敗,就承受不了。慢慢地就不在想改變這種現狀,開始把自己給封閉起來。

人與人之間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昇華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必定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肯定會有成功的反饋,也有失敗的反饋。

如果僅僅是因爲跟一兩個人溝通不了,就放棄了跟大部分人結交的機會,必然是處理不好整個職場人際關係的。

3、職位晉升上的失敗

一些新人剛到新公司,往往都會表現出非常積極,總是主動地加班,主動地去接領導交代的任務。他們是想通過這種積極主動的表現,讓領導認可他們,進而快速地獲得職位上的晉升。

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後,他們發現職位依然不變,自己的努力換來的反饋感並不能滿足自己。這個時候就會開始放鬆懈怠了,有些人就會開始發牢騷,開始說領導不公,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

還有些人在職位晉升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就開始頹廢,不斷地自暴自棄。這些都是因爲受不了失敗的反饋,導致放棄自我的表現。



03怎麼擺脫“反饋感”的支配

1、要有清晰的目標

很多人無法堅持做一件事,就是因爲缺乏清晰的目標,所以他們需要通過獲得不斷的反饋感,來激勵自己前行。一旦這種反饋感消失了,或是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那麼也就沒辦法堅持下去了。想要擺脫反饋感的支配,首先就要有清晰的目標。

美國馬里蘭大學心理學教授愛德溫·洛克提出一個“目標設定理論”,認爲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目標能把人的需要轉變爲動機,使人們的行爲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是讓自己能夠持續朝着一個方向努力的前提,也是用來擺脫反饋感支配的辦法。

要想用好這個理論,需要遵循下面3個原則:

原則一、制定目標執行計劃時,應該用具體的時間。只有清晰的目標截止時間,纔會讓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這種執行時間需要一個總的時間,也要有階段性的時間,這樣纔不至於時間太長,導致執行不下去的情況發生。

原則二、目標難度要適中,要根據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能力來制定目標。制定出來的目標自己要能接受得了,如果目標難度太高了,容易讓自己失去信心;難度太低了,容易失去興趣。

原則三、要對階段性目標達成,進行及時的總結和反思。

只要堅持上面3個原則,並且個人親自參與目標設置,而不是假手他人。制訂出來的目標將會非常清晰明瞭,自己也就知道哪個時間節點該做什麼事情,自然就不會一直想着要有反饋感,也就不會因爲一時得到滿意的反饋感就半途而廢了。

2、放棄付出就有回報的想法

每個人在奮鬥的過程中,都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些努力大部分都是沒有回報的。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是顯螺旋上升的,很多時候你覺得付出很多努力,但實際上獲得的回報卻是一點點。

即使是在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情上,如果長時間沒有獲得反饋,很容易讓人產生挫敗感,然後就會開始想要放棄。

記得國小課本中,那位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嗎,他被譽爲摘取數學皇冠明珠的人。從少年的時候他就立志要在數學上有所作爲, 爲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進行演算。

在那個還沒有新進計算機的年代,他用來計算的稿紙,就整整裝了幾麻袋,終於初步論證了這一猜想,創造了歐洲人用計算機都沒能做到的奇蹟。

當初他要是因爲已經計算了幾麻袋的稿紙,卻得不到他想要的結果,然後就堅持不下去了,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成就了。

一個人如果一直持有“凡事總想要有回報,付出總希望有結果”的想法,自己是很難在一個領域或是一件事上持續深耕下去的。

就像馬雲說過的,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數人都會死在明天晚上。凡事總想着回報,沒有反饋就堅持不下去,必然是成不了大事的。

職場上想要成大事,就得擺脫掉“反饋感”的支配,想要擺脫反饋感的支配,就得先有清晰的目標,然後放棄付出就有回報的想法。帶着十年磨一劍的精神,認真且堅持的把事情做好,自然就會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