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精選最新《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示例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2.57W)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告訴我們要用心感受溝通交流的力量,不能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才更吸引人的眼球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精選最新《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精選最新《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示例三篇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1

好棒的一本書,出乎意料的好!把精華的部分摘抄出來,加強記憶,學會運用。

非暴力溝通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就是觀察,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將觀察和評論混爲一談,導致對方就會傾向於聽到批評,並反駁我們。比如有時候我會對我老婆說,你最近脾氣很大啊,這就是評論性的語言。看完本書以後,我會這麼表述:這星期有三天早上你對我說話都很大聲,是不是我做什麼事情惹你生氣了?

第二個要素是感受,我們可以建議表達感受的詞彙表,方便我們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使溝通更加順暢。同時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

感受的根源在於我們自身的需要,這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因素。聽到不中聽的語言,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自己,指責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非暴力溝通傾向於選擇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個要素是提出請求。通過觀察,體會感受和需要以後,以什麼樣的方式提出請求讓人更容易接受呢?首先我們需要提出明確的請求,需要他人做什麼,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而不是不要做什麼。比如說,一個父親看到小孩爬上一顆很高的書,這個時候對小孩說“抱緊樹”比“不要動”會更好更安全。同時需要注意請求和命令的區別:請求如果沒有得到滿足時,請求的人提出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達到目的,也是命令。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使用非暴力溝通時,我們希望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於對生命的熱愛。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2

準備讀這本書的時候,剛剛結束九型人格學習不久,而且即將開始非暴力溝通工作坊學習,一旦自己開始意識到需要"慢下來"去覺察自己和身邊的人,就會發現生活中忽視那一部分,往往是你最想逃避,也是最手足無措的時候。

雖然2型人的特點是善解人意,喜歡幫助他人,但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這個型的瓶頸,同時對於他人憤怒時的無力感,讓2型人更加隱忍、憋屈。

學習完九型和正管課後,對於自己和其他的8個型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再來看這本書,讓至少可以鼓勵自己開始實踐非暴力溝通,開始試着去用我信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時對於身邊人的憤怒開始理解、接納,做到不評判。

下面先來談談我是如何體會表達"我信息".

我此刻的生活如何?這個問題好像我很少去問自己,因爲我總是在捕獲周圍人的需求,自己很少把關注點放到自己身上。因爲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也從來沒有去想着瞭解自己未被滿足的需求,看了《被討厭的勇氣》後,有了去使用非暴力溝通這種生命語言的勇氣,在練習的過程中需要發自心裏的感覺,而不是通過思考,做出選擇。

原來我在和他人發生爭執後,即使過了很長時間後,也很少去回顧,因爲擔心悲劇重演,所以自己特別逃避談論痛苦。在學會用"我信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後,在剛開始也遇到幾次對方說"不"的時候,剛開始我很沮喪,後來我堅信,自己的需要沒什麼不對。一旦你發現自己需要後,很難去把它深藏在心裏,彷彿有個重擔一直揹負着。於是,我還是堅持表達了"我信息".雖然剛開始,使用的有些生硬,句式完全照搬,但是自己給自己打氣,一定要說出來。說出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後,不是需要馬上需要對方做什麼,更多的是需要向對方的傾聽,被看見。正如,佛的建議:"不要彌補,在此即可。"

這本書中寫到了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實踐提到了三點:

1. 要精神純粹。需要我們努力做的主要事情就是修煉自己。馬歇爾每天都會停下來兩次、三次或四次—---真的停下來,然後提醒自己:我想怎樣與世界上的其他人相聯繫,冥想是個好辦法。

2. 練習,練習,再練習。

3. 成爲非暴力溝通支持團體中的一員真的很有幫助。

對上述的三點,第一、二條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堅持,對於第三條來說,期待着和讀書會同頻朋友們一起分享。

對於我來說,除了要學會及時用"我信息"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還要嘗試對於身邊易怒的人帶着"非暴力溝通之耳"進行觀察,去接納和理解他們的憤怒,而不做評判。

書中說:憤怒是份禮物,激發我們去了解引起這種反應的未被滿足的需求。

以往身邊的人發生憤怒的當下,我非常害怕、恐懼,自己總是想着逃離那個現場,不想去面對他們的憤怒。但是通過閱讀,瞭解到憤怒應該被壓制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當我們認爲憤怒是因爲我們自身的問題時,我們就會傾向於壓制憤怒,對其置之不理。這種應對憤怒的方法經常導致我們用對自己和他人都很危險的方式來表達憤怒。

其實我們需要去了解和幫助我們或他人達成那些自己沒有滿足的需要,因爲這些未被滿足的需要是我們憤怒的根源。

書中的比喻非常貼切,將憤怒比喻成"汽車儀表盤上的警示燈"----它提供了關於引擎的需要方面的有用信息。如果警示燈亮了,我們不會想這去隱藏這一情況,或不理會或忽略,而是想要減慢車速,弄明白這燈想要告訴你什麼。

所以如何處理憤怒還是非常關鍵,分享書中提到憤怒處理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意識到憤怒的激發因素,或者被稱爲誘因,但其實並不是導致憤怒的原因。換言之,並不是簡單的人們做了什麼讓我們憤怒,而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什麼東西與他們所做的事呼應---這纔是憤怒的真正原因。

第二步:意識到誘因從來不是憤怒的真正原因。也就是不是簡單的人們做了什麼事讓我們憤怒。我們對這件事的評價纔是憤怒的原因。憤怒不直接與我們的需要和周圍人的需要相連,相反的,它基於暗示對方所做之事有錯或不好的思維方式。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有了評判。

這一點,在《非暴力溝通》一書,馬歇爾兩次被學生打了臉,第一次他非常憤怒,第二次卻不太憤怒。因爲他對兩次打人的同學有了評判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

第三步:尋找憤怒的根源---需要

我們沒有直接與我們的需要相連,而是在腦中開始思考那些沒有滿足我們需要的人有什麼不對。對他人的這些評判導致了我們的憤怒,而這些憤怒實則是對未滿足的需要的異化表現。

在這裏,我們需要好好認識一下"評判",這句話我實在是太喜歡了。評判是對我們需要的自殺性的、悲劇的表達。我們不是迴歸內心,與我們未被滿足的需要相連,而是將注意力轉到評判他人沒有滿足我們的需要有什麼不對上。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放學回家沒有帶書回家,我心裏就會暗暗想:"這個孩子太不負責任了,自己的事情都不能處理好。",我就會帶着評判的語氣問他,即使我沒有將評判大聲說出來,我的眼睛也泄漏了這種想法。:"爲什麼不帶書回來,作業如何完成?"孩子感受到的是指責、埋怨。雙方溝通的結果並不理想。

但是如果我放下評判,去體會我的首要感受是失望,擔心,剛纔表現出來的氣憤是我的次要感受;我就會放慢腳步,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就會發自內心去詢問:"書沒帶回來,作業怎麼辦?",孩子很強烈地感受到我語氣中更多的是對於他不能完成作業的擔心,而不是責怪。他看到大人這樣對他,自然會放下防禦,開始想辦法去尋找解決辦法。於是開始頭腦風暴,想出了幾個辦法,大家開始把注意力放到了如何解決問題上。

我在這個場景中,我體會到感受的基本功能是爲我們的需要服務。情感能夠把我們釋放出來,調動情感來幫助我們滿足自己的需要。我在這個場景中的需求是信任。如果注意力轉移激發了憤怒。帶着憤怒,我們就無法瞭解這種需要了。憤怒是一種調動我們去責備、懲罰他人的情感。

第四步:在通過了解評判背後的需要,將憤怒轉化成其他感受之後,實際對對方說出的話。

還是剛纔那個場景,孩子沒有辦法完成家庭作業,我感到失望、擔心。因爲我看重孩子的責任感,需要信任。我需要孩子能想辦法完成家庭作業。

通過對於憤怒管理和放下評判的學習,也呼應了《被討厭的勇氣》裏的阿德勒的目的論,生氣是一種可放可收的怒氣,因爲是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感受。

憤怒是非暴力溝通中非常寶貴的一種情感。它是一座警鐘,提醒自己,我現在的思考方式幾乎可以保證我的需要鐵定不會被滿足。爲什麼?因爲我的能量沒有與我的需要相連,憤怒時我甚至都意識不到自己的需要是什麼。

憤怒是很有價值的。憤怒是種福氣,一旦生氣,我們就知道自己需要慢下來,看看我們是否告訴我自己,我們需要轉化這些讓我們生氣的評判,瞭解自己的需要。

"慢慢來,你知道這是你的"我們都必須努力做到慢下來,

非暴力溝通和愛:

下面我想說說,這本書中關於非暴力溝通和愛的關係,當你在任何時候都能不帶其他任何目的,真實坦誠展現自己,袒露內心的想法時,這便是一份禮物。

不去責備、批評或懲罰----只是"我在這裏,這是我想要。這是我此刻的脆弱".對我來說,這種給予就是愛的體現。

而奉獻愛的另一種形式是傾聽他人,我們可以肯定自己,但不批評他人。我們可能沒有意識的是,所有的人,處於痛苦中時,需要的都是關注和理解。

最後用一句話結束我的這篇讀後感:也是封底的這句話:

帶上非暴力的耳朵,真心傾聽他人;拔掉語言中的刺,充分表達自己。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3

最近着重看心靈類的書籍,是因爲看到了內心的問題。這本書教會我很重要的東西,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週六,健身房的跑步機帶着小電視,裏面正在播放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地震,夏季的墨西哥忽然出現深達兩米的冰,日本九州、鹿兒島的水災和上百萬的人被迫離開家去醫院、體育館等避難。地球在發脾氣,還不知道會有多少地域會出現這樣的天災,或許也是一種人禍。心情也跟着沉了起來,還有多少人正在承受着這些痛苦,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我甚至覺得自己能活潑的長大也是一種幸運。

偶爾看到有些人嫌棄或者惡意的眼神,他們把內心的暴戾變成暴力,隔着兩米開外都可以感覺到那熊熊燃燒之火。

有一段時間我的心情很糟糕,覺得世界都是灰暗的,別人的笑聲都能讓我生悶氣,彷彿全世界都欠了我的。他們是揍了我嗎,還是和我有不共戴天之仇?都沒有,我才意識到原因在於我自己。有很多人對社會的仇恨,是因爲自己的失敗,他們無法忍受承認這是自己的無能。但是又必須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加上我們天生具備推卸責任的能力,畢竟沒什麼比把一切推給別人更容易了。前一陣川崎發生的鎖喉事件,人生只剩下失敗的一個人策劃了這起慘案,那大多都是孩子啊。失敗而且懦弱的人,纔會選擇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羣體。

非暴力溝通讓我着重關注自己和別人的感受,所有的情緒其實都來自內心,找到撫平情緒的源頭。

先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做到了才能真正聽到別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