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最新《活着》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2.62W)

《活着》講述一個普通人平凡但又曲折的一生,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哪有一帆風順,都是崎嶇坎坷的,要學會釋放自己的情緒,寫一寫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最新《活着》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最新《活着》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

《活着》讀後感 篇1

生活有如立體幾何圖形,它是多面的,而我們卻長了一雙平視的眼睛。而優秀的文學作品會用語言和文字將你的思維帶進它的多維世界,猶如編筐編簍。所以說閱讀一本書就是對另一個自己的認知。“餘華”的《活着》,似乎是在講述一個“富二代”的敗家史。主人公“福貴”不削眼裏只有土地的父親,那是他的生活。

母親的溺愛也不過是父親責罰的擋箭牌,那個活着的“福貴”不過是個肉體,又或者說他從來沒活過。時間就是這麼奇妙,歷史的變革讓“福貴”一無所有,然而悲慘卻將他揉碎後埋在現實的土壤裏生了根,發了芽,這纔是一個有枝有葉的“福貴”,真正的“活着”。這也許就是“餘華”創作的初心。

面對“活着”這個看似簡單而又沉重深刻的話題,這是一個讓我們學會思考的作品。我們是要活在別人眼裏還是要活在自己的心裏?“活着”可以解釋爲“生存”和“生命”,當然“福貴”也許沒有想這麼多,他只是覺得“活的像個自個兒”。然而即使是現在,又有多少人能“活的像個自個兒”?又或是說有多少人想過要“活的像個自個兒”!

面對富貴,面對貧窮,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如何“活着”!!也許只有經歷過才能領悟。寫作,不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對世界認知提高的整理。不用活在別人的觀點裏,學會深度思考。

《活着》讀後感 篇2

早上泡在圖書館看完了餘華的《活着》。我不明白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說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爲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着;說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我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

我看到兩個福貴一樣黝黑的脊背在餘暉中發光,聽到老人用渾濁的嗓音在空曠的田野間響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書以老人的敘述爲主,作者和我都是旁聽者,坐在午時的山頭上,聽老人默默細數。正如作者所說,很少有人能這麼詳細地講述自我的一生,我想這大概是因爲福貴這大半輩子都用在回憶過去了,一個人守着7個人的人生,不斷在腦海中放映,無論鉅細。

就像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人福貴責罵老牛福貴道:“今日有慶,家珍耕了2畝田,苦根還小,也耕了1畝田,你呢,我明白你年紀大了,也就不說出來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那裏就僅有一人一牛,哪兒來的那麼多名字?福貴得意地解釋說,:“如果它(牛)明白僅有它在耕作,就會偷懶的。”呵,多麼趣味而憂傷的畫面,其實福貴和他的牛一樣,他們都假想着自我的親人還在,所以從來不曾忘記。

故事的最終,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彷彿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我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那裏流着誰的眼淚呢?

原先,《活着》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活着》讀後感 篇3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

餘華說“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與苦難造就了活着。

看書過程中對作者文筆無比佩服,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在田間遇到的這個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卻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給我們一點點美好,一點點希望,卻更把我們推向更大的深淵。

第一次大哭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就這樣,被抽血死去。怎麼能讓人接受呢?等看到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卻又因爲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卻又因吃豆子而死。騙我的,生活還是這樣狗屎。

我無法再像一開始那樣批判福貴,將他不幸的開始歸結於自作自受。魯迅先生說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個世界上也從未有過“感同身受”這回事。沒有經歷過,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蒼白而無力。

如果有人問我如果你是福貴,你能挺過這麼多苦難,繼續活着嗎?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貴,可能也是這樣活着。

我以前也總覺得爲了活着而活着沒有意義。有一段時間心理上出現了很強的抑鬱情緒,其實什麼也沒有發生,卻感覺自己在泥潭裏。在深淵,在低谷,甚至對生活失望,對人際交往無感,其實活着就是活着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經歷跟福貴相比不值一提。

現在我只想好好的活着,有意義地活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