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經濟發展具有強大韌性和活力 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2篇

其他文案 閱讀(2.75W)

經濟水平發展使社會治安更穩定,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障礙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規支持,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參閱!

經濟發展具有強大韌性和活力 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2篇

前期發展所積累的堅實基礎,爲中國抵禦各種風險挑戰奠定了“家底”,爲中國躍上更高發展境界築牢了基石

如果說強大的韌性讓中國經濟能夠克服各種艱難險阻,那麼奔涌的活力將推動中國經濟乘風破浪,完成高質量發展的蝶變

越是逆風飛翔,越能展現韌性;越是逆水行舟,越能彰顯活力。今年以來,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複雜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實現平穩開局。一季度,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穩”的基礎在不斷加固,“進”的動能在不斷集聚,充分展現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我國發展具有“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的重大論斷,其中重要一條就是“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深刻揭示出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爲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動力。

正如分析人士所言,“在經濟領域,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故事”。不斷積累的物質財富增量,沉澱爲雄厚的物質財富存量,構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從經濟總量來看,2021年我國經濟已邁過110萬億元關口,佔世界經濟的比重超過18%,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5%左右;從民生改善來看,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10億人;從科技創新來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產航母、國產大飛機等一批國之重器相繼誕生,大數據、雲計算、5G通信等“三新”經濟不斷涌現,以創新爲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形成。這些實打實、見真章的成績,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變化,充分說明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新時代的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

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已經被各種“壓力測試”所檢驗、所證明。這種韌性體現在,中國經濟體量大、迴旋餘地廣,又有超大規模市場,使得我國經濟具有明顯的大國經濟效應,可以減緩外部衝擊力度;這種韌性體現在,我國具有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供應鏈體系健全、產業配套能力強,規模龐大、分佈廣泛的微觀主體構成了複雜、有機結構,形成風險分散機制、具有自我修復能力;這種韌性體現在,國家能夠及時靈活調整政策,有足夠多的政策工具來應對衝擊,有能力防範經濟出現大起大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這種韌性體現在,黨中央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能夠逐步阻斷疫情傳播,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可以說,前期發展所積累的堅實基礎,爲中國抵禦各種風險挑戰奠定了“家底”,爲中國躍上更高發展境界築牢了基石。

中國經濟的奔涌活力,正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彰顯。在經濟總量和規模不斷跨越新關口的同時,中國經濟還在發生着深層次的變化,結構在優化、方式在轉變、質量在提升、效益在增強。今年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明顯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產業升級帶動作用明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均保持較快增長,創新發展態勢持續;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比上年同期大幅提升,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清潔能源消費佔比繼續提升,綠色轉型穩步推進;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民生改善繼續加強……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舊動能”轉向“新動能”,從“積累量”轉向“提升質”,新發展理念融入到發展各環節,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如果說強大的韌性讓中國經濟能夠克服各種艱難險阻,那麼奔涌的活力將推動中國經濟乘風破浪,完成高質量發展的蝶變。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中國經濟具有迎難而上、爬坡過坎的能力,一直是在克服困難中發展進步,在應對挑戰中超越自我,完全能夠抵禦短期波動、贏得長遠發展。只要我們更好把握戰略性有利條件,在亂雲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前行,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1

爲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近期,我們採取座談、問卷調查和走訪企業的方式,與6家企業和部分行政執法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分析當前經濟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表明,我縣經濟發展環境經過階段性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企業普遍反映,近兩年來,經濟發展的硬軟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全社會重視環境建設的氛圍已經開始形成。但是,實行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任務仍然十分艱鉅。加強經濟發展環境建設,努力營造通暢、寬鬆、便利、法治的良好環境,依然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座談中,企業負責人普遍認爲,今年縣委專門成立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辦公室,下“重錘”治理經濟發展環境,全力支持企業發展。人大、政協對經濟環境的關注程度日益增強,加強了對該項工作的領導和監督。改變了以往投訴無門、治理無人的局面。隨着政府職能逐步轉變,審批項目逐年減少,審批事項向服務中心集中,方便了企業辦事。嚴肅查處了一批損害經濟環境的案件,行政執法人員明目張膽地“吃拿卡要”等違紀行爲明顯減少,雁過拔毛的現象得到遏制。實行獎勵納稅大戶等制度,形成了親商、安商、護商的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經濟發展環境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當前的經濟環境與經濟發展還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

第一,發展意識不強,企業經營的政策環境仍不寬鬆。

座談中大家反映,傳統的官本位、權本位、利本位意識在一些部門仍然存在,有些幹部發展意識不強,習慣用計劃經濟的管制手段管理企業,居高臨下,錯誤地認爲管理就是收費,執法就是處罰,對企業不惜竭澤而漁。有些部門在服務企業,幫助企業跑項目、創品牌、融資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業發展的政策難以落實。座談中大家反映,儘管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但在土地、稅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夠靈活,在服務經濟建設方面的投入還不足,企業准入的門檻還比較高,一些好的產業進不來,有的來了也留不住,難以形成規模。如南河工程老闆中途撤走,亞泰和勝動合作項目黃磷尾氣發電無法履約等等。少數部門由於思想觀念難以從根本上轉變,習慣用條條框框束縛企業,在服務企業發展上支持的少,干預的多;設路標的少,設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審批項目過多,程序繁瑣,行政服務中心的作用發揮不夠。

座談中反映,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相對滯後。一些部門面對新一輪市場競爭,缺乏緊迫感,工作中輕服務、重收費,輕監管、重處罰,程序繁冗,服務效率不高。一是行政審批項目偏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發揮不夠,行政審批方式單一。二是行政審批手續繁多。有些具有審批職能的單位仍抱着部門權利不放,以種種藉口搪塞,至今不進中心。有的雖然在中心設立了窗口,卻把行政服務中心當作“收發室”,實行審批職能體外循環。有的行政機關一項許可要經多個科室,涉及到幾個分管領導。有的在報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實行一次性告知,對申報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業找關係、做工作。

第三,部分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欠缺,存在不作爲、慢作爲的現象。

大家反映,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服務企業工作中,縣領導比部門領導重視,部門領導比中層幹部重視,對縣領導重視企業發展,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的作法給予高度讚揚。但也認爲,有些部門政令不暢,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力度不夠。有些部門握有實權的科長、主任等中層幹部對待上級決策、政令和要求,以種種藉口頂着不辦。有些工作人員接到報批項目後,採取“擠牙膏”式的服務,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快辦事,不作爲、慢作爲、亂作爲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單位自由裁量權過大。

有些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少、宣傳政策少,但突擊檢查多、行政處罰多。在行政處罰中就高不就低,濫用自由裁量權,隨意擡高處罰額度,只要在檢查中發現一點問題就獅子大開口,等着企業去“做工作”。過大的自由裁量權也容易滋生執法中的腐敗行爲。

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2

按照縣委辦公室的安排,縣非公辦對全縣非公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針對全縣非公經濟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瞭解和分析,提出了今後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的思路與對策。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非公經濟發展狀況與特點

(一)發展總量持續擴張。

當前,全縣共有各類非公經濟組織1980戶(其中法人企業786戶),從業人員71000人,資產總額達到18億元,法人工業企業按規模分:產值過億元企業8戶,過2000萬元企業25戶,過100萬元企業76戶,100萬元以下489戶。非公經濟以矯健的發展態勢活躍在我縣工業、農業、建築、交通運輸、商貿流通、旅遊、城鄉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七大產業領域,成爲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二)主要經濟指標穩步攀升。

20xx年,全縣非公經濟實現收入49.8億元,同比增長19.5%;實現增加值29億元,同比增長25%;完成工業產值30.5億元,同比增長23%。其它經濟指標亦以較高增速超額完成市、縣下達的非公經濟發展年度目標任務,主要經濟發展指標十一五期間年平均增長18%以上。

(三)工業經濟產銷協調,產值穩中有增。

佔全縣工業主體的年產值100萬元以上非公工業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奮力達產達效,綜合開產率達98.7%,平均達產達效率爲92.2%,產銷率持續爲96%,貨款回收率爲87%,四項主要運行指標實施情況良好,工業經濟實現了量和質的同步提升。特別是建材、生化、冶金礦產、農產品加工、有機食品、裝備製造等工業主導產業在產量(產值)增長,效益提高方面尤爲突出。水泥、機磚、化工產品、硅鈣、鐵精粉、飲料酒、大米、麪粉、膨潤土、各類機械(鋼構件)等工業主導產品產銷協調、價格穩定、市場拓寬。

(四)規模企業運行態勢良好。

佔工業經濟總量66%的20戶規模企業運行態勢持續良好。大秦漢、步步高昇、盛華冶化、天漢科技、宏瑋魔芋、漢南化工等骨幹企業產值20xx年增幅同比超過50%,工業經濟在規模企業的拉動下產值呈平穩、快速增長態勢。

(五)重點項目建設進展不斷創新高。

(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七)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不斷強化,步入規範。

20xx年年初,結合我縣實際,非公辦制訂並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的創業輔導、人員培訓、技術支持、信息諮詢、融資擔保、管理諮詢、法律維權、組建專家顧問團、統計監測等10個具體工作入手,不斷予以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收到成效。當前,我縣中小企業非公經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總體運行較好,與省、市進一步接軌,開創了新局面,助推了非公經濟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總量上特別是工業經濟總量與本市工業大縣(區)相比尚有差距,在全市平川縣區處於較弱態勢;二是工業產品尤其是主導產品高科技含量不是太高;三是融資依然有難度,具體表現在:銀行貸款難,擔保公司支撐作用不夠明顯,民間融資息高且風險較大;四是新辦企業項目用地環節因種種原因不夠順暢;五是大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與企業發展接軌有差距,人才引進特別是高精尖人才引進環境需進一步優化。

三、加快非公經濟快速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今年一季度,我縣非公經濟發展形勢依然良好,縣委、縣政府效能提高年、工業園區建設年、設立中小企業(非公經濟)發展1000萬元專項資金3項舉措將爲非公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更爲優越的環境和條件。如何把非公經濟再推向一個更高的發展臺階,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1、保增長,促使骨幹工業企業滿負荷生產,確保工業產值持續平衡較快增長。一是協調好企業生產要素,組織好企業生產,100萬元以上骨幹企業開產率達到98%以上,達產達效率達到95%以上;二是運行質量穩定提高,貨款回收率80%以上,虧損率穩定保持在零;三是積極引導企業開拓市場,挖掘潛力,提速增效;四是協調好、支持好信用擔保機構運行,確保其爲中小企業緩解融資難作用。

2、蓄後勁,着力抓好項目建設。招商引資與縣內經濟發展兩輪驅動,年建設項目發展方面不斷有新進展、新亮點。

3、抓重點,突出七大工業支柱產業。農產品加工、醫藥化工、建材、冶金、礦產、食品、裝備製造業產值能力超過30億元。農產品加工產業:以雙亞糧油公司,宏瑋魔芋公司、永輝米業公爲龍頭,大力發展有機農產品深加工。20xx年,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過5億元;醫藥化工:以玉虎化工公司、天漢科技公司爲龍頭,着力推進醫藥化工產值繼續攀升。20xx年,醫藥化工業實現產值過5億元;建材產業:以水泥、新型牆材爲產業重點,大力發展互補型、配套型、協作型、擴散型建材產業。20xx年建材業實現產值過8億元;冶金礦產業:以鐵精粉、硅鈣爲重點,精深加工與提速並舉,礦產業實現產值過8億元,20xx年有望突破性發展;食品業:以三酒爲龍頭,拉動食品產業突破發展。20xx年,食品產業實現產值過3億元;裝備製造業:以步步高機械加工有限公司、泰安金屬構建公司爲龍頭,進一步做大做強這個工業產業。20xx年,裝備製造業奮力完成產值過億元,與全市裝備製造產業接軌。

4、打基礎,加大縣域工業園區建設力度。以工業園區建設爲契機,認真貫徹落實省、市中小企業促進局關於建設縣域工業園區的政策和安排部署,按照打基礎、擴規模、育企業、上水平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做好園區建設相關工作,打造出設施完善、產業突出、企業成長快、示範作用強的縣域工業園區。

5、擴總量,放手發展、催生中小企業。加強中小企業的孵化器建設(創業基地、工業園區)和鼓勵全民創業,持續擴張非公經濟及工業經濟總量。

6、上水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是堅持正確的產業政策導向,引導工業各行各業快速、健康發展;二是實施培養髮展人才計劃,開展各種層次的培訓,提高企業經營管理團隊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三是積極開展科技創新,走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路子,提升企業(產品)科技創新能力(注重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不斷提高工業產值科技創新貢獻率。

7、增效益,節能減排取得更大成效。抓好縣政府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貫徹落實,廣泛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務求取得較大成效。節能減排工作重點放在建材(節煤)、生化(節水、排污),裝備製造(節電)三個產業上,努力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4.2%,排污企業達標排放率100%的目標任務。

8、強服務,搭建政府保障平臺。全力打造政策法規、產業引導、全民創業、生產經營、資金扶持、企業融資、信息報務、維權保障等8個涉及工業企業健康、協調發展方面的服務平臺,搞好非公經濟發展外部環境,推動非公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