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項目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

其他文案 閱讀(2.67W)

項目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


項目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

 

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項目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近十年來,財政部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公共財政框架總目標,深入研究國家預算分配政策,深化完善部門預算改革,積極推進轉移支付制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集中採購制度爲核心的公共財政支出管理改革,逐步建立了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評價和財政監督相結合的公共財政管理框架。績效評價是政府公共管理理論在財政支出管理上的應用創新和方法創新。

一、項目績效評價指標設計的意義

1、績效評價指標是衡量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的考覈工具。不同類別的財政支出項目的績效內容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必須根據各類財政支出項目的績效特點設置不同的財政項目績效評價指標。

2、績效評價指標體現了績效評價主體的評價目的。績效評價指標中設置的指標,體現了績效評價主體對績效的理解和追求。

3、績效評價指標會影響評價客體的行爲。如果績效評價指標科學、合理,項目實施單位按照評價指標努力,就會使財政支出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就會使財政支出達不到好的效果。

二、項目績效評價指標設計的步驟

第一步:根據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的目的、不同類別財政支出項目的績效內容,以及指標的設計原則,採用適當的方法,確定財政各類財政支出項目的績效評價指標。

第二步:運用適當的方法,確定各個指標相對於項目總體績效的重要性,並用數量化的方法表示出來,即賦予每個指標一定的權重。

第三步:通過適當的方法,確定各個評價指標的參照標準,即確定指標的標準值。

三、支出績效評價指標設計的原則

支出績效評價是建立在政府績效管理理論和客觀、公正、可量化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及科學的評價方法基礎上的,評價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獨立、客觀、公正原則。整個評價過程是公開的,程序是合理的,評價結果將會聽取有關部門的意見。

2、目標與績效結合原則。績效評價指標應當與績效目標有直接的聯繫,能夠正確反映目標的實現程度。

3、重要性與系統性相結合的原值。績效評價指標應當優先使用最具部門或行業代表性、最能反映評價要求的指標,反映財政支出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可持續影響。

4、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科學性是指績效評價指標要能準確地反映績效的內涵。設計指標體系時還要考慮現實可行性,特別是要考慮指標數據收集和處理的難易程度及其成本。

四、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

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根據評價內容和設置要求,分爲基本指標和具體指標。

(一)基本指標的分設

將基本指標分爲目標設定情況、目標完成程度、組織管理水平、資金落實情況、實際支出情況、會計信息質量、財務管理狀況和資產配置與使用等二級指標細化和分設三級指標,具體指標解釋如下:

①目標設定情況。指對預定目標的設定、規劃情況是否科學、合理,能否體現財政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可細化爲以下幾個具體指標:

1.依據的充分性:項目資金設立依據是否充分。

2.目標的明確度:項目資金使用的預定目標是否明確。

3.目標的合理性:項目資金使用的預定目標設置是否客觀、科學,能否體現財政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

4.完成的可能性:根據項目實際進展情況,預測項目預定目標實現的可能性(適用於項目實施過程評價)。

②目標完成程度。指項目總體目標或階段目標的完成情況。可細化爲以下幾個具體指標:

5.目標完成率=目標完成數/預定目標數×100%。

6.目標完成質量=實際達到的效果/預定目標×100%。

實際達到的效果是指評價對象實際達到的效益,當效益可以量化時,則採用相應的數額;當效益不可量化時,可以採用專家評議、調查問卷等方法,得出結論。目標績效指標評價對象爲實現其職能所確定的預定目標,目標績效爲100。

7.完成的及時性:項目資金使用的預定目標是否如期完成,未完成的理由是否充分。

8.驗收的有效性:項目驗收方式的合理性、驗收機構的權威性和驗收結果的公正性等。

③組織管理水平。指按照國家政策法規和實際情況,逐步形成和運用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基礎管理制度、激勵與約束機制、信息支持系統以及由此形成的組織、協調和管理措施等。可細化爲以下幾個具體指標:

9.管理制度保障:項目的相關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落實到位情況;項目合同書、驗收報告、技術鑑定等資料是否齊全並及時歸檔。

10.支撐條件保障:項目承擔單位的人員、設備、場地、信息等支撐條件的保障情況。

11.質量管理水平:項目的技術指標和質量管理,達到國家、部委或行業等技術和質量管理標準的情況。

④資金落實情況。主要反映項目的計劃投入、資金到位等情況。可細化爲以下幾個具體指標:

12.資金到位率=實際撥付金額/計劃投入資金×100%。

13.配套資金到位率=實際到位配套資金/計劃投入配套資金×100%。

14.資金到位及時性:各項資金是否按項目進度及時到位。

15.財政投入乘數=財政投入後帶動其他資金投入總額/財政投入金額。

⑤實際支出情況。主要反映實際支出結構的合理性、超支或結餘情況、資金利用效率等。可細化爲以下幾個具體指標:

16.資金使用率=實際使用金額/實際撥付金額×100%。

17.支出的相符性:項目的實際支出與預算批覆(或合同規定)的用途是否相符,項目經費收支的平衡情況以及支出調整的合理性(只計算財政撥款部分)。

18.支出的合規性:項目的實際支出是否符合國家財經法規和財務管理制度以及有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情況。

⑥會計信息質量。主要反映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等。可細化爲以下幾個具體指標:

19.信息的真實性:項目實際發生支出的會計覈算是否真實、準確和規範。

20.信息的完整性:項目資金投入、支出、資產等會計覈算資料的完整性。

21.信息的及時性:各類會計覈算資料提供的及時性;已完成項目是否及時進行決算與審計;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產是否及時登記入賬等情況。

⑦財務管理狀況。主要反映財務管理制度健全性、財務管理有效性及財務制度執行狀況等。可細化爲以下幾個具體指標:

22.制度的健全性:項目單位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會計覈算制度的完整性和合法性;是否有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並符合有關財務會計管理制度的規定。

23.管理的有效性:項目的重大開支是否經過評估論證,資金的撥付是否有完整的審批程序和手續;財務管理制度是否按規定有效執行。

⑧資產配置與使用。主要反映資產配置的合理性和資產使用情況等。可細化爲以下幾個具體指標:

24.制度的健全性:項目單位的資產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和合法。

25.制度的有效性:資產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固定資產是否有專人妥善保管。

26.固定資產利用率=實際在用固定資產/所有固定資產×100%。

(二)具體指標分設

①經濟效益。指項目對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效益等。

②社會效益。指項目實施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不同性質的財政支出具有不同的社會影響。

③生態環境效益。指項目實施對綜合開發利用和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

④可持續性影響。指項目實施對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的持續影響程度等。在該指標分設時,可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指標的分設一併考慮。

(三)、確定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庫建立後,邀請若干專家對指標庫中的指標進行分析、權衡、補充、選擇,最後確定評價指標。

(四)指標權重的確定

指標權重的確定應採用專家調查法。專家調查法的步驟:(1)選定專家,給出賦權要求,且保證權數歸一化;(2)由各位專家對各項指標進行打分,即給指標賦權;(3)彙總各專家的賦權結果,並將結果反饋給各位專家;(4)專家參考反饋意見修改其初次賦權結果;(5)重複“反饋”與“修改”,直到達到符合要求的精度;(6以各位專家最終賦權值的平均作爲組合權重結果。上述做法比較規範,形式上比較嚴謹,但工作量很大,而且也不一定符合實際。在實際工作中,一般多采用專家集體商議的辦法確定權重。

(五)指標標準值的確定

指標標準值是績效評價指標的標尺或準繩,既要反映國內外同類項目的先進水平,又要符合我省財政支出項目的實際績效水平。具體可採用以下標準:

(1) 計劃標準。即以預先制定的目標、計劃、預算、定額等作爲評價標準。

(2) 行業標準。即以同行業的相關指標數據爲樣本,運用一定的統計方法計算得出的評價標準。

(3)歷史標準。即以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或同類部門、單位績效評價指標的歷史數據爲樣本,運用統計方法計算出的歷史平均水平作爲評價標準。

(4)經驗標準。即由專家根據實際經驗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經分析研究後得出的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