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寧夏11種有名的小吃

排行榜 閱讀(3.31W)

11、生汆面

寧夏11種有名的小吃

生氽面是寧夏當地主要麪食之一,源自寧夏固原的氽面由於色香味俱全,酸辣醇厚,回味悠香,營養豐富,具有西北特色和少數民族風味,在西北地區廣受歡迎。氽面與拉麪相似也屬於快餐類麪食,適合當前快節奏生活的消費羣體,但與拉麪不同的氽面製作流程更講究,食材更豐富。氽面一般選用鮮美的雞湯作爲湯底,面爲手工揪節,食用更方便,營養更均衡。

10、燕面揉揉

燕面揉揉是一道民間小吃,開始時僅在固原地區行,現在寧夏各地都有製作和供應。燕面即莜麥面(固原人習慣將莜麥稱爲燕麥),且成品吃時口感柔韌有筋,故名。現多用於涼菜上桌。特點:色澤白亮,條細不斷,口感柔韌,配料講究。原料:莜麥、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精鹽、油潑辣椒、油潑蒜泥、醋、熟植物油。

9、羊排小揪面

羊排小揪面是寧夏的特色美食,尤以寧夏吳忠的羊排小揪面最爲正宗,面片配上寧夏的羊肉筋道有味,是非常受寧夏人民歡迎的美食。材料:羊肉、土豆、韭菜、西紅柿、番茄醬、蔥、姜、蒜、辣椒麪(不是辣椒粉)、鹽、老抽、醋、五香粉(花椒大料粉)、雞精。羊排小揪面最好使用新鮮羊肉,和高筋粉以保證面的口感和味道,面片不宜過多容易粘結,配螺絲菜或其他鹹菜搭配食用味道更佳。

8、羊肉搓面

羊肉搓面是寧夏盛行的一種風味麪食。有一點象西安的拉條子。面和好擀成片,切成細條用手搓圓,如西安的拉條子粗細。這道小吃特點:面精肉鮮,風味獨特。先將麪粉揉成麪糰醒好,將羊肉切成大丁炒熟。然後將面搓成筷子般粗,下鍋煮熟,再澆上用羊肉原汁、羊肉丁和新鮮蔬菜燴成的湯,放入辣椒紅油即口可食用,面精肉鮮,風味獨特。

7、炒糊餑

炒糊餑是一道西北地方著名小吃,流行於寧夏銀川、吳忠等地。特點是製作方便,配菜豐富,香、辣,嚼起來很有口感。“糊餑”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麪粉加鹼和成較硬的麪糰,稍餳後揉勻,再擀成薄餅,放入餅鍋中烙至半熟,取出後切成長條。

6、粉湯水餃

粉湯水餃是一道傳統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是在傳統的粉湯餃子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目前僅用於中高檔筵席。過去常見於街頭攤點,現在也多用於筵席,作爲筵席小吃上桌。色彩多樣,營養豐富。湯鮮味香,民間風味。炒勺內放少量植物油,用蔥、姜、蒜熗鍋後,依次放進羊肉湯、涼粉、木耳、黃花、西紅柿、炸土豆片、菠菜、香菜等。鍋開後,將湯帶料一起倒入盛煮熟的羊肉餡水餃的湯碗裏即成。

5、蒿子面

蒿子面是中寧縣民間特色風味小吃,已經流傳了360多年。蒿子面清爽可口,餘味悠長,具有健胃、清熱的功效,製作工藝獨特,用料考究,還蘊含“寄託情思”“祈福安康”等意義。按照傳統,大年初七,家家都吃蒿子面,名曰“拉魂面”;新婚夫婦結婚第二天,要吃蒿子面,名曰“喜慶面”;給小孩過滿月和百日,吃蒿子面,名曰“吉利面”。

4、燴小吃

中衛素雜燴,又稱燴小吃。燴小吃是一道傳統著名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形狀相似的夾板子、豆腐、粉條、麪筋、菠菜,丸子,再加上清瑩的湯,總讓人忍不住多喝幾碗。“雜燴”是一種著名的傳統美餚,中華古今均有製作。而中衛的素雜燴很具它自己的特色,來過中衛並品嚐過素雜燴的人無不稱讚“物美價廉,特色鮮明,別有風味”。

3、羊肉臊子面

羊肉臊子面是寧夏著名的傳統麪食。在首府銀川的大街小巷,處處可以見到羊肉臊子麪館。據說是由唐朝初期的“長壽麪”演化而來,成爲老人壽辰、小孩生日及其他節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壽延年”之意。好臊子面的特色是“面好、湯香”,“巧婦”們十分注重麪條製作和熗湯。湯香,是臊子面的主要特色,俗雲“吃飯吃湯”,意即指此。

2、清蒸羊羔肉

清蒸羊羔肉是一道著名小吃,流行於同心、海原一帶,許多餐館都有製作。寧夏羊羔肉細嫩鮮美,沒有羶味。羊羔肉最好選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長方形條,用清涼水洗淨,擺在碗內,放上生薑、大蔥、大蒜;再放上幾粒生花椒,上籠蒸30分鐘左右;然後扣至湯盤內上桌,配以醋、蒜汁、鹽等調料佐食。

1、燴羊雜碎

燴羊雜碎又稱,“羊下水”或“羊下腳”。在我國食饌中,有“下水不上宴”之俗,至清代繼“滿漢全席”之後興起的“全羊席”,或曰“全羊大菜”問世,始以改觀。羊下水本來不是被人們重視的東西,但經廚師的精心烹製,對帶有關鍵性的羊肺處理加工得特別仔細,所以下腳料變成了美味佳餚。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既是風味小吃,又是宴席上人們喜愛的傳統名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