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梯形教案反思7篇

教師文案 閱讀(2.6W)

教案在擬訂的過程中,你們需要注意與時俱進,教案是老師爲了順利開展教學提前制訂的應用文種,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梯形教案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梯形教案反思7篇

梯形教案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興趣及探索的慾望。

2、發展幼兒較敏銳的觀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讓幼兒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徵,找出梯形。

活動準備:

課件一套、幼兒正方形、梯形學具每人一套

活動分析:

在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一直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鑑於平面圖形較爲抽象,因此在活動過程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來解決這一困難,一方面更加激發幼兒的興趣,一方面更好的爲幼兒的學習所服務。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瞭解梯形的特徵,並能拓展到周圍的生活與環境中去,主要運用觀察法、觀察比較法、講解法等突破;活動難點是讓幼兒能夠找出兩條平行邊,主要運用觀察法、講解法、聯繫法等突破。

活動過程:

一、導入情景導入:圖形王國要舉行聚會,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課件)

二、展??

1、簡單複習學過的圖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讓幼兒認識梯形,記住名字。

3、請幼兒進行操作,比較正方形和梯形的異同點。要求:請幼兒比較邊和角的不同。提問:正方形和梯形的邊和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4、出示課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讓幼兒找出平行線並講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線,進行復習鞏固。

7、找周圍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讓幼兒知道梯形是較穩固的圖形,被廣泛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並出示課件欣賞。

三、結束延伸活動:繼續尋找周圍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課後反思:

整節課的活動流程就是在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通過多種方法來來鞏固幼兒對梯形的認識。從上課的效果來看,幼兒在複習梯形特徵的時候,幼兒能很快說出梯形的特徵,這節課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通過剪各種圖形,把圖形變成梯形。從效果來看,幼兒剪出不一樣的梯形,然後我根據一些能力強的幼兒剪出的圖形,向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剪更特殊的梯形比如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孩子們還是很快吧那些特殊的梯形剪好了!

這節課會有這樣好的效果,跟這節課的操作材料有很大的關係,同時也和教師準備的多種教具有密切的關係。這讓我明白,其實任何一節優秀的課,都離不開很多的教具,只有在教具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幼兒和教師之間纔能有共同的語言,幼兒才能正真掌握知識,獲得本領。教師會輕鬆的教,幼兒才能快樂的學習。

梯形教案反思篇2

一、情境導入。

1.談話:之前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從這些圖片上你能找到哪些平面圖形呢?

(學生交流並且指一指。)

出示:

2.提問:你還能找到什麼平面圖形呢?

(估計有學生能說出:梯形。)

3.揭題:這節課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梯形。(板書:認識梯形)

二、探究新知。

1.談話:根據手中的材料,你能想辦法做出一個梯形嗎?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做法最多!

2.學生小組活動。

各小組展示交流,展示同學說說怎麼做的。

3.提問:用你們手中的梯形與上節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比較一下,有什麼區別?

(1)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裏交流。

(2)全班交流。

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板書)

4.談話:拿出你剛纔做好的梯形,你能不能量出這個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的距離?先想一想,可以怎樣做?

(1)學生獨立思考、操作,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在小組裏討論。

(2)指名交流畫圖和測量的方法。

5.學生閱讀書本第47頁中的內容。

(1)指名交流閱讀後知道了些什麼?

(2)請學生在紙上標出梯形的各部分的名稱。

6.出示:等腰梯形

提問:這是梯形嗎?仔細觀察,跟我們所做的梯形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

(1)學生觀察比較後交流,發現:兩腰相等。

(2)請同學們進行驗證。

(3)指出:像兩個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完成試一試。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對梯形有了一定的認識。

出示:請同學們量出下面每個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釐米?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交流、彙報。

質疑:第二個圖形的高在哪裏?第三個梯形爲什麼不在上、下兩條邊之間畫高?

三、鞏固練習,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題。

先說出下面哪些圖形是梯形,再分別指出這些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1)學生審題後判斷、交流。

提問:爲什麼第三個圖形不是梯形?

(2)如果產生分歧,可藉助工具進行檢驗。

2.第2題。

(1)學生根據題意找一找,同桌交流。

(2)談話:你能在七巧板中選幾塊拼出不同的梯形嗎?

學生獨立思考,拼一拼。

(3)全班展示交流,引導學生有序的根據七巧板塊數的增多拼一拼。

3.第3題。

(1)學生審題後獨立嘗試分一分。

(2)展示一份作業交流。

畫一條高,可以把梯形分成兩個梯形。

畫一條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

4.第4題。

(1)學生審題後理解題意,獨立按要求畫一畫、量一量。

(2)指名不同畫法學生展示交流,並說說自己測量的結果。

觀察比較:所畫梯形的異同點。

(3)同樣完成第2個小問題。

(4)提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

(學生交流)

5.第5題。

動手剪一剪。

(1)用兩張長方形紙,剪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2)把這兩個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3)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麼關係?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與梯形的高呢?

四、課堂小結。

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2.佈置作業:補充習題第36頁。

梯形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在說說、折折中認識梯形,觀察感知梯形的特徵。

2、能給形狀、顏色、大小不同的梯形分類,並能數出每一類有幾個。

3、啓發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徵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活動準備

教具:不同形狀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

學具:幼兒兩張大小不同的梯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講講、折折認識梯形,觀察感知梯形的特徵。

二、幼兒通過猜測圖形的變化,感知梯形的特徵。

三、師出示長方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說出梯形特點。

師:“這是什麼圖形?猜猜我會把它變成什麼?”

通過折一個角的形式,教師結合手勢,幫助幼兒明確長方形變梯形的方法。

梯形的特徵:由四條邊組成,還有斜邊把這兩條平行的邊連起來。

四、嘗試在長方形的紙的基礎上折出梯形,進一步感知梯形是有兩條平行的邊和斜邊組成。

交待要求,明確折法。

師:“在我們的桌上,老師也爲小朋友們準備了長方形的白紙,請你也用折一折的方法,把他變成梯形。

五、幼兒操作,動手摺梯形。教師提示幼兒把摺好的梯形及時放入籃中。

六、鼓勵幼兒交流介紹摺梯形的方法和過程。

師:“你是怎樣摺梯形的?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在觀察、比較多種圖形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梯形的形狀特徵。師:老師這裏有許多圖形,請你把梯形找出來,說出理由?

七、幼兒操作,能給形狀、顏色、大小不同的梯形分類。

幼兒通過抓抓、分分,感知圖形可以按形狀、顏色、大小分類。

師:請你從籃中抓一把圖形,數一數一共抓了多少圖形。

八、自定圖形特徵分類。

師:這些圖形形狀、顏色、大小都不同,請你幫它們分一分。

九、遊戲“跳格子”。根據教師口令選擇不同圖形,快速分辨梯形。

師:“在圈裏有許多大小,顏色不一樣的圖形,請你聽口令跳到相應圖形的格子裏。”

梯形教案反思篇4

案例背景:

中班的幼兒已經學習了關於圖形的有關知識,並且也非常的喜歡圖形,他們對圓形、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及長方形等圖形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由於梯形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較的抽象,在活動中陳老師通過各種形式的遊戲、操作活動,讓幼兒反覆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徵,從而實現將教育遊戲化、生活化的原則。《認識梯形》這個活動就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案例描述:

一、幼兒自選圖形,激發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桌子上放了很多的圖形,請你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

師:請你說說你選的是什麼圖形?

幼:長方形/正方形…

師:請拿相同圖形的小朋友把圖形放到一起(幼兒依次擺放)

評析:活動一開始,教師就給幼兒創設了一種輕鬆、愉悅的環境,請幼兒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說說自己選的是什麼圖形,並請小朋友將相同的圖形擺放到一起,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這個環節教師不僅讓幼兒對所學的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進行鞏固,而且也爲下一步認識梯形做好鋪墊。

二、初步認識梯形,瞭解梯形特徵。

師:這是什麼圖形呢?

幼:梯形。

師:梯形是怎麼樣子的?

幼:像滑滑梯…

師:梯形有幾條邊,上面二條邊是怎麼樣的?

幼:四條邊

師:上面兩條邊是平行的,用手來做一做平行,梯形還會翻跟頭,請你找找平行的邊。

師:這個圖形像什麼?

幼:滑滑梯。

師:它有幾條邊?

幼:四條邊。

師:上面一組邊平行,旁邊的一組邊是怎麼樣的?(教師對摺)兩條邊一樣長。我們把它叫作等腰梯形。

師:這是什麼圖形?它有幾條邊,平行的邊在哪裏?(教師拿正方形比直角)有一個角是直角,我們把它叫作直角梯形。

評析:這個環節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詳細地講解梯形的特徵,特別是一開始介紹梯形時,教師將梯形的特徵:四條邊、一組邊平行,通過用語言和動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講解、演示,並利用幼兒感興趣的翻跟頭遊戲貫穿於活動中,孩子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用雙手來表示自己尋找到的平行邊。在幼兒初步瞭解梯形特徵的基礎上,教師又通過對摺和比較的方法,進一步的講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徵,使孩子們對不同的梯形有了一定的瞭解。

三、集體尋找梯形,加深瞭解梯形特徵。

師:梯形還會翻跟頭,他們翻呀翻,變呀變,都藏到機器人身上了,我們一起來把機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

師: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幼兒依次來找),他找的對嗎?

評析:這個環節教師通過幼兒對梯形特徵的瞭解,結合幼兒喜歡的機器人,讓幼兒在機器人身上尋找梯形,幼兒通過尋找:有四條邊但一邊不相接的圖形、有四條邊但沒有一組邊是平行的圖形……教師進行講解、示範,集體再一一的檢查、分析,充分的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這樣,既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又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經驗,去分析圖形特徵,正確找出梯形,使幼兒對梯形的認識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四、獨立尋找梯形,鞏固瞭解梯形特徵。

師:梯形又翻呀翻,變呀變,現在藏到這裏了,我們按找梯形的方法,將找到的圖形給他們用線圈住(幼兒操作,教師適時指導,講評)。

評析:在最後環節,教師還是以翻跟頭貫穿活動,教師清楚地講解操作的要求,給每個幼兒提供了獨立操作的機會,鞏固幼兒對梯形的認識,讓每一位幼兒的認識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案例反思:

1、活動環節流暢,過渡自然

本次活動陳老師設置了四個環節:幼兒自選圖形→初步認識梯形→集體尋找梯形→獨立尋找梯形。在環節的設計上,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發展規律。每一環節都讓幼兒充分的動手,動腦,使幼兒的思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認識水平得到了不斷地提升。

2、教學方法運用豐富

本次活動關鍵在於讓幼兒初步的瞭解梯形的特徵,認識不同的梯形,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正確的找出梯形。所以在活動中教師採用了豐富而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示範、講解、幼兒觀察、操作等方法進行教學。從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來看,這些方法的運用是比較合理的。幼兒能積極參與活動,思維活躍,能夠跟隨情境的深入和發展而作出相應的反應。

3、活動準備充分,順利開展。

本次活動教師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要求,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並將遊戲貫穿與活動中。在活動中,教師不僅給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而且教師在自身的語言組織上簡練且具有指示性,讓幼兒清楚的瞭解到該做什麼。活動中幼兒大膽發揮、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活動氛圍,從而更好的習得有關梯形的知識。

整個活動氛圍輕鬆,幼兒在這樣一個寬鬆、自在的環境中探索的興趣也非常濃厚,本次活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們從各方面去學習、探究。

梯形教案反思篇5

設計意圖

認識梯形是中班下學期的數學活動。中班的幼兒對梯形的形狀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是對於它的特徵還不是很清楚。梯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而幼兒的思維又以具體形象性爲主,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我設計了各種有效的操作活動,通過幼兒看一看,找一找,說一說,拼一拼等自身的體驗來突破重難點,讓幼兒在反覆觀察、操作、推理中,逐步理解認識梯形的特徵。

活動目標

1。幼兒樂意參加數學操作活動,對平面圖形的認識感興趣並願意探索。

2。不受梯形擺放位置的影響,在各種圖形中正確找出梯形。

3。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

活動重點: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

活動難點:不受梯形擺放位置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活動準備

圖形拼圖3套,梯形特徵記錄表1張,梯形、非梯形卡片共15張,梯形判斷實驗卡3張,機器人圖紙2張,笑臉粘貼若干,石子路操作材料2套,吸管若干,帶有平行線的圖紙5張,梯形卡片若干,白紙15張,黑筆15支,小筐15個,梯形物體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拼圖遊戲導入,複習鞏固圖形

指導語:小朋友,你們玩過拼圖遊戲嗎?許老師今天也爲你們準備了一個拼圖,那我們就來比一比看看哪一組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拼圖。

拼圖完成後,引導幼兒複習已學過的圖形並引出梯形。

二、初步認識梯形,瞭解梯形特徵。

(一)瞭解梯形特徵

請幼兒觀察說說梯形是什麼樣子的?有幾個角?幾條邊?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梯形特徵記錄表。

師小結:梯形一共有四個角,四條邊,上下兩條邊一條長一條短,而且它們還是平平的(用手勢做平平的樣子)。

(二)鞏固對梯形的`認識

指導語:這裏有一些迷路的梯形寶寶,請你們分組來幫他們找找家,梯形寶寶我們就把他貼在有對號的家裏,不是梯形寶寶的我們就把他貼在有錯號的家裏。

師幼共同檢查,複習鞏固梯形特徵。

三、通過擺、找、拼,加深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設置三組層次不同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通過擺一擺、找一找、拼一拼,加深幼兒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第一個遊戲:尋找梯形,在機器人的身上找出梯形,然後在梯形上貼上一個笑臉。(不受梯形擺放位置的影響,在各種圖形中正確找出梯形)

第二個遊戲:鑲嵌梯形,找出石子路中的梯形石子,並在小筐中找到相應的梯形鑲嵌進去。(不受梯形擺放位置的影響, 在各種圖形中正確找出梯形)

第三個遊戲:拼擺梯形,用吸管拼出梯形,紙板上淺色的線都是平行的,幼兒根據自己對梯形的理解利用手中的材料正確拼擺梯形。(加深幼兒對梯形基本特徵的認識)

四、聯繫生活經驗,畫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生活中見過的梯形,幼兒回答後,觀看ppt課件。

聯繫生活給梯形寶寶添畫,畫出生活中大家見過的梯形物品。

梯形教案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折折、找找、拼拼等活動來認識梯形,知道其名稱、主要特徵。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幼兒:各種形狀的彩紙若干;記錄表人手一張,勾線筆人手一支。

2、教師演示教具: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紙各一張,拼圖一幅。作品展示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幼兒動手摺出梯形,認識梯形。

幼兒嘗試(一)

1.分別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紙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各種形狀的彩紙,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

2.現在老師就用這張長方形的紙來變魔術了,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把長方形紙折上一個角,變成梯形)

3.師:這還是長方形嗎?現在請我們小朋友也用長方形的紙來變出這個圖形來。

4.幼兒嘗試折出直角梯形。

師:小朋友真棒,誰來告訴我你是怎麼變的?

幼兒嘗試(二)

再次嘗試變出等腰梯形現在老師請你們折兩下把它變成這個形狀。

摺好的幼兒將梯形粘貼於展示板上並去幫助其他的幼兒。

1、小朋友剛纔你們變出來的這兩種圖形象什麼呀?

2、我們把這些像梯子一樣的圖形叫做梯形。

3.梯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他們的邊又是怎樣的呢?

小結:對了,梯形有四條邊,四個角,有兩條邊是平行的,有一條或兩條邊是斜斜的,象梯子一樣的形狀,我們叫它梯形。

幼兒嘗試(三)

剛纔你們把長方形變成了梯形,那麼,正方形和三角形能不能變成梯形呢?讓我們聰明的小朋友再來試試吧!

同樣將摺好的梯形粘貼於展示臺並去幫助其他夥伴。

二、想一想

我們的小手可真能幹,用不一樣的方法把正方形和三角型都變成了梯形。現在老師請你們再來想一想,在生活中(幼兒園、家裏或其它地方)有沒有看到象梯形的東西?

三、找一找

老師還拼了一幅漂亮的圖,圖中有什麼?現在請小朋友用記錄表記錄一下圖中各種形狀各有幾個,用小圓點來表示出來。

四、拼一拼(延伸活動)

老師還帶來了許多各種形狀的圖形,要求小朋友呢拼出自己喜歡的物體,可是你拼出來的東西里至少要有一個梯形,我們帶回幼兒園明天和其他同伴一起來拼一拼好嗎?

活動反思:

幼兒接受知識的能力是由易到難的,因此我們教師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也應該遵循這個原則,我在設計的時候就是遵循了這一原則,從認識梯形————等腰梯形,然後再是各種圖形的混合體,最後是每一個孩子的獨立思考操作,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由淺入深。

梯形教案反思篇7

設計背景

由於梯形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不從概念入手,先以遊戲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發泄情感,感受愉悅。

活動目標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2、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到梯形,學習用多種方法將各種圖形變成梯形。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將各種圖形變成梯形。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準備: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

2、教師演示用具:自制動物模型(小猴子的圓形嘴巴,小兔子的三角形嘴巴等等)幾何圖形餅乾若干(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多媒體課件。

3、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的圖畫若干張(沒塗色)。

活動過程

1、遊戲:給小動物喂餅乾

2、觀察瞭解梯形特徵

(1)出示梯形,提問:有幾條邊?幾個角?這個圖形像什麼?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叫——梯形

(3)各種各樣的梯形。(出示多媒體課件)

(4)兩邊一樣長,只有一邊是滑梯的圖形是梯形嗎?

3、操作

在各種圖形的餅乾中找梯形餅乾喂小動物吃。要求?想拿一塊,在拿兩塊不同的梯形餅乾喂小動物。

4、找梯形

(1)在教室裏,院子裏找一找,說一說。

(2)出示課件:尋找梯形寶寶。

5、分組活動

(1)給梯形穿衣服(塗色)

(2)拼一拼: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梯形。)

6、小結,結束。

教學反思

對於梯形,大多數孩子對他都郵感性的認識,這節課我結合幼兒這種感性認識設計了:給小動物喂餅乾,找一找,塗一塗,看一看,拼一拼等環節,強化這種感性認識,同時通過比較,老師的點撥,把這種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多樣的活動形式,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於幼兒的個性發展,課件的播放讓幼兒認識到梯形的多樣性,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梯形的特徵。

當然,在這節課的設計問題上,我做的還不夠準備比較欠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使小朋友在遊戲中學到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