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22W)

寫教學設計是教師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學設計在制訂的時候,你們肯定要考慮與時俱進,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曹劌論戰教學設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5篇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1

【創新設計】

一、訓練重點

1.瞭解詞的古今義差異。

2.背誦這篇課文。

二、創新視點

無提問式教學設計。

三、教學藍圖

1、正讀

2、點讀

3、譯讀

4、品讀

5、理讀

6、背讀

四、教學主要過程

教學步驟

一:正讀。(所謂“正讀”,就是在課文教學之初、學生朗讀課文之後,教師糾正讀音,糾正語調。)

1.導入。

2.同學們朗讀課文。

3.教師根據朗讀實況正音。如“間、帛、孚、勺、轍、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4.同學們再讀課文。

5.教師根據朗讀實況糾正語調。如:

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讀出“反對”的語氣。

②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應讀出“否定”的語氣。

③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應讀出“肯定”的語氣。

④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應讀出“議論”的語氣。

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應讀出“解說”的語氣。

6.同學們再讀課文。

教學步驟

二:點讀。所謂“點讀”,就是從課文朗讀轉向閱讀課文註釋,要求學生“點”着課文註釋,一個一個地讀。)

1.要求同學們認真點讀課文註釋。

2.學生質疑問難,老師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3.教師點出應該重點理解的10個詞:

4.學生邊讀課文邊溫習對課文註釋的理解。

5.再朗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三:譯讀。(所謂“譯讀”,就是同學們自讀課文,自譯課文,讀讀譯譯,譯譯讀讀。)

1.各人自讀自譯。

2.男生讀課文,女生譯課文,讀一句譯一句。

3.女生讀課文,男生譯課文,方法同上。

教師聽學生的讀與譯,指出譯得不當之處。再請同學們質疑。

教學步驟

四:品讀。(所謂“品讀”,就是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分析、品味、賞析。)

1.教師介紹本文的背景。

2.要求同學們自選角度,談談對課文層次、情節、人物、筆法的理解。發言者可用“……從……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3.學生準備,學生髮言,教師點撥、引導。

教學步驟

五:理讀。(所謂“理讀”,就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突出文言字詞的學習,用“整理”方式,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的板塊。)

1.教師解說:理讀,是對所學課文的內容進行清理,進行梳理,進行整理,從而形成知識板塊以供積累的一種讀法。這種讀法的好處是有利於積累,有利於提煉,有利於高效率學習。我們學習《曹劌論戰》,重點是理讀課文中的文言字詞。

2.教師介紹學法。指出,理讀文言字詞,其方法是集聚文言字詞的板塊,在辨析中理解詞義。其方法可以有:找出課文中的一詞多義現象,找出課文中(或加上課文外的)同義詞組,找出課文中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詞語等等,這些都要形成一組一組的形式。另外還有一種有用而且有益的方法:根據所學詞的詞義找出能夠進行印證的成語,這是一種雙重意義上的積累。我們今天着重來學一學這種方法。

3.教師示例:“齊師伐我”的“師”的意思是“軍隊”,能夠印證此意的成語有:師出無名,師出有名。

4.同學們活動,理解詞義,找出、想出相應的成語。如:

齊人三鼓——一鼓作氣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惡貫滿盈

小信未孚——不孚衆望

懼有伏焉——危機四伏

故克之——克敵制勝

攻無不克

三而竭——彈精竭慮

精疲力竭

觀其轍——南轅北轍

重蹈覆轍

放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難測也——莫測高深

心懷叵測

未能遠謀——足智多謀

深謀遠慮

教學步驟

六:背讀。(所謂“背讀”,就是在課文感知、理解的基礎上背讀課文,背誦課文。)

1.同學們先進行演讀,也就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式的朗讀。

①學生以兩人爲一個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進入情境,讀出語音語調。

②學生以兩人爲一個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大聲演讀,讀出語音語調。

③將同學們分爲兩大組,老師讀課文的非對話部分,學生進行演讀。

2.同學們背讀。

3.用比賽的方式組織背讀。

【創意說明】

本教學設計的創意重點表現在教學中的“無提問”。

從“提問”的角度來講,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碎問”,時時在問,問得密度很大,可以說已經不能稱之爲“提問”;二是“多問”,問得比較多,“提問”的質量不高;三是“主問”,只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提問有深度,有牽引性,學生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再就是“不問”,而“不問”的教學設計幾乎沒有。

但“無提問設計”的課是一定可行的——既然課堂教學中有“問”,也就可以沒有“問”。但課堂上如果不提問,教學過程

不就散了嗎?不會的,有組織有步驟的朗讀教學能夠取而代之。本設計中的“正讀、點讀、譯讀、品讀、理讀、背讀”的教學流程就表現了這一點。讀,不僅僅只是活躍課堂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僅僅只是課堂教學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充分地佔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

於是,由於沒有課中的提問:

就能真正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放到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在教師的調控下,課文由學生讀準讀順讀美,課文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講出來、析出來、品出來,這就充分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認讀、理解、質疑、辨析、綜合、鑑賞等各種層次的閱讀能力。

這要求教師改變角色,由以講析爲主改變到以藝術設計、藝術調控、藝術指導、藝術點撥爲主,這就有利於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師在研究教材、找準線索以及考慮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尤其是自己如何精要點示的過程中促進了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教學能力的長進。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語文版的八年級(上)的文言文。本文選自《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意思是曹劌論作戰的道理,所以文章的重點不在記敘戰鬥情況,而在於記敘曹劌“論”戰略、戰術。文中的道理在現在依然的較強的現實意義。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不少文言文了,初步具有依據參考書和課文註釋來翻譯課文的能力了;且學生也具有一定的提問能力了。

教學設想:

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本文的翻譯難度來看,可讓學生課外翻譯課文後再到課堂上來交流,然後按記敘文的六要素來進行閱讀,讀後來概括主要內容。在第二課時則讓學生針對課文來自由提問,然後再將問題拋給學生來解決,若不能解決再由教師點拔解決;在第二課時則可添加一個探究題“你是如何看待機遇(會)的?”

教學目標:

1、認識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戰前必須做好政治準備——取信於民的道理,在作戰指揮上,必須重視士氣詳察言敵情,正確運用戰術善於掌握有利時機。

2、學習生字詞,瞭解字詞意思及用法。

3、瞭解本文記敘戰爭詳略的特點。

4、分析人物的形象。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學習文中一些字詞的用法。

2、重點分析曹劌的“遠謀”和魯莊公的“鄙”。

教學難點:

關於戰爭“取信於民”的思想,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要據課文內容加以分析。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課前三分鐘:

由一學生到講臺上來介紹兩句名言(課前先在黑板上板書出來)然後說明推薦理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學可提問也可發表自己的看法。

一、導入新課,介紹戰爭背景。

1、“機遇是不會第二次敲門的”,每個人都應善於抓住機會,而曹劌就是因抓住了“齊魯之戰”這個機會而成爲一個有名的軍事家的。

2、請學生列舉出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3、請學生介紹齊魯長勺之戰背景,然後教師補充。

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着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於長勺。

4、簡介《左傳》。

《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着春秋時代各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爲《左氏春秋》,漢以後稱爲《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二、朗讀課文,正音正字。

1、生自由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注意句中停頓,進行朗讀指導。)

3、全班朗讀。

三、各學習小組交流翻譯的情況。

先在組內進行交流,然後將無法解決的問題拿到全班來解決。

第二課時

課前三分鐘:由一學生介紹兩句名言(課前先在黑板上板書出來),然後說明推薦理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學可以提問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一、導入新課:

由提問課文內容然後導入。

二、由學生自由提問,其他同學回答或教師點拔回答。

生提問一個問題後即由其他學生馬上回答。

師提醒注意:

1、兩個人物的形象及評價。

2、本文的結構及寫作特點。

三、探究·交流

你是如何看待機會的?面對機會你會怎麼做?

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學精彩片段:

寶龍同學問:“曹劌論戰”這個題目能否用其它的題目來代替呢?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勇勇:可否用“長勺之戰”?

慧芳:還是用“齊魯之戰”比較直接……(話未說完馬上有好幾個同學站起來搶着回答)

娟娟:不行,還是用“齊魯長勺之戰”這樣既可以點明交戰的雙方又可以點明交戰的地點。(快言快語的說完自己的觀點)

森波:三個題目都不行吧……(又被搶斷)

勇勇:你說怎麼不行呢?我覺得這很好啊。

森波:你們聽我把話講完嘛。我覺得課文主要講的是有關戰爭的經驗,而對於戰爭的場面則用很少的語言來介紹,所以我覺得還是用原來的題目比較好。

曉玲:我覺得森波同學說得很有道理,但我覺得課文主要講的是曹劌在講一些有關戰爭的問題……

輝利:不,我覺得題目還是用具體一點的好,像原來的題目範圍太大了。

宛靚:我來說幾句。我是贊成曉玲的意見,課文裏面描繪戰爭的場面比較少,只有寥寥數語,而描述戰前準備和戰後談戰爭的則比較多。還是用原來的題目會比較好。

有好幾個同學也紛紛表示贊同。這時不換題目的人比較多了,但是還不能夠統一答案。

我就引導同學們再把文章看一遍,找出詳寫和略寫的部分,想想爲什麼要這樣安排?這樣安排什麼好處?再結合課文的題目想想。

同學們紛紛翻書,把文章重新看了一遍。有的獨立思考、有的則同桌討論……一會兒,就有人舉手了。

森波:老師,我找到詳寫的部分了。課文的第一段爲詳寫,在這裏詳細地介紹了作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於民。

彬紅:我也找了一個地方。我認爲課文的第三段雖然很短,但是卻很詳細地分析了戰爭中所採用的戰術的原因,所以它也是詳寫。

(在這裏學生又爭論開了)

……

最後大家終於達成了共識,確定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爲詳寫部分,第二段爲略寫部分。這樣就能夠解決寶龍同學的問題了,這篇課文重點是描述曹劌的作戰理論而不是描述戰爭場面,所以不能用其它題目來代替課文的原題目。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效果可以說是令人滿意的。在第一課時中,學生的自我翻譯及小組合作邊朗讀邊翻譯課文做得不錯,真正有落實,學生學有所得。在過後的測試中就體現出來了。在第二課時中,學生的提問能力進一步體現出來了。讓我不禁歎爲觀止。原來學生的思維一旦開動起來,是有那麼多令人吃驚的東西出現啊。學生在提問過程中不斷地產生新的問題,一環扣一環,從中也把課文的內容理解了。學生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證明學生對課文的學生不是死的、不是純粹等着老師的分析,而是主動的、自發的去探索。

除提問外,在課末的有關“機遇”的交流中,學生的爭辯使得課堂的氣氛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宛靚同學把機遇比成“蒼蠅”,有很多同學就站起來反對,此起彼伏地站起來,這種情形還是頭一次見到。以後這樣的辯論可以多引導,也可以專門舉辦辯論賽。但是因要下課了,不好拖課,我就沒有對宛靚同學的發言進行評價,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爲這種比喻是恰當的。在下一節課我就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闡述並說明了理由,樹立了同學們正確的審美觀。語文課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語文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

教學點評:

我是聽了蔡老師的第二課時的課,認爲本節課較好在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學生與老師在課堂上的地位與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老師精心備課,課堂上的引導恰到好處。在學生髮表意見時,老師耐心傾聽;在學生產生困惑時,老師適時點拔、指導,實現了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老師的定位是正確的、合理的。

2、學生的提問能圍繞着課文內容。不僅提出課內的,還能以課文爲本來提出課外的相關問題。

3、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來看,這不是演練出來的,而是在平時上課中就有此類訓練。在質疑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恰當的運用,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我認爲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可以中肯些。如有一個同學把機遇比喻成蒼蠅,這個比喻可以說是不恰當的,因大家都知道蒼蠅是一種令人聽了都覺得噁心的東西,也可以說是這個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入,這時候老師就應該提出自己的看法,也許是平時上課不是公開課,所以蔡老師只讓同學們來評論自己沒有進行適當的評價。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1、本文記錄曹劌對戰爭的論述,說明了政治上取信於民,戰略上把握時機,這是弱國戰勝強國的必要條件。詳略得當,語言簡練,充分體現了《左傳》的特點。

2、課標對國中階段的古詩文教學分爲兩個層次,一是能使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文章內容,理解詞句的含義,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等,背誦積累一定數量的古詩文名篇。這在本單元的字詞掌握有一定難度。第二是讓學生體會中國古代優秀作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蘊。本文是一篇很好的素材。

學生學習經驗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詩文閱卷基礎,但分類總結積累文言知識的意識還比較弱。從歷史的角度和現代觀念理解評價文章方面易流於表面。

教學重點:

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文中出現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賞析文中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與用法。

2、理解曹劌對戰爭的論述。

知識目標:

1、積累文中的文言字詞,正確地翻譯課文。

2、瞭解本文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

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2、分析認識曹劌、魯莊公鮮明的人物形象。

情感目標:

學習曹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優秀品質和卓越的軍事才華。

教法:

情境創設法示範朗讀法講解點撥法

學法:

圈點勾畫法誦讀法交流探究法

預習設計:

1、查閱讀資料,瞭解《左傳》;

2、粗讀課文,疏通生字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入

在歷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戰爭可謂何其的多呀?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砝碼一定決定於軍事實力的強大嗎?你知道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嗎?

(若學生答出本文,則請說出瞭解的具體情況)

檢查預習,介紹《左傳》。背景。

二、初讀積累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梳理字詞讀音。

2、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停頓。

3、學生自讀課文,合作探究,根據註解翻譯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要求:把你認爲重要的字詞或別人容易出錯的字詞梳理在筆記本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向同學或老師發問。

伐()間()鄙()安()偏()專()

加()信()孚()福()忠()屬()

馳()逐()克()盈()靡()故()

以()之()

犧牲()獄()可以()鼓()

4、抽生全班交流不懂的字詞。教師點撥。多媒體鞏固(或教師向學生髮問)。

三、再讀感悟:

1、大敵當前,平民百姓曹劌爲什麼要去見魯莊公?

2、曹劌如何評價魯莊公對戰前的準備?

3、戰場上,曹劌如何幫助魯莊公擊敗齊國軍隊?

4、戰後曹劌對取勝原因的分析有幾層意思?

5、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四、讀史明智

“讀人省身,讀史明智”。

1、爲什麼作者描寫長勺之戰的筆墨很少?

2、曹劌和魯莊公你喜歡誰,爲什麼?

五、小結反饋

讀了本文,你懂得了什麼?

作業:

①請同學們找出並歸納總結本文的古今異義的詞、通假字、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

②體會本文中對比的運用,找出一二組對比來。

③熟讀並背誦課文。

參考板書(隨機生成):

曹劌論戰

《左傳》

戰前——何以戰:取信於民

戰場——指揮:進攻追擊

戰後——克敵之故:把握戰機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4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春秋,走進古戰場。春秋初期,齊襄公政令無常,他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逃到魯國和莒國,齊襄公被殺後,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取王位,他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公子糾也在魯國軍隊的護送下,回國搶奪王位,但被齊桓公打敗。魯莊公十年,齊桓公藉口魯國曾幫助過公子糾,舉兵攻魯,弱小的魯國在長勺打敗了入侵的齊國。相傳魯國史官左丘明在《左傳》中解釋了《春秋》記載的這次著名的“長勺之戰”。下面我們瞭解《左傳》。

《左傳》是春秋時期根據魯國的歷史寫的編年體史書,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傳說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二、讀準音,讀順文,讀懂意

師:下面我們學習《左傳》中這篇解釋“長勺之戰”的《曹劌論戰》

1,指讀

2,師生合作朗讀。一男同學讀文章敘述性的語言,教師、女生和男生分別讀鄉人、曹劌和魯莊公的語言。

大家朗讀得非常準確。在朗讀過程中,我們一定發現有許多句子不會翻譯,下面結合課下注釋自己翻譯5分鐘。

3、質疑

4、檢查

(1)加點詞的古今義:

又何間焉——參與;

肉食者鄙——鄙陋。這裏指目光短淺;

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小大之獄——案件;

(2)衣食所安——養;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戰——可以憑藉;

公將鼓之——擊鼓;公將馳之——驅車(追趕);

彼竭我盈——充滿,這裏指士氣正旺盛;故克之——戰勝。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語,有的省略賓語,有的省略介詞等等,翻譯時要補出來。可以一戰

倒裝句式:按照現代漢語的常式是主-謂-賓順序,但有的文言句有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情況,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的順序。

“何以戰?”戰於長勺(倒裝)

(4)重點句子:

肉食者謀,未能遠謀。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5、快速背下以上詞句理解

6、通譯全文

三、品人物,釋疑難

同學們在觀時,肯定有一些關於這兩個人物的問題,請大家互相思考討論

1、曹劌爲什麼僅憑魯莊公提出的第三個條件,就肯定能與齊軍作戰?

2、曹劌爲什麼要等到“齊人三鼓”後才讓魯莊公擊鼓進軍?

1、魯莊公按照實情斷案,這是忠於職守,爲民辦實事,能夠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擁護。我認爲“取信於民”是治國的根本。

師:這位同學有自己的見解,懂治國之道。春秋時各國遇到大型戰爭時,僅憑常規部隊是不夠的,還必須大量地從老百姓中徵兵,如果老百姓不擁護君主,他們就不會跟隨君主去賣命的,正所謂:“君爲舟也,民爲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曹劌深知這點。這體現了曹貴的政治遠見

(教師板書:戰前——取信於民政治遠見

2、曹劌爲什麼要等到“齊人三鼓”後才讓魯莊公擊鼓進軍?

師:我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解釋的文字?

(學生閱讀文章,從第三段中找到了對應的解釋文字。)

師:這表現了曹劌善於捕捉戰機,他在戰中捕捉到哪兩個戰機?同學們能不能用文中詞語概括出來?

曹劌抓住了“彼竭我贏”之時進行進攻,抓住“齊軍敗績”之時進行追擊。

抓住“轍亂旗靡”之時進行追擊,因爲當“齊軍敗績”時,曹劌並未同意魯莊公開始追擊,可以看出曹劌謹慎小心,深謀遠慮。

曹劌深謀遠慮還從哪些方面看得出來?

從第四段曹劌分析勝利的原因看得出,長勺之戰能以弱勝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曹劌有勇有謀,成竹在胸,這體現了他的軍事才能。

(教師板書:戰中——捕捉戰機,戰後——分析勝因軍事才能)

師:我們能否用文中詞語來概括曹劌這個人物形象?

學生快速閱讀,找到了“遠謀”。教師板書“遠謀”。

細心的同學可以發現,課文略寫戰爭的佈置、戰場具體情況、勝利過程卻詳寫劌與莊公的對話也正是爲了突出曹劌的遠謀。

魯莊公是個怎樣的人?

戰前魯莊公不知道憑什麼可以和齊國開戰?戰時又急躁草率,戰鬥勝利了,還不知道取勝的原因。

襯托了曹劌的遠謀

我認爲魯莊公是位明君,雖然他不懂打仗,但他能廣開言路,虛心聽取曹劌的建議,不獨斷專行,戰後虛心向曹劌請教。

師:是啊!魯莊公最大的優點是善於用人,他能聽取一個普通百姓的建議,也是難能可貴的!

四、總結

“取信於民”是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捕捉戰機”是戰爭勝利的直接原因。

師: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熟悉的有關戰爭文化的句子還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心者爲上,攻城者爲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

師:我們最後齊背全文,在洪亮的讀書聲中結束這堂課。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戰前必須做好政準備——取信於民的道理,在作指揮上,必須重視士氣、詳察敵情、正確運用戰略戰術,善於掌握有利戰機。

2、瞭解作者及《左傳》的有關常識

3、掌握文中重點實虛詞的含義及用法

4、瞭解本文以“論戰”爲中心,裁剪得當的寫作手法

5、分析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及要求:

1、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2、熟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2、熟讀課文。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古今中外,軍事家縱橫捭闔、層出不窮,從創作《孫子兵法》的孫武到編著《孫臏兵法》的孫臏,從“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的曹操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亮,從“不世出”的拿破崙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的毛澤東……這些名字,我們耳熟能詳,可今天,我們要走進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曹劌,他不是國君,卻創造了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他不是軍中大將,卻有着主動請纓親臨沙場智慧的風範,他無愧於“平民軍事家”的稱號。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瞭解背景

春秋初期,齊襄公政令無常,他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逃到魯國和莒國,齊襄公被殺後,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取王位,他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公子糾也在魯國軍隊的護送下,回國搶奪王位,但被齊桓公打敗。魯莊公十年,齊桓公藉口魯國曾幫助過公子糾,舉兵攻魯,弱小的魯國在長勺打敗了入侵的齊國。

相傳魯國史官左丘明在《左傳》中解釋了《春秋》記載的這次著名的“長勺之戰”。下面我們瞭解《左傳》。

2、關於《左傳》

《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3、給出重點字詞,引導學生自讀理解課文。

(1)重點字注音:

guì móu jiàn bó zhé jié mǐ

劌 謀 間 帛 轍 竭 靡

(2)重點詞解釋:

齊師伐我——軍隊;又何間焉——參與;

肉食者鄙——鄙陋。這裏指目光短淺;衣食所安——養;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小大之獄——案件;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戰——可以憑藉;

公將鼓之——擊鼓;公將馳之——驅車(追趕);

彼竭我盈——充滿,這裏指士氣正旺盛;故克之——戰勝。

(3)重點句式及詞語:

1、判斷句式:

①忠之屬也。

②夫戰,勇氣也。

③夫大國,難測也。

(4)古今異義的實詞:

古義今義

間:參與隔開,不連接

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爲正義事業而捨棄生命

獄:案件監獄

可以:兩個詞,意爲“可以憑藉”一個詞,表示可能或許可

(5)重點句翻譯: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3、何以戰?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8、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5、整體感知

文章以時間先後爲順序,記錄了曹劌與魯莊公在戰前、戰中、戰後有關戰爭問題的討論,即:

第一段:戰前(論戰前的準備)

第二段:戰中(敘戰爭的過程)

第三段:戰後(論戰生的原因)

三:學生再讀課文

四:佈置作業:查找關於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瞭解本文以“論戰”爲中心,裁剪得當的寫作手法

2、分析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1、長勺之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2、主要內容

第一段:戰前(論戰前的準備)

第二段:戰中(敘戰爭的過程)

第三段:戰後(論戰生的原因)

二、演角色,品人物,釋疑難

師: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薦兩個同學來分別扮演魯莊公和曹劌,將文中人物的對話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演一場課本劇。

(學生推薦了三名女同學分別扮演同鄉人、魯莊公和曹劌。)

師:這講臺既是魯莊公的王宮,又是戰鬥時所乘的戰車。這場課本劇分三個片斷:請問——參戰——釋疑,每個片斷我先說幾句旁白,你們就開始演。

(三名學生開始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這兩位同學的表演。

學生老師共同評論。

教師設置問題提問:

1、弱小的魯國爲什麼呢取得戰鬥的勝利?

(學生討論,教師巡迴)

學生回答

(1)戰爭前做好準備

(2)戰爭中捉住時機

2、針對學生的第(1)個答案,師問:在戰前,魯莊公針對曹劌的“何以戰”提出了幾個條件?

學生回答:三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師問:曹劌認同哪一個條件?曹劌爲什麼僅憑魯莊公提出的第三個條件,就肯定能與齊軍作戰?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魯莊公按照實情斷案,這是忠於職守,爲民辦實事,能夠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擁護。春秋時各國遇到大型戰爭時,僅憑常規部隊是不夠的,還必須大量地從老百姓中徵兵,如果老百姓不擁護君主,他們就不會跟隨君主去賣命的,正所謂:“君爲舟也,民爲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曹劌深知這點。

板書:戰前——取信於民

師問:如果你是魯國的子民,你會去打仗嗎?

學生回答:願意

師說:看來,魯莊公的取信於民收到了效果。

3、針對學生的第(2)個答案,師說:那好,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到戰國戰場,看一看仗是怎麼打的?

師問:曹劌爲什麼要等到“齊人三鼓”後才讓魯莊公擊鼓進軍?我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解釋的文字?

(學生閱讀文章,從第三段中找到了對應的解釋文字,並大聲讀了出來。)

師:這表現了曹劌善於捕捉戰機,他在戰中捕捉到哪兩個戰機?同學們能不能用文中詞語概括出來?

學生:曹劌抓住了“彼竭我贏”之時進行進攻,抓住“轍亂旗靡”之時進行追擊,可以看出曹劌謹慎小心,深謀遠慮。

(教師板書:戰中——捕捉戰機,戰後——分析勝因)

4、分析曹劌的形象

(緊承上面分析)師說:很好,說出了曹劌是一個謹慎小心,深謀遠慮的人,除了這些,你認爲曹劌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愛國,有膽有識,非凡的戰略思想,卓越的軍事才能。等等,學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自圓其說。

5、分析魯莊公的形象

學生甲回答:善於用人,善於納諫,是個明君。

學生乙回答:昏君,身爲君王卻不懂得打仗。

學生丙回答:是個明君,雖不懂打仗,但他能爲老百姓辦實事,忠於職守。

教師小結: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他把戰爭的勝利時候先寄託在實行“小惠”上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他急切迎戰,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是他善於用人,善於納諫,說明他與昏君還是有區別。

6、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曹劌,魯莊公,現在如果你們是左丘明,也寫一篇關於長勺之戰的文章,你們會怎麼寫?師引導。

生:寫戰爭場面。

師:那本文是怎麼寫的?

生;主要寫論戰。

師:抓住了文題,強調論字。作者爲什麼這麼寫?

生:不語。

師:本文的主角是誰?

生:曹劌。

師:看黑板。曹劌有哪些特點?

生:謹慎小心,深謀遠慮等等。

師:看來這麼寫是有意突出曹劌的嗎/

生:是。

三、學生再次朗讀課文

四、佈置作業

請學生髮揮想象,結合課文第二段,詳寫戰鬥過程。

教學反思:

我開的公開課是本文的第二課時。

在這一課時裏,我嘗試了“學生問題教學法”。問題本應學生自己提出來,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還是保守的自己提出來,所以,課還是略顯傳統。但在學生回答時,例如圍繞曹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上,我對學生的質疑、回答進行了肯定,然後引導他們從文中找依據來爭論,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閱讀體驗,同時又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這節課的教學,我有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面對學生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我的引導有時略顯生硬。有時會將學生硬拽到自己預設的軌道上來的感覺。當課堂生成與教學預設不一致時,教師隨機應變,相機點撥,順勢引導的功夫,我是要千錘百煉,不斷提高的。

總之,不管是成功,還是不足,這節課給我的收穫太大了,有自信,有啓發,有冷靜的審視,有更多的思考,它將使我在語文教學藝術的探索之路上饒有興趣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