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三年級下冊語文《漏》教學反思7篇

教師文案 閱讀(1.48W)

優秀的教學反思是需要我們的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的,爲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相信教師一定都學會了寫教學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三年級下冊語文《漏》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語文《漏》教學反思7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漏》教學反思篇1

第六冊7課《翠鳥》一文,備課會考慮到對於翠鳥這種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小鳥,學生們知之甚少。針對本課必須完成的教學目標,在隨機教研中與顏承麗老師交流時決定採用網上下載的課件,結合掛圖和若干鳥類頭飾,並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的資料。

課堂中,感到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然後分組交流的完成爲學生主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供了適宜的空間,彙報交流中指導學生注意語言準確與生動,培養了想象力與表達力,如出示兩組句子,每句較之前一句都多一個“形容詞”,這樣寫的作用讓學生觀察,讀中比較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抓翠鳥外形美、捉魚本領高這兩部分時,我適時播放了色彩豔麗、富有動感的畫面,藉助了畫面由爪子→頭部→背部→腹部,顏色不斷疊加,呈現了五彩斑斕的羽毛變換,同時配以小鳥清脆的鳴聲,樸棱着翅膀箭一樣捉魚疾飛的身影,魚兒機靈吐水泡的聲音,較好地解決了本課理解上的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不僅感受到了翠鳥外形的豔麗之美,而且極好地體會了翠鳥“釣魚郎”的美稱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們饒有興趣之時,我的一句:“你們喜歡翠鳥嗎?原意背下來翠鳥的美麗和它捉魚本領高的描寫嗎?”學生們齊聲“願意”繼而興趣盎然地背起來,全然沒有了畏難情緒和被動狀態,而此時我依然用課件演示外形分環節畫面,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分層指導課後效果得到檢驗,絕大多數學生均能背誦下來。

之後的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將收集的鳥類知識隨堂介紹展示,感覺學生的語言得到積累,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了,拓展了其知識面,滲透了審美和思想教育。

教學中,尤其是講讀課文中,我認爲課件適時地引入,對於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讀書時的情感投入,確實起到了上述作用。

三年級下冊語文《漏》教學反思篇2

?珍珠泉》一課是略讀課文,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重點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雖然以前也講過閱讀方法,但此次給我印象深刻。因爲在此之前,學習每一篇課文,讓學生讀完課文後,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看法來,學生們都是兩眼向天,不知提什麼問題好,甚至說“沒什麼問題,讀懂了全文”。其實,我心裏很明白,所謂的沒什麼問題,是因爲他們不會提問題。這次,學習《珍珠泉》時,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這時我着急了。下課後,我反覆查閱了有關閱讀教學的資料,得到了一個自認爲可以啓發學生思路的閱讀方法:

1.整體讀全文一次後,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即課文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2.遇到不懂的字詞,就採用多種形式去問,如查字典、請教同學、老師或父母。

3.質疑.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4.反覆讀文,找出答案,從段入手,短中找句,句中找出關鍵字眼。

5.再次感情讀文,體會不同人物所表達的情感。

6.讀完後,看看自己想說些什麼(拓展學生思維)。

沒想到,我這樣一講,同學們的思路頓開,結合課文《珍珠泉》,再讓學生讀文。很快,就有學生提出問題,如:“爲什麼叫珍珠泉?”馬上有同學找到了第三自然段,並把句子找出來了。又如,“珍珠泉周圍有什麼景物?”很多同學搶着把句子找出來並很有感情地讀了出來:“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周圍鑲嵌着不大……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並指出了關鍵詞語“石頭、黑裏透綠的青苔、蕨草、花兒……”通過這一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時,只要我們老師指導的方法得當,學生的思路就能打開。我們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同時更要積極鑽研教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受收到較好的成效。俗話說得好:有怎樣的教師,就有怎樣的學生。

三年級下冊語文《漏》教學反思篇3

在課前,我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自主收集恐龍的圖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資料。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期待,激發興趣,積累相關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恐龍?這些恐龍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讀自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接着以雷龍爲例,讓學生找出描寫雷龍特點的句子,通過討論知道了課文是用“作比較”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雷龍身體非常龐大的特點寫具體的,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它的特點讀出來。小結剛纔學習的方法以後,讓學生循着這樣的思路自學其它恐龍的特點和說明方法,學生能較好地理解課文,能準確地總結出說明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給與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後,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學生的觀察、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後,讓學生做小小解說員,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恐龍,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探究,大大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學生通過查資料、交流的方式,獲得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最後,讓學生猜測恐龍滅絕的原因,學生踊躍發言,答案豐富多彩,極大地發展了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三年級下冊語文《漏》教學反思篇4

1、整個課堂能夠立足文本,對文本的分析還比較透徹,在對皮巧根架橋不容易的過程,學生能夠理解的很好,這樣就方便爲下文做出鋪墊;對文本詳略的設計也比較得當。適當發揮學生的想象進行理解文本。

2、關注了學生內心的獨特感受,爲了更好的讓學生體會架橋的重要性及急水河的危險,這部分設計了讓學生自由想象除了書中列舉的兩個危險外還有什麼危險,學生根據自己的獨特想象和思維進行回答,教師都給予了點評與指導。在體驗橋給大家帶來的方便時也是進行學生自由想象,有的同學能模仿過橋人的語氣來讀課文,這點非常好。

3、進行適當的拓展,一篇簡單的文章,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課文上,而是應該讓學生有其他的收穫或是對文章中心的體會更加深刻,爲此我將道德模範人物進行引入,這讓能讓學生感受到有愛心的人到處都是,藉此來加深對皮巧根也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的理解。對於最後小練筆的設計是對文章的一箇中整體總結。

存在問題之處:

1、在學生與教師配讀的部分,學生和教師的配合不是很默契,顯得有些脫節和牽強,這藥加深平時對學生的訓練,在不用教師語言提示的情況下就能與教師進行很好的配合。

2、在學生自由想象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有些同學還是沒有體會到老師的意圖,教師的提示語也不是很到位,即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依然沒有多大的改觀,所以對於皮巧根橋能給人們帶來的便利理解的還是不到位。

3、對於文章的導入設計的不夠細緻,沒有多大的價值,應該加以深思,導入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凸顯本課文,應該將其作用盡可能的發揮,不要疏忽任意一個環節。

4、整篇文章的處理似乎顯得先急後稍微緩和些,這或許和我自身的語速有關,但是會給聽課的人一種慌忙的感覺,而且每個環節都顯得沒有落到實處,這也是的一個、難以克服的問題,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改正。

三年級下冊語文《漏》教學反思篇5

一、創建趣味、豐富的語文課堂來吸引學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學效果。

我剛教三年級語文教材時,初感新奇,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但同時又擔心應如何吃透新大綱精神,把握教材內容,充分發揮教材的精湛之處。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不能那麼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要必須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更加註重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首先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間互讀互講,小組討論、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能力。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那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另外,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

三年級下冊語文《漏》教學反思篇6

?小蝦》一文的教學,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讀寫結合的方式

課文是北師大版三年級第四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第三自然段寫的是小蝦非常有趣,是文章的重點段,也是教師執教的重點,它是通過寫小蝦吃食很小心來說明的。文中具體寫了小蝦吃食是怎樣小心的:“先……然後……接着再……直到、才”等詞語,把小蝦吃食的有順序的動作寫得生動、具體,突出了小蝦吃食很小心。爲使學生體會這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我先用不同形式的讀理順文章,再找出表示順序的詞,並告訴學生:“有順序地說話能使人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最後讓學生用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說一段話,學生在充分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後說:“放學後……”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引導學生以讀段訓練爲重點,着重注意一段話裏面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繫,這樣既承接了三年級的字詞句的訓練,又爲以後的習作打下了基礎。這一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又提高了能力,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天地,從而也爲夯實寫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二、小組學習的方式

本課第三、四兩個自然段結構相似,第一句都是總寫小蝦特點,後幾句都是圍繞這一特點具體寫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第三自然段,在體會了小蝦有趣的特點之後,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小蝦脾氣不好的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獨立品悟的基礎上彼此交流。這樣不僅深入理解了小蝦的脾氣,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還有幾點體會值得在今後的教學中學習借鑑:

一、抓住重點

本單元的主題是“可愛的小生靈”,教學重點之一是“激發學生仔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我還應該多注重從學生情感上培養他們對小動物的喜愛。作者怎樣知道小動物的可愛?是長期仔細觀察的結果。正因如此,作者才把小蝦的樣子、吃食、脾氣寫得活靈活現。我們在學習中不僅要學習作者寫文章的方法,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來這篇文章的。如果課堂上激發了學生觀察小動物的興趣,那麼在寫作時他們自然會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二、學會備課

平時我們的備課通常是面對一篇文章先讀一遍,再看看教參和參考資料,然後就開始備課,最後在教學時把教參要求的內容講出來。通過這課的教學,我知道了備課時不要着急看教參,要以讀者的角度去反覆讀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動了你,教學時要把這種感受也讓學生體會出來。另外每一課的教學都要對照課標要求,想一想這課教學要落實哪一點,用什麼方式方法去落實。備課點子應打在研讀教材上。教師在讀文章時要能把握作者的思路,把握編者的思路,領會其意圖後,再從內容上設計教案,從表達方法上設計教案,從而達到真正備課的目的。

三年級下冊語文《漏》教學反思篇7

每拿到一篇課文,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篇課文我們應該教什麼。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全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課文重點通過我和小女孩的對話,揭示了摘花瓣的原因。文章的主體是以人物對話的方式展開的。像這樣的對話形式的敘事性文章,我們應該教什麼?我認爲,對於故事情節,內容學生是很容易讀懂,但讀懂並不意味着學會。《新課標》指出:學習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其重點應指向語言文字的實踐性上。因此,本文教學的重點我認爲應該放在學習如何通過提示語和人物語言、動作等描寫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敘事時語言文字的表達精妙以及通過學習課文,學會語言的表達(人物對話的練習)。在語文學習中,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經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剛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以及基礎的對於對話方式表達的初步認識,但還沒有形成能力。本課正好是一次難得的對話表達方法的學習訓練機會。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需要在課文學習中加強練習和培養。而人物的品質學習,應該是在理解語言文字之後自然的感悟。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定位爲:1.本課中關於小女孩摘花動作的詞語以及作者抓住人物動作進行細節描寫的表達方法。2.感受作者以對話方式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手法並通過語言實踐掌握這樣的寫法。3.掌握“俯、摘、捧、懂”等左右結構的字的間架結構,並正確書寫。4.學會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節課我把重難點就放在,爲什麼說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孩子。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中說道,這從月季花是作者門前的,而女孩在別人家門前摘月季花不久說明女孩這樣的行爲是不文明的嗎?爲什麼還要說他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呢?這節課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地學習,讓他們帶這問題到文中去找說明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我發現有的孩子只能找到一句,最多隻能找到兩句,可是反應女孩懂事的句子有三句,通過小組的學習關鍵是能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動起來,我覺得這纔是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裏練說,說說你從你劃的那句話裏你感受到了什麼?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句式,讓學生自己先練着,把這句話說完整。能夠完整地回答一個問題。整堂課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不再是隻做課堂上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