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口號標語>

2021寒露的文化特色及養生要點

口號標語 閱讀(3.07W)
寒露養生重在收,對應到一天之中的寒露小時令就是吃飯。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2021寒露的文化特色及養生要點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2021寒露的文化特色及養生要點
 
寒露飲食文化特色
 
 
1、柿子
 
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軟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澀、性寒,入肺、脾、胃,清熱潤肺。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兩倍。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
 
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飯後食用,儘量少食柿皮。同時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2、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爲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如今的菊花酒做法一般是用甘菊花2000克、枸杞500克、當歸500克、生地黃1000克,加水適量煎汁,用紗布過濾後待用。用糯米3000克,洗淨後加清水適量煎至半熟瀝乾,與菊花汁混勻蒸熟,拌入適量酒麴,裝入瓦壇中,包好發酵,直到有甜味時即成。
 
 
3、螃蟹
 
老南京關於寒露的習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裝等。也有俗話說“寒露髮腳,霜降捉着,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農曆十月以後,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
 
蒸食螃蟹最營養!用手捏住螃蟹兩排腿根處的大蓋兩側,然後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儘量刷乾淨再放在盛器裏;再將薑末放在小酒碗內,加熬熟的醬油、白糖、味精、黃酒、麻油攪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後,將螃蟹上籠,用火蒸15至20分鐘,至蟹殼呈鮮紅色時取出。
 
4、花糕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爲“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花糕因“糕”與“高”諧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親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制花糕的原料分爲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餡料(棗泥、花生仁、葡萄乾、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經和麪、制酥、包餡後,將生坯拍成兩個片中間夾上各種果仁,然後上爐燒烤,即成外形美觀,色澤素雅的重陽花糕。
 
寒露養生要點
 
 
寒露到,不露腿,三保暖,順天意;
 
七點後,不進食,喝足水,防腦梗。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1、預防秋燥
 
秋天氣候乾燥,因而皮膚水分蒸發快,故易造成皮膚乾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祕結等,因此秋天預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則。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溼度,重視補充機體水分,要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爲了防止皮膚乾燥可塗擦各種護膚霜。但應注意口脣乾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頭經常舔口脣,否則會使口脣乾燥皸裂加重。
 
2、多飲湯水
 
秋季空氣乾燥,把進補的物品製成湯水服用比較適宜。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蔔、蓮藕等加入魚、肉等做成湯,如花生雞爪湯、蓮藕牛肉湯、菠菜豬肝湯、蘿蔔排骨湯等。還可食用有利尿解熱作用的寒涼類水果,如蘋果、雪梨、柑橘、荸薺、葡萄等,可補充大量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秋季氣候乾燥,口渴感強,但不宜多飲含氣體的飲料,可選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頻頻飲服,既可補充體內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療作用。
 
3、增強體力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鍊,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鍊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鍊,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4、預防疾病
 
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發病的高峯期,極容易導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致復發、病情惡化。因此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提高警惕加強預防,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藥品,以防萬一。
 
5、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牀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這類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爲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寒露養生技巧
 
1、養生先養腳,寒露腳不露
 
過了“寒露”後,天氣漸漸涼爽了,有諺語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就是告誡人們應注意天氣變化,特別要注重保暖,及時增減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腳,以防“寒從足生”。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爲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專家提醒,腳部受涼,特別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爲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輕則引起外感咳嗽,重則可使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發作。
 
2、多吃甘淡滋潤食物
 
飲食養生方面,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乾口燥等症,如芝麻、糯米、乳製品等,多吃新鮮水果,如梨、柿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蝦、牛肉等食品。同時,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3、保證睡眠充足以緩解秋乏
 
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以適應“秋乏”。而每到氣候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氣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有關,因爲人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減慢,易於形成血栓。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爲避免血栓的形成,建議大家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4、積極鍛鍊防秋病
 
寒露以後,氣溫下降,晝夜溫差變化增大,此時最容易引發感冒。小編提醒,適時添加衣服,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此時天氣寒冷,人們出去運動的機會相對較少,在居室中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這時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使身體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環境之中。另外,秋季特有的肅殺之氣容易使人們傷感,情緒不穩定,即秋愁。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泄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也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