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朗讀者》觀後感五篇

觀後感 閱讀(1.04W)

  《朗讀者》觀後感五篇

朗讀者第五期的主題是第一次,第一次意味着什麼,你知道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朗讀者》觀後感,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朗讀者》觀後感五篇

 

《朗讀者》觀後感一

朗讀者第五期,主題詞:第一次。董卿: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往往第一次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爲它是探索、是挑戰、是相遇、,所以你的人生能夠擁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我們的人生越豐富、越多彩。朱自清的《春》,麥克斯埃爾曼的《我們最需要的》,羅伯特彭斯的《往昔的時光》蕭乾先生的《夢之谷》。我們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第一次,難忘而保貴,它意味着我們的成長,其實細想來,我們每個人都在第一次過自己的人生不是嗎?這條不能回頭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許多不可複製的第一次,讓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末來。第一位嘉賓王學圻,朗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大家首先會想到這位資深老戲骨塑造的軍人、硬漢等形象。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他在1998年的時候還當過電影導演,拍的是舞蹈家楊麗萍的故事,名叫《太陽鳥》。

時隔近20年,王學圻在《朗讀者》與大家分享他第一次當導演的故事,現場他時而開懷大笑,時而神情凝重,時而滔滔不絕,時而陷入沉思。第二位嘉賓柯潔,朗讀《哈利波特與死之聖器》,獻給來自末來的對手,年僅19歲的柯潔從國小習圍棋,現在是職業棋手,目前排名世界第一。今年1月,谷歌宣佈推出真正2.0版本的阿爾法圍棋。第三位嘉賓徐鏡清,朗讀了巴金的《燈》,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難忘的第一次,對於許鏡清先生來說,人生最深刻的第一次莫過於舉辦音樂會,這也是他輾轉了30年的心願。

此次,許鏡清先生首次走上《朗讀者》的舞臺,與董卿講述舉辦音樂會的“九九八十一難”。第四位嘉賓劉震雲,朗讀了自己的《一句頂一萬句》,喜歡他的“喜歡跟兩分鐘之內能搞定事的人打交道”,2016年,劉震雲的兩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蓮》和《一句頂一萬句》電影版上映,掀起熱潮。《一句頂一萬句》由他的女兒劉雨霖執導,這是父女兩人的第一次合作。第五位嘉賓京劇名角王佩瑜,朗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王佩瑜14歲時由票友舅舅領進京劇大門,初學老旦,短短几個月就以一出《釣金龜》獲得江蘇省票友大賽第一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第六位嘉賓楊利偉,朗讀自己的《天地九重》“我們身爲軍人,本身就準備風險和犧牲,存在風險是載人航天的正常現象,這不會動搖我。”表達對於戰友、同事以及爲中國航天事業做出貢獻的背後的每一個人的敬意。

開心到今天能及時寫完觀後感及自己想記錄的東西,也越發喜歡這檔節目,也越發喜歡文字。

《朗讀者》觀後感二

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在電子快速閱讀的衝擊下,在忙於工作、忙於生活的各種藉口裏,越來越多的人缺少“坐冷板凳”讀書的韌勁和毅力,越來越多的文化底蘊被模糊,經典背後的情感不被理解,失去了她的感染了和號召力。目前國人閱讀量少的問題引起大家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力量發出號召---多讀書、讀好書。

積學貴有恆。讀書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自己,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目的性,要在讀書中積累知識、提升自我,當你在埋怨沒時間讀書時,你的讀書時間在浪費,當你的瀏覽各種八卦新聞時,你的讀書時間在流逝。在工作和生活的空隙,要善於規劃時間,善於利用時間,哪怕一天只讀一小段,常時間的積累也是不容忽視的。要有“坐冷板凳”的毅力,魯迅說自己“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要善於利用零星時間,堅持學習,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學思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中要有問題意識,以“問題”作爲落腳點和出發點,讀書不是爲了看完一本書,而是要將讀書的過程作爲一個深入思考問題的過程,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能啓迪智慧,能使人思想厚重。

讀書過程中要勤動筆墨,善於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留下自己的心得,培養思考的能力,善於綜合、分析、提煉,使思想厚重,提升自我的道德修養和能力水平。

理論聯繫實際。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本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後人在讀書中發散思考,總結經驗,在實踐中活用讀書時習來的智慧,將讀書與具體工作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紙上談兵”的趙括,致兵敗國衰;“自幼熟讀兵法”的馬謖,信奉教條,敗於街亭。

作爲“兩個一百年”建設的當代青年,要多讀書、讀好書,用智慧的、奉獻的青春書寫祖國美好的未來。

《朗讀者》觀後感三

在滿屏皆是明星真人秀、歌舞秀的當下,今年的電視綜藝開始涌現出一股清流,先是黑龍江衛視《見字如面》的清風襲來,沁人心脾,緊接着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輪番登場,盡顯文學風範。《朗讀者》將朗讀者的個人經歷融入經典篇章中,傳遞真實的情感。節目播出後,豆瓣評分高達9.5,微博榜單持續上榜3小時,連續兩小時總榜第一,張梓琳、許淵衝等嘉賓紛紛登上微博熱搜,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文學類綜藝節目若只是正襟危坐地談古論今,抑或一本正經地解析評說,只會收穫曲高和寡的距離感,很難引發共鳴。《朗讀者》的成功在於將文字和人結合,以情感貫穿始終,使觀衆在重讀經典中回味朗讀者的非凡人生。“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讓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如果僅僅是心靈雞湯,這句話確實談不上多麼非凡脫俗,但是經由一位96歲高齡的翻譯家說出來後,就更容易引人感懷。在國內外先後出版英文、法文翻譯作品160餘部的許淵衝並沒有止步於以往的成就,已近百歲卻依然筆耕不輟。面對疾病的侵擾,依然堅持“白天時間不夠,就向夜晚偷時間”。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說,就連年輕人都很難做到的事情,他卻堅持了下來。聽障者楊乃斌的母親心甘情願作爲兒子的耳朵陪伴其16年,終將兒子培養成大學生,兒子朗讀起冰心的《不爲什麼》時,便更具情感的溫度。當楊乃斌用流暢的語言當場朗誦“媽媽,你到底爲什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溫柔的,不遲疑地說:不爲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相信淚溼於心的並非楊乃斌的媽媽一人。當老舍筆下的《宗月大師》再次由濮存昕讀出來後,人們體味到的不僅是由老戲骨抑揚頓挫的朗讀展現出的老北京的生活畫卷,更多的是作家與朗讀者相似的人生經歷。

《朗讀者》觀後感四

如今人們在綜藝電視節目上消磨的時間毫不亞於影視劇。有人說類似《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這樣弘揚文化的綜藝類節目的出現,預示着真正優質的“中國綜藝”,終於從《跑男》等真人秀節目所開闢的流俗泥沼中脫穎而出,並有望將主流的電視節目觀,引領到一個傳播文化、更具深遠意義的層面。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作爲主持人兼製作人早已圈粉無數的董卿必然是節目一大看點,關於節目走紅本身對“中國綜藝”的大局觀影響她也發表過這樣的見解:“我並不認爲《朗讀者》獲得關注標誌着文化節目就開始大火,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

任何時候,在任何國家,朗讀都是傳播文化、傳遞思想、傳承精神的最好手段。《朗讀者》的節目編排很簡單,每期會設定一個串聯全場的主題詞,比如第一期是“遇見”。以此爲題,以詩詞,散文等形式來分享嘉賓故事,感動觀衆。有些觀衆看過第一期後不由會想起《見字如面》,雖說實際《朗讀者》與其在企劃上並無關聯。但事實上,同屬三大“清流綜藝”的《中國詩詞大會》也曾採用過與之相似的形式,將參賽選手的“詩詞人生”植入節目內核,引起觀衆共鳴。

《朗讀者》觀後感五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這類新模式成爲引領趨勢的又一次有益創新,再次掀起了民衆誦讀經典的熱潮,通過朗讀挖掘文字背後的文化價值,體悟不同時代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情感世界。《朗誦者》於CCTV-1、CCTV-3黃金時段聯合播出。

據悉,第三期節目以“眼淚”爲主題,邀請到“九球天后”潘曉婷作爲嘉賓,在節目中,她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童年時就開始接觸檯球,她以一篇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舊事》中的一段致謝自己的父親。

而本週六(3月11日)將要播出的第四期,是許久沒有在電視熒幕上露面的李亞鵬。節目中李亞鵬首度講述和女兒李嫣在生活中點滴的小故事。還有唱着《那些花兒》的劉惜君,也來到現場朗誦。

節目中,當主持人董卿問到李亞鵬這20年來最大的改變時,他表示:“我女兒的到來,給予了我人生最大的變化”。隨後,李亞鵬不僅將女兒李嫣在情人節親手給自己做的巧克力當做小禮物送給了董卿,還首度展示出了女兒送給他的生日賀卡,卡片中寫道:“一天天的過去了,你還在抽菸,每一次抽菸都在傷害你的身體,這是你45歲的生日,我不會再跟你說第二次,我愛你,如果你不抽菸,我會更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