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知識閱讀>

寒食節來歷和詩句

知識閱讀 閱讀(2.98W)


寒食節來歷和詩句

大家一起來了解寒食節的來歷吧,非常特別的一個節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寒食節的來歷,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歡!


  寒食節的來歷

關於寒食節的起源有不同說法。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爲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願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爲介山,並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乾糧和冷食。

  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後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這個特殊的紀念節日。


民俗專家介紹說,漢代以前,寒食節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個月爲期。整整一個月都吃冷食,對身體實在不利,漢代改爲3天。

寒食節從晉國開始後,延續了不少年代,中間也有嚴禁寒食習俗的,如三國時期的曹操。但時間不長,“寒食禁火”之風又在民間自發興起。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寒食節都被當作重大的節日。唐朝時也仍然被作爲全國性的隆重節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寫過關於寒食節的詩文。

專家表示,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爲一。晚唐、宋以後,禁火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許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習俗。明清時期,寒食節期間已經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們寒食了。

趙之珩說,寒食節禁火冷食的習俗,連同寒食節本身,在我國大多數地區慢慢消失了。或者說寒食節成了清明節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這個節日,有助於人們挖掘我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和民俗內涵,非常有意義。

  寒食節的詩句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寒食 / 寒食日即事》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寒食》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孟雲卿《寒食》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蘇軾《寒食雨二首》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畫樓洗淨鴛鴦瓦,彩繩半溼鞦韆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嫋間花鈿,捲簾直出畫堂前。——韋莊《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多。——張槊《寒食》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趙長卿《臨江仙·暮春》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丘處機《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

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韓?《夜深 / 寒食夜》

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雲表《寒食詩》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媼引濃妝女,兒扶爛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