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就業形勢>

奇瑞到底是怎樣的企業?

就業形勢 閱讀(1.75W)
奇瑞到底是怎樣的企業?

這裏轉一篇關於奇瑞的討論,是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第二屆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會員路風的答辯

(一)------------從競爭力說起

  路風:很高興,跟大家隨便聊聊,因爲特別忙,所以不可能有什麼展開。這樣我想從自主開發講起,因爲現在關於自主開發,特別是汽車工業的自主開發是一個很火爆的話題,新浪網的汽車版上炒得一塌糊塗,網友評論也特別多。這兩年汽車工業高速成長,但是同時你看大街上跑的車,百分之九十都是外國牌子。這個對比很鮮明,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從今年開始到兩會期間,自主品牌、自主開發成爲一個熱門的話題,之後一浪高過一浪,正在熱頭上。整個看,從媒體報道,大家可以看出來,輿論也有一個很大的改變,正在強調自主開發,我今天上午參加《人民日報》和《中國汽車報搞》的一個汽車創新論壇,主題也是自主開發和自主品牌。本來下午還沒完,我說我已經先答應這裏來討論了。  

  對於這個問題有不同的意見,多數人士主張自主開發,當然也有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說你要全走自主開發,自主品牌,那是在反對開放了。那我們就談一談,爲什麼在開放的條件下還一定要堅持自主開發的問題。我以汽車工業爲例,然後講一講自主開發企業奇瑞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有個概念叫競爭力,什麼叫競爭力呢?競爭力是一個開放時代的關鍵的詞,如果你是封閉經濟的話,像我們過去計劃經濟封閉的時候,就不存在競爭力的問題,爲什麼呢?因爲不管你中國企業的效率高也好,低也好,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是隔絕的。但是現在加入WTO,經濟全球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看到商品、服務、資本還有少數高技能的人才跨越國界的流動。這種流動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競爭。也就是說現在的企業、工業和任何一個國家都越來越暴露在一個世界範圍的市場競爭面前。競爭力的問題實際上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什麼叫競爭力?競爭力並不是指的實物生產率,比如說畝產糧食多少斤,人均鋼產量多少噸。爲什麼不是指這個呢?因爲在開放的市場條件,如果你的產品是可替代性強的產品,你會發現你生產的越多,市場價格越低,你得到的就越少,甚至有可能造成積壓,最後生產者血本無歸。舉個例子,這幾年彩電打價格戰,產品價格很低。你看那麼大屏幕的彩電才賣一千多塊錢,有的企業老總說賣臺大彩電才掙半隻燒鴨子錢,而且最近被反傾銷以後,國內的市場價格又得受到影響。原因就是低水平重複,產品可替代性太高。中國生產很多便宜的產品,那個東西你生產很多,但並不賺錢。競爭力指的是什麼,競爭力指的是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能夠在質量上、性能上及服務上爲消費者提供難以替代的價值。什麼叫難以替代的價值?你買奔馳車他就給你提供一種價值,這是難以替代的。耐克鞋沒有一根一線是在美國做的,但是他就靠品牌把利潤的大頭賺走了,因爲大家相信他的質量,相信他的風格。品牌代表一種精神的作用,爲什麼你去買意大利服裝,立刻就願意多掏一千塊錢?這些東西是長期培育的,品牌是其一個標籤,他能給你帶來除了實際用途,還有其他的精神上、心理上的價值。競爭力表現爲高贏利能力,其來源就是難以替代、難以模仿的這些東西。現在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你只能從事比較低端的生產,那麼你從事的這些經濟活動或工業生產,就變成可以高度替代的東西,所以說你是處在全球產業鏈的末端。可以替代的意思是什麼呢?今天你的勞動力成本低的時候,跨國公司可以在你這生產,但是有一天你的高了,又出現比你更低的地方,他很容易就能把資本轉移了。爲什麼那麼容易轉移呢?因爲你是最容易替代的。你不就是簡單的組裝嘛。如果要有競爭力就需要有能力,有技術,還有其他的,包括品牌營銷等等,我們講組織能力,然後你有這個能力的基礎,品牌是一個標誌,然後你才能在國際產業鏈中從事越來越難以替代的工作,這個時候利潤是往這走的,也就是說能力決定了全球財富的分配,有能力者拿大頭,打工的拿小頭。

  我先說一下這樣的概念,然後講到中國的汽車工業。汽車工業大家都知道中國走了二十年合資的道路,比如上海大衆,上海通用、一汽大衆、東風日產、東風雪鐵龍,等等。走合資道路有歷史原因,首先要承認中國的工業技術水平比先進國家的低,汽車工業又非常明顯,另外還有體制上的因素,所以合資道路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上起過積極的作用。但是國家的政策初衷從來沒有說我們就這樣永遠走下去,政策目標始終是說,我們最後要達到自主開發。幾次產業政策的文件從來都是這麼說的,但爲什麼走到現在反而走不出來了?我們從技術上分析,政府的產業政策目標是個三段論:第一是從先進的國家引進先進的產品技術,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實現零部件的國產化,第二步走完了,然後第三步達到自主開發。二十年過去以後,我們發現結果是離自主開發這個目標不是更近了,而是更遠了。爲什麼?因爲這個三段論的假設是錯的。生產零部件的能力跟汽車的整車開發能力是兩回事,且不說所謂的零部件國產化實際上還是大量由合資企業生產的(比如大衆來了,它的供應廠商也來了,跟中國企業合資,而中國企業仍然是用現成的圖紙來生產),就是零部件你都能生產了,你也開發不出來整車。就跟造飛機似的,你給人家生產尾翼,你生產的再好,你有本事去造一架飛機嗎?兩者的知識性質是不一樣的,技術活動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三段論是個錯的,而且錯大了,以爲能夠通過走合資道路的三段論來獲得開發能力,就把自己原來品牌、產品開發平臺全給放棄了,如老紅旗,不要了,嫌技術落後,上海牌轎車不要了。結果自己的產品開發平臺完全沒有了。沒有以後就在做引進的車,然後零部件國產化也是爲它服務,這樣做了二十年。我說不要說二十年,這樣幹再過一百年你也不會開發一輛汽車。

  (二)------------堅持要自主開發

  汽車產業政策不重視自主開發,把重點放在產業集中度和單個企業的規模上。爲了追求產業集中度,爲了追求規模,限制國內競爭,實行高關稅。高關稅本意是爲了保護民族工業,至少願望是好的,但是它跟幾個東西合併了就有問題了。國內的企業除了定點的,誰都不許進,國外有高關稅一擋,所以中國汽車市場就維持一個高價格、高利潤、而價格。高利潤使你的合資模式過得挺舒服,外國企業一進來,必須和中國企業合資,要不然你就進不了中國市場,你要賣產品很難,因爲他關稅很高。然後要合資,比例有限制,不能超過50%,合資的數量也有限制,一個外國企業不能超過兩個合資企業。這樣的保護使中國的這幾家企業顯得挺有優勢的,日子好過,就這麼一路走下來了。但現在的問題是什麼?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從這個過程來看,第一產品開發的能力只能從產品開發的實踐來,跟怎麼做零部件是兩回事,你如果不去產品開發的話,你永遠不會,但是我們這個合資企業就差這一步。第二是合資企業能不能搞產品開發呢?至少現實中不能,爲什麼不能?這個產品呀,我們的合資模式,自己沒有產品技術,從外方引進一個現成的產品,然後在合資企業生產,不管是帕薩特也好,捷達也好,奧迪也好,我們注意這個產品的知識產權是外方的。那麼這個知識產權在開發過程中,不僅僅表現爲誰投資誰就有知識產權,不是這麼簡單。它在實際過程中表現爲一個控制權,爲什麼?產品開發的整個流程,他這個知識產權都要體現在設計確認權上,設計確認權上是什麼意思,就是你開發的流程每一個步驟完成的時候,你都要有一個設計上的確認,這個確認是由產品開發方來確認的,整車實際上有大量的零部件是外購的。但零部件用在整車上必須由整車的開發方確認。確認的同時是承擔了一種責任,比如說你要開的汽車發動機出了毛病了,沒有任何消費者會去找發動機的廠方,肯定找整車廠方,所以這個東西用在整車上的時候,表明我對這個承擔責任了。同時,這是他的的知識產權,在這種情況下當你從外引進一些產品技術的時候,他要付費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個螺絲釘都不能改,比如上海大衆,有一箇中國工程師發現他有一個螺帽圖紙畫錯了,結果後來德方還承認錯了,螺帽沒錯,圖紙畫錯了,但是這個圖紙你是不能改的。上海大衆也沒權改,必須由德國大衆來改。爲什麼?因爲設計確認權在他那裏,只有他能控制這個。你要改,修改後的設計的產權是誰的,這個問題就出了。所以我們合資企業實際情況,你是連人家螺絲都不能改的。但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還學到什麼呀?沒有什麼可學的。你什麼也學不到。他會不會搞產品開發呢?不會搞,你想中方你沒有這個能力,產品開發權是對方的。你說現在因爲政府的要求,你們50%對50%股權,他爲什麼要用他比你多得多的知識和技能用到這來跟你一塊開發一個產品,開發後的知識產權你立刻就得到50%,這不符合實際,這不是說外國企業很壞,中國企業反過來他也不會。

  我跟中興通訊的一個工程師聊過,他說我們到其他國家銷售設備怎麼會把我的核心技術給他呢?這是企業的命根子,企業靠這個贏利,靠這個生存的,所以他不會這樣做的。所以合資企業根本就不會搞產品開發,而且也不能容許你中方去學習他跟他去學產品開發,還有人說走第三條道路,比如說把上海通用這個品牌做成中國的,我說這是瞎扯。別克的品牌一百年了,到你這兩年,變成中國品牌,可能嗎?你試試!你只能騙騙中國人。上海通用的高層說我們上海通用實際上是中國企業,這是哄哄中國政府,哄哄中國老百姓,那個高端技術全在他本部,他怎麼會是中國企業,他不是中國企業,這是非常顯而易見的。現在問題是這樣,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汽車市場要越來越開放,因爲中國加入WTO,有一個承諾,明年原來進口配額全部取消了,過去我們控制進品的時候保護有幾條,高關稅,然後有進品配額,零部件國產化的要求。零部件國產化的要求與WTO相比取消了,到明年進品配額全部取消了。

  (三)----------- 風雲橫空出世

  我國的關稅曾經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