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3.25W)

讀書可以使我們的思想富裕起來,做一個充滿智慧的人,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範文
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範文

豆豆家推薦的李躍兒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書,作者李躍兒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到“孩子的狀態就是父母的狀態”、“孩子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原因”,經過這一段時間在豆豆家的學習積累,我已經非常認可這兩點。看看她和其他家長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裏面也有我的縮影,欣慰的是雖然我還沒做到先知先覺,至少已經後知後覺了。

書裏有一些內容讓我感觸頗深,首先是“孩子的行爲已經把一切都說明了,爲什麼非要說呢”,天哪,我就是這樣糾結的啊,我就是覺得一鳴說的不夠,太少用語言去表達自己,我是知道他已經用行動來表達了,但是我就是糾結他,要求他說出來,可是越逼越不行,經常不歡而散。

“錯誤是有價值的,學習和家庭應該是允許孩子犯錯的地方”,大人也會犯錯了,犯錯是正常的,而且我們會在錯誤中成長。

“帶孩子就像種菜,天天盯着的反而長不好”,這個我最有體會了,一鳴寫作業、錄音頻、閱讀,只要我在旁邊他就搞不好,我看到他做的不好的地方會不停挑刺,他就越做不好,情緒越來越差,後來索性讓他自己在房間裏安靜的做,我做自己的事情,效果反而來的更好,對兩個人都好。早上起牀也是,孩子總是會磨磨蹭蹭的,之前我會提醒他,語氣也不太好,我們兩個人感受的很差,後來跟他做了約定,定好出門時間,中間時段他自己安排,也沒有遲到,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好,在關注和放手之間把握分寸。

我在書中也學到如何去賞識孩子,賞識需要具體所指,避免系統誇獎;另外通過“示弱”的方式來賞識孩子,也是很好的方法,周邊看到有媽媽這樣做的,孩子有成就感、沒有依賴性,獨立能力很強。在象棋這個事情上,我已經嚐到甜頭,正在往學習中延伸。

我非常同意李躍兒的觀點:只要父母把心帶回家,就能把孩子的心安駐在心裏;要是孩子的心已經丟失,你也能找回;只要父母能夠找到自己的幸福,你的孩子也就能夠生活在幸福之中了。所以爲了孩子的幸福,我們需要自修內功,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生活精彩起來,多學習多交流,和孩子共進步。

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範文

假期讀了《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書,這是由酷愛藝術的女畫家李躍兒撰寫的一部關於教育的專著,她在經歷了太多傳統教育的失敗後,大徹大悟:終於從高於孩子的“教育寶座”回到了以平等的生命來看待孩子的成長,開始享受欣賞孩子們創造的多彩世界。這是一部愛育的宣言,居高臨下的教育會壓抑、束縛甚至扼殺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平等的愛育卻能大大發揮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創潛能。作者在書中通過具體的事例深入闡述了成人、教育者、老師、父母——不當的教育對孩子身心造成的影響與傷害。

通過讀這本書,也讓既身爲教師也身爲母親的我有了重新的思考,讓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我們應該尊重、理解、支持孩子,而不應該灌輸與強制,現在的孩子不缺吃穿,不缺玩具,絕大多數孩子也都能上起學,那麼現在的孩子幸福嗎?我以前給孩子上課時也經常說:“看你們多幸福,有吃有穿,有父母愛,我們小時候——”可孩子們好像不大認同我的觀點,有的默不作聲,有的直接就低聲說:“幸福什麼呀,一點也不幸福——”我簡直有些震驚,非常意外。後來我問他們嚮往的幸福是什麼,他們七嘴八舌的告訴我:有的說想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不起牀,躺在牀上睡懶覺;有的說想真真正正的放個長假去海邊玩;有的說可以買很多好吃的在牀上吃,不要聽到父母的嘮叨;有的說老師能不能少留點作業,給我們點自己的時間做些我們自己喜歡的事情——

孩子們嚮往的幸福豐富多彩、五花八門。但深入的想想,他們說的只不過是自己的真實感受,有些事情確實讓他們感覺不自在、不舒服,甚至不幸福了,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社會、教育者、老師、家長——-太多因素導致孩子沒有幸福感。

現在社會獨生子女居多,競爭壓力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便不惜重金、不遺餘力地給孩子開小竈,送入各種補課班“深造”,就拿我朋友的妹妹家的孩子來說吧,家在義烏,今年十歲,四年級,除了正常上學外,要學習書法、乒乓球、大橋外語、電子琴,偶爾還要學習游泳。爲了孩子學習方便,特意買輛車,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而每個月花在孩子身上的費用一大筆。我以爲這孩子各方面都應該是非常出色的,可就在前幾天去他家時我才發現,我的想法是錯誤的,晚上八點時,他的父母開始互相讓對方輔導孩子一篇寫人的作文(學校留的作業),後來任務落到了媽媽的身上,媽媽開始埋怨:“讓孩子學作文你不讓,一寫作文就不會,我也不會呀。哎呀,正好阿姨是老師,讓阿姨教教你吧。”任務又落到了我身上。其實我已經很累很困了,沒辦法硬着頭皮接受吧,這孩子,我給他輔導他不聽,一會吹兩下笛子,一會擺弄手裏吃零食積攢的積分卡,一會又滑兩下滑板車(就在地板上),一會又看一眼電視。我又不好意思聲嚴厲色地說他,寫的字很毛草,還有很多錯字。我讓他好好寫字,他理直氣壯地說:“這又不是在學書法,寫那麼好有什麼用?”後來,幾乎是我說一句,他寫一句,完全是我的作文他代筆。一直到十點多才完成這篇作文。躺在牀上,我已全無睡意,社會的競爭、家長的望子成龍、老師及學校的追求升學率——這一切都強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其實孩子一點都不幸福,甚至有的孩子說爸爸媽媽把他們生下來就是爲了折磨他們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各種補課班裏,孩子們學到了什麼,補課老師爲了能留住孩子,長期在自己的班裏補課,絞盡腦汁、想盡了一切辦法:凡事哄着孩子,上課時可以吃零食、可以嬉笑打鬧、甚至給發點糖和獎品取悅孩子們。結果孩子在學習上沒有一點好習慣,學的越多孩子越煩。我們所說的平等自由的愛育,絕不是縱容。今年義烏要求嚴,假期不許補課,很多家長認爲別人都不補我們補,效果會更好,於是補習又轉到了“地下”,打起了游擊戰。就這樣大家看你也補、他也補,多數都在補,也就跟着補。

真不知道這樣的惡性循環何時是個頭?我們的教育何時能走出誤區?孩子的幸福何時能還給他們?

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範文

李躍兒這個人一開始我並不熟悉,認識她來自於她的這本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裏面生活、真摯的言語所吸引,她的字裏行間流露出淡淡的溫馨,沒有華麗文藻,沒有專業的術語。她站在一個敘事者的角度,詳盡卻不繁複的講述一個一個她所遇到、看到、聽到的故事。不講爲什麼,應該怎樣去做。

她用一條條平凡的字句,領導你不由自主得去領悟、去思考,讓人慾罷不能,越讀越深入,完全地沉浸其中。

在她的心中,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純淨的種子,種子如何發芽、如何成長來源於澆灌者。所以,孩子犯得一切錯誤都是父母無知、不重視而造成的。首先應受到教育的應該是父母,只有父母擁有了健康、科學的教育觀,幼兒的教育質量才能提高。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記憶猶新:孩子是通過自己生活的經歷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當他發現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愛他時,講來他就會認爲自己是被歡迎被接納的;當他發現他的父母不愛他時,他就會認爲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會輕易愛他,也不會接納他。

我很認同這段話,在現今這個高速發咋還能的社會,我們更多關注、追求的是如何更高效、迅捷的方法。教育者被要求高學歷、高素質,各種技能的比賽、書面的文章。而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教育者被評定能不能勝任幼兒教育這一職業時,是不是要再次評定他是否懷有一顆有愛的心?幼兒工作之瑣碎、繁複不同於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保育與教育兩者間,我們更趨向於保育。

剛剛脫離父母的孩子有着獨自面對社會的恐懼,用蹣跚的小腿走向遠方,離開他們的小世界迎接陌生。在這種環境下,我想再強大的技能知識都是無力的,如果這時的教育者沒有一顆愛的心,面對孩子的哭鬧,他煩了;面對孩子的調皮,他惱了;面對孩子的彷徨與無知,他厭了。

那他就算天下第一又如何呢?如果我們心中都有愛,是不是就不會出現許多幼兒園教育者虐傷孩子的事件了呢?

父母的愛、老師的愛、同伴的愛,缺一不可!教育者的愛尤爲重要,他引導孩子幼小的心,讓他們鍛鍊敢於面對困難的意志;他呵護孩子受傷的心,以愛撫平破碎使其強韌;他保護孩子懵懂的心,使他們有一個溫暖的臂彎。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許我們都要反思,看完全書我才覺得這句話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驚心。沒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寶劍的騎士,這樣的他將如何面對在以後道路上所遇到的荊棘?他的人生還能完整嗎?請還給孩子幸福之劍,請守護孩子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