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精選熱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心得體會 閱讀(2.77W)

通過讀好書可以培養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它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熱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以供參考。

精選熱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精選熱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我也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沒有讀到這本書之前,我總是驕傲自滿地認爲自己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可是,讀完這本書後,我汗顏呀!我離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太遠了。

李躍兒認爲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礎。“孩子是腳,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腳的大小、形狀,腳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夠製造出合腳的鞋子;同樣,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長機制的前提下,才能設計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還給孩子本應有的幸福,呵護與珍愛幸福童年,我們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職責,但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缺乏嘗試的教育方法帶給我們觀念與現實強烈的衝擊。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數成績,而忽視孩子們的心靈成長。片面的應試教育,使我們不願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錯誤中成長啊!我們卻總是在斥責聲中磨盡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李躍兒老師認爲“素質教育是愛的教育。教育者應是天使,而不是上帝!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愛來愛孩子,同時要孩子學會愛,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所有美好的東西,這就是愛的交互,也是教育的終極目

標。”將人的素質比做一棵樹的話,心靈是根,精神是幹,能力是枝,知識是葉。老師是什麼?是種植美好感覺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靈的明燈。成爲老師的先決條件是愛,但只有愛心遠遠不夠,還得具備很高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做到智慧的愛而不是愚昧的愛。老師對兒童教育的價值觀應該給他們發展的自由,獲得了這個自由,他的敏感期就會發展得很充分,他的成長是快樂幸福的。書中所說的正面賞識教育、示弱賞識方法是我們可以經常運用到工作中的最有效的教育智慧。可是,實際教學中我們又做到了多少呢?

讀她,就像品一杯香茗,恬靜而淡雅;讀她,就像和一個朋友在交流,親切而自然;讀她,就像在一面光潔的鏡子前觀照自己,渺小而卑微;讀她,就像咂塵封的老酒,迷醉而癡狂。她——使我的心靈受到震撼,使我的靈魂受到洗禮。感謝李躍兒,在這個時候,爲我、爲許許多多迷失在教育裏的人們,傾情奉獻了這樣的一本好書,這樣的一個理念,這樣的一份情感,這樣的一聲愛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慶幸——我讀到到了她。

雖然距她的教育觀點還差得很遠很遠,但是,自從讀完這本書後,我就向着“愛——無私的愛自己的學生,愛

——對教育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的方向努力了。她的愛育觀就像教育界裏的航燈,給了我們前進的方向。

精選熱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讀書是人生的一個樂趣,讀一本好書,更是樂趣中的幸福。《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讓人產生幸福的好書。

這本書的作者李躍兒是有着一顆真愛之心的人,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生活、用愛去昇華生活的一個人,在她的書裏處處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顫的實例,每一個在她筆下的受傳統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讓人勾勒出來,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用不當方法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可憐或可悲的命運沉重得令人窒息,要麼淪爲殺人犯,要麼精神不正常、要麼自閉、要麼自虐,他們本是像花朵一樣的孩子,本來應該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憐的孩子,爲了成爲爸爸媽媽心中想要得“人才”,不僅搭上了自己本應快樂的童年,還要承受心靈扭曲而成人後的種種苦惱。

我看了《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一章,當我看完其中幾篇文章以後,給我的感悟很深,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着,我被書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着。例如:當一位老師上題爲“我的幸福”的課時,她說:“同學們,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都被家人當寶貝,每個人周圍都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愛着我們;在物質上,我們要什麼就有什麼;星期天可以游泳,放假了還可以旅遊——那麼,在這樣的生活狀態裏,我們一定感到很幸福了。話音未落,孩子們呢齊聲回答:老師——我們不幸福。“那你們的幸福是什麼”,這麼一問全班一下子活了,全都舉起手來,其中一個10歲的男孩,在文化課學習方面是年級第一,他站起來說:“老師,我的幸福是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躺在牀上睡覺。”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是在真真切切地渴望着幸福,他們說的全是真話。孩子的幸福其實就像能夠調出所有顏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給了他們一種或者兩種,他們挑不出幸福的顏色,他們的幸福被人拿走了。孩子們在國小已經減負,老師佈置的作業不多,孩子們應該有足夠的業餘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但是孩子的家長爲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給孩子無限制地報興趣班,無限制地爲孩子購買複習資料,讓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這樣孩子們當然感覺不到幸福。

李躍兒老師歸納的三類媽媽:第一類既懂教育又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最容易成爲人才;第三類家長既不懂教育又沒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成爲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類家長,不懂教育但有責任心,他們佔據絕大多數,失敗的孩子大都由這類家長制造。

當我看到這樣的案例:一位母親給10歲的兒子洗腳,兒子把腳盆打翻了,母親大發雷霆罵了一番;一個10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洗腳,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把盆子打翻,可能是他心煩意亂的結果。這樣媽媽在孩子眼中,幾分鐘前是慈母,給兒子洗腳;而幾分鐘後就變成了凶神,愛與恨的轉瞬轉換肯定會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心理怎麼能承受得了呢?究竟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答案顯而易見了!我們大人們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給孩子灌輸更多的知識,讓孩子處處“優秀”,至於這樣做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孩子幸不幸福,他們卻很少考慮。

最後,我只想說,教育與愛育的最大差別就在於:教育往往是居高臨下的,而愛育則是平等自由的。居高臨下通常會壓抑、束縛、甚至會扼殺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平等自由卻能大大發揮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創潛能。朋友們,《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快還給孩子吧!

精選熱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寒假中有幸閱讀孩子給我一本書籍——《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書,我被作者書中列舉的在教育過程及生活當中的不同實例,解讀孩子內心世界的聲音,以及客觀地評價教育者的各種狀態,深深地吸引進去。其中,李躍兒說"要是不懂什麼是兒童,就不如不教,不教或許會更好。

書中,李躍兒說,“中國的家長一般分爲三類:第一類既懂教育又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最容易成爲人才;第三類家長既不懂教育又沒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成爲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類家長,不懂教育但有責任心,他們佔據絕大多數,失敗的孩子大都由這類家長制造。”從我們教師的角度來看,是不是教師也可以分成這3類呢?雖然,教師上崗前都進行了教育學、心理學的考試,但捫心自問,你真的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嗎?我有點惴惴不安了。李躍兒說:給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不要阻礙孩子的成長,要順應孩子的生長規律。我們老師和家長常常打着“爲了你好”的幌子,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當我們將孩子喜歡的漫畫書撕得粉碎的時候;當我們將興致盎然地玩着電腦的孩子從電腦前拉開的時候;

此書有些事例,使我覺得,教師和家長都太功利了。家長希望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教師希望按自己的意願塑造孩子獲得成功感,可是,我們都忘記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每個孩子的成功之路也是不可複製的,爲什麼老師家長想像複印機那樣複印孩子的未來呢?現在這樣做的結果是:老師和家長感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孩子也很無奈:老師家長怎麼就不懂我的心?雙方的關係有的甚至緊張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有些地區甚至有弒父、弒母的悲劇發生。可是這能完全怪我們的孩子嗎?異化的教育,異化的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形成了惡性循環。

孩子和成人是平等的,不尊重孩子等於不尊重自己,試想一個孩子不再用童貞、純潔的語言和思維來思考和解決問題,這還是一個孩子嗎?作爲孩子的家長、老師,在不知不覺中做了摧殘純美的童年生活的劊子手。我們在以愛的名義做着傷害愛的事情。我們把自己以爲重要的喜歡的強加給孩子,從來沒有平等地蹲下來問孩子真的需要嘛?這樣合適嗎?我們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孩子的生活被我們一雙雙無形的手控制着,這樣的孩子,自身會產生一種自然流露,如清泉般涌動而出的幸福感嗎?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俯下身子,溫柔親切地問他,他需要怎樣的幫助和關愛。無論哪個孩子,都具有優良的品質。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爲人師的要早早發現這些品質,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好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因爲孩子們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的還要遠大。

孩子的世界是那麼的空靈,那麼的純淨,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夠保護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少年,擁有幸福的每一堂課,擁有幸福的每一天,不真正躬身乃至蹲下來和孩子們交流,孩子們的幸福人生又從何談起呢?雖然,巴學園只有一所,但如果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能像李躍兒老師那樣俯下身子,給孩子他真正需要的關愛。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時就像在一面光潔的鏡子前觀照自己,渺小而卑微。她使我的心靈受到震撼,使我的靈魂受到洗禮。雖然距她的教育觀點還差得很遠很遠,但是,我會向着“愛自己的班級的幼兒,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的`方向去努力,幹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