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22年精選《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範文四篇

心得體會 閱讀(3.21W)

多讀書,讀好書,然後寫出自己的感想,這是寫好作文的開始。那麼讀了某些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年精選《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範文,以供參考查閱!

2022年精選《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範文四篇
2022年精選《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範文

書中以小見大,僅用區區幾年的歷史光陰分析了一個朝代的消亡史,乃至一個民族的註定衰弱與覺醒。中國兩千年的文明史,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極。書中敘及萬曆皇帝朱翊鈞,大學士張居正、申時行,南京都察院都史海瑞,薊州總兵官戚繼光,以知府身份掛冠而去的名士李贄。

他們或身敗,或名裂,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這種情況斷非個人的原因得以解釋,而是當日的制度已至山窮水盡,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無不成爲犧牲品而遭殃受禍。古代無完善的法制與執行力,依賴道德約束人們,以使文官集團日趨強勢,社會制度止步不前。

中國文化是亞洲大陸地理的產物,無海洋性國家的經驗。未放眼全世界,未着眼於更長遠的歷史,致使我們故步自封,沒跟上世界大潮流。要把道德的範疇放得遠大。歷史觀點代表人生哲學,不能收短時間的政策所掩蔽,尤其不能閉戶造車,不顧外間情勢單獨決定。

2022年精選《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範文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這一年,明王朝的模範官員海瑞、著名將領戚繼光相繼離世,在歷史的長河裏似乎僅掀起了些許浪花。而在黃宇仁先生的《萬曆十五年》裏,這一年,又彷彿暗含玄機,確是頗爲值得探究的歷史節點。

縱向而言,1587年距明開朝(1368年)已有219年,距明亡(1644年)尚有57年。此時的明王朝治國早有祖制,統治思想上則信奉僵化的程朱理學下的孔孟儒家,甚至將其視爲司法、理政的判斷依據。看似一切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日臻成熟的王朝舊制,僅餘的數十年氣數,卻又無不在提醒後來的諸位看客,實則危機早已潛伏。

橫向觀之,在黃仁宇先生截定的1587年之剖面下,萬曆皇帝正當24歲的盛年,卻已登基15年,其老師兼前首輔張居正已溘然離世5年。執政的前十年亦是萬曆帝在位最有作爲的十年,開創了“萬曆中興”的盛世局面,這些均與首輔大臣張居正勵精圖治,強力推行系列改革密不可分。當然,當時尚在少年的萬曆帝眼裏,凡事以老師的教導爲最高準則,名爲萬曆中興,實乃張居正的個人意志使然。儘管開朝皇帝朱元璋爲鞏固皇權而廢丞相,凡事均需皇帝欽點,長此以往,必有後來皇帝不堪重負,隨之,內閣制度應運而生,加以明朝的監察、祕密警察之制,皇帝既在腦力、體力上得以解脫,又分散權力防止下臣專權。但是這僅是理論上的完美無瑕罷,實際情形往往大相徑庭。張居正竭力輔佐萬曆帝,一心圖治的他斷然不曾想自己的專權,死後引發臣僚羣起攻之,終遭皇帝的唾棄,落得個死後兩年便被抄家,險被鞭屍的悲慘下場。

587年,即位15年的萬曆帝,無論是體力上,還是精神上均略顯疲態。這位從小生活在帝師張居正影響與約束下的皇帝,雄心當立之時,受了反對派的引導與蠱惑,當務之要便是極力清洗張居正等人勢力,似乎一掃了多年來的壓抑與陰霾。然而,此時的萬曆仍然毫無衝破藩籬的快感。約束依舊,自己如同重又被新的人所綁架。自開朝以來,朝廷便被文官集團所佔據,雖然爭吵毫無休止,但正是這毫無休止的爭論構成了一股難以逾越的力量,使得國家機器在預設的規範與軌道內有條不紊的運轉着。在萬曆看來,自己恰像一具木偶,在羣臣的擺佈下立在當在的位置。他愈發地感到,老師張居正的倒臺,真正受益的是倒張派的臣子,他不過是順勢推到了最潮頭罷!然而內心的一點悔意,終究被一時的矇蔽與情緒所淹沒,何況自己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豈能隨便食言。於繁雜喧鬧的朝堂,萬曆更覺這無窮盡的上朝的無趣與累贅。

所幸的是,在沒有張居正的5年裏,新任首輔申時行頗懂爲臣之道,舉凡政事皆處理得滴水不漏。然而,彼時的首輔申時行內心亦頗爲複雜,以至於才五十有二的他,便早已鬢髮蒼蒼,顯現出處未老先衰之態。原本作爲候補之一的申時行,時來運轉之下,僥倖坐上了首輔的高位。不過,此時的首輔亦如此時的皇帝,職業的矛盾如影相隨。前任張居正的前車之鑑,無疑讓其如履薄冰。

申時行深諳,開朝以來,王朝的運轉全依仗道德的力量得以均衡維繫,而道德的傳承則在於出身於士人階層的文官集團,所有的典章制度均在文官們的直接干預與操作下得以完成。明朝開“八股取士”之先河,考試的標準化雖大大減少了評判的難度而更具操作性,但其束縛人的原創思想亦是立竿見影的,誠然這是爲統治者所願見的。這也催生出一批固守陳規、僵化教條的文官士子。自然,本朝的法律已置於道德之下,具體的事務甚至司法判決,全在於爲官者的道德評判,而具體操作的技術層面亦無實際的依據,往往爲個人的好惡所左右,行政的成效自是大打折扣。綿延兩百年下來,儼然形成了連萬曆帝都深感巨大的力量。中國又是一個有着數千年曆史的農業社會,王朝的統治只能通過各級文官與底層的大多目不識丁的農夫勾連起來,因而,施政的核心便在於推行能讓文官能所遵循的文牘範本。當初,前首輔張居正一意力圖打破這種僵死低效的局面,卻終究被這無形的力量所扼殺。

不過,扼殺張居正的力量明面上爲其改革將大多數文官置於對立面,而底下的暗流則在於張居正忽視了文官不願公開的私慾,升官發財實則爲無數士人畢生追求的夢想。雖然開朝以來,本朝官員的待遇並不高,但是這仍阻擋不了士人們做官的熱情,暗下的俸祿自是豐厚無比的,范進中舉即爲一例。那些仁義道德只是停留在嘴上說說,實際執行時又另有一套標準。這陰陽之間的關係,張居正顯然掛一漏萬了,其觸動的是整個文官集團的奶酪。

首輔申時行對此陰陽之道早已心知肚明,其施政要義則在於平衡之術,皆以妥協維持局面爲主,而不一意孤行地去達成自己所願。即便如此,言官對其攻擊未曾停過,先是其極力與張居正撇清關係,後因其過於妥協。終究其在擁立太子的事情上,文官們不願意看到其在此事上擁戴新功,一番攻擊之下,被迫辭職掛冠歸田。

王朝的文官們大奉陰陽之道,萬曆帝見得多了便更加感覺無趣而心生厭倦。倒是一位叫海瑞的官員,在如此封閉保守的官場上仍秉承操守,敢於自我犧牲,似一股清流傾瀉於污濁之上。只是清者如海瑞者一生命運多舛,幾經浮沉,最後一次出山已七十有二,不過是文官們看重他高風亮節的名號委以虛職,以寬慰老百姓的心罷了!

至於青史留名赫赫有名的武將戚繼光,在當時重文抑武的情境下,處境並沒有歷史教科書上所言之好。明王朝的武將幾乎皆爲文墨不通的粗人,故而對於帶兵打仗並無實際的理論可支撐,統領軍隊的則是文官甚至太監,前朝震驚中外的土木堡事件正是太監領兵的傑作。武將的功績在文官們看來,不過是其高談闊論中一句話的事情,顯得微不足道。也只有這樣的武將,皇帝才安心穩坐金鑾殿。只是軍隊如此低下的戰鬥力,無怪乎東南沿海屢被一干倭寇侵犯。如同戚繼光這樣文韜武略的將領自開朝以來皆爲鳳毛麟角,此自然爲文官集團所防備。若不是前首輔張居正的鼎力支持,其一番精忠報國的抱負恐如空中樓閣般化爲泡影。他的命運實與張居正緊緊地捆綁在一起的,張的悲劇亦導致了戚繼光後期被萬曆帝革職,一代將星在貧病交加中了卻殘生。

而橫空出世的明代思想家李贄的出現,更如同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怪胎。這位出任過萬曆朝官員的學者,骨子裏對於當時社會僵化的思想、保守的思維而極爲蔑視的,尤其對於居於統治地位的儒家學說極爲批判。彼時,曾爲領導和改造社會力量的儒學,儼然成了限制創造的牢籠。以至於其下半生棄官在湖北麻城的佛院裏著述立說,試圖洗刷這沉悶的空氣。儘管其本身處處充滿了矛盾,但是這種在當時看來離經叛道之舉是值得肯定的。其一些主張是切合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是不爲文官集團的重視與採納罷!直至人生的終點時,終引起文官們的羣怒,抓捕入獄自刎而亡。

彼時,在地球的另一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將要開啓一個新的時代;在北京皇城北面的白水黑山間,努爾哈赤去繁就簡創立的八旗軍隊正致力於開疆拓土。而1587年的大明帝國看不到任何勵精圖治、鼎新革故的氣象,反而自皇帝至低級官員愈發的暮氣沉沉、固步自封。

此時封建王朝實則已進入了一條幽暗的死衚衕,中國的大地本可以穿過這條所謂的衚衕通往新的世界,只是歷史沒有假設!一切起於偶然,實又必然!王朝的轟然坍塌早已列上了日程,此即爲黃仁宇先生探微知著的內在邏輯罷!

2022年精選《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範文

《萬曆十五年》通過記錄在16世紀中國的歷史背景下,萬曆年間朝中上下七零八落的事,折射出以德替法制度的混亂,反映了當時社會,高級官員的悲慘人生。

這本書用傳記的手法敘述了當年張居正他生前得志、揚名立萬,死後失勢、遭掘棺之恥;大英雄戚繼光在張居正生前位至“總理薊州軍務”,在張居正死後罷官家居;名士李贄失勢後,以知府身份掛冠而去;海瑞,一個富有傳奇性的人物充分重視法律的作用並且執法不阿,但是作爲一個賢傳培養下成長的文官,他又始終重視倫理道德的指導作用……即便是鄭貴妃、張鯨、馮保、高拱、盧鏜、也統統沒有好結果,或身敗,或名裂,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

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無不成爲以德替法制度的犧牲品。黃仁宇先生認爲:中國兩千年來,以德替法制度,到明代爲極限,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

本書告訴我們在以德替法的封建專制制度下,爲民、爲官之人是沒有保障的。因爲帝王維護或保護的不是他的子民,而是他的統治地位。爲了帝國的傳承,帝王可以犧牲一切,包括所謂的“德”。“德”字何解,就是執法公正不阿,待人謙虛,對朋友不分高低官職。對底下臣民則應該視如兒女,這就是君王所要有的“德”。

沒有保障的爲官之人整天就遊手好閒,吃喝玩樂,沒有保障的爲民之人不屑爲朝廷盡忠,在異族的鐵蹄下,明帝國最終灰飛煙滅。我想一個國家的潮起潮落不全在於國主,民衆纔是最重要的,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想讓船跑得快,水纔是關鍵。順勢的話,朝廷會發展和快,逆勢則會慢,嚴重的話船也保不了。最後,大臣們的貪福之心也因此破滅,居民們的生活保障就得看下一個君王了。

歷史滄桑,萬曆皇帝萬世傳承的願望隨同歷史的波濤一起消失在我們目光盡頭,漸漸的久遠……

2022年精選《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範文

《萬曆十五年》雖然以此爲題,但實際上萬歷十五年但是是個引子,黃仁宇只是借在這一年發生的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展開文章,把萬曆十五年作爲敘述的線索和落腳點,全面地展示了明代後期萬曆年間從皇帝到官員國家暗藏的癥結,顯示了在落後的制度裏無論怎樣的個人,身處在何等位置,做出怎樣的發奮,無論是他個人,還是他所想改變和擺脫的社會環境,都被沉重的制度牢牢禁錮着,讓個人成爲了這制度的犧牲品。既然個人憑一己之力已無法做出任何改變,這制度讓明王朝離開了世界的中心,甚至無法跟上白山黑水邊上一個小部落的節奏,明王朝已經到了沉沒的邊緣,落日沉沉,敗落已經是無可奈何的事了。

看起來黃仁宇只是選取了幾個獨立的人物作爲章節來撰寫,而實際上他選取的這些人頗具代表性,作者總是把他們放在一個更大的社會制度與背景中來敘述,他們看起來是個人,他們認識到了自己時代前進與滯後的碰撞中所出現的問題,也付出自己的發奮,他們都是作者認爲那個時代中的佼佼者,但無論是堅持道德的力量維持復古亦或是某種程度追求自由和變革,結果對於個人命運或者個人的社會追求來說都是失敗的。正因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對抗制度,每個人都是制度鏈條中的一分子,當他想改變這鏈條時,他無疑會被鏈條上的其他人所殘酷打壓,維持守舊平衡的羣衆力量是強大的,而想阻擋時代的前進也是個人辦不到的。因此即使某個人意識到了現實與社會制度的格格不入,他也無法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際,只能感受着社會的暗流涌動而束手無策。

第一章從小事切入萬曆的宮廷生活和處處被安排好的成長環境,他最終清算了自己堅持原則的老師和首輔張居正,想獲得自主的權力,最後發現皇帝只但是是制度的執行者而已,並不具備自主權。而第二章裏繼任的首輔申時行則發奮在皇帝與文官集團之間折中共濟,留意謹慎地維持文官集團內部的平衡,使國家機構能夠正常運轉,但這種處世態度並不爲文官集團理解。第三章皇帝爲立儲一事與羣臣對抗,認清了自己所處的環境無法實現自己的個人意志,最終對百官採取疏遠、消極應付的態度,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百官失去了效忠的好處,也採取消極敷衍的做事態度。第四章進一步借內外政的大事證明了皇帝不能以個人意志做出決定而實際決定於羣臣,活着的皇帝個人和他已死去的祖宗沒什麼區別。第五章清官海瑞期望恢復洪武皇帝時的制度和風氣,然而這樣做無疑與社會時代相悖離,雖然道德值得敬佩但無法真正施行。第六章從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角度敘述了明朝武官處於被文官壓制的境地,而無法有所作爲。第六章社會名人李贄的思想與社會的衝突,其實是儒家內部思想派生出的心學與傳統朱熹理學的對立,然而李贄的思想雖然批判時弊,但並不能建立新的思想體系,故而本質上無法改變社會反而顯得自相矛盾。

總而言之,作者的觀點是認爲明代當時的制度已然極爲落後,財政與組織上極爲鬆散,導致國家實力名不副實,而微薄的薪水也導致文官陽爲道德,陰爲私利,實際主導國家的文官集團都處在此種陰陽衝突之中不能自拔,而任何企圖的改變都遭到了強烈的攻擊和反對。皇帝、首輔張居正和申時行、海瑞、武官戚繼光、思想家李贄從個人的角度應對混亂的現狀期望有所突破和改變或者憑藉道德的力量恢復平衡,但種種發奮在對抗現實的龐大羣體時都顯得無可奈何和無能爲力,正因他們既然無法改變制度,就無法避免的遭到來安於此制度的文官的攻擊,因此即使是小的改良也無法推行,留意謹慎地持續平衡也不可能,國家此時的衰落已不可避免,唯一的問題只是時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