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關於《子夜》讀後感範文最新

心得體會 閱讀(2.52W)

讀一本好書可以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書中知識有千萬種在等着我們去挖掘,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子夜》讀後感範文最新,以供參考。

關於《子夜》讀後感範文最新
關於《子夜》讀後感範文最新

茅盾說:大雷雨之前必有一個時間的平靜,平靜得一點風也沒有。

——題記

斷斷續續一共讀了三次《子夜》,卻沒有一次耐心讀完。在寒假裏也只是囫圇吞棗翻看了一遍,要是細讀起來,我這點倒也只是捉襟見肘。

《子夜》原書名《夕陽》,“夕陽”只意味着舊中國終究會被列強吞併,而子夜是黎明的前夜,卻又是最爲黑暗的時候。不得不歎服茅盾縝密細緻的想法。

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儘管戰亂紛飛,但大都市上海依舊是一番紙醉金迷燈紅酒綠。誰知這是外表莊嚴、內裏平庸——明爭暗鬥、趨炎附勢,世態炎涼、各懷鬼胎的戲碼不止一次在這裏上演。

難得會有一本所謂“懲惡揚善”的地主階級思想——《太上感應篇》與“金童玉女”來整治“邪魔”。可“邪魔”獰笑着大喊:“去罷!你這古老社會的殭屍!去罷!我已經看見五千年老殭屍的舊中國也已經在新時代的暴風雨中間很快的很快的在那裏風化了!”相同苟延殘喘地,雷參謀送給吳太太的《少年維特之煩惱》與白玫瑰。它不只一次地讓吳太太“自作多情”“做賊心虛”“萬事牽心”地面對貌合神離的丈夫,以至於“一陣難以抵擋的悲痛揉斷了她的柔腸”……

丈夫吳蓀甫卻從沒有心思去注意這些風花雪月的故事,他是一個有魄力有手腕有野心有冒險精神和財力的“英雄”或是“屠夫”。的確,吳蓀甫是矛盾的。他精明能幹,想振興中國民族工業:這種受個人利益自私的驅使,在舊中國的大變革時代,無疑是天方夜譚。他過分殘酷地剝削壓榨工人,甚至他乘坐的汽車被憤怒的羣衆包圍時,吳蓀甫兇相畢露地命令司機“開車!開足馬力衝!”這損人利己的醜態和嘴臉毫無保留地暴露在太陽之下。而又可笑地,他又有一顆愛國之心。

獰笑,這似乎是對吳蓀甫唯一的描寫。反覆出現的獰笑,是對所處時代的不滿,是憤怒又無奈的笑。

吳蓀甫爲了建立“雙橋王國”而打壓收並多箇中小工廠,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地處理。不曾想過滿腔熱血的他會因爲姐夫杜竹齋而破產,失去再與美國金融資本的趙伯韜一決高下的機會。“他像一頭攫食的獅子,但時代沒有賦予他施展威力的機會與條件,他被關在鐵籠子裏,即使拼命奔突、掙扎,也無法衝出鐵籠。”也難怪他一敗塗地。

從沒有看懂茅盾想表述的政治和工業經濟鬥爭,只看懂了一個生不逢時的民族工業資本家事業的起迭與隕落的悲劇。

“那不是太侷促了麼?可是,也由你。”

關於《子夜》讀後感範文最新

當《子夜》的鐘聲敲響,夢醒。醒過來時卻發現,原來自己所夢想的東西只是舊花瓶表面的那層浮華的粉飾,早已斑駁、剝落、煙消雲散了……

他本應該是個英雄,只可惜生不逢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註定了像吳蓀甫這樣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暗淡前途,因而他的悲劇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

他始終執着而堅定着:“不!我還是要幹下去的!中國民族工業就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幾項了!絲業關係中國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國家像個國家,政府像個政府,中國工業一定是有希望的!”他時常沉迷於對自己的未來的宏大企業的遐想中,儘管最終他失敗了,但這種精神不能不令人感動和欽佩。

“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不正如同吳蓀甫的遭遇?

膽識過人、智謀出色、懷有遠大抱負的吳蓀甫,若假以時機,將會成爲叱吒風雲的人物。然而1930年的半殖民的中國根本無法爲他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環境。外國的帝國主義勢力極力打壓本國的民族企業,而中國也內槓不斷,民族企業在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瀕臨破產倒閉的危險邊緣,吳蓀甫只能憤憤地罵道:”那紅軍光景也不過是匪!“

正如《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一樣,吳蓀甫出衆的才幹、雄厚的實力也遭到了別人的妒忌。在吳家,杜竹齋便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大蛀蟲。他在吳蓀甫最爲記得時刻,出賣了自己的妻弟,受金錢的驅使投靠了趙伯韜。至此,吳蓀甫建立欠打的工業王國的美夢徹底破滅。同吳蓀甫比起來,他這是大不義!

讀罷《子夜》彷彿正處在那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時代。

關於《子夜》讀後感範文最新

不知何時始讀茅盾的《子夜》,總之今日早上讀完,胡亂在微信讀書裏面寫了幾句,也就是了。

茅盾在談其寫作動機時,講道:“1928年我到日本走了一趟約二年後,1930年春又回到上海。這個時候正是汪精衛在北平籌備召開擴大會議,南北大戰方酣的時候同時也是上海等各大都市的工人運動高漲的時候。”在他休養身體之際,洞悉了上海的背景以及交織其中的社會關係。反映在作品中的就是其民族資本家的各種關係,各大企業盤旋於吳、趙二巨頭手下,見風使舵,經濟局勢風雲詭譎,隨着二巨頭的勢力起伏而生起的大堆事件,也與當時的社會相關聯;偶有穿插家庭瑣事情節,也是爲社會背景服務的。

同樣作爲“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趙伯韜相比,更具“正義性”,聯繫我們學過的知識來看:民國時期的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妥協性和軟弱性。但通常忽視了其具有的革命性。如果說趙伯韜是買辦資產階級的代表、帝國主義的掮客,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話,那麼吳蓀甫就是革命的那批民族資產階級,他獨立而又倔強,且個人魅力十足。經過閱讀作品,我們能夠發現,吳蓀甫在他的家庭中的地位與封建家長“有過之而無不足”的,即便是應對他的父親——吳老太爺,他也只是頗盡孝心,但其實他並不喜歡老爺子,在其死後更是一頭扎進他的“實業”熱潮之中。反觀趙伯韜,雖也極具商業頭腦,到底是靠日本人起來的,與吳蓀甫相差萬分,這樣的人恐怕連民族資本家也算不上的了罷!

談起商業,其實很多人自然也不甚懂,文學專業的人大概更不能夠懂得了,算起來,我也是懵懵懂懂。那裏也不涉及商業,說到底,所有的情節都與時代背景以及人性有關。吳蓀甫倘在今時,恐怕是一個十足能幹的企業家了罷!他熱心爲廠,一門心思“實業救國”,順便賺取利益(這纔是商人的本性),與趙伯韜的“純慾望”之流以及杜竹齋的見風使舵之輩自然不一樣。他不近女色,不似強東之流,自然對他的事業發展是有好處的,但也因爲這樣,他忽略了對家庭關係的照顧,這也是爲何姐夫杜竹齋到頭來還要背叛自我去迎合趙伯韜的勝利的原因。他只以鐵腕之力總管家庭與事業,看似強悍實則缺乏變通,老子講“柔弱爲本”,在吳蓀甫那裏是沒有的,所以他的破產既是時代所爲,也是個人性格所爲。倒也不全怪他,假如他似趙伯韜之流依附帝國主義,那麼他也不是我們去杯具的主人公了。

引人注意的我認爲要數其中的女性形象爲最。同輩分的比較來看,林佩珊和四小姐惠芳鮮明對照,一個任意外向,一個極端內斂,一個毫無主見,一個偏愛禁閉。這纔是作者意欲表現的特殊時代之矛盾:封建與開放共存的社會背景下,自然就進化出不一樣的女性性格。上海與鄉下,不僅僅是地方的差異,更是思想的對立。林佩珊穿衣時尚、性格外向隨和,敢愛敢恨,與範博文相處遭反對後又和杜新籜“相戀”,雖然常說不懂情愛,但卻盡情體驗,因爲不想和姐姐一樣“選擇不愛的人結婚,或是結婚後發現不愛”(作品中她是不懂感情,很奇怪,不像新女性,大概還在發展階段吧!);惠芳穿衣習慣承襲封建女性、性格自閉,與男子幾乎沒有任何交流,見到最多的就是範博文,一下子觸動心性卻又不知如何表達,上海待了兩個月仍然難以適應,拾起老太爺的《太上感應篇》後更加不能從自我中走脫出來,最終經張素素點撥,最終才承認“性”的萌發。這一比較的女性形象就表現了那個時代思想的狀況,當然此刻也同樣存在:理解開放與迴歸禁閉,這就是心底的兩個“自我”,書中的主人公何嘗不是遊離於這兩個端口,徐曼麗開放之語云雲,殊不知她也只是在其中一端而已,被人包養的姘頭罷了!這與古時候的妓女還有所不一樣,至少她是自由的。

《子夜》是沒有批判的,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僅有呈現與揭露。趙伯韜壞,吳蓀甫就不壞嗎?範博文花,杜新籜就不花嗎?連只在乎“政權”的屠維嶽都有憐香惜玉的心思呢?——“女工們也是活的人,她們有思想、有感情,尤其糟的是她們還有比較複雜的思想、烈火一般的感情。”林佩瑤身爲吳三太太,心裏想的卻是別人,這在一夫一妻制看來,也是“花”的吧!但她沒有不守婦道,只把情愫藏在心底。她的妹妹林佩珊在婚姻之前做多重選擇,這對捍衛個人自由和幸福來說,無話可說,但即便在今日,假如一個男人,他的結婚對象以往有過好幾段感情經歷,這大概也是不能被他輕易理解的吧!很多人反而喜歡惠芳那樣禁閉的人。

所以,“開放與封建,自由與禁閉”是一向存在的,《子夜》中雖呈現了當時的對立與矛盾,但其實更昭示着長久的矛盾與對立。這樣看來,主旨倒與薩特的《禁閉》異曲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