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鄉村調研工作彙報例文3篇 《走進鄉村:一份調研報告》

其他文案 閱讀(1.8W)

本文是一份關於鄉村調研工作的彙報例文,旨在提供一種參考和指導,幫助讀者瞭解如何撰寫一份完整且有條理的鄉村調研工作彙報。內容涉及調研的目的、方法、結果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鄉村調研工作彙報例文3篇 《走進鄉村:一份調研報告》

第1篇

歡迎大家來我鎮檢查指導工作。涼州戶鎮地處瑪納斯河東岸,東距首府烏魯木齊135公里,北距瑪納斯縣城3公里,西與石河子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連。全鎮佔地面積10.75萬畝,轄9個行政村,有可耕地4.7萬畝,有漢、回、維、哈、壯等10個民族,6453人,人均佔有耕地7畝。

自年10月我鎮獲得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村鎮”榮譽稱號以來,我鎮始終堅持把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納入黨、政日常工作的議事日程,把精神文明創建作爲提高廣大農民整體素質,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融入全鎮生產和生活的各項經濟發展之中。長期以來,我們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主線,按照“工業富鎮、農業穩鎮、三產強鎮、科教興鎮”的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依託優勢,乘勢而上,取得了“三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我鎮先後獲得全國小康建設明星鄉鎮、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科技進步先進鄉(鎮)”、昌吉州“先進基層黨組織”、“州級黨建工作示範鄉鎮”等榮譽稱號。同時,我鎮在各個行業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優秀人才,先後有20多名幹部和農民榮獲區、州、縣先進個人的表彰。年年全鎮總產值由年的2.55億元增加到年年的3.13億元,年均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從年的165萬元增加到年年的4783.6萬元,年均增長95.2%。招商引資從2005年的180萬元增加到年年的5230萬元,年均增長96.2%。年年底我鎮農民純收入率先在全縣突破萬元大關,達到了10008元。目前,涼州戶鎮農村經濟快速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社會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進步,人民羣衆安居樂業,各項事業欣欣向榮。

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我鎮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物質支持和思想保證。

依託資源、地緣優勢,涼州戶鎮積極引導農牧民順利步入第三次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單一棉花種植的產業結構迅速轉向釀酒葡萄、制種玉米、棉花、畜牧和小辣椒、特色林果業等五大支柱產業結構的多元化發展。目前,全鎮農作物98%實現了訂單化種植。農業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圍繞五大支柱產業組建了相應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爲廣大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的系列服務,農民+合作社+企業的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在畜牧產業上,依託西部牧業強勢帶動作用,把數量擴張、品質提升和加工增值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形成分散養殖,集中育肥,批量銷售的良好格局。年年,全鎮實現畜牧業產值5732萬元,佔大農業產值的42.9%,比年4610萬元增長24.3%。按照新型工業化的發展要求,我鎮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三年來,全鎮共引進各類招商引資項目26個,投資總額19680萬元,實際到位招商引資資金15290萬元。通過招商引資,不僅以鉛合金冶煉、棉紡、織布等爲特色的中小工業項目帶動戰略得以實施,而且以商服樓開發、餐飲、運輸等爲主體的三產也得到進一步發展。目前,全鎮餐飲娛樂網點達41餘家,大小客貨運輸車輛165餘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已成爲我鎮經濟快速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鎮不斷加大了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鎮先後引進新農村建設項目11個,其中已完成安全飲水、沼氣池建設等項目7個,已立項道路硬化等項目5個,已申報中低產田改造、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4個。三年來,全鎮用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總投資達到947萬元。

全民創業工程的帶動下,我鎮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目前,全鎮長期勞務輸出從年的524人次增加到年年的740人次,年均增加108人。勞動力轉移實現創收420萬元,人均勞務收入588元,比年增加396元。同時農民自主創業積極性空前高漲,目前全鎮個體工商戶達到249戶,外出創業農戶達223人,已形成了紙製品生產、新型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特色小吃等爲主的二三產業體系。全鎮經濟運行已順利駛入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夯實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工作思路,我鎮在對總體規劃進行不斷修改、完善的基礎上,加強全鎮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安排與協調,並分步實施,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促進全鎮人居環境的不斷改善和質量的不斷提升。近年來,全鎮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始終堅持從“硬件、軟件、活件”三個方面狠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放鬆。在日常工作中,鎮黨委正確認識和處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者之間的關係,把精神文明建設當作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與物質文明建設互相促進,同步發展,農村經濟與精神文明建設已呈現出齊頭並進的良好勢頭。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給精神文明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不斷地抓好“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爲精神文明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硬件環境。近年來,全鎮累計投資近2800萬元,修建了集會議室、圖書室、娛樂室等爲一體的高標準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個,興建萬村書庫6個(藏書達萬餘冊),爲廣大農民學文化、學科技創造了良好的陣地。積極構建了鎮村兩級初級衛生保健網絡。爭取國家項目建設資金65萬元建成佔地900平方米,科室設置較爲齊全的甲級衛生院1所,另有全鎮6個村級衛生室所提供的服務,基本實現了看病不出村或不出鎮,有效解決了羣衆看病難問題。2010年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3.9%以上。全面啓動了農村低保和村民養老保險工作,目前全鎮已有32戶貧困戶和殘疾人納入到低保救助。有150名村幹部和部分村民參加了養老保險,確保了農村黨員幹部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得到加強,採取引資方式,建成中心幼兒園一座,目前“中學、國小、幼兒園”系列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年以來,我鎮按照縣委南擴西聯城市羣發展戰略,先後投入836.8萬元完成太陽廟村2幢商服樓和4幢農民住宅樓建設。投入90萬元完成西涼州戶村、莊浪戶村、五聖宮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近7000餘人的飲水問題。結合“村村通”工程,投入260萬元完成鎮區7.4公里主幹道道路硬化建設。爭取國家項目資金26.16萬元,農民自籌資金39.24萬元完成沼氣池建設254個,推動了“三清五改”工作步伐。投入50萬元完成鎮區4公里鬥農渠維修改造工程,爲農民發展生產,改善生產條件提供了便利。投入160萬元完成植樹造林2326.7畝,其中防護林1294.7畝,經濟林1032畝,提高了綠化率,改善了人居環境。三年來,全鎮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資金1832萬元。目前,鎮區內新型的農民住宅樓園區,鎮區沿路商貿區、招商引資引進的工業園區及農家樂旅遊區,一個道路寬暢、規劃合理,佈局統一的小集鎮雛形已經形成。基礎設施的不斷優化完善,有效促進了文明村、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在全鎮掀起了植樹、栽花、種草的熱潮。以治理農村“六亂”爲突破口,按照“齊、硬、淨、綠、美、亮”的“六化”標準,開展了文明巷道創建活動。目前已建成文明衛生巷道19條,累計25公里。並以此爲契機,加大了環境衛生整治力度。以建立和完善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爲抓手,實行門前三包,簽定環境衛生責任書等措施,使環境衛生整治成爲村民的一種日常自覺行爲,從而極大改善了全鎮環境衛生面貌。

鄉村調研工作彙報例文3篇 《走進鄉村:一份調研報告》 第2張

第2篇

我縣結合創建全域旅遊的示範區的總體實施方案,將全力實施鄉村旅遊發展作爲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抓手及有效途徑,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發展鄉村旅遊工作的組織機構,並實行定期調動制度。大力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注重利用本區域地處半山區,山、水、林、田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農”爲主題,以“家”爲歸宿,以“樂”爲目的,深度整合鄉村旅遊資源,經過多年的開發與建設,我縣的鄉村旅遊取到了階段性的成效。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關注下,我縣的鄉村旅遊雖然起步較晚,但收效顯著,在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經營模式的同時,抓好典型示範引領,適時推出綠色農業,遊憩休閒、康體養生、冰雪娛樂、民宿風情等旅遊系列產品,精心謀劃和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產業鏈,爲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建設美麗現代化新農村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以國際旅遊度假區、民俗文化風情園,鎮果蔬生態休閒農業觀光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休閒農莊、、、和等爲代表的鄉村旅遊方興未艾,紮實推進。同時,我縣以“綠色、生態、民族”爲主題的各類鄉村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漸成品牌,並形成規模化,常態化。鎮被評爲國家級綠色旅遊景觀名鎮,鄉被確定爲國家級強鎮建設單位,伊美生態園,,被評爲“市十家生態採摘園”,鎮村榮獲“20__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市十家特色鄉村”的稱號,全縣鄉村旅遊(農家樂)已達83家,典型示範村2個,示範戶20家,投資規模2個億,20__年共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5600多萬元,同時,鄉村旅遊爲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920多人。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樹立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的理念,注重以旅遊帶動鄉村振興與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等規劃的密切銜接。

二是實施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縣旅發委,旅遊協會,旅遊產業聯盟的統一指導,協調運營,具體操作等作用,實現鄉村旅遊振興“一業”帶“百業”的聯動效應。

三是高度重視培育鄉村旅遊振興發展實用人才。使突出抓好鄉村旅遊專業人員返鄉創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四是建立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快形成縣財政優先保障,經營重點傾斜,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是典型引路,不斷加大培植典型,宣傳推廣典型的力度,以點帶面推動鄉村旅遊振興戰略全面突破。同時,規劃建設一批實施鄉村旅遊發展新動能培育試驗區,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六是強化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優化軟環境建設,從政策入手,突出投資的吸引力,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創新彈性舉措,推進優質服務,並配套和完善相關具體管理辦法和細則,使鄉村旅遊戰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此促進鄉村旅遊管理工作整體升位。

要在旅遊資源較爲豐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具有發展潛能的鄉鎮,建設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鄉村旅遊(農家樂)經營單位。並在政府統籌、部門指導、社會參與下,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應依據本地資源特點,因地制宜,開發自身的旅遊產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戶一品的特色經營模式。

到20__年,全縣要發展有一定規模和品位的鄉村旅遊(農家樂)120戶,創建5個特色鮮明的休閒農業爲鄉村旅遊示範鄉(鎮),10個示範村,30家示範戶,15家晉升爲省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

要依據本區域資源稟賦,實施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元化地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度開發觀光農業、遊憩休閒、康體養身、冰雪娛樂、民俗風情旅遊商品等系列產品,使之成爲建設活力、法制、文化和幸福“四個”的重要支撐體。

在鄉村旅遊的開發建設中嚴格遵循規劃方案,使鄉土文化、自然景觀、人文歷史和民宿風情有機滲透,相互融合,崇尚“森”呼吸,讓遊人體驗慢生活,爲遊人提供宜居的住宿,民族美食走入心田,快樂體驗。

採取多條腿路徑,注重突出適合本民族特色,便於攜帶的紀念品、工藝品的深度研發,真心讓青山綠水、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爲增強民族自治地區發展鄉村旅遊的經濟活力與自主發展能力,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幫助民族自治地方拓寬間接或直接投融資渠道,加大專項金融扶持力度,並按一定的比例每年有所遞增。

二是上級文旅行業管理部門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旅遊給予規劃、設計及有力指導。

三是有關職能部門對民族地區的鄉村旅遊開發與建設給予必要的優惠及傾斜政策,以促進鄉村旅遊良性健康、繁榮發展。

四是將富有民族特色的鄉村旅遊納入國家和省級重點旅遊專線序列,納入相應的儲備庫。

五是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特別是在鄉村旅遊道路和旅遊廁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之城鄉聯動,一體化整合運作,快速實現鄉村旅遊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運營軌道。

第3篇

爲貫徹“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根據呂祖善省長關於組織省級機關工作人員下鄉體驗鄉村旅遊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統一安排於4月24-27日赴衢江區的板固村和下呈村開展體驗鄉村旅遊、幫扶農村建設活動。通過四天三夜吃在農戶、住在農戶,參與打麻餈、挖野筍等農事民俗活動,充分體驗了鄉村旅遊的樂趣。在2個村參加座談會,走訪農家樂經營戶,瞭解鄉村旅遊發展中的困難和期盼,瞭解並實地勘察旅遊基礎設施,幫扶鄉村旅遊的發展。現將體驗的情況作一彙報:

板固村位於羅樟源的中部,距離市區約30公里,地處海拔800米的山澗峽谷地帶,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整個板固村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態優美。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積5000餘畝,同時也是衢州市的野生蘭花保護基地。全村46戶228人,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農家樂經營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種牛羊養殖等。現從事農家樂經營戶13戶,能同時接待680人就餐和100餘人住宿,直接從業人員近40人,間接從業人員80餘人,20__年接待23600餘人,實現經營收入120餘萬元。

下呈村坐落於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由5個自然村組成,245戶農戶761人。境內有年接待遊客達到10萬人次的國家aaaa級旅遊區----天脊龍門風景區,是衢州市重點旅遊景區。依託旅遊景區開展“農家樂”,現共有26家,可提供牀位500張,直接就業人數60餘人,日平均接待遊客3000人次。20__年該村年“農家樂”收入達到3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3142元。在“農家樂”的發展帶動下,村民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茶葉、高山蔬菜種植和土雞、土鴨養殖業發展迅速,農副產品的銷售產業也初具規模,帶動了村民的經濟發展。

1、各地鄉村旅遊如火如荼。20__年,在村支書傅梅英的動員下,板固村的3戶農戶自發開始農家樂經營,經歷了怕經營到試經營再到愛經營,從不懂服務到學服務再到提升服務的轉變。村民從觀望到積極參與,20__年底發展到13家,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農家樂迅速發展,並向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經營狀況明顯高於農戶預期,並保持穩定的增長。下呈村由於依託景區,起步較早,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一半農戶從事農家樂,全村農家樂的收入佔農民總收入的30%。原來遊客依靠單一的衢州市區和衢化職工發展到金華、杭州等周邊地市;促銷方式由口碑傳銷發展到旅行社組團旅遊,旅遊方式由原來的單一自駕遊逐步提高了團隊份額;從消費方式上由原來的定額價爲主發展到以自報價爲主,經營狀況日趨成熟。由於農家樂更適於短途旅遊,兩村預計“五一”的長假變成3個短假將使當地農家樂更趨火爆。

2、鄉村旅遊給農民帶來真正的實惠。一是農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農家樂經營戶年收入超過10萬元,不少農戶放棄既辛苦又不穩的來料加工,投入到鄉村旅遊;二是農村發展了,板固村的農家樂不僅帶動了周邊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江西農村定期送土雞,麗水的遂昌農村定期送豬肉過來,形成了鄉村旅遊的產業鏈;三是不出遠門當地就業了,板固村的秋蘭館農家樂不僅夫妻當家,而且將外出打工的女兒也叫回來,忙時還動員親戚幫忙,生意紅紅火火,村民安居樂業;四是環境改善了,農家樂的開辦使村民認識到良好的環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動放棄造紙等污染環境的項目,還青山綠水本來面貌。

3、發展鄉村旅遊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兩個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旅遊,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態優勢發展小橋流水型農家樂,主要爲衢州市民提供休閒度假場所;下呈村則利用天脊龍門景區的獨特優勢,主要爲中短途旅遊者遊玩天脊龍門景區提供吃農家菜的服務。

1、旅遊接待設施有待完善。住農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歸真的追求,但由於有些農戶缺乏熱水器無法洗澡、衛生間窗戶沒有窗簾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夠等原因,住宿條件還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農戶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馬,洗淨後用開水沸煮,缺乏消毒櫃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區小賣部出現銷售過期食品的現象。爲此,農家住宿設施設備要從方便遊客出發,以人爲本,根據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設施和提供服務,增加舒適度和私密性,讓遊客真正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餐飲方面,既要在菜餚上突出“農”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講究食品衛生,適當引進消毒櫃等現代化衛生設備,讓遊客吃得放心。

2、鄉村旅遊環境有待改善。雖然農家樂經營戶已經注意隻身周邊的環境衛生,但一些沒有從事農家樂的農戶仍然維持原有的生活陋習,一時難以改變,加上游客的不斷增加,環境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村莊整治使農民過上潔淨的生活,但一些農戶新建築()過於城市化,而且樓間距越來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農家特有的韻味,農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農民灌輸“建設好自己家園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鄉村旅遊的環境是發展農家樂的根本,城市居民絕大部分就是來感受鄉村的山清水秀,合理佈局農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創造一個整潔的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遊者。

3、鄉村旅遊管理有待加強,管理部門服務有待提高。壓價競爭、爭相拉客等無序競爭現象在農家樂發展早、競爭相對激烈的下呈村已經開始出現苗頭,小商小販在通往景區道路隨意佔道設攤;板固村後的火山溼地雖然很美,但囿於資金匱乏,一直沒有得到開發,上山道路是砍竹人運輸毛竹的通道,幾乎無路可走,遊客上山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強。此外,一些部門缺乏服務意識,如衢江區地稅局在減免農家樂經營戶5000元經營額的稅收後,不再提供發票,農戶經營額超過後要去衢州城裏的區地稅局開發票,不僅來去坐公家車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後開發票還要收取滯納金,限制了農家樂的做大做強。爲此,要加強農家樂協會等自律組織的建設,制定規則避免惡性競爭;要加強行業管理,引導鄉村旅遊有序發展;要加強安全檢查,避免旅遊事故的發生;要增強管理部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行政管理部門服務農家樂的意識,徹底改變官僚作風,主動上門爲鄉村旅遊的發展做好服務。

總之,發展農家樂一要突出“農”字,充分挖掘農村特色,展示農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讓旅遊者不僅賓至如歸,更要感受到農家的淳樸、熱情和溫馨;三要突出“樂”字,要開發出一批參與性廣、娛樂性強的農事活動,使旅遊者在農家感受到開心和快樂。發展鄉村旅遊,主要抓好幾件事:一要整合資源,農家樂經營戶要走合作化道路,發揮集體作用,在發展中還應與村莊整治相結合,做好環境保護的文章;二要發揮協會功能,加強安全、服務和價格等方面的自律,從簡單地提供餐飲逐步發展到提供住宿,再發展到娛樂,最後讓遊客帶走當地土特產,使農家樂形成產業鏈;三要提升服務和技能,要從學好普通話着手,提高經營能力和經營水平;四要齊抓共建,旅遊、交通、林業、公交、宣傳等部門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鄉村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