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描寫人物動作方法技巧兩篇

其他文案 閱讀(3.15W)

描寫人物動作方法技巧兩篇


描寫人物動作方法技巧兩篇

 

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人物動作描寫方法,希望能幫助大家!

人物描寫的五種方法篇一

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五種,即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要寫出一個人的特點,使人物活靈活現就需要利用這五種方法。

肖像描寫:

肖像描寫即描繪人物的面貌特徵,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飾、打扮以及表情、儀態、風度、習慣性特點等。肖像描寫的目的是以“形”傳“神”,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

比如在《紅樓夢》裏王熙鳳剛出場就有一段肖像描寫:“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性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這裏就分別對王熙鳳的眼睛、眉毛、脣齒的特徵做了描述,顯露出了王熙鳳的威嚴,體現出她的長袖善舞,暗示了王熙鳳在賈府的地位,可謂一舉三得。

肖像描寫不是要一一描寫一個人的五官,而是將重點放在這個人的某一個特點,比如圓眼睛、高鼻樑,或者是鼻子旁的一個小痣,並且往往是將這個特徵放在最前面,曹雪芹寫王熙鳳就是以“一雙丹鳳三角眼”起頭,便奠定了讀者對王熙鳳的初步印象。

語言描寫:

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獲得深刻的印象。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獨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重要手段。對話可以是兩個人的對話,也可以是幾個人的相互交談。

林黛玉初見王熙鳳,不是先看見了人,而是先聽到了聲音:“一語未完,只聽後院中有笑語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林黛玉思忖道:‘這些人個個皆屏氣如此,這來者是誰,這樣放誕無禮?’”

這裏有兩處語言描寫,一處是王熙鳳的,體現出王熙鳳在賈府中地位的不同尋常,另一處是林黛玉的獨白,在印證王熙鳳獨特身份的同時也顯示出林黛玉的小心謹慎。兩處語言描寫,便將兩個人物的性格展現出來。因此在人物描寫時,一定要重視語言描寫。

行動描寫:

行動描寫是刻畫人物的手法之一,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行動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現,因此,人物的行動描寫就要善於抓住人物具有特徵性的動作,從而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徵,塑造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有一處經典的行動描寫,“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段話寫朱自清先生與父親離別,父親跨過月臺買橘子的場景。“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用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身子向左微傾”……

作者利用多個動詞來寫父親艱難的行動,使得整個畫面變得很慢很沉重,而作者的重點卻不是強調父親買橘子的艱難,而是從這一系列動作中表現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是指在文章中,對人物在一定的環境中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和內心活動進行的描寫。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心理描寫還可以細膩、生動、真實地展示人物的心路歷程,從而更好地解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最常用的是描寫人物的內心獨白,寫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讓人物一無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聲,說出他的歡樂和悲傷、矛盾和愁鬱、憂慮和希望,使讀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內心世界。

林黛玉剛進賈府有一段心理描寫:“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這一段心理描寫既體現了林黛玉的聰慧謹慎,也體現出黛玉的好強,她之所以步步留心,是因爲不想被人恥笑。也暗示了黛玉雖然是去外祖家,卻始終有寄人籬下之感。

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緻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細節,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對象的富有特色的細枝末節。它是小說、記敘文情節的基本構成單位。沒有細節就沒有藝術。同樣,沒有細節描寫,就沒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細節描寫會讓讀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傳讀性。

都德的《最後一課》中描寫了一個場景“鋸木廠後邊的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簡單一個場景細節,卻透露出悲劇的來源。草地本來應該是安靜的,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場景,而這裏現在卻出現了操練的士兵,畫面便立刻變得違和和緊張起來,這就形成了一種文學張力,雖然作者沒有明確表達他的情感態度,我們卻能體會到一種悲憤的感情。寫好一個細節,有時能起到“一兩撥千金”的效果。

描寫人物動作5大技巧+例文篇二

語文對於很多同學來講是一個“永遠”拿不了高分的學科,絕大多數同學被作文絆住了腳!

國小作文,單一個“我的**”人物類作文,就能讓孩子們抓耳撓腮:寫人物不難,但寫得不平庸能得高分不簡單!

曾經,作家老舍對學生說:“唯有動作描寫,人物才能立起來!”可見,動作描寫在寫人記事的作文裏,同樣是舉足輕重的。

請先回憶一下,從小到大有沒有被爸爸或媽媽懲罰過?如果有,你現在就在紙上寫上“媽媽懲罰我”或“爸爸打我”,就暫時別動,聽小易繼續說,然後再一起來修改。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個動作。

李老師喝茶。

這句話和你們現在在紙上寫的那句話差不多。如果擴寫,有同學這樣寫:李老師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這樣寫,還是很籠統,到底怎麼喝的呢?是不是還可以更具體呢?用這篇文章的題目來說,怎麼寫纔是“慢鏡頭”呢?

1、給動作“化功大法”

所謂“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個很籠統的大動作,分解成若干個連貫的小動作,給大動作一個“過程”。

我們還看剛纔的例子:李老師喝茶。請看一個同學把這一個大動作寫成小動作的例子,我們一起來讀讀。

“ 李老師停止了講課,目光一瞟,伸過右手湊近杯子,然後輕鬆地拿起杯子,擰開杯蓋,把杯子舉到嘴邊,嘬起嘴脣,輕輕歪斜杯身,讓水滋潤了一下嘴脣,大概是在試探杯子中的水燙不燙吧。然後,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來,只聽到“咕嘟咕嘟”的聲音,他的喉結也上下不停地抽動。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見底了。他咂吧咂吧着嘴脣,好像還很不解渴呢。”

這一段描寫,把李老師喝水這一過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試探溫度——大口猛喝——咂吧嘴脣”這樣一連貫的小動作,是不是把“大動作”寫成“小動作”了?有的同學經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寫不具體,在寫動作的時候,採用把“大動作”寫成“小動作”就是一個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們的課文裏,也有類似的“化功大法”,課文《凡卡》一課中,寫凡卡寫信的動作,就是大動作,其中一個細節: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寫上地址:“鄉下爺爺收。”然後他抓抓腦袋,再想一想,添上幾個字:“康司坦丁•瑪卡里奇。”

這裏的想、蘸、寫、抓、添等一系列動作,把不會寫信的凡卡渴望爺爺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複雜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學了就要用,剛纔同學們在紙上寫的“媽媽懲罰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這個大動作,分解成若干個連貫的小動作嗎?試試?

2、給動作“塗脂抹粉”

寫好人物的動作,選用表示動作的詞語進行修飾,是不是就很美呢?

《燕子專列》這篇課文裏有這麼一句話:

小貝蒂伸出雙手,捧起燕子,送到嘴邊用呵氣爲小燕子取暖。

我們對這句話裏的動作“塗脂抹粉”,就成了這樣一句:小貝蒂慢慢地伸出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貴無比的寶貝一樣,輕輕地送到嘴邊用呵氣爲小燕子取暖。通過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在動詞前面加上適當的修飾語,就會使動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較細緻地表達出來,人物形象就會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現人物的個性與思想。這裏就叫“塗脂抹粉”。

我們再來看一篇“塗脂抹粉”的。

“ 來到爬杆的場地,張小虎一隻手搖了搖爬杆,一隻手搭在額前,擡頭仰望一下杆頂。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兩腳微微張開,身體慢慢往下蹲。忽然,張小虎猛地往上一竄,兩隻手一上一下緊緊地握着爬杆,兩腿交叉,用腳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讓我們要擡着頭仰望他。緊接着,張小虎輪流交換着雙手,每換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動,雙腿也不閒着,一鬆一緊地配合……在我們的歡呼聲中,張小虎已經觸摸到了杆頂的橫樑,朝我們頻頻揮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運用“化功大法”把張小虎爬杆的動作進行了分解,然後給部分動作“塗脂抹粉”,文章就顯得活靈活現,就真的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了。

聰明的你,準備好了嗎?爲你面前的動作片段,也來“塗脂抹粉”吧。記住,不能太多,化妝多了,也難看呢。你們說是不是?

3、給動作“配上聲音”

在寫動作的時候,如果僅僅是動作描寫,也很單調的,在動作中載入聲音,就會讓你筆下的動作活靈活現。這裏說的“配上聲音”可以有兩種聲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語言描寫,二是配上適當的象聲詞。

我們看一段動作描寫。

“ 劉老師把試卷攤開,平鋪在講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點唾沫,隨即兩個指頭一翻,抽出了一張試卷:“這是張璐同學的試卷,你們瞧瞧,書寫得多工整……”邊說還邊在試卷上用手指敲了敲,彷彿我們看不見他的動作似的。接着,劉老師又抽出了一張:“而徐晉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試卷,不管你會不會,你把字給我寫好啊!連自己的名字都寫得七倒八歪的!你給我上來!”說完,手指直指徐晉,似乎要把徐晉給戳穿了……”

這是一段老師點評試卷的過程,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經常看到類似情景,簡單的幾個動作,經過小作者“化功大法”、“塗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語言描寫,就變成了近200個字的小片段,厲害吧?

因此,同學們在平時寫作時,要克服“偷懶”心理,勤快一些,這樣,我們平時看上去挺簡單的幾個動作,認爲不可能寫進作文的“一般內容”,都可以成爲你作文的素材。

“配上聲音”除了人物的語言描寫外,還可以配上適當的象聲詞。什麼是象聲詞?就是表示聲音的詞語,比如小貓叫的聲音“喵喵”、北風颳的聲音“呼呼”、汽車的喇叭聲“嘟嘟”、爆竹發出的聲響“噼裏啪啦”等,這些就是象聲詞。

我們來看看再次修改後的片段。

“ 來到爬杆的場地,張小虎一隻手搖了搖爬杆,一隻手搭在額前,擡頭仰望一下杆頂:“就這麼一點高度,還難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說完,張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兩腳微微張開,身體慢慢往下蹲。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竄,兩隻手一上一下緊緊地握着爬杆,兩腿交叉,用腳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聲,居然一下子就讓我們要擡着頭仰望他。緊接着,張小虎輪流交換着雙手,每換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動,嘴裏還發出“嗨嗨”的聲音。他的雙腿也不閒着,一鬆一緊地配合……在我們的歡呼聲中,張小虎已經觸摸到了杆頂的橫樑,朝我們頻頻揮手:“我上來啦——我贏啦——”。”

這一段動作描寫中,就有了人物的語言與象聲詞的插入,比上一段“無聲的世界”好多了。同學們,還不趕快拿起筆,繼續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話呢?配上聲音,讓動作行爲更生動!

4、給動作“加上表情”

在動作描寫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寫清人物做了什麼動作,還要思考此項動作是在什麼情況下做的,是怎麼做的,這就要讓動作與表情、神態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表現人物。

課文《全神貫注》中描寫羅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們一起來看看。

“ 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裏嘰裏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着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幹越起勁,情緒更加激動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着女像癡癡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

這段文字通過描寫羅丹的動作和神態表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工作一絲不苟、對藝術執着追求的羅丹,看到了一個如癡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貫注的藝術家形象。

“ 我把自制的賀卡舉到媽媽面前:“媽媽,生日快樂!這是給你的禮物!”

媽媽張大了嘴巴,滿臉疑惑:“這……這是你做的賀卡?”

“如假包換!是我花了一個星期時間才完成的。”

媽媽接過賀卡,輕輕地打開,一曲悠揚的《生日快樂歌》從賀卡里飄了出來。她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紅暈涌上了她的臉龐,此時的媽媽,一定是幸福的。

媽媽撫摸着賀卡的每一個邊,不斷髮出“嘖嘖”的讚歎聲,還三番五次、顛來倒去地看着,彷彿在欣賞她最心愛的寶貝。忽然,媽媽一把把我拉在懷裏,緊緊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兒!我的好孩子!媽媽謝謝你!”。我明顯地感覺到媽媽的身體在抖動着。

這一段話寫了媽媽收到禮物後的一系列動作與表情,寫出了媽媽的幸福與激動,簡單的一個“收到禮物”的動作描寫,卻讓我們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看來,這樣的動作描寫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們的動作描寫片段,給動作描寫“加上表情”吧。

5、給動作“融入心理”

在動作描寫時加入“心理活動”描寫,所寫的動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別是動作的動機將更加突出,人物行動將更加明晰。

同樣,來看一個例子。

“ 我飛快地從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勁地捏了捏,感覺雪球還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剛纔你趙紅也太不夠哥們兒義氣了,竟然敢襲擊我?看我這次怎麼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這樣兩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趙紅,你給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對面的趙紅,他正在搓雪球,大概還想再給我一個“炮彈”吧。這正是個機會,趁着他還沒有準備好,我掄起手臂,甩了兩圈,看準趙紅的方向,把雪球使勁拋了過去。“嗖”的一聲,雪球劃了個美麗的弧線,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趙紅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開了,濺得趙紅滿臉都是雪片。“哈哈哈……”趙紅還沒緩過神來來,我轉身跑開了:不能再戰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這是《雪戰》作文中的一個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寫得栩栩如生。我們也看得出在“反攻”時小作者內心是怎麼想的,就知道這個“雪球”拋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這樣的片段描寫,就比沒有心理活動的強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片段,媽媽懲罰你或爸爸打你的時候,你心裏在想什麼?補充上去吧。

關於人物動作描寫的幾個絕活,當然並不是每次寫作文的時候都必須運用到,我們可以選擇使用。相信多次練習後,你就會把這些技巧運用自如,作文越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