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九華山10個最有名的寺廟

排行榜 閱讀(2.38W)

10、天台寺(安徽省池州市)

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禪寺”,始建於宋,清朝中期天台寺周圍有衆多寺廟,香火甚旺,是九華山最高的寺院。天台寺由三組民居式殿堂組成。橫臥嶺凹間,東面以峯脊(青龍背)爲屏障,南以玉屏臺作爲牆身,西面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巖爲連接點,在凹陷地上築高八米的石臺基,構成平整的平面;殿宇的底部架空,下置蓄水井,整個建築借高聳的懸崖峭壁隱蔽,既防風寒,又十分堅固。

9、慧居寺

慧居寺,原名慧慶庵,分上、下兩院,上院始建於清代,清末住持僧仁琳擴修。慧居寺背依高山,面臨竹海,環境十分幽美。殿宇恢宏壯觀,金碧輝煌。大殿正面供奉釋迦、藥師、阿彌陀三尊高大的“三世佛”和文殊、普賢菩薩像,兩旁是十八羅漢坐像。道教是中國傳統宗教,在九華山也有悠久的歷史和深遠的影響。因此,九華許多寺廟都塑、繪有道教人物造像,反映出佛、道二教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歷史現象。

8、化城寺(九華山)

九華山10個最有名的寺廟

化城寺,是九華山開山祖寺,歷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薩道揚,被稱爲九華山寺院的“總叢林”。初建於公元757年的原化城寺,早已蕩然無存。現存寺廟的山門和藏經樓爲十六世紀所建,而大雄寶殿和後廳爲十九世紀重建。這些建築除四壁磚牆和瓦頂外,內部爲木結構。柱、樑、檁、椽全部採用閂縫對榫、互相楔咬的傳統方法,不用一顆釘子。化城寺高跨在山頂盆地之中,背倚白雲山,南向芙蓉嶺,東崖雄踞於東,神光嶺起伏在西,虎形諸峯環繞於北,四山環繞如城,確如“高山流水別有天”,人一入此,猶如內城,故名化城寺。

7、甘露寺(安徽省池州市)

甘露寺,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與祗園寺、東崖寺、百歲宮同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甘露寺地處山腰,又是北路朝山必經之地,廟宇寬宏,佛像衆多,茂林修竹,環境十分優雅。因此,香火旺盛。洞安在此兩度登壇說戒後,仍歸伏虎洞。乾隆間住持僧優曇開壇傳戒,成爲叢林。建寺前夜,滿山松針盡掛甘露,人稱奇蹟,故得“甘露庵”名。今存大雄寶殿、碑刻等文物,爲全國重點寺院。

6、古拜經谷

古拜經谷,始建於唐,經歷代修建,現在面積898平方米。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華嚴經》 ,僧人建此寺紀念,名爲“大願庵”。因爲“拜經”較通俗易記,所以都稱它“古拜經臺”。古拜經臺的主要景點有“仙人擊鼓” “大鵬聽經”“金龜朝北斗”“地藏真跡大腳印”“蠟燭峯”,當陣雨初歇時還可以觀賞到雲海,虛虛實實,佛樂聲聲,恍如仙境。傳說,當年金地藏就在這裏拜經,因而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足印。

5、上禪堂

上禪堂,原名景德堂,始建於明代,1667年玉琳國師之徒宗衍重新修繕後,才更名爲上禪堂,現存寺宇系清末建築,民居式樣,別具特色。廟宇座南朝北,其山門開在東山牆,與衆不同。山門上接一披間,即彌勒殿。彌勒大肚坦然,笑迎十方賓客,遊樂自在。在左邊有一道小門,當你繞過這道門後,你的視野會豁然開朗起來,這就是上禪堂主體建築大雄寶殿。清代周謨曾下榻於此,稱上禪堂爲:“九華香火甲天下, 唯上禪堂最貧;風景唯上禪堂最佳;院宇唯上禪堂最麗。”

4、旃檀林

旃檀林,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又稱旃檀禪林,爲淨土宗佛寺。寺以古樹旃檀樹而命名,原爲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清道光時寺尚存,咸豐年間兵毀。光緒十二年由定禪和尚重建。寺爲磚木結構,典型漢傳佛教寺廟佈局,供奉西方三聖,內藏有古代匾額及碑刻、法器、供器等大量文物。

3、九華山碉園寺

祗園禪寺,始建於明代,稱“祗樹庵”。爲九華山“四大叢林(祗園、東崖、百歲、甘露)”之首。由靈宮殿、彌勒殿、大雄寶殿等九座單體建築組成。寺門門樓寬五間,高三間。門頭三層廊檐,覆蓋金黃色琉璃瓦,飛檐高挑,檐角龍頭伸着吐舌,有行雲之勢。樑棟雕飾彩繪,精緻異常,有玄奘取經、水曼金山、渭水垂鈞等神話和故事。門額的牆壁上,鑲嵌着白底、青花圖案組成的“祗園禪寺”寺名瓷匾。

2、肉身寶殿

肉身寶殿,始建於唐代貞元年間,原名金地藏塔。該寺殿宇宏偉,是塔殿式建築,上蓋鐵瓦,四角有宮殿式翹檐。殿內漢白玉輔地,塔基上建有七層八方木塔,每層木塔有佛龕供地藏菩薩佛像。全寺建築面積705平方米。爲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金地藏喬覺晚年在此讀經,其圓寂三年後,仍顏面如生,正是菩薩降世應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層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稱地藏墳,歷來爲佛教聖地九華山最精華最神聖的地方。

1、九華山百歲宮

百歲宮,原名摘星庵,又名萬年禪寺,始建於明代,爲全國重點寺院。百歲宮與祗園寺、東崖禪寺、甘露寺並稱九華山“四大叢林”。始建於明代。五臺山僧人海玉雲遊至九華山,“初住東巖摘星亭,見獅子山左右,有龜蛇供護之狀,遂卓錫焉”。無瑕在此,以野果爲食,用舌血和金粉,費時20餘年,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計81卷,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