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湛江10位最著名的代表性人物

排行榜 閱讀(7.23K)

10、竇振彪 [清] (1785~1850)

湛江10位最著名的代表性人物

竇振彪(1785~1850年),字升堂,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於廣東吳川縣硇洲島。任金門水師總兵和福建水師提督前後20年。竇振彪13歲時父母相繼去世,寄食姑母家。自小熟悉水性,精通武功。嘉慶十九年(1814年)由行伍選拔補廣東水師千總和水師提標中營守備。此後,歷任提標中軍參將、水師副將。道光九年(1829年)署瓊州鎮水師總兵。道光十年九月升任福建水師金門鎮總兵。道光十二年,臺灣嘉義縣張丙、陳辦等人起事,他奉命於十一月帶兵2000多名渡臺,會同福建陸路提督馬濟勝,一同圍剿。翌年初平定。因獲道光皇帝頒旨賞戴花翎。

9、歐光宸 [清] (·~1653)

歐光宸(·~1653),茂名縣博鋪(今吳川縣博鋪鎮)人。明末清初吳川縣反清義軍“盟主”。他出身書香世家,明天啓七年(1627年)考中舉人,明崇禎七年(1634年),往京都吏部詮敘,授知縣(候任)。光宸不急於爲官,而在家鄉茂山書院(今博鋪中學舊址)招聚生徒講學,對於貧苦學生免收學費,自己還捐款給書院作爲辦學基金。從此,受業生徒日漸增多,文風昌盛。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定都北京後,揮師南下,清順治四年(1647年),先後佔領高、雷、廉、瓊各州縣。清軍所到之處,恣意壓迫搜刮。清廷委派的地方官吏巧立名目,強徵苛捐雜稅,百姓苦不堪言。

8、勞麗詩 2004年雅典奧運會冠軍

勞麗詩出生於1987年12月12日,廣東省湛江市人。2002年1月進入國家隊,教練張挺。2004年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雙人冠軍2006年世界盃跳水十米臺亞軍。勞麗詩說:“2009年全運會,我仍可爲廣東跳;2010年亞運會,國家需要我,我仍可奮力衝刺。”在勞麗詩的心目中,永遠有着自己不懈拼搏的目標。 勞麗詩出身於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勞成幹“個體”,母親李鳳美在家照顧小孩。他們對待孩子,總是全力支持他們按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勞麗詩是家裏最小的女兒,他們也沒有特別嬌寵她。 勞麗詩最早來到跳水池邊是5歲多的時候。

7、紀應炎 [宋]

紀應炎,字伯明,號後坡,遂溪縣湖光下埠村(今湛江市郊區湖光鎮)人,生卒年月不詳。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赴廷試登二甲進士,是湛江市區歷史上登進士的第一人。應炎好學,少時苦讀於湖光巖樂懶巖,歷數寒暑,每日必自家至此,風雨不改。有《山村即事》詩一首,自記讀書情形:“青山歷歷水粼粼,望眼空明詩料新。鴉背日妍初過雨,馬蹄風軟不驚塵。饌無肉味知城遠,鄰有書聲受俗淳。明日江頭重問渡,野人笑我是知津。”應炎爲官清廉,名重當時。登第後,初任海南澄邁縣主簿。有人企圖攀附他,把白金混在大米里面送來,應炎發覺了,立即把大米連同白金退還。

6、林召棠 [清] (1786~1873)

林召棠(1786~1873),字愛封,又字蓉舟,號芾南,吳川縣霞街村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狀元,也是粵西地區歷史上唯一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召棠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其父雨屏曾任東安縣教諭。召棠年十一隨父到館學習,攻讀《莊子》及《王漁洋集》,酷愛四六文,喜學詩詞。年十八,應童試,取得生員資格,學使姚文田贊之爲“海濱秀才”。嘉慶十七年(1812年),學使程國仁(河南商城人)選充癸酉科拔貢生,命入官署肄業。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應順天鄉試中舉,志猶未已。

5、陳蘭彬 [清] (1816~1895)

陳蘭彬(1816~1895),字荔秋,吳川縣黃坡村人。我國駐美國第一任公使。蘭彬幼年聰穎好學,青年以優行貢京師,名噪公卿。咸豐元年(1851年),順天鄉試中舉。咸豐三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館纂修。後改任刑部候補主事。咸豐十年,蘭彬因母病告假還鄉。在鄉期間,曾主講於高州高文書院,並倡議捐資重建該院,以弘揚文教。同治二年(1863年),夥同提督昆壽鎮壓了活動於岑溪、信宜一帶的陳金缸農民起義軍,博得清廷加四品銜,賞戴花翎。陳蘭彬母喪服滿回京補原官時,爲曾國藩所薦,受命清理積案。

4、陳文玉 [唐] 南粵先賢 (570~683)

陳文玉(570~638),齊康縣(今海康縣)榜山村人。雷州首任刺史,被尊爲“雷祖”。文玉於南北朝陳太建二年(570年)出生在一個狩獵之家,少時生得貌相超羣,明敏而健壯;年長又涉獵書傳,具有過人的才智和武功,在“土著”人中享有崇高威望。陳、隋之世,他屢被薦舉,都以雙親年老爲由拒不出仕。隋末,天下大亂,地處天南海角的雷州半島寇盜蜂起,生靈塗炭。加之境內黎、瑤、僮、苗、侗、僚各族,又時起生事,地方的-嚴重。隋亡唐興,舉國祗定,而雷州半島依然動盪不安,民不聊生。唐王朝不斷遣派州縣之官前來,但都舉步維艱,難施其政。

3、陳嘉倫 [清] (1850~1905)

陳嘉倫(1850~1905),原籍福建莆田,移居赤坎文章灣東村。抗法英雄。 陳嘉倫自小務農,在家鄉種菜爲生。19世紀中葉,清朝政府腐敗無能,日本入侵臺灣後,經常在福建沿海騷擾搶劫,人民受盡-,四散奔逃。陳嘉倫和父親陳一輝-帶領族人一百多人,離鄉背井,南遷廣東,落腳赤坎埠郊。 陳嘉倫擇居文章灣東村。當時文章灣是海邊沙灘,人煙稀少。嘉倫帶領衆人建村,用泥土築牆,蓋起茅房,使每戶皆有屋居。大部分人墾地種菜,挖塘養魚,小部分人挑擔趕圩做小買賣或入埠找工做。陳嘉倫以種菜爲生,生活有所着落後,娶妻生子。

2、陳家耀 [清] (1865~1903)

陳家耀(1865~1903),赤坎陳屋港人。抗法英雄。 清朝同治四年(1865),陳家耀生於赤坎陳屋港村一個農民家庭,自小務農,愛好武術,武功過硬,身材高大、體力過人,性格強悍,爲人仗義,在村中很受敬重。村內發生是非爭執,村民有憂遇難,都喜歡找他解決。 履歷 1898年4月,法軍強行登陸海頭汛。南柳等鄉民,維護民族尊嚴,不畏-,開展不屈不撓的抗法鬥爭。陳家耀滿懷愛國熱情,到處宣傳南柳鄉民抗法義舉。1898年10月,南柳抗法失敗,陳家耀不服,曾經獨自潛入百姓嶺法軍兵營偷取0,又與同村青年數人,夜襲法軍沙灣兵營,被敵發現,受傷而歸。

1、楊思勖 [唐] (659~740)

楊思勖(約公元659年-公元740年),唐玄宗時期宦官,曾任驃騎大將軍,平定多處叛亂。楊思勖先後平定了安南梅叔鸞、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瀧州陳行範的叛亂,但他對待俘虜過於殘酷,不近人性,或生剝其面,或削去頭皮。開元二十八年,楊思勖因病去世,時年八十餘歲。人物生平楊思勖(約659-740),本姓蘇,羅州石城人(現廣東廉江市)。唐玄宗時的著名太監,爲人殘暴,有軍事才能。幼年爲內官楊氏所養,閹割後,在內侍省服侍。因討伐叛將李多祚有功,被越級提拔爲銀青光祿大夫,行內常侍。楊思勖有膂力,殘忍好殺。隨唐玄宗誅除韋氏後,便成爲心腹,官至右監門衛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