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普洱10位最具代表性的名人

排行榜 閱讀(2.39W)

10、李曉村

普洱10位最具代表性的名人

李曉村,又名李時(1909―1992),寧洱縣勐先鄉和平村人。1924年,李曉村考入雲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今普洱中學),循規蹈矩,埋頭讀書。1925年,李曉村參與聲援五卅運動,組織成立“勐先青年讀書社”,以培養本地人才爲由,向勐先團總楊佩玖及富戶募捐了銀幣百元,向香港、上海等地訂購進步刊物《大公報》、《工商日報》、《申報》等,在師生中宣傳進步思想。1928年,經地下黨員張自強·張南屏·、鄒榮光介紹加入共青團,在勐先組織互濟會。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勐先國小任教。1930年,考入雲南省講武學堂,編入龍雲軍士教導隊,6月,參加龍雲討逆軍第十路軍三大隊。

9、楊正元

楊正元,字春魁(1902―1931),寧洱縣德化鄉那遷村人。楊正元是雲南省早期共產黨員,思普區黨組織的創始人,在思普區灑下熱血、獻出生命的共產黨員。1920年秋,楊正元考人云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讀書,在校期間受進步思想影響,萌發了變革社會的思想。1922年秋,楊正元進入昆明私立成德中學讀書。讀書間,他常常閱讀進步刊物,積極參與社會活動。1925年,楊正元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初,楊正元決定在普洱地區發動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但因事泄密,於4月被捕犧牲。

8、庾恩·

庾恩·(1884―1918) ,又名澤普,別號墨江、楓漁,民國陸軍中將,滇軍將領,雲南墨江人,早年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六期。留學日本時,參加了同盟會。1909年2月,雲貴總督沈秉·電調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學生回滇供職,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庾恩·與李鴻祥、謝汝翼、李根源、唐繼堯、黃毓成、殷承·、張開儒、葉荃、趙又新等人紛紛回國,回國後在滇軍中任職,歷任雲南陸軍炮隊教練兼籌辦講武堂及陸軍隨營學校,後調任陸軍炮隊第1營管帶。1918年年2月18日,庾恩·在貴州遇刺身亡。

7、李國文

李國文,1962年8月出生在雲南省臨滄縣那招鄉瀾滄江畔一個叫那招大寨的農民家庭。父親李昌貴、母親鍾禮蘭。李國文兄弟姐妹六個,他排行第三,頭上是兩個哥哥,下邊是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李國文自幼勤奮好學,上國小時,門門功課都是優秀。1975年7月,李國文以學校第一名優異成績,考入了那招附中。1978年,他考入博尚中學上高中。1980年6月27日,李國文高中畢業,8月,一所中專學校錄取通知書送到他手中。這時,他感到自己多年上學已給父母增添了不小的生活壓力,不能再給父母壓擔子了,於是決心放棄繼續上學的機會。1981年1月,李國文光榮地參加瞭解放軍,分到保山軍分區直屬四連從事軍農後勤工作。

6、張培英

張培英(1922~1991),寧洱縣磨黑鎮人。1931年,張培英在磨黑國小讀書;1937年秋,考入雲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今普洱中學·女子國中班;1943年,進入雲南大學預科班學習,次年考入雲大醫學院。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在昆明發生時,她不顧個人安危,身背藥箱救護傷員,並潛入特務看守的屋裏,爲聞一多先生遺體注射福爾馬林以防腐蝕。1948年,張培英加入“中國民主青年同盟”,並任支部書記。1950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先後在雲南軍區後勤部、第四軍醫學校、第三軍醫學校和第七軍醫大學任教。

5、呂光

呂光,原名陳柏,苗族,1914年生於雲南省思茅縣復興鎮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陳景星早年從政,後棄政從教,在家鄉曾任過中學教員和校長。呂光少年時代聰明好學,在家鄉高小畢業後,考入昆明省立工業學校附屬中學。1935年,呂光考入北平朝陽大學。時值日本侵略者侵吞華北,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最嚴重的時刻。北平愛國學生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在中共北方局領導下,呂光積極參加了一二九愛國--活動。後又隨學聯組織――南下擴大宣傳團進行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12月12日,呂光在北平參加抗日救國時被捕入獄。他在獄中英勇不屈,表現了一個愛國青年的高貴品質。

4、陳祖武

陳祖武,1908年出生於雲南思茅縣城一城市貧民家庭,幼年喪父,靠寡母及長兄紡紗織布撫養。7歲時,母親和哥哥爲了他將來能夠有出息,甘願含辛茹苦,送他到思茅縣立國小讀書。陳祖武性格倔強,好學而善於思考,不負母兄厚望,在校成績名列前茅,深得老師和同學的讚佩。1922年,14歲的陳祖武高小畢業。按他家當時的經濟狀況,即使他學習成績再優秀也無法繼續供他升學。幸虧他的家族有個旅昆堂祖父陳希平看中祖武聰慧用功,將來學成能出人頭地,便慷慨資助前往昆明,於1922年秋考取了省立第一中學。

3、紀襄廷

紀襄廷,名肇猷,生於清咸豐八年(1858),卒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景谷縣景谷鄉紀家村人。紀襄廷自幼家貧而發奮勤學,爾後考取秀才,補稟,至歲進士,並賞六品銜,是清朝景谷爲數不多的進士之一。紀襄廷事母至孝,曾獲雲南督軍兼省長唐繼堯“純孝性成”匾額一方。紀世居景谷,目睹景谷山脈重重、農田稀少,每年穀米所出不敷食用,民生日困。經研究考察,以景谷鄉氣候、土質之宜種植茶葉,並向外地選購種子,先於陶家園種植數百株,復於塘房山續種數十萬株,精心培植,數年後蔚然成林,可供採摘。在紀襄廷的引領倡導下,茶葉種植在小景谷全面推廣,並影響到相鄰的民樂、鐘山、振太等鄉村,地處思茅西北一隅的景谷鄉形成了新的普洱茶集散地。

2、楊麗坤

楊麗坤(1942―2000),彝族,寧洱縣磨黑鎮人,著名電影演員。楊麗坤從小天真可愛、聰明漂亮,十分討人喜愛,被譽爲“小美人”,在姊妹中排行第九,家人喊她“小九”。因母親去世得早,家境貧窮,1952年,大姐把她帶到昆明寄養在二姐家,並送入新村國小讀書,12歲時被選入雲南省歌舞團學習,她刻苦練功,演技提高很快,第二年正式參加團裏的演出。她先後參加了《十大姐》、《白鷳鳥》、《萬盞紅燈》、《採茶》、《小卜少》、《趕擺》等集體舞的表演。不久,她便成爲獨舞演員。她表演的《春江花月夜》,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喜愛和讚賞。人們贊她:“好像一枝冰清玉潔,素心芳菲的芭蘭。”

1、黃毓成

黃毓成,民國陸軍上將,雲南省鎮沅縣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考中秀才,入昆明經正書院。1904年夏,黃毓成赴日留學,學成回滇於講武堂任職;1911年參與發動昆明“重九起義”,起義成功後任陸軍第一師騎兵聯隊長,次年4月率騎兵支隊入黔;1915年,袁世凱復闢帝制,雲南舉義討袁,黃毓成任護國軍第三軍挺進軍司令,率部參加滇桂邊境抗擊龍覲光部的作戰;1918年到1922年間,任滇軍駐川師長、司令部參贊等職,目睹軍閥間擁兵爭利,憤而解甲,赴上海閒居;1937年受南京政府令,返滇任雲南禁菸特派員,遭解職後歸家研究佛學至解放。解放後,黃毓成任雲南省文史館館員,於1958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