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蒙氏教案精選7篇

教師文案 閱讀(2.35W)

寫一篇詳細的教案是我們工作中最常見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是教師必須做到的一點,這可以在教案中得到體現,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蒙氏教案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

蒙氏教案精選7篇

蒙氏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

求100以內偶數和的算法設計思想,並將算法的設計思想用流程圖表示出來。

2.過程與方法

利用現實生活中不斷重複做某件事的例子以及假設圍棋挑戰賽的過程來梳理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學會從此類生活實際中提煉出循環求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在面對問題時能梳理出解決問題的清晰思路,設計出解決某個問題的有限步驟,從而理解計算機是如何解決、處理某種問題的。

3.情境與價值觀

讓學生全心投入到學習當中,與其他同學積極合作交流,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

在課堂上創設相應情境,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努力營造一個輕鬆的、充滿樂趣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放飛思維的翅膀,體會到學習的愉快。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確立求100以內偶數和的算法設計思想,並將此算法設計思想用流程圖表示出來。

教學難點:上述算法問題同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另外,如何把人解決問題的思路、步驟用計算機語言描述出來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

【教學對象】

高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逐漸成熟,對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循環結構等知識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對於如何將解決問題的思路轉化成流程圖,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但可能還不很熟練,教師在課堂上要作進一步引導。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利用現實生活中不斷重複做某事的事件,引導學生去探索求100以內偶數和的方法。在講解解題方法時,我認爲不宜直接把現成的算法告訴學生,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經歷整個探究過程。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啓發引導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求100以內某些數的和,從表面看來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探索到的規律及平時所學的數學方法順利求得答案。而計算機與人不同,它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把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用計算機語言描述出來。這是計算機程序設計教學的一個重點,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引導和訓練學生,使學生逐漸學會分析問題,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步驟。本案例運用設想的圍棋挑戰賽的實例引導學生分析,逐步引出求100以內偶數和的算法設計思想。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師:今天在座的有50多位同學,假設今天都去參加圍棋挑戰賽,而我們要挑戰的人就是圍棋九段高手常昊,如果有同學挑戰成功,那可就名揚天下,成爲新一代圍棋國手了。

師(引導):大家思考,通常這個過程會是怎麼樣的?

教師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往挑戰賽的模式上想,提示學生可將過程簡要地列出來。

師生:圍棋挑戰賽的過程可以描述爲:

確定挑戰的人數;

挑戰者和常昊對陣較量;

一旦挑戰成功,挑戰者就可以成爲新一代圍棋國手;

步驟(2)(3)重複執行,直到最後一個挑戰者。

師:在挑戰賽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步驟(2)(3)是要重複做的,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做?

生:重複部分要用循環結構來實現。

師:這個步驟重複到什麼時候結束呢?

由學生討論怎麼確定循環的次數,很明顯,已知的挑戰者個數是判斷循環結束的條件。

根據討論的結果,最後師生共同得出圍棋挑戰賽的算法和流程圖(如圖1)。

以圍棋挑戰賽的例子啓發學生,求出100以內偶數和的算法。

師:根據此問題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問題細化爲兩種情況。

100以內所有數的和的算法。

師(引導):現在我們先來求100以內所有數的和,應該怎麼辦?

師生共同分析比較挑戰賽賽程與此問題的異同,得出此問題的解決步驟:

設定一個變量sum表示和,初值爲0;

再設定一個計數變量i,從1開始計數,同時它代表要相加的數;

i和sum相加,和保存在變量sum中

i累加

i大於100時輸出sum的值,否則繼續執行③④

求100個數中所有偶數的算法

師(引導):100以內的數相加的和我們已經能求出來了,但是我們只要100以內的偶數相加的和,那麼怎麼找出符合條件的偶數呢?

生:偶數是能被2整除的自然數,我們可以將符合這個條件的數找出來。

師生討論得出的尋找偶數的步驟:

①判斷數i除以2是否餘數爲0

②和變量sum與數i相加得到新的和

③i累加,再次執行①

得出求100以內偶數和的算法

師(引導):100以內的數相加我們已求出算法,偶數也找出來了,能求100以內偶數的和了嗎?具體算法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能,將(2)中的語句放到(1)的循環語句中執行就可以了。

師生最終討論得出的算法如下: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讓學生討論各變量的定義與作用,如sum表示和,i既是計數變量又可以是用來求值的自然數。

因爲循環次數已知,要加入一個循環控制變量i來計數,當i累加到滿足條件的次數後退出循環。

小結

回顧以上案例,看似將某個問題轉化爲計算機語言描述算法是一個難以理解的過程,但是,思路來源於生活,藉助生活當中常見事例的解決方式,我們也可以很清晰地理解並得出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

蒙氏教案篇2

一、 教材。

本篇課文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大熊貓可愛的外形,小時侯和長大以後的生活習性,還介紹了大熊貓最愛吃竹葉。課文配有插圖,學生能通過讀課看插圖認識大熊貓,喜歡大熊貓。本節課爲第一課時,主要一多讀課文爲主,識字爲主。

二、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力求體現新課標的教學模式,通過直觀教學,讓學生更直接瞭解大熊貓的特點,在指導學生多讀課文中喜愛大熊貓。指導學生自主識生字,結合課文,聯繫生活實際識字,掌握識字方法,通過‘‘開火車’’形式摘果子游戲鞏固識字,提高說話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熟讀課文,從課中瞭解大熊貓的特點,體會大熊貓的可愛。

2、認識文中13個生字,讀懂文中的一些詞語。

四、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觀察大熊貓描述大熊貓的樣子。

五、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直觀教學引入新課。

1、談話引出課題《大熊貓》

2、出示大熊貓娃娃,讓學生說出你看到大熊貓的樣子。

(二)初讀課文,認識大熊貓。

1、邊觀察大熊貓邊聽錄音,對比聽和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2、老師帶學生讀課文,注意輕聲字的朗讀。

3、學生齊度課文。

4、學生自由讀文,圈出生字。

六、指導識記生字

1、小黑板出示生字,學生自由拼讀,向老師或學生請教。

2、指名認讀生字,糾正讀音。

3、自主識記:述說你通過什麼方法記住了那些字?

4、鞏固識字:開火車形式讀,做摘果子游戲。

七、指導朗讀,瞭解大熊貓的特點

1、分男、女生朗讀每一段。

2、瞭解大熊貓的樣子,活動情況,愛吃什麼?

3、教師小結。

4、齊讀全文。

八、迴歸課文,拓展延伸。

1、選擇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一讀。

2、說說你還知道大熊貓的一些資料。

3、誰能看着大熊貓娃娃介紹它的樣子。

九、作業

1、熟讀課文,圈一圈你喜歡的詞句。

2、查找有關大熊貓的資料。

蒙氏教案篇3

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情境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學會就餐的基本禮儀,培養學生文明就餐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怎樣是文明用餐

教學難點:把學到的用餐禮儀運用到生活中去。

教師:課件,餐盤,筷子

學生:收集文明用餐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我們每天都在吃飯,但是你真的會吃飯嗎,老師在課下做了一個調查,瞭解到很多孩子根本就不會吃,老師把一些同學的吃相拍了下來,那請孩子們和老師一起來分析他有哪些不文明的舉止。我們一定要仔細看喲! 看錄像。

師生逐一分析照片中不文明的舉止。從而引出本課

(二)講授

師:那剛纔我們共同分析了這些同學在餐桌上的不文明的舉止,同學們表現得非常棒,老師以你們爲驕傲。我們國小生正是養成良好行爲習慣的最佳階段,文明就餐也是體現我們文明素養的一個方面,今天,這節課就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學習餐桌禮儀(板書課題),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用餐禮儀呢?

學生舉手回答,教師做總結歸納: 生活中用餐禮儀

(1)吃飯之前,先把手洗乾淨。

(2)入座時應請長輩先坐,自己纔可入座。

(3)入座後姿勢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

(保持上身挺直,雙手自然擺放在桌面邊緣,整個用餐過程都不能趴在桌上,腳踏在本人座位下。用胳膊肘支在桌面上和用手託下巴都是不好的做法。)

模擬練習的用餐姿勢。先請一、二位同學到臺前用餐盤練習用餐的姿勢,一人練習,大家評議,全員練習。

(4)就餐要文雅,要細嚼慢嚥。

(5)不要挑食,不要剩碗底,更不要獨食,父母給自己做好吃的,也要讓父母先嚐或給他們留部分。

(6)正確使用筷子,不要敲筷、扔筷、插筷、舞筷。

筷子是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我們握筷姿勢應規範,吃飯時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我們就先把筷子放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裏,或用舌頭舔筷子上粘的東西,這些都是很不文明的喲!用筷子敲打碗盤桌面,用筷子指點別人,這也不應該。

正確使用筷子(禁忌)(幻燈片播放)

迷筷不能拿着筷子猶豫不決夾哪些菜;

架筷不能高擡手越過別人正在夾菜的筷子去夾遠處的菜;

探筷不能用筷子在碗盤裏翻找;

滴筷不能在夾湯汁多的菜餚時用筷子拉抖掉湯汁;

插筷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上面;

敲筷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的邊緣;

塞筷不能夾着多種菜餚一次性塞進口中;

空筷不能夾起了食物,不吃又放回去;

舔筷不能用舌頭去舔筷子;

指筷不能一邊說話,一邊像指揮棒似的舞着筷子,或指着別人。

(7)切不可口對着熱湯吹氣;喝湯不能發出響聲。

(8)口含食物不要與別人交談。

問學生口含食物有什麼危害?

(9)吃飯時要精神集中。

在學校就餐禮儀

師:大家想一想在學校我們就餐時應該怎樣做纔是文明就餐呢?學生舉手回答,教師做總結歸納:

(1)、吃飯前要先洗好手和飯盒,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秩序地進行排隊打飯。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兩腳自然併攏,雙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靜、文明進餐。

(4)、飯、菜、湯要吃淨;不偏食、不挑食。

(5)、吃完後,要輕聲慢步地到洗碗臺排隊洗碗,洗淨後在放回自己的座位上,碗、碟輕拿輕放,擺放整齊 文明就餐禮儀辨析

師:同學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我們已是文明就餐的小天使了。現在我要請我班的智慧星出題考考同學們。

智慧星(1)放學啦,張宏高高興興地回到家,一進門就嚷嚷着:媽媽,我餓啦!此時,媽媽正在廚房忙活着,爸爸在書房看書。張宏見餐桌上已經擺放了好幾樣他最喜歡的菜,有紅燒排骨,還有烤雞,於是張宏就自顧自地大吃起來。等媽媽招呼着全家人坐下一起吃飯的時候,張宏卻說:我吃飽啦!邊說邊離開了餐桌。請同學們想一想:張宏的行爲文明嗎?

智慧星(2)今天,舅舅請李君去吃自助餐。哇,菜可真多呀!這可把第一次去吃自助餐的李君忙壞了,他飛快地跑去拿了餐盤,便迫不及待地裝起菜來。每樣菜看起來都那麼好吃,李君不一會就把餐盤裝滿了,可他還不滿足,一個勁地往餐盤裏加菜。餐盤裏的菜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當盤子裏再也堆不下菜時,李

君這才艱難地端着餐盤迴到座位。請同學們想一想:李君的行爲文明嗎?

智慧星(3)今天是王鵬奶奶的壽宴,長壽麪當然是少不了的,那麼,王鵬在吃麪條的時候又該注意哪些禮儀呢?

智慧星(4)小明到阿姨家做客,小明見到了很久沒見的表弟,表弟一直和他大聲講話,可小明卻讓表弟吃好了飯再聊天。表弟不樂意了,責怪小明假正經,生氣地不理睬小明瞭。小明這樣做文明嗎?爲什麼? 出示餐桌禮儀兒歌:

文明就餐好

飯菜已擺上,用餐講禮貌。

先請長輩坐,自己再坐好。

不要高聲語,碗筷別亂敲。

細嚼又慢嚥,偏食可不好。

飯菜不浪費,文明就餐好。

(指名學生讀,同桌互讀,再拍手齊讀兒歌。)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在吃飯的時候,如果我們講文明懂禮貌,那麼人人都會喜歡我們,誇獎我們的。 文明用餐禮儀展示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了餐桌禮儀,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小觀衆,我們班有三位同學想把他們懂得的餐桌禮儀給大家展示一下,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上臺,下邊的觀衆一定要仔細看,認真聽啊!

讓學生評價表演,表演中有哪些文明用餐的好習慣。

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做總結。

(三)小結

出示教師寄語:

同學們,細微之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涵。就餐事小,但是可以以小見大。人的最基本的素質就體現在此。文明就餐,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一個舒心的笑容,一個謙讓的動作,一句真誠的道歉都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舉手之勞就能給他人帶來無限的幫助和溫暖。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就餐環境吧!

蒙氏教案篇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瞭解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和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初步分析理解我國土地資源分佈差異的原因。

2.從生活、生產實例出發,使學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土地資源存在的問題。

3.教育學生樹立土地是立國之本、要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資源觀,培養資源保護意識。

結構分析

本節內容知識結構如下:

內容點析和教學建議

1.土地資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詩來描述“什麼是土地?”,啓發學生解釋這幾句話的涵義。這樣的安排比直白的說明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

圖3.6以圖片的形式展現了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並結合文字說明,體現由於自然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人們對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徑不同。這種更注重感官體驗的教學十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應啓發學生注意觀察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地貌差異及經濟差異。

2.我國土地資源現狀──突出“人與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國的土地資源現狀,力求引導學生,結合我國的地形和氣候等知識,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條件:國土遼闊,地形複雜多樣,氣候複雜多樣;土地資源總量豐富,土地利用類型齊全;有利於在農業生產上因地制宜,開展多種經營。

不利條件: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土地資源構成比例不合理,各類土地資源分佈不均且破壞嚴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對我國耕地不足的現狀做了分析。

圖3.7和3.8以數據和統計柱狀圖的形式說明了我國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構成不合理的問題。而“閱讀材料”補充說明了“我國耕地後備資源匱乏”的國情現狀。應當通過指導學生讀圖,使其學會初步分析我國土地構成的狀況及問題所在,尤其要引導學生關注人口與耕地的矛盾:我國人口衆多,耕地作爲農業之本,承擔着解決十餘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的重責。一方面,我國本來就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建設用地將不斷增加,耕地還將進一步減少;而人爲破壞,不合理的亂佔耕地現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劇,則使本來就不容樂觀的耕地、林地不足問題更加突出。耕地後備資源匱乏,又使得以上問題變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動”不是作爲課後反饋練習出現在這裏的,而應作爲學生們學習新課的一個重要活動加以展開。建議教師指導學生先結合課文提供的資料以及前面學習過的地形、氣候知識,對我國土地資源的優、劣做出評價,再深入分析我國土地資源的國情現狀及問題。

3.我國土地資源分佈不均──突出“水與土”的矛盾

我國土地資源分佈不均的特點,既可作爲我國土地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可作爲一個單獨的專題加以學習。

圖3.9如果和“中國地形圖”、“中國季風區圖”、“中國乾溼地區圖”配合使用,將起到更直觀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列表比較,自行歸納總結出我國土地分佈的規律,並說明各類地形分佈與地形區、季風區及乾溼地區的相互關係。這也是教材第69頁活動1的主要內容,它體現了知識間的相互聯繫,對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都大有裨益。

活動2則通過要求學生比較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異,將土地資源與水資源的配置問題擺在學生面前,突出“水與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爲主,多發展灌溉農業;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爲主。該活動引導學生從水土資源的匹配情況,去分析地區農業生產的合理性,不僅旨在增加學生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學生對各類自然資源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關係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過以上內容的鋪墊,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別指出:土地作爲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恰當,能夠供人類永續利用,如果利用不當,或遭人爲破壞,則可喪失其生產能力,不能再生。

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壞,教材選擇了最具代表性問題──水土流失、亂佔耕地及土地荒漠化來加以說明。建議教師在這一部分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學生們收集更多的資料和新聞報道,結合自身的體驗,例如北方沙塵暴越來越頻繁,農村私建住房亂佔耕地、墓穴佔地等現象,通過自學和班內交流的方式,列舉更多的土地資源遭受破壞並造成嚴重影響的實例,來共同加深對國土資源現狀的關注。

蒙氏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認識“疙、瘩”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惡”,會寫“討、厭”等15個字,會寫“討厭、理由”等1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描寫母雞的詞語中感受母雞作爲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找到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後變化的句子,說說變化的原因。

4.比較《母雞》和《貓》在表達上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母雞圖片。提問:大家都見過母雞,它給大家留下了什麼印象?

2.老舍眼裏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母雞》。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先讀讀這些詞語,看看你是否已經通過預習認識了它們。

出示詞語,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再齊讀。

重點指導“疙瘩、侮、撮、啄”的讀音和“惡”的多種讀音。

2.重點指導“毒、孵、警、戒、伏”,在田字格中範寫。(“孵”左邊“卵”的筆順:撇、豎提、點、撇、橫折鉤、豎、點,7筆寫成。“伏”字不要漏了點。)

3.詞語會讀了,相信課文也能讀好,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老舍筆下的母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讀書,然後交流感受。(討厭、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

3.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後是不一樣的,請用橫線畫出作者直接表達對母雞態度的句子。

4.出示句子:

我一向討厭母雞。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①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麼疑問嗎?

②讀句子,抓住“一向”“不敢”體會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感態度。

③從開始的“討厭”母雞,到後來的“不敢再討厭”母雞,作者的態度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試着讀出情感的變化。

5.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討厭母雞,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不討厭母雞。

1~3自然段:寫作者討厭母雞。

4~10自然段:寫作者不敢再討厭母雞。

四、課堂小結。

讀了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感受?(作者對母雞的尊敬、讚頌)

五、佈置作業。

1.閱讀課後“資料袋”,瞭解作者。

2.找一找作者的其他作品進行閱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回顧導入。

1.出示生字詞語,檢查掌握情況。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老舍對母雞的態度前後是不一樣的,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改變呢?讓我們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品讀感悟。

(一)學習第1~3自然段。

1.請大家默讀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爲什麼討厭母雞?畫出相關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2.學生交流:

(1)母雞的叫聲。

①母雞的叫聲有什麼特點?(沒完沒了、如怨如訴、發了狂)

②作者寫不同情況下的母雞的叫聲,是爲了說明什麼?(說明“我”一向討厭母雞。)

③老舍對母雞的觀察多麼細緻呀!聽到母雞沒完沒了、如怨如訴、發了狂的叫聲,覺得母雞很討厭。誰能讀出作者厭煩的情緒?

(2)母雞還有哪些方面讓人討厭?

①你覺着這是一隻什麼樣的母雞?(欺軟怕硬、喜歡炫耀)

②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抓住“不反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體會母雞的欺軟怕硬。抓住“發了狂、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體會寫出母雞的喜歡炫耀所使用的誇張手法。)

③讀出對母雞的討厭之情。

3.通過剛纔的交流,你認爲這是一隻怎樣的母雞?請用恰當的詞語概括一下。

出示:這是一隻()的母雞。(叫聲討厭、欺軟怕硬、喜歡炫耀)

(二)學習第4~10自然段。

1.因爲母雞叫聲討厭、欺軟怕硬、愛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討厭母雞。後來,作者爲什麼不敢再討厭它了呢?文中有一個自然段明確地告訴我們原因,你找到了嗎?

出示句子: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爲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爲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齊讀第9自然段。

2.老舍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哪些句子寫出了母雞的這些特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4~10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在旁邊做批註。

3.學生交流。師小結: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了它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4.帶着對雞媽媽的敬佩和喜愛,再讀句子。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爲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爲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你對這三句話有了哪些新的體會?(這三句話既是在讚頌母雞,也是對天下所有母親的讚頌。)

6.因爲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和偉大,所以作者“不敢再討厭母雞了”。試着說說你的體會。(作者用“不敢”來表明自己對母雞情感的變化。他此時已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尊敬、讚頌,是情感的昇華。)

三、拓展延伸。

老舍認爲“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愛的?

四、比較《貓》和《母雞》的異同。

1.《貓》和《母雞》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寫小動物的,它們在表達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2.學生交流。

3.相同之處:①文章結構清晰。《貓》用過渡句將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母雞》用過渡段將母雞孵小雞前後的不同聯繫在一起,使文章渾然一體。

②善用“總—分”結構。《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古怪的表現。《母雞》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母雞令人討厭的三個方面。

③都列舉具體事例來表現動物的特點。例如,《貓》列舉了貓遇到蛇也敢鬥一鬥的具體事例,來表現貓的勇猛;《母雞》列舉了母雞教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具體事例,來表現母雞的不辭辛苦。

④語言生活化、口語化。《貓》全文就像“拉家常”一樣,如“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母雞》全文也很口語化,帶有濃郁的“京味兒”,如“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

不同之處:①寫作手法不同。《貓》主要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貓當作孩子來寫。《母雞》主要運用了對比、誇張的手法。

②表達的情感不同。《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母雞》寫了對母雞由“討厭”到“不敢再討厭”的態度變化,通過前後的強烈對比,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

五、佈置作業。

1.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2.你的媽媽平時是怎麼愛你的?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寫下來吧。

母雞

討厭——不敢再討厭

蒙氏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各種材料中,找到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

2.能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探究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

活動重點

能夠在各種材料中,找到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

活動難點

能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探究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1.四張桌子,每一張桌子上滾動的東西都相同;各種薯片桶,露露瓶,乒乓球等。

2、硬幣、長方形紙、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一)談話引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們來玩一個尋寶的遊戲,我的寶物有一個神奇的本領——會滾動。

(二)幼兒玩準備的玩具,教師參與活動,並和幼兒進行交流

(三)請幼兒說說哪些東西會滾動,並示範給小朋友們看一看。

二、區分能滾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

(一)讓幼兒再次玩一玩能滾的物品,玩的時候向不同的方向滾一滾、擋一擋,將各種能滾的物品比一比,說說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二)根據特徵逐一排除,最後找到球體。

小結:最後,我們找到的寶物是球,總結球體特徵。小球會滾動,放在地上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不管從哪個方向看上去都是圓的,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球體。

三、根據特徵找出圓柱體

(一)你們找到了第一件寶物,還想找出第二件嗎?它兩頭都是圓,從上到下一樣大,豎着放看起來像柱子,請小朋友到教室的“牛牛餐廳”去找一找。

(二)老師總結圓柱體的特徵,兩頭都是圓,豎着放看起來像柱子,從上到下一樣大,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圓柱體。

四、遊戲“玩一玩,變一變”

分組操作:

1.把許多硬幣變成圓柱體。

2.把長方形紙變成圓柱體。

3.把橡皮泥變成球體。

五、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圓柱體

師:今天我們玩的很高興,你們還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圓柱體、球體的物體?

讓幼兒找一找。活動結束。

蒙氏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畫面,理解畫面的年代、特點,感知古詩的內容。

2、欣賞、跟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3、認讀生字:“行、停、車”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大範例、磁帶錄音機。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欣賞畫面

1、畫面上有什麼?

2、畫面上的人穿的衣服和我們有什麼不同?這個古代人站在??

麼地方。

3、詩人的旁邊有什麼?猜猜他爲什麼停下來,是什麼吸引他下車?

(認讀生字:停、車)

4、你們知道古人是怎樣稱紅葉的嗎?什麼季節會出現漫山的紅葉?

二、欣賞詩歌

1、你們想知道詩人望着山上的紅葉想什麼,詩人怎樣形容這座山嗎?聽聽錄音你們就會知道了。

2、播放錄音。剛纔小朋友聽到的就是詩人看到漫山紅葉後寫下的一首詩,古詩的名字叫《山行》,(認讀生字:行)你們知道山行是什麼意思嗎》

3、再次欣賞詩歌,提問:

哪一句是寫山上的小路的?古代人說露怎麼說?說說這是一條怎麼樣的小徑?

哪一句是寫山上的人家的?山的什麼地方有人家?

哪一句形容紅葉?我們一起來說說。4、發放幼兒用書,請幼兒邊指字邊欣賞古詩。

三、跟讀古詩

1、放錄音,集體跟讀古詩,教師觀察幼兒的閱讀狀態,看幼兒是否用目光隨着錄音在指相應的詩句。

2、古詩中的哪個句子不明白。

3、你覺得哪一句很好聽?請你模仿讀一下。

四、朗誦古詩

1、集體朗讀古詩,提醒幼兒注意模仿錄音。

2、收書。

3、請個別幼兒上前表演朗誦詩歌。

五、遊戲::摘紅葉

將字卡貼在紅葉的正面,紅葉背面朝上貼在黑板上,請個別幼兒上前摘下紅葉,並告訴大家自己摘到得是×字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