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七年級生物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2.65W)

無論制定什麼學科的教案,大家都要給自己明確一個教學目標,寫教案時,我們注意要結合教學期間的疑難點展開寫作,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七年級生物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生物教案7篇

七年級生物教案篇1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什麼是合理營養。

2.關注食品安全。

3.嘗試運用有關合理營養的知識,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並關心長輩的飲食。

4.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

二、教學重點

1.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

2.通過分析,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

三、教學難點

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將所學知識上升爲意識,再將意識轉化爲行爲。

四、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裝袋和包裝盒,以備教學需要;電視報刊中關於食品安全的信息;課前培訓學生,指導小組長如何展開調查和收集、整理資料;設計評比欄和課前課後學生設計午餐食譜營養差異性的對比圖。讓學生明確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展開調查或收集有關合理營養、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課前嘗試爲家長或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帶各種食品包裝袋;課前詢問家長購買肉類、魚類及其他食品時是怎樣挑選的。

五、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合理營養

1.1不注意合理營養的危害

課前爲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主討論不良飲食習慣、不合理營養的危害。

1.2什麼是合理營養?

觀察、討論、歸納:怎樣做纔是合理營養。

1.3“我”該怎麼做?

師生合作,爲本班制定一個合理營養的文明公約。運用知識指導生活,設計午餐食譜再次爲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並對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評一評,比一比,然後參加全年級的設計賽,並把好的作品辦成生物專刊。

合理營養

4人小組合作進行自主性學習,閱讀書上提供的信息並觀察書上的插圖或自制投影片,結合身邊實例討論交流,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明確什麼是合理營養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設計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譜並利用節假日親自烹調,爲長輩獻上一份愛心。

閱讀課後“營養師”資料,拓寬視野

創設問題情境,列舉在生活中瞭解到的典型實例,指導學生閱讀書上提供的報刊信息,引入課題;

引導學生討論,組織並參與全班交流、點評,保證交流的正確性、有效性。歸納並用投影片展示該如何做到合理營養。

關注健康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注:書上第三節內容可作爲學生調查過程中查閱的資料之一)

課前提出課題。指導學生開展調查(訪問或查閱資料),組織交流,做出評價。

二、食品安全

2.1整體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根據課前佈置,發佈收集到的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聽取學生的資料發佈,引導學生分析,組織學生討論。

2.2怎樣購買安全食品

a.安全的包裝食品。(會讀包裝袋上的內容)

b.非安全的包裝食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學生閱讀食品包裝盒上的內容,分組討論,並推舉小組代表進行發言。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對學生髮言予以肯定並糾正或補充某些內容。

就課前瞭解的知識進行組間交流。

聽取學生髮言,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比較,建議學生課後到菜市場進行“實戰演習”。

三、預防食物中毒

3.1小專家進行現場小講座,聽取有關知識,並提問和補充。

和學生一起聽取小講座,對進行講授的同學予以充分肯定。

防止食品污染通過討論,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一性

思考問題,展開討論,解決問題。

3.2討論:能用發黴變質的殘羹剩飯或飼料餵養家禽家畜嗎?爲什麼?

有人說有“蟲眼”的蔬菜水果農藥含量少,可放心購買,對嗎?

在教師啓發下思考:實際生活中,哪些行爲最終會導致食品的污染?

通過討論,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一性。

認真聽取學生討論並及時點拔。

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從防治環境污染的角度認識食品安全問題。

肯定學生的分析,再次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四、瞭解綠色食品

閱讀有關資料,思考並瞭解綠色食品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指導學生課本中有關綠色食品的資料,鼓勵學生上網查詢,進一步瞭解這方面的信息。

通過多種途徑,瞭解相關知識

七年級生物教案篇2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教學目標 ①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②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③認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強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情感。

難點和重點 ①生態系統的組成。②食物鏈和食物網。 ③增強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法 講解法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生態系統的概念

①通過觀察家庭水族箱,分析問題,尋找答案。 ②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思考: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什麼關係。

①教師列舉生活中常見實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師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朗讀一段充滿詩情畫意的文章,創造一個愉悅的氛圍。

生態系統的組成

①學生進行資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資料),找出生態系統的組成,並且討論它們之間的關係。 ②分組扮演動物、植物、細菌和非生物,並尋找四者之間的關係。

①教師引導:下面大家分析一下書中的資料,看看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②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扮演角色,並且幫助他們尋找其中的關係。

食物鏈和食物網

①把最近一段時間所吃的食物,通過一系列箭頭連接成食物網,觀察自己在食物網中的位置。 ②學生觀看錄像,討論分析動物、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

①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探究。 ②教師播放一段錄像,其中有動物和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學生進行資料分析,通過分析瞭解食物鏈中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同時瞭解營養物質在食物鏈中的流動。

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淡水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並且討論: a、如果這些積累了很多有毒物質的魚被人吃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b、爲什麼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越多?

環保教育

學生觀看課件,討論分析環保意義。

作業:

教學反思:

七年級生物教案篇3

單細胞生物體

本節通過講述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命活動特點,使學生認識到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這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材安排了兩大類活動:觀察和探究。通過第一個觀察活動,說明草履蟲是一種生物;通過第二個觀察活動,讓學生能感受到草履蟲既是一個細胞,同時這個細胞還能完成一個生物體的所有生命活動;通過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嗎?這個活動,更進一步說明草履蟲是一個生物體。在這兩大類活動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學生分析

由於學生平時對草履蟲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會對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動難以理解。

設計理念

本節以素質教育理論爲指導,以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爲主題,採用的是美國教育家薩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是充分利用學生對新奇的事物進行探索、調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師向學生提出課題和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思維、分析、推理並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技能性目標

提高製作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性目標

通過學習,再次認同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通過科學探究,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小組合作精神。

課時安排:本節教學需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

①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糖、食鹽水、牛肉汁。

②掛圖或錄像(有關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方面)。

學生:教材、筆記本。

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前面我們學習過一種藻類植物小球藻,誰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態。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導入:象這種整個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被稱爲單細胞生物。今天我請同學們觀察實驗臺上放置的培養液,你知道里面培養的是哪種生物嗎?

學生狀態:觀察、思考,引起了強烈的好奇心。

(還可利用學生自編的有關人得了某些單細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問題該病的病因是什麼?導入新課。)

教師啓發:培養的也是單細胞生物的一種草履蟲。這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呢?下面請同學們利用已給的實驗儀器(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以小組爲單位,想辦法設計實驗:怎樣才能觀察到草履蟲的外形和運動。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實驗、觀察。

教師引導:老師觀察到每組同學都操作地非常認真、仔細。有的組實驗很成功,有的組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下面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時候,可以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做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你們又是怎樣解決的或請教其他組同學幫助想辦法解決問題。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吸取教訓、學習經驗。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外形像一隻倒轉的草鞋,它是翻轉着向前運動的,由此,可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提問:同學們剛接觸這門學科時,我們共同分析了判斷生物的基本標準是什麼?下面請同學們再談一談。

學生回答:略。

教師設疑:其中判斷標準之一是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草履蟲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嗎?

學生狀態:思考。

教師引導:同學們按照科學探究的步驟,結合技能卡和小詞典,以小組爲單位,合作探究、解決此問題。

學生表現:自學、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看到絕大多數的同學實驗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請小組代表總結一下你們組探究後得出的結論,以及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作出評價。

學生總結:草履蟲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並且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承轉:同學總結得非常好!通過以上探究活動,同學們從草履蟲的運動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情況,判斷出它是生物。那麼,你們認爲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嗎?

(可能有的小組由於草履蟲運動速度過快而沒有觀察到結果,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可以通過採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活動並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組織交流,重點是交流採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學生交流,教師對有特色的設計方案要給予肯定性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學生表現: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教師引導:究竟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有道理呢?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要求:總結從錄像中獲取的信息,然後,通過從中獲取的信息,進一步判斷草履蟲的身體是否由一個細胞構成。

(放映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的錄像。)

學生活動:仔細觀看、總結信息、作出判斷。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身體裏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也就是一個細胞的結構,所以說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另外,它可以通過身體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縮泡、口溝、食物泡、胞肛等結構幫助它來完成生命活動。

教師講授:所以,我們把這種只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爲單細胞生物。其中,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動物體叫做單細胞動物,例:草履蟲;由一個細胞構成的植物體叫做單細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師承轉:其實,像這樣的單細胞生物在生物圈中還有很多,並且與人類的生活、生產關係非常密切,你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取這方面的知識?

學生回答:可以通過書籍、報刊、雜誌、上網。

教師評價:很好,同學們知道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希望同學們課下能夠通過以上途徑,親自查找資料,以小組爲單位設計手抄報(或電腦打印)在班內展示。

教師引導:在這節課上,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積極發言。

板書設計:

與人類的關係

單細胞生物體

草履蟲

單細胞 生物

練習鞏固:略。

課後實踐:完成試試看。有條件的學校可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條件較差的學校可利用掛圖或課本彩圖。

七年級生物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通過觀察一些生物與非生物,會比較它們的區別。

2. 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能力目標】

培養觀察能力、發散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草原的美麗景色,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師生一起欣賞圖片中碧藍的天空、流動的白雲、遍地開放的鮮花、綠草如茵的草原、悠閒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別緻的氈房。

教師提出問題:圖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學生觀察後,小組內交流展示觀察的結果,最後達成共識:花草、樹、牛羊是生物,白雲、氈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徵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課題。

二、推進新課

板書課題: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學習目標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認識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這些生物的主要特徵就必然對不同的生物進行認真、細緻的觀察。那麼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嘗試進行歸納和總結。

學生閱讀後,歸納、總結,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展示,最後達成共識:

1、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

2、科學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和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

3、如果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

4、 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在觀察的基礎上,還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熱烈的討論能讓你迸發思想的火花。

學習目標二:生物的特徵

多媒體展示圖片:

(在尼日爾南部城鎮馬拉迪的一個治療性給食中心,一位母親揹着她那因爲營養不良而極度瘦弱的孩子。)

問:這2張圖片說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什麼?

答: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講: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食物”,肉食動物通過捕獲草食動物獲取食物,草食動物通過取食植物獲得食物,民以食爲天,人要每天從食物中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一旦食物匱乏,就可能出現圖片中的狀況。總之,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多媒體出展示圖片:

(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是什麼動物?生活在哪裏?你們看到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它爲什麼要浮出水面呼氣?

(留足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

講:生活中的人每時每刻也都要進行呼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2、生物能進行呼吸

多媒體出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該圖片揭示了什麼生命特徵?

(教師提示:注意季節氣候、身體狀態)

講:人在運動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汗液,是因爲在運動中人體內產生了比平時更多的廢物,這些廢物要及時排出體外,排泄的途徑除了排汗外,還可以通過排尿和呼氣的形式排出。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蟲的刺激作出什麼反應?

(花瓣收攏起來了)

我們把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叫應激性。

4、應激性

問:同學們還能舉出哪些實例說明生物具有應激性?

(獅子發現獵物後迅速追擊;兔子發現天上的老鷹後向坡上猛竄;向日葵的花盤會隨着太陽轉動;含羞草的葉片受到觸動時會自然下垂;一滴糖水會招來許多螞蟻;我們吃飯時,會分泌許多唾液……)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圖片,討論交流生物具有什麼特徵?

講:一粒種子可以萌發生長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一頭小象可以長成一頭大象……這些都是生長。當生物體長到一定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種多樣,如蜻蜓點水等。

啓發學生思考生物還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動物、植物、細菌怎樣繁殖?

學生思考後回答:

——除了雞、鴨可以產卵之外,貓、狗可以產仔。

——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莖繁殖,還有用葉繁殖的。

——還有用細胞繁殖的。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兩種: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進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

補充說明細菌可以進行-生殖,酵母菌進行出芽生殖等。

講: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徵,你還能舉出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徵嗎?

(讓學生積極思考,並大膽發言。)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生物現象,歸納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徵。

問:蚯蚓只能生活在陰暗、潮溼、疏鬆、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鑽來鑽去,會使土壤變得怎樣?這說明了什麼?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環境中,生物都能適應環境並影響環境。

問: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現,孩子一般和他們的長輩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着明顯的差異,這說明了什麼?

答:這說明了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

問:生物都能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這些生理活動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生物有沒有共同的結構基礎呢?

答:雖然各種生物形形色色,但它們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除病毒外)。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留意了這麼多生命現象,相信你們一定會利用這些生物的特徵去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了吧。我們來練習一下。

多媒體展示圖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的蘑菇、枯葉、鐘乳石、機器狗,指出哪些屬於生物?並說出理由。

學生討論後回答:蘑菇屬於生物,枯葉、鐘乳石和機器狗不具有生長、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動,屬於非生物。

課後小結

學完這節課後,同學們知道了什麼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基礎,都要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需要呼吸,需要營養,需要排泄廢物,能夠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可以適應環境,還可以影響環境……

今天我們接觸到這麼多的生命,觀察它們的生命現象,你還認爲路旁的一棵樹,道邊的一朵花,都是那麼微不足道嗎?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體呢?(留給學生課後去思考)

板書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二、生物的共同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在生活過程中,體內會不斷產生多種廢物,並且能夠將廢物排出體外。

4、生物能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夠對來自環境的各種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物能夠由小長大。當生物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七年級生物教案篇5

爬行類

教材分析

爬行類是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其代表動物蛇的形態結構、生殖發育等都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蛇有毒蛇和無毒蛇之分,一旦被毒蛇咬傷應及時處理。還簡單介紹了其它爬行動物。教師要緊扣爬行類適於陸地生活的特點進行教學,突出它們是真正陸生動物的原因。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利用與所學概念有關的實物材料,如蛇、龜、鱉的實物或掛圖、鱷的模型請學生觀察,並進行探索研究,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把探究活動中對爬行類的感性認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和啓發,達到異中求同,歸納出爬行類的主要特徵,從而使學生對爬行類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課時安排

本節課共安排1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理解蛇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外部形態、結構和生理等的特點。

2.瞭解其它爬行動物。

3.掌握爬行類的主要特徵。

4.瞭解毒蛇與無毒蛇的區別。

(二)技能目標

1.通過對爬行動物的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2.通過對爬行動物特徵的總結,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爬行動物適應陸地生活特徵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通過對珍稀爬行動物的介紹,提高學生保護動物的思想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爬行動物適應陸生生活的主要特徵。

2.教學難點 :歸納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徵。

三、教學準備

蛇、龜、鱉的掛圖或實物,蛇的浸製標本,揚子鱷模型(有蛇爬行、蛇卵孵出小蛇的錄像)。

四、教學過程

兩棲類已開始適應陸地生活,但由於生殖、發育等的特點,它們沒有徹底擺脫水的環境,所以不是真正的陸生動物。

出示蛇的浸製標本,並告訴學生以蛇爲代表的爬行類纔是真正的陸生動物。今天我們以蛇爲代表來探討爬行類是真正陸生動物的原因。

(一)蛇

1.觀察記錄

展示蛇的標本,並播放蛇爬行及卵孵出小蛇的錄像,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外部特徵 身上有鱗,有各種花紋,舌頭分叉,兩端細,中間粗,腹部一節節。

行走特點 身體緊挨着地,彎彎曲曲地爬行,一邊爬,一邊不時地向前伸出分叉的舌。

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事? 蛇會生蛋,即卵生,也有的卵胎生;蟒蛇會把人纏死;蛇吃青蛙、田鼠等小動物;蛇怕人傷害它,常生活在石堆、草叢等較隱蔽的地方;蛇肉可吃,很鮮美。

2.引導討論

針對以下問題,展開討論。蛇的身體覆蓋角質鱗片,與陸地生活有關嗎?蛇用什麼呼吸?蛇卵的外面有什麼?它與陸地生活有關嗎?蛇怕冷嗎?它如何過冬?教師提出與教學概念有關的問題,引起學生對剛纔觀察的結果作進一步地探討。

3.師生共同歸納

①角質鱗片可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並起保護作用。②蛇終生用肺呼吸。③蛇卵生,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適應複雜多變的陸地環境。④蛇變溫,所以冬天要冬眠。

(二)龜、鱉、鱷

展示龜、鱉的掛圖或實物,鱷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外形特徵,並進行相互交流,認識到它們的身體都分爲頭、頸、軀幹、四肢和尾五部分,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都用肺呼吸,卵生。介紹我國特產的珍稀爬行動物—揚子鱷,爲了使揚子鱷繁衍發展,採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並獲成功。最後歸納出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徵。

(三)爬行類的主要特徵

身體一般分頭、頸、軀幹、四肢和尾五部分,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並起保護作用,用肺呼吸,多數在陸上生活,而且幼體的發育徹底擺脫了水的環境,成了真正的陸生動物。

(四)毒蛇與無毒蛇

展示毒蛇與無毒蛇的掛圖或投影,重點觀察外形特徵,並記錄。

毒蛇 無毒蛇

外形特徵 頭呈三角形, 身體粗短, 尾驟細。 頭橢圓形, 身體較長, 尾漸細。

其它特徵 有毒牙和毒腺 無毒牙和毒腺

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特徵,並得出:有無毒牙和毒腺是毒蛇和無毒蛇的本質區別。

討論:毒蛇咬傷後如何處理?

學生閱讀教學材料,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發表見解,教師適當補充。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有益自身保護。

簡單介紹毒蛇養殖,讓學生認識到動物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教師簡單小結。

五、板書設計

(一)蛇

1.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保護身體及防止水分蒸發。

2.呼吸:終生用肺呼吸。

3.生殖:卵生,卵外有堅韌的卵殼。

4.體溫:不恆定,冬天冬眠。

(二)龜、鱉、鱷

揚子鱷是我國古老而又珍貴的爬行動物。

(三)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徵

(四)毒蛇與無毒蛇

1.區別:本質區別是有無毒牙和毒腺。

2.毒蛇咬傷後要及時處理。

六、習題與解析

1.隨堂練習

(1)下列屬於蛇適應陸地生活特點的是( )

①體內受精,卵生,卵外有卵殼保護 ②用肺呼吸 ③皮膚乾燥,有角質鱗片 ④體溫不恆定 ⑤有靈活的頸,利於發現周圍的情況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既能棲息在河流、池塘中,又能上岸爬行的龜、鱉的呼吸器官是( )

(a)鰓 (b)肺 (c)鰓和肺 (d)肺和皮膚

(3)下列不屬於爬行類比兩棲類高等特徵的是( )

(a)用肺呼吸

(b)能用四肢爬行

(c)能產大型的硬殼卵

(d)心臟有三個腔,心室內有不完全隔膜

(4)蛇的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 )

(a)體外受精,受精卵由雌蜥蜴孵化

(b)體外受精,受精卵借太陽光的溫度孵化

(c)體內受精,卵具堅韌的卵殼,生殖發育離不開水

(d)體內受精,卵具堅韌的卵殼,生殖發育脫離水的限制

2.課後練習

(5)將青蛙和蛇的主要區別填入下表。 名稱 項目 青 蛙 蛇

生活環境 a g

身體分部 b h

皮膚和覆蓋物 c i

呼吸 d j

循環系統 e k

生殖發育 f l

3、參考答案

⑴a ⑵b ⑶b ⑷d ⑸a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生活在潮溼陸地上 b頭、軀幹、四肢 c裸露、溼潤 d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兼用皮膚呼吸 e心室無膈膜,動靜脈血完全混合 f體外水中受精,變態發育 g陸地生活 h頭、頸、軀幹、四肢(退化)、尾 i乾燥,覆蓋角質鱗片 j用肺呼吸 k心室內有一不完全的隔膜 l體內受精,生殖脫離了水環境,卵外有卵殼,發育過程無變態。

七、參考資料

變色龍

變色龍是生活在非洲的一種爬行動物,它的學名叫避役。在不同的環境中,它的體表可以變化顏色。變色龍體長2535釐米左右,的有60多釐米。它的皮膚的真皮內有色素細胞,通過各種色素細胞的遷移,使皮膚顏色變得與周圍環境的色彩相似。

變色龍的基本體色是淡綠色或棕色,在陽光下這種體色變得更淡一些,而在黑暗或低溫環境中,這種體色會變得更深一些。變色龍的兩隻眼睛同時可以向不同方向觀望:用一隻眼睛向上看,用另一隻眼向前看。當它遠遠地看見一隻昆蟲時,先保持冷靜,不慌不忙,接着伸出長長的舌頭。舌頂端是富有彈性的,只要能夠到昆蟲,昆蟲就會粘在舌頭上,再也跑不掉了。

蛇島上的戰爭

在我國遼東半島南端的海域,有一座蛇島。這座島是世界上一座生存蝮蛇的島嶼,在只有0.73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約有2萬條毒蛇。

蛇島上生存着的黑眉蝮蛇是世界上一種既冬眠又夏眠的蛇。它們的主要本事有兩樣:頰窩“熱測位器”和毒液

捕捉食物時,一條蛇爬到樹枝上,頭稍稍擡起一點,整個身體一動不動。當一隻小鳥落到樹上離蛇的前半身不遠時,蛇的頰窩感到了溫度的變化,判斷出了來者的大小,然後猛撲過去咬住鳥的身體,毒液順着毒牙注入鳥的體內。被捕的鳥掙扎很短的時間就死去了。蝮蛇有個特別的本事,嘴能張開120度,吞下比自己的頭大幾倍的鳥。

蛇島上經常發生“戰爭”,主要是蛇鼠之戰。

按照專家的解釋,島上的鼠是停靠的漁船帶來的。島上的鼠學名叫褐家鼠,是一種身體強壯性情兇猛的鼠。誤上蛇島的鼠無法回陸地了,爲了生存下來,它們只能吃樹籽、草籽、樹根,也學會了到海邊捕食海膽、小蟹子、小海螺等。

按理說,鼠是夜間活動,蛇是白天捕食,應該互不侵犯,可島上的食物太少,就免不了要互相侵犯。誇張點說,在蛇島,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當蛇完全進入冬眠時,是無力與侵害它們的鼠抗爭的,只好被鼠吃掉。當然,由於島上鼠的數量並不是很多,不足以對蝮蛇的種羣構成危害。但當蛇冬眠後醒來,鼠又成了它們的腹中之物。

七年級生物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2、學習掌握一些安全用藥的常識。

3、說出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學重點: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教學難點:說出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蒐集藥品的使用說明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 提問的方式,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免疫,知道人體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每個人食五穀雜糧,還是免不了會生病;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危急情況或意外傷害,面對這些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學習第二章《用藥和急救》。請同學們看兩個有關用藥的資料,我們再下結論。

資料1:據統計,我國每年5000多萬病人中,至少有250萬人入院治療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其中50萬人是嚴重不良反應,因此致死的人數每年約有19.2萬人,比傳染病致死的人數還要高出許多倍。

資料2:據調查,我國現有的180萬聾啞兒童中,有60%以上是由於不合理用藥造成的;我國1000萬聾啞人中,60%-80%也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

教師:當我們遇到一些小病時,如果家長有一定的醫學常識,對輕微病症的診斷和用藥方法正確,這樣做是可以的。同時又起到節省時間,及時治病的效果。但,俗話說得好,“是藥三分毒”,在自己用藥的時候,怎樣選擇藥物、如何服用,才能充分發揮藥物的效果,避免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呢?我們這節課來探討有關“安全用藥”的知識。

二、講授新課

一、安全用藥

教師:安全用藥是指根據病情需要,在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方面都要恰到好處,充分發揮藥物的效果,儘量避免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所以瞭解一些安全用藥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們瞭解藥物的分類。

(一)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1、學生分析小活動: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些常用藥:草珊瑚含片、阿司匹林、黃連素、紅藥水……它們都是用來幹什麼用的?

(生分組討論嘗試回答)

這些藥物我們可以在哪些地方買到?

生討論答出:醫院、藥店、醫藥超市等。

2、處方藥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疾病,僅憑我們所掌握的一些醫學常識,不能夠做出病情判斷,也不能決定用何種藥物,這時我會怎麼辦?

需要醫生給我們開出藥方,然後按照藥方去抓藥,按照醫生的要求服用。這類藥和我們剛纔學的非處方藥不同,我們稱爲處方藥,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纔可以購買,並按照醫囑服用藥物。

3、瞭解什麼是非處方藥

上述這些藥我們可以不用醫師開藥方,直接去買到,按照說明書使用即可,這一類藥稱爲非處方藥,簡稱otc,非處方藥用於治療一些消費者容易診斷,自我治療的常見輕微病症。比如,同學們有時覺得自己在發燒、流鼻涕等症狀,就判斷自己患感冒,便自己去購買一些感冒藥,這種現象在生活中經常發生,也體現了非處方藥的優越性,質量穩定,療效好,使用方便。

(二)藥品的服用

1、教師: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在使用前都要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確保用藥安全。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閱讀自己的那份兒《使用說明書》並進行交換閱讀。解讀說明書中的各項信息,然後對教材88頁的問題進行討論,並選一名記錄員記錄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

(1)哪些是中藥,哪些是西藥,你是怎樣分辨的

(2)藥物的使用說明中有哪些信息對於安全用藥是十分重要的?

(3)你能否從使用說明中概括出一些藥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4)關於安全用藥,你還有哪些希望與大家討論的問題?

教師:請每小組的記錄員根據本小組的情況向大家彙報討論的結果。

學生1:我們小組的中藥有……,西藥有……,我們是根據藥物的主要成分來分辨中藥和西藥的。

學生2:《使用說明書》中的作用與用途或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規格、有效期、批准文號、製造單位和注意事項對於安全用藥都是十分重要的。

學生3:藥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乾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閉保存,避免受潮,藥物受潮後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發生黴變,影響療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鼓勵性評價,同時及時糾正某些不正確的觀點,歸納出討論題的參考答案。)

2、對照同學們蒐集的藥品說明書,尋找在藥物說明書上有沒有藥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和用量、藥片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有效期、生產批號等。

教師補充講解:一般來說藥品的有效期爲1-5年,沒有規定或表明有效期一般按5年來算,失效期指藥品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其質量不符合國家認可的質量標準和要求,不能繼續使用的日期。

舉例:1、“有效期爲1999年7月”指該藥可用到1999年7月31日。

2、“失效期爲1999年7月”指該藥可用到1999年6月30日。

我們掌握了以上的常識也是安全用藥的必備,我們購買了非處方藥必須嚴格認真閱讀說明書,按照要求進行服用,而處方藥則必須在醫師的具體指導下方可使用。

二、家庭小藥箱的配備

在生活中,有時候會突發性的出現一些小毛病,如感冒、腹泄等,這時候如果家中早已準備好了那就方便多了,因此家中配備一個科學的家庭藥箱或旅行藥箱,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現在請你設計一個家庭藥箱,在設計時,你首先要考慮家庭中常備的藥物有哪些?家庭成員中是否有特殊情況,這些藥物的保存方法你瞭解嗎?如何將這些藥物擺放?

學生進行小組設計,設計完成後小組交流。

三、鞏固練習

看誰選得對

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處方藥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纔可以購買的藥物

b.非處方藥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因此這類藥物可以隨意服用,不會對身體引起毒性或副作用

c.中藥和西藥是根據其有效成分的不同來區分的

d.無論何種藥物,在使用之前都應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

答案:b

2.當你的家人因腹瀉需要服藥時,你應該選擇下列哪種非處方藥

a.感冒沖劑

b.牛黃解毒片

c.阿司匹林

d.諾氟沙星膠囊

答案:d

3.下列藥物已經過期不能使用的是(假設教學時間爲2003年6月1日)

a.生產日期爲2001年6月,有效期:三年

b.生產批號爲020601,有效期:二年

c.有效期至2003年6月

d.失效期至2003年6月

答案:d

七年級生物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爲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並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徵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生物的錄像。

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圖片。 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放錄像,讓學生仔細觀察錄像中出現的生物與非生物。

引導學生根據書上提供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的特徵。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抽題討論(如果學生人多可兩組一題)小組選出組長、記錄員、發言人。小組研究討論結束後,可研究討論其他組的題。待各組完成後,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彙報,最後可以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言,而後其他小組同學再發言補充(教師除了組織學生的活動,可以作爲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討論和研究)。

總結:除了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徵外,還有其他別的生物特徵嗎?(根據生物的特徵說)

補充:

1. 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

2. 生物體能進行新陳代謝

3.生物體能遺傳變異

4.生物能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等

能力訓練:可用書上練習p6

(1)分析圖片彈鋼琴的機器人、慢慢生長着的鐘乳石爲什麼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蟲都是生物嗎?詳細說明。

教學後記:

本節課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書本上舉出的生物的特徵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特徵這一問題來讓學生討論,所以很多學生對生物的特徵包括哪幾方面瞭解得不夠深入。

教學反思:

這節課可以先安排課後練習鐘乳石是否生物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就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徵進行討論和舉例(主要是舉例)讓學生更深入地瞭解生物的特徵。深入瞭解了書本的六個特徵後,再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引導他們舉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特徵。對於學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徵應該逐一分析,並讓學生舉出反例子來論證其觀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徵,真正分清楚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然後再由學生來解答鐘乳石是否生物,讓他們用剛學的知識解答一開始可以理解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