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活動策劃>

德惠市空氣質量鞏固提升行動實施方案

活動策劃 閱讀(1.57W)

德惠市空氣質量鞏固提升行動實施方案

 

爲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吉林省空氣質量鞏固提升行動方案》,鞏固我市“十三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果,完成“十四五”大氣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目標任務,解決大氣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改善大氣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21年底,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力爭達到84%以上;細顆粒物(PM2.5)濃度控制在38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O3)濃度上升的趨勢得到遏制;重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3%左右。

二、重點任務

(一)深入推進秸稈禁燒和氨排放控制

1.全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持續提高“五化”利用能力,重點推進保護性耕作技術,全市實施面積力爭達到130萬畝;以“秸稈變肉”工程爲抓手加快推進飼料化利用,實現利用量18萬噸;穩步推進秸稈生物質發電、秸稈成型燃料加工和燃煤供熱鍋爐生物質改造,實現利用量16萬噸。(市發改局牽頭,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畜牧局配合)

2.深入推進秸稈禁燒管控。嚴格秸稈禁燒管控,深入落實十項機制,深化禁燒、限燒“兩區”管理。壓緊壓實網格化監管責任,保持秸稈禁燒高壓態勢,在秸稈焚燒問題高發期,全面開展巡查檢查,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露天焚燒行爲。強化責任追究,適時修訂秸稈禁燒量化責任追究辦法。(市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市發改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市林業局配合)

3.加強農業源氨排放控制。加大科學施肥推廣力度,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爲主要手段,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4.強化畜禽養殖業氨排放綜合管控。推廣應用低蛋白飼料,控制規模化養殖場的氨氣排放,加大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力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穩定在85%以上。(市畜牧局負責)

(二)深入推進燃煤污染控制

1.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實行煤炭消費指標管理,完成省、市下達的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大力提高天然氣利用水平。優化調控煤炭消費,逐步關停改造分散燃煤鍋爐,推進熱電聯產和區域集中供熱,推進煤炭清潔利用。積極推廣應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探索綠色電廠建設。加大經濟政策調節力度,建立完善能源消費政策機制,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市發改局牽頭,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繼續推進清潔供暖。因地制宜推進清潔供暖,減少民用散燒煤。農村地區按照就地取材原則,重點做好生物質鍋爐、戶用爐具推廣應用工作,擴大生物質燃料供熱面積。具備條件地區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加快配套天然氣管網和電網建設。進一步提高煤炭洗選比例,做到應洗盡洗。定期開展煤質檢查,嚴厲打擊劣質煤炭進入市場流通銷售。全面摸清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散煤底數,制定清潔取暖散煤替代方案。(市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應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大燃煤鍋爐淘汰力度。建成區原則上不再新建單臺容量29兆瓦(4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其他區域原則上不再新建單臺容量14兆瓦(2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按照國家、省、市政策的調整和要求,逐步開展燃煤鍋爐淘汰工作。(市生態環境分局、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進燃煤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推進裝機容量20萬千瓦以下燃煤火電機組的污染治理設施超低排放改造,推動單臺容量25兆瓦(35蒸噸/小時)及以上燃煤供熱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市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市住建局配合)

5.加大燃煤鍋爐監管力度。推進燃煤鍋爐排放過程(工況)自動監控示範項目建設,試點開展燃煤鍋爐污染防治設施監測全過程監控。緊盯採暖期燃煤鍋爐達標情況,充分利用自動監控、監督性監測、隨機抽查等手段強化監管。對超標企業實行“冬病夏治”,非採暖期組織專家走訪,及時解決污染治理設施運行問題,督導相關單位對不能穩定達標的鍋爐進行深度改造,提升達標運行能力。力爭燃煤鍋爐煙粉塵排放達標率達到98%以上。(市生態環境分局負責)

(三)深入推進工業污染源治理

1.持續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加大工業污染源煙氣高效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力度,確保各項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重點排污單位全部安裝自動監控設備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對排放不達標的企業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限期整改到位。全面加強工業無組織排放管控。(市生態環境分局負責)

2.推進重點行業深度治理。強化源頭防控,鼓勵企業採用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原料、工藝、技術和裝備。對排放強度高的重污染行業實施清潔化改造。新建項目主要污染物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散亂污”企業監管。建立“散亂污”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對完成整治的“散亂污”企業開展“回頭看”,及時更新動態管理臺賬,堅決杜絕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死灰復燃、異地轉移;對新發現的“散亂污”企業依法限期整治,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治理無望的“散亂污”企業,依法關停取締。(市生態環境分局、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局等配合)

4.深化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全面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總量減排,深入推進石化、化工、工業塗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加強揮發性有機物高效收集治理設施建設,實現排氣筒與廠界雙達標,除惡臭異味治理外,一般不採用低溫等離子、光催化、光氧化等技術。加快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企業、產業集中園區治理和在線監控設施建設,推動揮發性有機物產品源頭替代。推進年排放量10噸以上和泄露點位超過2000個的重點企業建設監測、防控和處理相結合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體系。開展化工園區揮發性有機物監測監管體系試點示範建設。提升揮發性有機物執法裝備水平,配備必要的便攜式揮發性有機物檢測儀。研究開展揮發性有機物走航監測。探索社會協作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模式,助力企業提升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水平。(市生態環境分局負責)

5.加強油氣回收裝置管理。建立健全儲油庫、加油站和油罐車監管臺賬,開展油氣污染治理設施檢查,對不按規定安裝和使用油氣污染治理設施的依法予以處罰。開展現有儲油庫、加油站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監督監測,對未達到現行排放標準的依法予以處罰,加強新《儲油庫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加油站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宣傳培訓。(市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市發改局配合)

(四)深入推進移動源污染治理

1.加強在用機動車監管。推進全市互聯互通“天地車人”一體化的機動車排放監控系統建設,利用科技化手段實施機動車道路遙感監測、排放檢驗機構聯網、重型柴油車遠程排放監控。開展路檢路查和入戶監督抽測,全市柴油車保有量抽測率達到80%。嚴格執行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限行、禁行政策,加強老舊柴油貨車和燃氣車監管執法等綜合措施,鼓勵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採用稀薄燃燒技術或“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提前淘汰。加大維修單位和排放檢驗機構監管力度,打擊更換污染控制裝置等弄虛作假方式通過排放檢驗和僞造檢驗結果、出具虛假報告等違法行爲。(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分局、市交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市工信局、市發改局等配合)

2.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督管理。全面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以及非道路移動工程機械摸底調查、編碼登記和環境標識發放工作,建立信息臺賬,2021年底前全市編碼登記率達到90%。加大對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管控,控制區內禁止使用超標排放工程機械。(市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市農機局、市住建局、市環衛處、市交通局配合)

3.加大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力度。支持汽車相關企業加大新能源產品開發及創新,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優先採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新增新能源汽車或清潔能源汽車比例應達到國家有關要求。給予城市通行路權便利政策,推廣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車輛,優化城市物流配送車輛結構。(市工信局、市交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市生態環境分局、市公安局、市國資公司、市發改局、市郵政局等配合)

4.加強成品油質量監管。強化油品生產、銷售、儲存和使用環節監管,採取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方式,在生產、銷售和儲存環節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加大對煉油廠、儲油庫、加油(氣)站和企業自備油庫的檢查力度,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儲存和使用不合格油品、天然氣和車用尿素行爲。(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分局、市發改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深入推進揚塵污染治理

1.精細化管理城市揚塵。推動建立完善城市揚塵在線監控平臺,依託交通局已有的出租車運營體系,組建城市街路主要污染物移動監測網絡,開展建築施工場所、工業企業堆場揚塵視頻管控,實施施工場地廠界可吸入顆粒物(PM10)在線監測聯網,渣土車安裝定位系統(GPS)跟蹤管理,對接已有的揚塵遙感管控平臺,實現施工揚塵全過程管控。(市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執法局配合)

2.嚴格建築施工揚塵管控。嚴格實施建築施工標準化管理,建立建築工地項目清單和臺賬,揚塵治理費用列入工程造價。施工工地建設噴淋霧化系統等除塵抑塵設施,進行易產生揚塵作業時同步使用。加大監管力度,對不達標的施工現場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停工整改。加強建築渣土及渣土運輸車輛規範管理工作,嚴格落實密閉運輸,依法打擊不按規定路線行駛、渣土拋撒滴漏以及車輪帶泥行駛、隨意傾倒等違法行爲。加大混凝土攪拌車監管,各混凝土攪拌站內必須配備抑塵設施,出站前對混凝土攪拌車輛進行沖洗。混凝土攪拌車輛要在出料口處加裝防漏撒設施,在進入工地作業時應遵守工地揚塵防治要求。(市住建局、市環衛處、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城市道路揚塵管控。大力推進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持續提高機械化清掃覆蓋面積。持續做好城市建成區內裸露地面消除工作,進一步鞏固既有成果,採取綠化、硬化等措施,做到新增裸露地面及時消除,力爭當年清零。(市住建局、市環衛處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城市綜合執法。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實行不間斷巡查,嚴查露天燒烤、焚燒垃圾、燒紙祭祀、違法燃放煙花爆竹等行爲。強化餐飲業油煙監管,餐飲服務場所、機關、學校食堂要按規範要求安裝和使用油煙淨化器。建設餐飲油煙淨化設施運行在線監管平臺,實時監督餐飲企業同步運行油煙淨化設施安裝運行情況。建立餐飲油煙淨化設施定期定點清洗維護制度,保障餐飲油煙污染物去除效果,實施餐飲油煙全過程管理。(市執法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分局、市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積極應對污染天氣

1.進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進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和管控方案,落實轄區管理、部門指導及企業落實的主體責任。科學確定重污染預警期間管控措施和應急減排清單,指導公衆做好重污染天氣健康防護。深化空氣質量研判會商機制,提升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及時預警不利氣象條件。(市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市工信局、市氣象局等配合)

2.推動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理。推動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理工作,細化工作流程,規範工作程序。嚴把審覈關,引導企業開展申報,推動企業主動提高治污水平。(市生態環境分局負責)

3.有效降低採暖期大氣污染負荷。2021-2022年採暖期開始前,科學制定燃煤供熱鍋爐錯時啓爐方案,實行隔時分批啓爐。落實省級關於重點行業企業差異化錯峯生產要求,結合實際及空氣質量情況,採暖期全市水泥熟料生產線開展常態化錯峯生產。配合省級部門落實電力行業綠色調度,在保障冬季供熱和電力可靠供應的前提下,優先使用可再生髮電資源。(市生態環境分局、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夯實應急減排措施。實施工業企業“一廠一策”清單化排污許可證管理,將應急減排措施落實到企業各工藝環節。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響應方案,明確各級別應急響應的污染減排比例。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在黃色、橙色、紅色級別預警期間,分別達到全市排放比量佔比10%20%30%以上。(市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市工信局配合)

5.強化聯防聯控。長春市大氣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發布重污染預警指令時,市大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按規定程序向全市發佈重污染預警信息並啓動應急預案,各鄉(鎮)、街和有關部門要按照預警信息,同步啓動應急預案,同步採取應急管控措施。(市生態環境分局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各方責任

各有關部門按照方案要求,制定具體的工作計劃,建立目標、措施、時限、責任“四個清單”,實施臺賬式、清單化管理,將責任落實落細。各有關部門要嚴格履行“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職責,做好指導幫扶和督辦工作。(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優化管理體系

空氣自動監測站點數據納入日常管理範圍,依託大氣污染熱點網格和移動監測網絡建設成果,完善空氣質量考覈措施機制,對鄉(鎮)、街以及街路降塵進行考覈,探索開展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市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市環衛處、市財政局配合)

(三)強化科技支撐

編制完善“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和空氣質量達標規劃,科學指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踐。結合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建設項目,推進大氣污染熱點網格化監管平臺建設,將揚塵、秸稈、燃煤電廠工況、移動監測網絡、餐飲油煙等管理數據,接入網格化監管平臺實施統一管理,充分運用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成果,實施精準溯源和污染源動態監管,全面提升大氣污染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爲大氣環境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實現科學治污、精準治污。(市生態環境分局、市政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配合)

(四)加大資金支持

完善中央、省級和市級財政補助的政府投入機制,結合空氣質量鞏固提升重點任務,落實支出責任,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謀劃項目,申請納入省級、中央生態環境項目庫,爭取上級資金政策支持。(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廣播等新聞媒體,結合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形勢和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主要任務,廣泛宣傳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意義,樹立先進典型,發動全民參與,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輿論氛圍。按照統一安排對違法違規的人和事公開曝光,形成對污染空氣行爲的強大震懾。加強輿情監控,及時掌握輿情動態,準確把握輿情焦點,發現不良輿情,第一時間正面發聲,做好正面宣傳引導。(市委宣傳部、市生態環境分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