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20上網課老師線上教學工作總結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1.9W)


2020上網課老師線上教學工作總結心得體會


  2020老師線上教學工作總結心得【篇1】

  九年級是由縣裏的名師進行專題教學,我全程聽了自己所帶學科的課,名師講解都緊扣會考命題點,而且知識講解詳實,我聽後都感覺收穫頗多,相信如果學生能認認真真聽課,收穫會很大。而且學生可以針對自己薄弱的科目或者知識點反覆觀看,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對於這樣的新的教學形式,我是懷着好奇和疑慮而接受的。

一、優勢:

(一)學習了一門技能。通過幾天的培訓和實踐,對網上授課有了較深的理解,並且能給學生上直播課了。

(二)學生的學習克服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重新學習課堂上沒有掌握的知識。

二、不足:

(一)和學生互動不方便。

(二)不方便管理學生。

(三)學生之間不能一起探討所學內容。

(四)老師和學生不能進行情感的交流與互動。

希望疫情快一點結束我們都能迴歸實體課堂。

  2020老師線上教學工作總結心得【篇2】

  疫情當前,停課不能停學, 兩週的線上教學中,我有一些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首先,講講它的優點吧,線上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學生在一開始會有新鮮感,課堂參與的人數也比較多,而且教師所上傳的語音、視頻、PPT等教學內容學生可以在課後反覆收聽、收看,這讓那些能夠自主且自覺學習的同學非常收益。其次,說說它的不足吧,因爲是線上教學,師生不見面,那自然就無法把控課堂。

最後,我想說說我的感受,兩週的授課,有一些同學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比如18汽修的劉靜波同學,雖然每次都讀得不太標準,可是他每次都願意主動去讀,勇氣可嘉;18數控班的劉哲同學給我的感受最深,因爲這兩週他的課堂表現更爲積極,閱讀、聽讀能力均有很大改進和提高。還有18機電班的陳鵬宇、何禮振、張柏馳,18汽修班的甘鵬洋、薛朝陽、曹熊等也表現很好。非常感謝這些同學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夠主動接受學習。

  2020老師線上教學工作總結心得【篇3】

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全國各地各類學校都在想方設法力爭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數以億計的師生涌向有限的教學網絡平臺,一時間各平臺人滿爲患。我和我的同事們一樣按照學院要求並根據學院推薦選擇“雨課堂”,而且全身心投入,全程參加了線上教學技術培訓。培訓期間,登錄難,上課過程中,電腦/手機黑屏,聲音時斷時續等各種現象時有出現,真的很擔心是不是能夠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學院領導也早早提醒我們做好預案,要有兩手甚至三手準備!

我的新學期第一次課是2月18日下午3點整開始,4點40分結束。爲了能夠準時開始上課,我兩點半就開始嘗試登錄“雨課堂”。到現在我也沒有鬧明白,到底是因爲網絡不給力,還是我操作方法不對,20分鐘過去了,我愣是沒能成功登錄!距上課時間只有5分鐘的時候,我在作爲預案提前建好的上課專用微信羣給同學們發出了通知,3點整微信羣裏上課。

3點整,我在微信羣裏發出第一條指令,要求同學們發一個笑臉或者其它任意符號以示簽到(可以課後統計遲到和缺課),隨後開始上課。先給同學們簡單通報本學期總體時間規劃,接下來即進入教學環節。我首先給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讓他們思考(語音或者文字都可以的,無異於常規課堂上的口頭教學和板書),並明確兩分鐘後提問。兩分鐘後,我指定兩名同學作答(語音和文字均可),之後又發出全班同學自願作答的指令,眨眼間,一長串答案躍然屏幕上。我快速看完所有答案(同時要求同學們都看),然後開始點評,講解。

問題接連提出,同學們持續思考,作答,我再進行點評講解。每一個問題的提出,總能引起同學們的認真思考和積極作答。就這樣,作爲第一次嘗試,微信課堂在老師和同學們緊張而又輕鬆愉快的互動中順利推進!

時間不知不覺地在課堂活動進行中消逝!4點40分,我宣佈下課,同時發給同學們“打卡”的指令(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同學們上課疲勞,還有預防早退的考勤功效喲)!

第一次微信課順利結束,而且感覺課堂氣氛挺好的,上課效果也一定不錯,心中的惶恐不安隨之釋然!但是,用微信羣上課真的能行嗎?帶着這個疑問,我決定18日下午再試一試!

這一次提問還是同樣收到好的效果,同時還有意外收穫:有同學悄悄離開了(我提問他,卻等不來他的答案)!

通過一個星期共12節課的實踐,我很自信地得出這樣的結論:微信羣課堂確實不錯,既可以像常規實體課堂一樣講解板書師生互動,還可以給同學們推介圖片,音頻,視頻等教學材料!微信羣課堂真的挺好的!不信?你試試,讓事實告訴你!

  2020老師線上教學工作總結心得【篇4】

由於疫情的影響,學生延遲開學。還沒有快樂地喘出氣,卻迎來一個新挑戰!“停課不停學”口號下誕生了網絡直播教學活動,隨後釘釘這個軟件來到了我們面前,成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橋樑,成了知識傳播的“擺渡者”。新事物的接受總會有碰撞,感受和體會便多了起來。

隔着一個機器,人和人的交流就少了融洽。組織的線上網絡培訓由於不能和培訓老師一起演示,所以聽得是似懂非懂。好在有回放,我們可以跟着回放嘗試每個功能的應用。熟能生巧,摸索的多了就明白了。但是家長、學生對於軟件不太瞭解,一開始網上教學甚是混亂,多次重複操作依然不解決問題,最後一通電話、微信交流,纔像破局和闖關一樣,我們“會師”了。

直播課堂是陌生的,手機成了我和學生的交流媒介。其實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我的心裏還是七上八下,像極了“道是無晴卻有晴”。還好,孫陽春老師的一節直播課及時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我潛伏其中,直至直播課結束,退出直播間。根據新城一小薛麗老師的教學視頻、電子課本、電子教參,確定教學內容,在筆記本上整理提問的問題(針對教學視頻中的教學目標),要強調的字詞(讀音、解釋、書寫易錯點),重點句子、段落,課文的朗讀情況等。

萬事俱備,我和學生們就要在網上相見了。因爲“線上”課畢竟不同於“線下”課,怎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怎樣才能使電子產品恰當地服務於教學?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這不得不成爲執教教師在課前需考慮的問題。於是,我和家長私下約定,陪同孩子一起完成本次的學習過程,我相信有家長爲伴,孩子的學習勁頭會“昂揚而上”,當然家長也會爲孩子的眼睛操盡心。

2月11日下午3點半,我進入了直播間,我和家長、孩子們做了一個簡短的圖像、聲音測試,在確認一切順利後,我們隔空開始了這節課。

此時,我的眼前沒有神采飛揚的學生,只有一部部手機,我知道這手機的背後是我親愛的學生和辛勞的家長。我先提問了教學視頻課中的重點內容,然後對文中的易錯字的讀音、字形、組詞等進行了強調。雖然課前的準備時間很長,但課上的四十分鐘過得很快。當我對着屏幕那端的孩子們宣佈下課的一剎那,心中有種空落。究其原因,在這節直播課中,我沒有像平時在線下課堂中,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充滿童真的小臉,由學前“若有所惑”的眉頭微蹙到學後“若有所獲”的雙眉舒展。小小的屏幕,讓我們師徒之間少了“心心相印”。雖然攝像頭也可以讓孩子們看到老師熟悉的面容,但我卻無法看到孩子們那高高舉起的小手;雖然麥克風可以讓孩子們聽到老師親切的聲音,但無法讓老師聽到全班孩子嘰嘰喳喳的討論聲。課後,我與孫陽春老師進行了交流,誰聽課了?誰沒聽課?聽課專心程度怎樣?該怎樣讓全班學生按時聽課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最後一致認爲在直播、視頻時可以點學生的名字,學生們以回答學號的形式知道他們是否按時聽課。

說了“得”,我想說說“失”。由於是隔着電腦遠程教育,因此線上的老師做不到普通老師那樣面對面地觀察孩子心理上和行爲上的表現,對孩子的信息掌握還顯得不是那麼全面。另外是師生互動性的問題,線上教育更多的是老師說學生回答,幾乎很少同學會主動發言,這麼多學生很少有機會可以提問,而關了電腦就直接宣告結束。而線下面對面的教學則不然,老師不僅可以更全面的接觸孩子的學習方式、學習態度,還可以通過跟家長面對面的交流來獲知孩子一段時間以來的各種狀態、習慣、想法、喜好等等。最後是線下教育的侷限性,其中一點就是教學輸出的侷限性,我們知道教育不僅僅是隻教孩子知識的過程,它還包括道德的培養、價值觀的樹立、人際關係的交往、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文化傳統的薰陶等多種方面,而這些都是目前線上教育不具備的。

以上是我個人這幾天的“網”事歷程,很匆忙也很充實,同時也看到了我們的老師爲了學生也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行動、摸索,最後我想說教師行業也是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強大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