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道德新課標2023心得體會7篇

心得體會 閱讀(7.35K)

想要寫出一篇優秀的心得體會其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當自己有了新的思索之後都是需要將心得體會寫好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道德新課標2023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道德新課標2023心得體會7篇

道德新課標2023心得體會篇1

2022年新頒佈的道德與法治新課標中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標細化了培養目標,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實施建議等。通過深入學習我覺得我們思政教師的肩負重任、任重道遠。核心素養中的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度。課標對健全人格從五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關於三四年級健全人格的目標有一條是這樣表述的:“初步認識和體驗人的生命是可貴的,珍惜生命。”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對生命意識的培育有了新的思考。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創設兩難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索與探究慾望。

創設兩難情境,向學生表達一種真實的道德生活圖景及引起學生對生活中兩難情景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導學生走出困境。

二、運用名人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理解真愛生命的意義。

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同時,也能發展教師深入社會實際收集案例和調查研究的能力。

三、運用項目化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項目爲主線,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是一種動態的課堂教學,對德育教學有着重要的意義。我們要不斷學習課標,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標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內化爲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標。

隨着新課標的實施,我們的教育即將步入新的里程,通過學習新課標的解讀,讓我感觸最深的是:1、新課標的第一個突破:強調核心素養。重點解決了藝術課程培養什麼樣的人?指向過程,關注孩子在培養過程中的體悟,注重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結果導向。2、如何理解學習任務:通過學科內設計:聚焦、嚴謹、連貫性;跨學科設計:可遷移性、跨學科、可選擇;超越學校設計:真實性、靈活性、可操作性;過程設計:參與、學生主體、教師主體;通過本次學習,也引發了我以後對教學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師對藝術的認知和理解力要加強,其次要加強對知識的融通與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備課、實施教學的時候要提前預設,看看能提升學生哪些方面素養,需要學生做什麼,怎樣的學習效果最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線上線下混合學習,達到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養的效果。

道德新課標2023心得體會篇2

我參加了《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培訓活動。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啓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聆聽專家老師的講解,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麼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一、把握課程基本理念

1.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

2.珍視學生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學生的權利;

3.道德存在於學生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學生的生活;

4.讓教與學植根於學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性質

在《道德與法治》低年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爲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於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俞老師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爲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爲出發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爲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爲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遊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2.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

三、新教材四個方面的突破

1.將涵養實踐智慧作爲學習做人的核心。

品德課的中心任務是教孩子學習做人,但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在綜合、整體、深入的意義上實現對生活的洞察,是一種實踐智慧的獲得過程。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意義與價值內涵,使知識成爲人的實踐智慧的生長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傾向,走向在—世界—歷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鑑生存論的思路和中國天人合一的觀念,引導學生實現對自然與人的關係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體的節日、習俗教育,注重引導學生與過去對話,使學生成爲文化傳統的承載者,並且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與道德的意蘊。

3.超越技術主義和狹隘的功利思維。

新編教材特別強調,教學的重點不是學會書上範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識與技能,而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現對於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體上的好辦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義與價值內涵。

做人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智慧,而智慧來自於對生活意義的領會。新教材重在引導學生對生活事件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瞭解,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關愛的領悟,從而感受生活當中的意義與價值,進而懂得感恩。

道德新課標2023心得體會篇3

一、教師要樹立人格威信

1、老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建立起專業威信。要懂得教什麼、懂得怎麼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這樣才能讓人有信服力,讓孩子尊重,讓孩子信服。

2、做一個善於發現、表揚學生優點的老師。

在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評價,應該自己斟酌。這樣說了,就能讓他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嗎?我有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來糾正他?

3、讓自己更有耐心。對於孩子的壞毛病,要充分認識到壞毛病的頑固恢復現象,要反覆抓,抓反覆。察覺到不對就應該糾正,而不是抱着一勞永逸的天真想法。

4、採用“說服”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用“名片效應”拉近孩子們的距離。“你們怎麼搞的”只會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讓孩子心理距離更遠。然後用“門檻效應”“得寸進尺”,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強化後達到需求。用“南風效應”潤物無聲,避免劈頭蓋臉的懲罰,讓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後避免超限效應,“點到爲止”,避免長篇大論惹人厭煩,講清規則即可。

5、如果真的要懲罰孩子,應該選擇在一個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吃飯時候罵孩子上學做的不好的事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應該在有空檔時,或者在他欺負人的時候進行教育。

6、懲罰時還需要注意方式,要儘量讓孩子喜歡的目標不要達成。在喜歡講話時,老師、父母的責罵,只會讓他罵的更兇,助長了行爲的強度。在喜歡游泳時,朝着河裏追只會讓他達成“去河裏游泳”的願望,應該從河邊往岸上趕。

人格威信是從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應該從小事做起。

二、在教學中,要把握一些關鍵問題

?道德與法治》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是知識的總和,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進一步的培養孩子的人格素養,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視的問題如下:

1、我們不能把課程上成語文課、科學課、美術課、手工課、習慣課。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應該爲孩子的三觀奠定基礎,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讀必須落在“德”上。

2、教學設計的“主題性”。

低段每冊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每個學期都有一個學期教學目標。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門課的定位是什麼。根據這個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知道:課程標準;孩子道德發展的轉光,生活的現實情況,需要解決什麼。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完成什麼任務。

3、學習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級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型。二年級到的學習的方式由體驗型變爲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級的辨析式環節中,不是列出情況判斷對錯,而是應該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4、辨析問題的開放性。我們在判斷問題時,往往應該思考問題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判斷對錯。

5、範例的示範性。在課文中的例子,如果要進行替換,需要想想是不是問題被替換掉了,或者教學的思路被替換掉了。

6、教學設計的選擇性。

7、教學過程中的“實在性”。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講正確的話,而是講真是真誠的話。

三、對自己教學課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張紙》時,教學目標是:爲什麼要節約用紙。推論步驟爲:紙用途廣,紙來之不易,紙歷史悠久,從而推斷出,應該節約用紙。

但實際上,有用纔是資源,這是功利性的邏輯。如果對我們有用作爲該不該珍惜的評判標準,那麼即使是美,也是爲了我們生活的裝飾品。那些純粹爲了好玩、純粹的奇妙,就會消失掉。

思維是有習慣性的,如果用經濟學原理去解釋紙的來之不易才能珍惜,那麼久不是純粹的德行。文化把歷史換成了數學概念,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識的堆砌、技術的難易、功利性的判斷。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從“節約用紙”到“我是一張紙”的概念性轉換。

正確的做法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共在”的世界觀——我與世界息息相關。紙對我們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資源”。

紙有着豐富的樣子,與我們時刻相伴。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情緒去與紙思考、互動,他們也會變成相應的樣子。例:紙經過加工後,變成了一朵花。他是我們息息相關的心情之花。藝術能讓紙變成“藝術的紙”,快樂能讓紙變成“快樂的紙”。

紙是生命的轉化,是智慧的結晶。從樹到樹葉,再到紙,大樹的生命力轉化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少用一張紙,就是挽救了一分樹的生命。

同時,紙也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我們手裏的紙,穿越過悠悠歲月,從發明第一張紙的祖先手裏,傳到了我們的手裏。“悠久的歷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這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孩子的德育爲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德育做出貢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盡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孩子,同時,在備課中也儘量以純粹的道德進行考慮,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錯誤的思想指引孩子。

道德新課標2023心得體會篇4

開學初我參加了《道德與法制》課的培訓,讓我感受到國小生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並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擡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着直接的關係,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

國小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並不系統、全面。要使國小生成長爲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爲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麼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麼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國小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爲,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鑑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爲。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閒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道德新課標2023心得體會篇5

2022版課標整合了2011年版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三個課程標準,按照學段要求進行一體化設計。它使課程標準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又體現不同學段的特殊性和適切性,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隨着年齡增長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學習內容安排、載體形式,貼近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實際。

道德新課標2023心得體會篇6

2020年11月11日在管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有幸去蘭陵參加了臨沂市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研討會活動。本次活動分爲觀摩教學活動及互動研討活動兩種形式。會上由全市選拔推薦的優秀教師進行了精彩的展示,純正的發音、嫺熟的教學技巧、精緻的板書、親切的教態、良好的素質,令人歎爲觀止。

通過本次活動,使我感觸很多,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法治教學活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本次觀摩活動涵蓋兩個年齡階段,有四年級的《父母默默的愛》和六年級的《我們受特殊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兩節法律知識課。對於難懂的法律知識,兩位老師講起來卻清晰明瞭。比如第一課《我們受特殊保護》,張老師能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我國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培養學生學法、知法和守法觀念,幫助學生自覺地用法律法規來約束自己、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上課伊始,張老師通過課前交流讓學生說說未成年人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特殊之處,引入我們受特殊保護。正是因爲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他們的權益容易受到侵害,怎樣避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呢?引入新課《專門法律來保護》。這節課張老師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一:專門法律有哪些。讓生從課本中找找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並請學生思考爲什麼通過專門的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師講解出發點和立足點。活動二:專門法律我瞭解。張老師先借助教材中知識窗,讓生明確相關法律的內容、特點和價值。學生明確後,教師在藉助闖關小遊戲加深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最後,教師發放法律條文資料,生配樂讀法律條文,鞏固對法律知識的認識。課後踐行環節,讓生繼續瞭解《兒童權利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

二、課堂活動的設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任務參與。

課程標準提出,課程活動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都能得到發展。但是每個學生在學習上表現的興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學習方法都是不同的,在學習能力上也有不同,應該注意。

三、讓學生自由的發言,在討論的時候不去限制學生。

張老師在執教《公民的基本權利》這課中,讓學生自己去摸索,鼓勵學生以聊天形式來上課,讓學生能夠發散自己的思維,成立一個個學習的小組,讓學生在其中互相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過程後課堂上小組之間進行搶答,讓其配合完成,不做太多的干預。

四、存在不足與今後打算:

1、我的教學還是以傳統方法爲主,缺少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足。

2、課堂中我講的太多,學生交流的時間略短,總感覺孩子不會、不懂,沒有真正放手給孩子們。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力和水平還有待更進一步提高,需跟上時代的發展,適應時代的需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要不斷總結經驗,努力創新,開拓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漸創造出自己的教學風格,爲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

道德新課標2023心得體會篇7

新版教材的“口語交際”欄目,不是新增的,但內容有些變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遊戲。比如“傳話遊戲”,第一個人輕輕說句話,傳到最後一排,看看哪組傳得又快又準。

遊戲雖然簡單,但遊戲過程中鍛鍊幾個能力:一是傾聽能力,要專注;二是語言能力,把話說清楚。通過傳話遊戲,讓孩子們學會等待,鍛鍊專注力。現在都是快閱讀,孩子們很難靜下心來做一件事,傳話遊戲能讓孩子們學會靜下心來做事。

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改名《道德與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紅介紹,今年我市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材全部換成了《道德與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採用上,陶元紅說,根據教育部“過去採用什麼版本現在仍採用什麼版本”的原則與要求,今年我市國小一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師大出版社三種。

過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編本”,所以,今年我市將有20餘個區縣採用“部編本”《道德與法治》教材,10餘個區縣採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與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進一步強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兩大內容。

陶元紅稱,今年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僅侷限於國小一年級,從明年起,國小所有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材都將換成新教材《道德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