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23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8篇

心得體會 閱讀(2.09W)

當我們的內心受到了啓迪的時候,我們就要尋思着寫份走心的體會以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思想,大家都在爲怎麼寫好一篇體會而頭疼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2023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2023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8篇

2023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篇1

每次學習美術新課標準,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體會。美術課是素質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藝術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美術教育以形象性,操作性,非語言的物質造型性和形象表達的感情性,對學生的觀察力,形象感受力,記憶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發揮重大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嘗試藝術衝動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要上好美術課,教師首先要對《美術新課程標準》有深入的瞭解,《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爲“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

新課程的重大舉措就是該以往的授之於魚爲授之於漁。轉換課堂角色,改變往昔以師爲主生爲輔的教學模式爲以生爲主,師爲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導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針對上述對《美術新課標》的掌握,現將個人感想和大家分享和交流:

體現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美術課首先要有正確教學思想和理念做指導。要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探究獲得知識,通過實踐恰當的繪畫方式。學生也會覺得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是有成就感,同時也鍛鍊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以學生爲主體,對教材的使用更加靈活和富有創造性,同時注重美術學科和其它學科知識的聯繫,更要貼近學生生活。如七年級上冊《熟悉的物品》一課,教師可以準備相關的攝影圖片和世界名畫,欣賞完後引導學生談談日常生活中的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利用身邊的物品(如:粉筆盒、文具盒、杯子)講述透視原理,從數學幾何中去對比區別美術中的幾何體的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豐富的教學手段、合理多樣的作業選擇、科學的評價方式,都應體現出“以學生爲本”的思想理念,老師們也要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和合作,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感愛和實踐在探索中完成教學目標。課堂氣氛一定是輕鬆,愉悅高效、和諧的。學習活動以學生爲主體,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關係首先是人與人的關係,要遵循人際關係的原則。新課改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爲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斯學生學習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的前提。在以往的美術教學過程中,由於學校,家長過於重視文化課,導致對美術課的忽視,使得有些美術教師在自身修養方面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新課改之後,美術教師地位提高,給教師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作爲當代的美術教師,我們因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好的去爲美術教育而努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023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篇2

我參加了中心校組織的教師核心素養培訓。通過學習收穫非常大,結合多年的教學工作:我認爲教師有愛心是師德之本,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肩負着神聖而偉大的責任,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同時,思想品質、學識、能力要不斷提高。

一、教師要熱愛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作爲一個國家公民,要遵守一個共同的道德基準,教師要具備公民所具有的道德要求;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有師德,敬業愛生。敬業,就是要有教育理想、教師信念;愛生,不只是愛好學生,還要愛每一個學生。不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搞什麼“三好學生”評選,人人都是一樣的,人人都能成才。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要進行多方面的互動,會產生很多問題,若教師沒有尊重、關心和熱愛學生,可能會產生學生對教師好心的誤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做到的。

二、教師要有較高的思想素質。

新時代的教師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教師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正確的教育觀念可以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會摧殘人才,教師的政治取向、道德素養、教育觀、世界觀、人生觀起着直接影響作用。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各種正確的觀念,教育學生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創造,培養學生成爲社會新型人才。

三、教師要有專業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我們從小就接受教育,學校教育使我們獲得知識無疑會讓我們終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適應於現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學獲得的知識只是人生所需知識很少部分,很多知識要在學校後的教育中獲得。我們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識希望它能管用一生。當今社會,科學突飛猛進,信息與日俱增,知識不斷地由單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時代的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習,迎接知識挑戰,不懂就學,沒有就補,學習是由當代教師補充,更新專業知識的最好途徑。教師擔當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業務能力強的老師才能振興教育,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愛是教育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

培訓結束了,留給我的思考還沒結束。我知道要學的東西有很多很多,所以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進取。

2023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篇3

隨着新課改的思想深入人心,這也使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以往我們所存在的很多教學上的弊病。“規矩,嚴謹,單一”的教學模式早已不再適應我們的現代教育,不再適應現代的教育對象了。因此,必須改變美術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方法,與時俱進,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對於美術這一學科更是如此。過去,我們經常忽視美術課,把它看得過分學科化,並且強調其學習的一律性和完整性。很多人對美術本體的文化價值有所偏頗,因此對美術也就沒有了什麼愛好。

美術不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有特色,但不孤立,它與許多學科都有着密切的聯繫。比如說許多理念要運用圖像來闡明科學的內容,瞭解事物的本質問題,只用語言文字符號是難以表達清楚的,如運用圖像符號則一目瞭然,而且圖像從視覺上、意識上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了美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配合各科教學,加強與各學科的聯繫,是拓寬審美教育的一條良好的渠道。

由於多年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美術教師也大多固守在自己的思維空間裏,千篇一律的上課,這與教師的教法有關。對於新課程的改革,使教師隨之走進不同以往的課堂氛圍,美術教師將隨着新課程教學的改變而重新尋找自己的教學方法。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我結合了許多其他課程,涉及到音樂,文學,地理,歷史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能在美術這一學科裏學到除了畫畫以外的東西。比如說:“美麗的家鄉”這個課題爲例,可以讓學生唱一些描寫家鄉的歌曲,家鄉的特色戲曲是什麼?家鄉的地理位置在哪裏?歷史上有什麼特別的事和名人等等。可以從很多方面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畫好了作品,而且在完成畫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的一些情況。所以,新課程要求教師重新面對學生,這並非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也不是對教師過去的教學完全的否定,而是要改變教師在教學時很多的弊病,充當學習的指導者,同時也是活動的參與者。美術這門學科,本來就是以動手能力和意識思維所進行的,教師要擁有更多可以探索的教學空間,尋找更適合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形式,可以綜合性的教學內容去指導和引伸,便於全面發展,更能加強學生通過事物的現象和本質去發現美術的內在藝術氣息,讓學生的思維變的更活躍。

在傳統觀念的教學裏,“像不像”“準不準”就成爲了評判作品好與壞的標準,學生思索的空間變得很小,不能質疑,也不敢有疑問。這就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妨礙了個性的健康發展。教師在指導學生作畫時,要把學生當作主體,尊重學生,使學生的主觀感受得以表達。作爲一個國中學生,他們所想象及涉及到的東西都是從他們本身的潛意識中發散出來的,沒有任何的一點修飾,所以他們表達在畫面裏的也都是學生內心對事物的真實反映,這樣的教學纔不會妨礙了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方法,更要支持學生以他們的標準理解藝術,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有交流,這不僅是語言方面的對話,更是對藝術作品的對話,這樣的課堂纔是開放平等的多向交流,學生纔可能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得更爲豐富。

此外,還有一方面我們不能忽視,那就是讓學生學會欣賞美術作品。適當的加入一些欣賞課程,才能使學生在藝術氛圍中盡情地開拓視野,從學習和感受中加強對藝術的鑑賞能力,最終真正地感受到藝術的氣息。

提倡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全面、和諧、自由地發展,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新課程的改革使原先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都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在此過程中也將會有一些困難,我相信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將在新課改中譜寫更美的篇章。

2023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篇4

隨着課改的深入,美術課標也進行了修訂,以往美術課在教學中經常被視爲小科目,在此次的課標修訂中卻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學校安排的美術新課標培訓《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這本書,我更爲清晰地認知和把握修訂後的美術課程標準的宏觀定位與具體內容。現具體實談談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對美術課程的特徵理解

修訂後的課標指出:“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爲特徵。”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美術課程的輪廓形象,揭示了美術學科獨有的特徵屬性,也填補了過去的大綱、課標實驗稿對學科特性描述的空白。感知、理解屬於審美的範疇,視覺形象的創造則需要技法的支撐,這與我們過去所講的美術課既要有“美(審美)”,又要有“術(技法)”應該是一脈相承的。單純只解決審美或單純解決技法問題也是不可取的。審美需要技法的支撐,審美會更有厚度。

二、對美術課程的性質理解

實驗稿中將美術課程性質定位於“具有人文性質”,這肯定是正確的,但由於很多學科(語文、音樂等)也有這樣的屬性,因此還不能全面概括美術課程的完整特性。修訂後將美術課程性質概括爲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愉悅性。比實驗稿更全面、更準確一些。凸顯視覺性這一特徵,更容易實現美術課程發展學生感知能力、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教育價值。我特別贊同修訂後新增的“愉悅性”這一性質。作爲美術教師,我們不僅要知道“教什麼”,“怎麼教”,還應該關注學生“怎麼學”,“學得快樂”也應該是我們教學的追求之一。作爲非應試學科的美術課程,我們靠什麼來吸引學生?國家課程計劃保證了美術課的開設,如何讓學生在美術課上坐得住,學得好,這就要靠美術教師善於利用美術學科的特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來實現了。美術學習的程序和方法是豐富多樣的,結果也是多樣的,難以用簡單的正誤來評價。”美術活動還具有調節身心的功能,更多的學生期望在美術課上獲得表達與放鬆。趣味是愉悅性的基礎,美術課要體現愉悅性的教學原則,鼓勵美術教師充分發揮美術課程的獨特魅力,精選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組織開展一些遊戲、表演、競賽和展示等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進行美術學習,以增強美術課的吸引力。

三、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的認識

所謂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所持的教育理想與信念,理念是針對教師而言的。新的課程標準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面向全體學生;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關注文化與生活;

(4)注重創新精神。

儘管這四個方面不是美術課程所獨有的,但應該是在美術教學中倡導和張揚的。其中,“面向全體學生”是新的課程標準新增的和反覆強調的。我是這樣認爲的: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新目標,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讓孩子們受到公平的義務教育”已成共識。就美術教師而言,我們不能只面向少數特長學生,而是“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力,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農村和民族地區學校也要開齊、開足美術課,讓每位孩子都享受到基礎美術教育的權利。

四、對三維目標的理解

課標中所佔篇幅最多的就是“內容標準”部分,它規定了不同階段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美術課標其實就是表述國家對公民在美術方面的基本素質要求。這個標準是最低的標準(達標要求),而不是“一刀切”的標準。與實驗稿相比,修訂後的課標在內容選擇上與課程目標更加融合。內容標準的表述更加明確具體,出現了很多定量的具體要求,更具有“標準”的性質。記住:12、3、6,3,2、300。三維目標具體定量要求如下:

1、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生能夠辨別12種以上的顏色。識別3種或3種以上公共場所中常用圖形的符號。能說出至少6位重要美術家(中外各三位)及其代表作品。

2、過程與方法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掌握3種或3種以上製作的方法,瞭解工藝製作的過程。通過觀摩錄像或邀請當地工藝美術家、民間藝人,瞭解中國傳統工藝製作方式與特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說出2種或者2種以上的中國民間美術種類的主要特點以及作品的寓意。描述和分析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審美特徵,寫出300字以上評論文章,並有興趣與同學討論,分析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美術現象或事件。

認真研讀內容標準,我們不難發現:修訂後的課標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既注重了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科主線,也關注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育功能的拓展,還體現了不同學習活動方式所經歷的過程、方法,是一種“均衡式”的課程體系。這一體系有利於規範美術教師在操作層面體現多維的課程目標,美術綜合探索要有“美術味”,不能脫離美術本位,但也忌諱過於純粹的專業課。把握好尺度。

五、對教學、評價建議的理解

由於師資水平與教學條件的差異,各地美術教育水平發展很不平衡,許多農村學校美術教師感到教材難度較大,內容不適合農村學生生活背景,許多課業難以完成,感到無所適從。針對這一問題,修訂後的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增加了“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觀”的要求,特別提出“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要因地制宜,靈活選用和創造適合當地美術教學條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可以看出新的課標的教學建議貼近現狀,走的是“現實主義”路線。這一建議給美術教師提供更爲寬鬆的教學空間,教師可以根據情況對教材進行變通處理,自主研發一些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修訂後的課標在評價建議上也較實驗稿更加實際,刪去了不易操作的“美術教師評價體系”。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要求儘量採用質性的評價方法,強調過程性評價、多元化評價,以激勵學生爲主。的確,與其花很多的精力去搞美術教學質量評價,倒不如多搞幾次對學生髮展有用的作品展示來得實在。此外,修訂後的課標還十分重視迴應美術教師的訴求。爲保障美術課的基本教學條件,在課程資源建議中對學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美術教學中,必備的美術教學設備與器材包括素描、水彩畫、中國畫、版畫等繪畫工具、材料,泥工工具、材料等,爲美術教師爭取教學條件的合理要求提供了依據。

美術教師是美術課標重要的閱讀者和使用者。與實驗稿相比較,修訂後的課標不僅與時俱進,在概念界定上更加準確嚴謹,在行文表述上也更加簡潔精緻、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相信能夠得到美術教師們的喜愛。修訂後的美術課標是美術課改十年來的積累與沉澱,凝結了學科專家的智慧,也反映了一線美術教師的願景,必將引導美術課程向縱深發展,更好地完成美術課程的使命。當然,以一種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任何“完美”的課標也只能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還需要在課程實踐中進行驗證並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可以說,修訂後的美術課標是我們中國小美術課程走進成熟的標誌!

2023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篇5

  國小美術新課標帶來了很多新的理念,它改變了傳統美術教學模式,更加註重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學習興趣。在此,說說我對美術新課標的一些體會:

  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成都的發展。美術課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並通過有效地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爲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自信。

  新課標註重讓學生操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爲學生提供了許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繫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

  三、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注重文化和生活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通過美術課程,讓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的貢獻,並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

  五、注重創新精神培養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爲具體成果。新課標緊密結合生活創設情境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新課標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和客觀實際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過程中學習、理解、發展。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發展。

2023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篇6

自九十年代初以來,我國美術教育的改革一直轟轟烈烈地進行着。美術新課程標準xx版出臺後,網上也陸續看到了一些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相比xx年頒發的課標實驗稿,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總方針與主要內容沒有大的變化。比較舊版實驗稿,《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xx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方向更明確、文本更精練、內容更具體,表述更理性。修訂體現了美術教育專家學者在美術新課程實施若干年後,對課程標準的重新梳理,並在反思的基礎上明確了發展方向。學習了一些專家的觀點後又通過教育局安排的美術新課標培訓,更爲清晰地認知和把握修訂後的美術課程標準的宏觀定位與具體內容。讓我理清了些思路。現具體實談談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學科本位是基矗

課程性質是對整體課程教學指導思想的宏觀把握,是理解美術課程標淮的關鍵所在。xx年剛剛開始啓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標的制定主要是基於對原有課程的反思,提出以往中國小美術課程中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於關注專業知識和技能、脫離生活難以激發學生興趣等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思考進入新世紀的基礎教育美術課程變革。此次xx版新美術課程標準的頒佈,我覺得除了對原有內容的梳理和肯定外,其中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xx年頒佈的美術課標提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這提高了美術在學校教育中的學科地位,明確了美術學科的課程性質。但是,人文性質的宏觀提法也導致了美術課程自身特徵的模糊。xx版的美術課標對課程性質給予了準確定位和深入闡述,對於義務教育美術課程人文性的認識更加清晰和豐滿。xx版美術課標修改爲“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爲特徵,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愈發凸顯了其“視覺性”因素,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美術教育的一個根本性特點,即“物質材料的依賴性”和“直觀形象性”的特點。把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落到了實處,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實施美術課程的工具價值進一步得到提升。這是因爲,學科本體始終是理解美術教育的基礎所在。

二、人文性質是出發點

美術課程的人文性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一直的追求,美術教育不是單純的技術教育,它孕育於豐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美術能對現實生活和自然界事物進行直接模仿,能形象的再現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各種不同社會生活場景和自然景象。美術通過可見、可觸的具體形象,以靜止、凝鍊的畫面和藝術造型來表現客觀世界的美醜屬性和作者的審美意識,給觀賞者以審美的認識、教育和感染的作用。美術與時代、社會、藝術家的生活閱歷以及階級、民族、風俗等密切相關,美術具有的時代性、社會性、民族性等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因此“人文性”依然是美術課程所要追求的初衷。新課標對此也做出了着重強調,提出“美術課程應該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爲國家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的現代公民”。可以看出美術課標立足於21世紀的視覺文化時代要求,一方面看到了以往美術課程豐富的教育價值,另一方面看到了新世紀人才的視覺文化意識建構和創造力培養要求,基礎教育的美術課程不是專業方式的學習,而是滿足學生個體成長需要的素質教育,是學生人生髮展不可缺失的精神營養。美術學科的價值,有效地包容了美術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兩方面的特性。

三、素質教育是關鍵。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卡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醒、激發、鼓勵”。兩版新課標都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的重要性貫穿始終:課堂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交往、互動的舞臺。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課堂不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是更應該探究知識的場所。課堂不是教師教學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成功的美術教學除了對美術學科的教學價值外,還對學生的品格、素質、能力、習慣、思維、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潤物無聲給人是骨子裏的東西,將伴隨人的終身。

四、課程目標是導向。

課程目標決定了課程面貌,而課程面貌的具體呈現當然是課程內容。xx版美術課標課程目標部分變動較大,具有明確的導向作用,充實和調整了總目標的內容,首先強調了“美術課程總目標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隨後調整了目標表述的文本結構,總目標下面分述了四個學習領域的目標,而且在每個學習領域中對三維目標進行分解,內容也依據三個維度來設立,條理更加清晰,內容更加全面。分目標由原來的表格式調整爲文本表述,既避免了原目標中各個學段在同一學習領域中的目標重複,又使分目標的表述語言更精練。

課程內容的說明更簡潔,各個學段的課程內容中有兩個學習領域的變動比較大,一個是重新組織了“設計·應用”的內容。第二是增強了“欣賞·評述”的內容。除此之外,新課標將原來的“評價建議”調整爲“評價要點”,內容不再以“是否”開頭,這說明對學生的評價不再只是肯定或否定的,而是更加全面。對於應知應會的知識與技能,表述更加明確,教師把握不同年級不同學習領域的課程教學時,可以將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體系進行對照,既考慮到教學對象不同年齡發展需求選擇三維目標的側重點,又不以偏概全脫離美術課程總體目標的要求。這其實是對課程總目標的細化和豐富,是美術課程目標完整體系的一部分,從整體入手,然後分解闡述說明,最後在具體實施時回到整體把握。幫助美術教師深入地把握美術教學追求。

五、面向全體學生是核心。

xx版新課明確指出標“面向全體學生”的核心理念,課程價值趨向從精英教育轉向大衆教育,面向學生的各個方面,通過美術這一活動形式來發掘孩子們自身的潛能,培養孩子們敢於追求美、勇於創造美的精神。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是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和任務。這種教學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緊緊聯繫客觀環境。充分發揮學生各方面能力。因勢利導、全面有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它不僅要求傳授一般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還把審美教育作爲藝術教育的核心內容。必須從每個學生的不同素質和氣質出發。進行靈活而具體的雙邊教學,才能因材施教,極大地調動學生對藝術的探索精神,培養和發展具有個性特徵的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想。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學習和探索中得以健康發展。成爲具有終身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六、培養創新能力是重點。

法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把人的創造力量誘發出來……。”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步入21世紀的今天,一個國家人民的創新意識顯得尤其重要。美術教育責無旁貸,因爲美術教育被公認爲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所以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爲具體成果。怎樣發掘學科優勢,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高素質人才,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斷追求的目標。

七、體驗性學習是手段。

從新課程標準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舊兩版課程標體驗性學習是美術教學的主要方式。尤其是xx 版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實踐性”。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爲學生學習增加了障礙和困難,這時,教師的作用就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的特點,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爲具有趣味和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的體驗,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體驗,這樣,就有機地創設了體驗學習地情景和體驗學習氣氛,使學生對活動產生興趣,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獲得了對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八、科學評價是保證。

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啓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應該是,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以及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而在美術活動表現評價時,則要求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客觀行爲,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認知水平以及交流表達的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這又是美術課程標準中對教學評價精闢的闡述。

面對這場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日益複雜的學生思想道德,新課標的學習爲我們這些在一線工作的美術教師做出了更爲明確的教學指導,猶如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對美術教學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其真正的精華在於教師要以豐厚的教學技能,出奇制勝的教學設想和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把握住學生的興趣點,叩開教育之門,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爲“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變“教教材”爲“用教材”。 推動每一個學生終身美術素養的全面提高。

2023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篇7

作爲一名美術教師要想有一個好的教學教學效果,那麼就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理論進行支撐。因此我們就必須在閒暇之餘不斷研究《美術課程標準》。自從研究課題以來我就不斷潛心研讀《美術課程標準》,從中也是受益匪淺,讓我的課堂教學有了一個質的飛越。

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成都的發展。美術課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並通過有效地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爲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因地適宜、因材施教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活動建議,但是同時也明確地指出“不同地區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和採納這些活動建議,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其他學習活動建議,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我們在實施美術教育的時候就應該實實在在地站在學生和教師自身的角度精心地去分析、設計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根據情況來採納或者重新設計課堂作業,從而達到學生髮展的目的。

三、美術學習從學生興趣入手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將過程與結果等同對待

在美術各個領域的學習過程中,《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不僅關注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重參與和探究的過程”。因此,我們設計教學活動時也應該把血生的“學”考慮進去,在教學設計中要明確地體現出學生在本節課中將如何學習本節課的知識,要從以前的教師“滿堂灌”的模式中走出來,讓學生很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體驗學習、快樂學習。

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爲具體成果。新課標緊密結合生活創設情境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新課標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和客觀實際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過程中學習、理解、發展。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發展。

總之,要想上好一堂美術課,我們就必須勤下功夫多做研究,手機版不僅要研究學生,還要研究自身,只有這樣我們的美術課才能讓大多數孩子喜愛,我們的美術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2023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篇8

美術新課程標準體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實踐性,注重生活與藝術聯繫。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爲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而欣賞、評述則是傾向於文化品味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從新課程標準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國小二年級的美術教材中,體驗學習的內容佔了較大的比例,如:“太陽”是對自然的體驗;“家鄉的果樹”是對自身生活環境的體驗;“漂亮的胸飾”是對紙張的可塑性性能的體驗;“交通工具”是對粘土、橡皮泥的性能體驗等等。這些課程內容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學習主體對個體的體驗學習,爲學習提供了一個寬闊的體驗學習空間,那麼,怎樣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實施體驗性學習呢?我的感受、分析如下:

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爲學生學習增加了障礙和困難,這時,教師的作用就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的特點,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爲具有趣味和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如在“會變形的玩具”教學中,可以適當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歡的“變形金剛”作爲教具,但要注意所採用的“變形金剛”變形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時可以叫學生上臺表演,對“變形金剛”進行變形,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變形的體驗,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體驗,這樣,就有機地創設了體驗學習地情景和體驗學習氣氛,使學生對活動產生興趣,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獲得了對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年齡特徵和需求有機地結合,選擇適當的方法和切入點,創造恰當的體驗性學習情景,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活動中去體驗、去認知。如:“神氣的大公雞”教學,教師可以利用一個有關公雞的故事吸引學生,創設聽故事的情節的體驗,讓學生自己在故事中體會公雞的神態,再讓學生去模仿和感受故事情節,而後讓學生進行作畫,於是產生了動手繪畫公雞的體驗,最後利用自己的繪畫作品,講述自己畫的是什麼形態與神情的公雞等等。在這樣的體驗學習過程中,國小生不僅僅獲得了學習的興趣,還獲得了繪畫出“神氣的大公雞”成功的喜悅,身心愉悅,神情交融,這是多麼鮮活的體驗。

體驗性學習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相互聯繫。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以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