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7篇

心得體會 閱讀(9.7K)

其實通過寫心得體會也是可以鍛鍊我們的寫作水平的,大家在寫心得體會的過程中也是能將自己想法銘記於心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7篇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篇1

8月22日,爲期兩天的國小三至六年級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開始了,領導在培訓開始前對國小《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進行解讀,提醒大家認真學習,通過本次培訓對教材有進一步的理解,並把所學運用到自己以後的日常教學中,真正做到道德與法治從娃娃抓起,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釦子。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在國小階段着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爲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劃意識、誠信理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爲習慣。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於《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用意和整體規劃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國小階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爲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於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我通過培訓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爲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爲出發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爲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爲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遊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3、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對於國小生來說,行爲合乎規範,要比記住許多該方面的知識、名詞、條例法規更爲重要,這門課程不是要讓學生說出來,而是要他們通過自身體驗、探索、討論和總結後做出來。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從國小階段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健全的人格體系和較高的公民道德素養,爲他們以後在法治社會的生存打下堅實的基礎!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篇2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對生命意識的培育有了新的思考。我們可以這樣做:

1、創設兩難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索與探究慾望。

創設兩難情境,向學生表達一種真實的道德生活圖景及引起學生對生活中兩難情景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導學生走出困境。

2、運用名人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理解真愛生命的意義。

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同時,也能發展教師深入社會實際收集案例和調查研究的能力。

3、運用項目化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項目爲主線,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是一種動態的課堂教學,對德育教學有着重要的意義。我們要不斷學習課標,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標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內化爲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標。

課程標準爲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方向和具體的方法指導,值得細細去讀。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將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地。通過學習使自己對新課程標準、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及今後的教學目標有了整體的認知和把握,爲下一步進行科學有效教學活動、切實做好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篇3

20xx年10月17日我參加了國小《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有兩個內容:一是由人教版的安子琴老師對新教材《德與法融合》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解讀;二是方麗敏老師講解的《顯學科特色,助力學生成長》。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穫頗多。

國小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爲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這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課程,學完《道德與法治基礎》這門課,使我認識到大學是知識的海洋,明白了大學與中學的顯著差別。大學是知識創新、傳播和運用的基礎,既然明白了這些,那麼,我就一定會在大學這個融知識、創新、社交等等於一體的天空中翱翔。它不僅教會了我以上這些,還讓我懂得了我們當代大學生肩負的歷史新使命。就讓我站在新的起點上起跑,在現實的基礎上勇敢的飛躍,把自己訓練成才,肩負起國家的歷史新使命吧。

鑑於理想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自身的法律知識。正確認識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自己的人生價值,永遠不要以實現自己的目標爲目的地不擇手段。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篇4

本週三參加了在文華中學聽課學習,聽評了一節課改觀摩課,感觸頗深,下面就這半天的聽課情況談點自己的感受。

本節觀摩課有以下幾大亮點:

一、教學思路清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三大板塊:

一、暢所欲言;

二、探究篇三、收穫篇。在這三大板塊的引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如地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

二、恰當地運用了多種媒體手段利用了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手段,增強了課堂的感染力,恰當地運用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中的事例,具有較強的教育效果。

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目的,有效地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三、教師的教學設計十分注重學生實際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否則會使這門課成爲空洞的說教,讓學生厭煩,本節課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上十分注重了學生自身的實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所學的東西是鮮活的,不是教師在說教,從認識上自然地能接受,增強了學習效果。

四、恰當地運用短劇,首尾呼應短劇的設置起到了創設情境的作用,引發學生思考,而在課程結束時的短劇表演又突顯了本節課學生的收穫。充分體現了本節課的教育作用。這樣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智慧。

五、板書設計巧妙,獨具匠心本節課的課題是《走向自立人生》,授課教師將本節課的一些重要知識點如自立的重要性、必要性、表現等巧妙地拼成一個“立”字,使學生對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一目瞭然,起到了很好板書效果。

以上是我覺得本節課的一些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不過思想品德課有它的特殊之處,就是說課設計得好,可是與現在的考試有時候是不能完全掛鉤的,如何能解開這樣的困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總之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努力向具有前位思想的同行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爭取在課改大潮中不落伍。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篇5

暑假我學習了孫彩平老師主編的《怎樣上好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全書分爲六章,從教材的解讀、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課堂活動實施、德育意義的通達和教學倫理的彰顯六個方面專章討論。針對這六個方面的重要意義,結合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書中細緻分析了優秀的教學案例,爲我們一線教師在各個環節克服偏差,用好新教材,上好一堂道德與法治課做了有效引領。看完這本書,對於如何上好一節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一、及時更新理念

新舊教材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德育觀的變化。書中對“人與自然”這一主線背後的倫理觀的闡述令我印象深刻。新教材中引導兒童養成的是超越人類中心的功利主義思維,轉向弱人類中心的和諧共在的自然觀。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以前自然教育主題中經常出現的,瞭解動物、植物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等說明其對人類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人們要愛護他們的教學設計顯然是不相符的了。理論指導實踐,研讀新教材,理解新教材中理念的變化,及時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觀念對上好一堂道德與法治課至關重要。

二、積極面對教材

書中說,“便教利學”是新教材編寫的初心,新教材從框架搭建、編寫體例及呈現方式都以課堂教學爲出發點和歸宿。一個個精彩的案例分析,讓我對新教材的陌生與隔閡消失大半。我感受到了新教材從形式到內容上爲教和學所提供的方便,教學欄目的內在邏輯、各個欄目的實施、繪本式教材的精要……通過研究和解讀,這些陌生的板塊都爲教學帶來便利。由此,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們要做教材積極的使用者、開發者和創造者”。

三、營造道德課堂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課堂教學倫理討論。“德育本身必須是道德的,纔有可能培養出有德性的學生。”在課堂上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給學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號,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關注的不應該僅僅是教學任務的達成,還應該表現出卓越的教育倫理品質,讓課堂氛圍充滿尊重和真實,讓每位學生得到公正對待,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國小是學生進入學校學習的關鍵性階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學生接受怎樣的教育,就會成爲怎樣的人。國小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能夠提升學生的品德,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在新形勢下,隨着教學改革的進行,國小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進行了新的認識,從基本學情出發,確定教學策略,以此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1。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效學習

教會學生學習要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之後就會提升學習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轉變教學的觀念,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去學習。在國小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是必要的,這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有效的學習思維。在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觀念,也需要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國小的道德與法治課知識總體上難度係數要大一些,但是隻要學生能夠理解,並且參與到其中就能夠對知識進行總結,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效果。針對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還需要不斷地提升學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讓學生能夠跳出以前的漩渦。

2。從學生出發,優化教學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國小道德與法治課知識有效傳播的效率,就要認真地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地創新已有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對學習過程進行優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國小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的積累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參與其中才能夠激發出更多的探究慾望,才能不斷地產生對學習的新鮮感,不斷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教學的留白在最近幾年的國小教學過程中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已經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廣和使用,並且也取得了相應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並不是一味向學生灌輸學習的內容,而是要給學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時間,以此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多的探究性認識,提升探究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這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此種教學設計在國小的道德與法治課中能夠讓教學質量得到較大的提升,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斷地突出特定的思維和習慣,找出更加科學的答案,由此提升學生的實踐和研究能力。

3。堅持以人爲本的理念,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現代化教育理念當中非常強調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將學生的位置明確化,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給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才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此成爲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樹立起以人爲本的觀念,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思想,改變以自我爲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師生之間增加交流和互動,適當進行角色的互換。其次,適合進度和方向,在課堂上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使用多種方式營造輕鬆和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若是學生的興趣點比較低,教師就需要究其原因,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更多的瞭解和反應,明確地擺正教師自己的位置,改變沉悶的課堂環境,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新形勢下,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地革新教學思維,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學對策。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去對整個教學的環境和教學的過程進行優化,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多方面的進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對教學的內容,面對教學的環境以及教學的目標,需要教師樹立起全新的教學理念。綜合研究各類對學生產生影響的學習要素,做好教學的準備和設計,由此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瞭解和分析,才能夠更好地教授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篇6

道德是衡量行爲準則的標準,而法治則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道德與法治之間相互關聯,可以說道德就是心中的法律,而法律就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後天的教育與學習。法律也不是一開始就全部知曉的,需要師長的告知。師者,傳道受業解惑。對於國小生而言,單純的文化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孩童時代是思想最單純的時候,也是最容易被影響的時候。就好像一張白紙,沾了墨水便是黑的。所以,他們需要在道德路上的引路人。因此作爲師者,首先應當以身作則,愛崗敬業,尊重學生,在點滴小事當中爲學生做好榜樣。既要言教,更應身教。

所以,教師應當將道德與法治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將道德與法治相結合,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爲基礎,進行更高層次的昇華。也就是所說的由淺及深,由表及裏。還有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講授知識的同時,通過一些小活動加強學生對於道德與法治的認知。

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不是將一張張知識點發給學生後死記硬背,更不是一張答卷進行選擇、填空、判斷題的檢測。我們應當注重學生對於道德的理解。”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不應當只是記憶,而是應該貫穿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因此對於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首先要將課堂生動化,有趣的事情纔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此外抓住孩子希望被誇讚表揚的心理,進行課堂學習過後的小活動,加強學生學習過後對知識的強化。此外道德與法治不同於文化課程,比如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走人行線,單純的記憶沒有多少價值,真正貫徹到自己的生活當中,作爲自己的日常行爲準則纔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學之後關注學習的效益,以及學生的收穫也是格外重要的。

所以說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需要打破常規的文化課程教育方式,注重創新,把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起來。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修養,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成爲他們人生道德路上的真正的引導者。做一名有長遠目光,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的內心,用法呵護兒童的成長。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篇7

上週參加了臨沂市國中講課比賽聽課學習,我的觸動很大。雖然從教十年,但改教思想品德才不到兩年。期間我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遠遠不夠,壓力很大。通過學習,我深切地體會到上好一堂課的不易。現在就自己此次聽課活動,談談自己對課堂教學的幾點感悟。

一、教學思路清晰。

教師在教學環節過程中設計了四大板塊:一、情境導入;二、暢所欲言;三、探究篇;四、收穫篇。在這四大板塊的引導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採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思想品德課學習中來。像:設置懸念,講故事,談話法,小組合作法,討論法,教學遊戲,情景資料等等。學生自如的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教師的基本功和整體素質高。

本次大賽,教師不僅課件製作的好,而且語言豐富有激情。此外,教師在設計活動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從中設計很多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空間。同學們都能各抒己見,無拘無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看着同學們那種爭先恐後的樣子,我們可以切身體會到,師生配合融洽。

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些教師在執教中的每一個教學細節都在向我們詮釋自己對教材的獨到見解,然後再把這種見解,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學生,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的靈感。根據學生實際,科學地創設情景,有利於提升學生道德情感、昇華學生的道德行爲。

四、恰當地運用了多種媒體手段。

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讓生活走進課堂,並且能夠打造溫馨課堂,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利用了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手段,增強了課堂的感染力,具有較強的教育效果。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事,達到了很好的教學目的,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三天的聽課時間轉眼就過去,但留給聽課教師及學生的遠不止我上面所講到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正如許光老師說的那樣,一個字“動”起來。

一、“動心”學生心靈的觸動。例如,一個恰當的評價也會讓學生心動。

二、“靈動”材料要有選擇。

三、“活動”有效地活動能拉近教材與學生的距離。

四、“動手”就是放手給學生。在完善我們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再做到許老師說的這些,我相信我會很快的“成長”起來。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使思想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潤物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