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23數學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6篇

心得體會 閱讀(5.76K)

優秀的心得體會是需要我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收穫來寫的,要想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寫心得體會就是不錯的方式,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2023數學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閱。

2023數學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6篇

2023數學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篇1

最近學習了20xx年的《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數學新課標理念有了更深地理解,下面簡單談一下我的感受。

新課標通過數學教育讓學生獲得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獲得的知識都是通過直觀的操作獲得知識,比如34+16等於多少時,是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瞭解怎樣計算,讓學生思考爲什麼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成一捆,最後說出來算理。通過一系列的學習讓學生養成觀察世界的習慣,從而發展他們的好奇心,並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表述出來,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簡潔和優美。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課標對知識結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學段由三個學段分成了四個學段。國小階段學生學習的每個知識不是教師講什麼學生就接受什麼,而是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這個知識必要性。比如說,國小階段的方程知識現在已經劃入中學階段,因爲國小階段的學生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的課時很少,掌握的不是很透徹,在一些數學問題中可以用四則算式計算,所以在學習方程的時候學生感受不到必要性。

數學教學時可以結合相應的實踐活動或者傳統文化,像曹衝稱象的故事就可以應用到認識千克,噸或者求不規則面積時的轉化思想。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頒佈,需要我們教師做出相應的調整。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要多學習、多思考、多反思,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

2023數學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篇2

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着這樣一些問題:老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研討交流少;操練記憶多,鼓勵創新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動少;顯性內容多,隱性內容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等等。總之,重視傳授系統書本知識,忽視好奇心、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把我的幾點體會談一談,與大家共勉:

一、改革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師生關係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啓發,敢於發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揮。

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習慣養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我逐漸受了新的教學思想,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改革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課改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於教師爲中心的講解,但不利於以學生爲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爲此,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關於教學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問題是觀念的轉變問題。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我通過探索,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景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一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着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着獲取知識的愉悅。同時,在和諧誠懇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2023數學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篇3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爲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本教師的教本變爲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小朋友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着,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通過說一說,試一試,練一練,做一做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2023數學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篇4

近段時間,我們學校全體數學教師通過各種形式自己翻閱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了認真的研討與交流活動。通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標準(修訂稿)》強調“人人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理念能讓我認識到義務教育是“普及教育”,不同於“精英教育”。爲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並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尤其是那些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同樣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非岐視,要因材施教,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學習,達到相應的水平。同時,這種尊重客觀事實,認同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的理念,卸下了教師沉重的“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的思想負擔,鼓舞了教師的自信心,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容易看出,這裏的“人人”和“不同的人”是學數學的主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性格不同,所處環境也不同,因此造就的人格也不同,而現在大課堂式的教學並不能因人而異,不可能50個人就要設計出50種不同的教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有很強的掌控課堂的能力,對於課堂中出現的突發狀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雖然教學設計不能隨機應變,但是我們課堂上對於學生的表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狀況卻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對每一個學生我們都應做到公平對待,從他們的性格特點出發,使他們人人都受到應有的教育。

二、《標準(修訂稿)》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使我認識到《標準(修訂稿)》在本次數課程改革中的主導地位和《標準(修訂稿)》對教師教育教學行爲指導的權威性。在認真學習《標準(修訂稿)》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我們有根據教學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改編的權利,我們還可以對制定的考試命題提出質疑和建議。

三、《標準(修訂稿)》重新提及“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並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同時又肯定了“接受性學習”、啓發式教學以及教師的講授式教學。但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要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也就是說教學除了知識傳授之外,必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從整體上闡述數學教學過程的特徵,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四、《標準(修訂稿)》闡述了數學的定義,對於什麼是“數學”?將原來“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改爲“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恢復了它本質的數學定義,數學還是原來的數學。

五、《標準(修訂稿)》在“雙基”的基礎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對於問題解決能力方面,在原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六、研讀《標準(修訂稿)》後的疑問與困惑:數學思想是指人們對數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是從某些具體數學認識過程中提煉出的一些觀點,它揭示了數學發展中普遍的規律,它直接支配着數學的實踐活動,這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課標(修訂稿)》指出,把“雙基”改變“四基”,即改爲關於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我明顯能感覺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但是走進我們的教學,由於長期以來,許多老師數學教學只是單純的“解題教學”,只講步驟與結果,不去探尋來龍去脈。如計算教學中,雖然已經重視了算法的多樣化,但是卻忽視了算法多樣性背後的不變性——算法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

那麼,這麼多的數學思想方法,哪些是要在國小階段滲透的呢?什麼時候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呢?又該怎樣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呢?一系列的疑問與困惑使我無法思量。

2023數學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篇5

一、數學理念的提升

雖然從事教育工作已久,但面對當今的形式,時代要求我們不斷進步,吸取營養,爲祖國的教育事業能夠有突飛猛進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在這次學習中老師爲我們總結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這讓我在數學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集合思想、對應思想、符號化思想、化歸思想、類比思想、分類思想、統計思想、極限思想和模型化思想這麼多數學教學思想方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複雜和實效的。我正是缺少了這樣的一些理論基礎,使得在實際教學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老師關於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論述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教學,這也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尤其是公開教學中面臨的最爲頭疼的環節。除了教師自身要具備較高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外,更要汲取豐富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教學行爲的轉變

對於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這次培訓中我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麼些個後進生,教師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談何每天細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尤其是像我這樣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內心來說實在讓人堪憂。老師的講解爲我們在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鑑的方法。空談理論不切實際,屏棄理論也不合邏輯。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自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爲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緻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謂:量不在多,貴在精。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爲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爲有效的教學。

三、教研方法的更新

一直以來,校公開課的開展一直是我們進行教學教研的重要方法。通過培訓,不僅讓我對如何說課有了更爲深刻的理解,也讓我認識到在日常教學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轉變需求。我們應與時俱進,在開展學校公開教學評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有選擇性地加強課後說課及互相評課的實踐練習,更爲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爲我們展開更有效的教學打好基礎。

經過這次我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經過學習,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纔能有不斷的提升。我想只有經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新課程改革之花纔會開得更加燦爛,中華民族纔會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我願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探索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2023數學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篇6

國小數學的教學改進是教學研究的永恆課題,是常講常新的教研話題。我認爲教學改進的祕訣是兩個:吃透與教學經驗的有機融合,要堅持實事求是用實踐檢驗理論。讓教學改進發生在每節課上,落實在學生身上。如此才能在紛繁複雜的教育術語面前,在眼花繚亂的教學口號面前做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一是課標將核心素養深化入學科的育人目標,數學學科“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將11個國小階段和國中階段的9個關鍵詞細分到“三會”的字裏行間。

二是課標以核心素養爲導向深化了學習方式的改革,20xx年的新課標對於學習內容的評價,直接給出了教學評價建議和學業考試水平建議,特別是學業考試水平建議直接指出,要遵循課標要求,嚴格一標命題,規範命題管理,加強質量監測,明確考試是不能超過課標這個綱的,也就是學什麼你就考什麼。大家都有了方向,有了目標,依據新課標循序漸進就好。

我認爲最大的亮點是對‘雙減政策’最直接的呼應。20xx年老課標對於學生所學內容的表現如何評價?是這樣說的,每一學段的目標是該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要求,教師需要根據學習的進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要求。

通過這次新課標學習活動,我反思自己平日的教學活動,感到確實還有非常多不足的.地方。我只有多學習、多聽課、多對比、多反思,才能找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缺點、弱點,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從而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取長補短,爭取獲得更多的收穫,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