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21高中生讀《家》讀後感800字範文五篇

心得體會 閱讀(2.01W)
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2021高中生讀《家》讀後感800字範文四篇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2021高中生讀《家》讀後感800字範文五篇
  《家》讀後感800字範文高中(一)
 
  家,對於我們來說是幸福的象徵,溫暖的標誌。它給那些失落和悲觀的人帶來希望和光明。但是,在巴金先生的筆下,家失去了原有的溫馨,被封建禮教束縛着,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本書的世界。
 
  《家》描寫的是高公館的這個封建家庭,小說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着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爲了爭奪家產,陳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維護家族榮譽和高老太爺的招牌,耍盡了花招:他們先是鬧“鬼”,嚇死了老太爺;接着又鬧“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們很清楚是軍閥混戰,導致商場被毀,但卻硬逼覺新賠償股票的損失;還在老太爺屍骨未寒時大鬧分家。小說中塑造了覺慧、覺民、覺新這三個性格迥異的兄弟在爲自己的理想奮鬥:覺新處於長房長孫的位置,有着較強傳統觀念的人,爲了維護家庭,他凡事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處處表現出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性格特徵。他希望這個大家庭能和平共處,每一個人都生活好,因此他一方面遵從祖父意願,一方面又幫助覺民逃婚、覺慧離家;覺慧、覺民、琴三個受到新思想的影響的青年投身革命,用自己的筆去教化他人,傳播新思想。
 
  在那個社會黑暗的年代,有許多人遭到封建禮教迫害,覺新就是受它毒害的典型例子。他雖有一腔衝破舊禮教的熱血,但卻失敗既而沉淪了。因爲他受的毒害實在太深,在強大的勢力下他無可選擇,只能屈服。就因爲他服從,放棄了出國留學的夢想,割捨了自己的愛情,最後又礙於壓力致妻子慘死,這一切都表現出他的懦弱。
 
  相比覺新,我更欣賞覺慧,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大膽地與舊禮教抗爭,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接受新思想的洗禮。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抨擊舊社會,用自己的文章去影響更多的人。
 
  在這種社會中,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過着行屍走肉的生活,覺新就是代表之一。但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擁有新思想的人們,他們帶領人們走出了這個可怕的囚籠,一步步開導人們,就像主人公覺慧一樣,掙脫了牢籠,捨棄了自己從小長大的家,遠赴他鄉去尋找自己所追求的光明,他這份敢於追求新思想、敢於探索、敢愛敢恨的熱情與毅力值得我們學習。
 
  《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生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進行了極度諷刺,對那些在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的人們給予了無限同情,對那些爭取自由生活、新思想的人進行了大力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即使是在最陰暗的時候,也會有人去爭取自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時代的潮流。雖然在流經的途中,總會遇到艱難險阻,但,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和改變它的流向,因爲這種水流具有排山倒海之勢,可以輕易擊倒沿途的阻礙,朝着那的海洋流去。
 
  《家》讀後感800字範文高中(二)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巴金老先生寫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長大後閒來無事隨手還會翻翻這本書。
 
  《家》以嫺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衆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爲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慧應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衝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着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一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着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着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受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爲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爲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家》讀後感800字範文高中(三)
 
  初讀《家》時,我還是十來歲的毛頭小子,是仰慕巴金老人之名而選擇讀這一本以爲作者既是名家其著作自然深奧的書。然而,隨着手指的翻動,我居然“一路順暢”——原來,《家》竟然離我們這麼近,巴金用的是平淡的語言將一箇舊的家庭的崩潰,與青年一代追求革命事業的旅程娓娓道來,彷彿是用平凡的雙手在一個廢墟上一磚一瓦壘起一個美麗而雄偉的“家”,書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雖年代已不屬於我們這一代,但就因這神奇之筆,所有的人物便似仍在我們的眼前,每一件事,似乎纔剛剛過去。
 
  《家》讓我看到了三十年代中國“家”的現狀:流離失所、支離破碎!因此而爲“家”的“主人”或哭泣,或佩服,或喝彩,或祝福……《家》其實不是簡單的“高家”,而應是一個社會,巴金將社會濃縮於一個家中,通過“家”而將整個社會描繪得淋漓盡致。
 
  高覺新,讓我懂得了怎樣區別“家”的“大”與“小”。高覺新自以爲“井水不犯河水”,自己的事業必定風平浪靜,大可子承父業,創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然而,我進入“家”中,才知道高覺新的願望原來是這般的幼稚。在軍閥混戰、外敵入侵的亂世,他這種願望只能是可望不可及。巴金成“家”,便是對這種社會及造成這樣的社會的各種因素進行批判。同時促使讀者提升認識:有國纔有家,任何事情均離不開現實。當時,筆者對高覺新是感覺是:胸無大志——是的,好男兒應志在四方,胸懷大局!如此不思進取,不正是造成這樣的家、這樣的社會的人爲因素嗎?但之後細細想來,其有其的難處,畢竟,他是家中的長子長孫,高家需要他的“理智”——無疑,這是社會使然。因而恰恰缺少了對社會的責任感,顛倒了國與家的次序,未能做到先“大家”後“小家”。
 
  高老太爺,讓我理解了中國停步不前的原因和發展所必須的條件。高老太爺是一個慈祥的老人,他不想覺慧“出去”,目的是希望他平安,希望他“好好讀書”,出人頭地,爲高家光宗耀祖,不但自己忍辱負重,且以自己意志強加於人。
 
  高覺慧,是時代先進青年的縮影和代表,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認識到建設美好家園應具備的胸懷和態度。高覺慧,以其當時的家境,自然不愁食、住、穿,按現時標準,豐衣足食不在話下。其拼着性命所追求的,卻是一種自由,比豐衣足食更加高尚的自由。是的,家是生活的港灣,但當時的社會背景,不會也不可能讓你獨善其身。覺慧的“我們四川社會裏衛道的人太多了。他們的勢力很大……”便是對整個社會背景的高度概括和無奈嘆息,更是一個熱血青年對不公平社會不滿情緒的渲泄和鞭撻。同時表達了當時進步青年追求新社會、新生活的期盼和吶喊。或許,當時的覺慧開始只是想擁有一個簡單的家。但這樣的一個社會,擁有一個完整的家談何容易?於是,同所有熱血青年一樣,爲了國家而作出了最終實現自己理想的決定。“國破山河在”,只要一息尚存,便當奮鬥終身——巴金不正是親聞目睹時代的黑暗,而拿起自己的筆桿子作武器,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嗎?同時,又頌揚了革命青年爲革命毅然奮鬥的一種高尚精神。不甘爲人魚肉,而選擇了屬於自己的生活。《家》給每一位讀者應當是一種啓迪:家,需要大家共同建設!《家》中的年代造就了很多熱血青年,共同爲抵制外敵的入侵、開創中國新局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總而言之,巴金的《家》,讓筆者閱讀了一個時代,理解了“什麼樣的家”才能成爲“美滿的家”。但願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愛“家”之心人人皆有,讓家之魂永存,便是時代之福、社會之福!
 
  《家》讀後感800字範文高中(四)
 
  《家》這部書是以中國封建禮教下的大家庭爲背景,闡述了在那個時代的青年們如何被摧殘。
 
  巴金是以自己的大家庭爲背景完成這部小說的。在高家這個大家庭中,主要人物有高老爺子,他是整個家庭封建禮教的主人,也是整部小說悲劇的創造者。高覺新是高家的長孫,是一個擁有現代思想的進步青年,無奈卻因要繼承家庭,順承父輩的意思,而斷送了大好前程,成爲封建主義的奴隸,並在進步思想與封建思想中間夾縫求生。高覺慧是高覺新的同胞弟弟,他同樣是愛國的進步青年,他厭惡自己的家庭,並且支持自己的二哥覺民逃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時他也干預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膽的同丫頭鳴鳳談戀愛。或許這樣的事發生在現代是很正常的,但在那個時代的婚姻都是講究門當戶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便可看出高覺慧的確是一個用於衝出封建禮教的進步青年。
 
  當然,高覺慧是一個正面的例子,但在封建社會下,更多的是悲慘的例子。比如高覺新,他的婚事原本可以很順利,不想高覺新的繼母和梅的母親在牌桌上發生矛盾,於是梅的母親一氣之下就退了這門親事。而高老爺子居然用抓鬮的方式來決定覺新的婚事。而覺新的人生悲劇並沒有就此停止。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又遇到了他的初戀情人梅,覺新便在梅雨現任妻子瑞鈺之間非常矛盾,結果梅卻因爲覺新而含恨而終,而瑞鈺卻因難產而死,他縱有萬般無奈的怒火卻不敢發泄,這一切都因爲封建禮教與他自己的不反抗主義而造成的。
 
  覺慧並不像他大哥那樣軟弱,他決定挑戰象徵封建主義的爺爺,支持並幫助二哥覺新逃婚,並在他的撮合下,他的二哥覺民終於反抗成功並能夠與表姐琴在一起。他自己加入新青年的社團,與社團成員一起出版《新青年》這本雜誌來指責所謂的政府軍隊對學生與百姓們的傷害。儘管他們到處受到政府的打擊與排擠,還幾次被警告必須要停止出版,但他們並沒有停止與惡勢力的鬥爭。繼續想辦法出版《新青年》,但命運似乎也與覺慧開了一個玩笑,他的戀人鳴鳳要嫁給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爲妾,而鳴鳳因爲覺慧而不願嫁給別人爲妾。無奈之下選擇投河自殺。覺慧因爲鳴鳳的死,大受打擊,一氣之下決定離開這個令人窒息的封建家族。所幸的是在他的大哥和二哥的幫助之下,他離開這個家,走向一個新的天地,上海
 
  巴金以自己的形象創造這個人物覺慧,我非常喜歡他,有自己的思想,敢於創造機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象我們現代人一樣,有蓬勃的生命力。
 
  《家》讀後感800字範文高中(五)
 
  “家”,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幾個人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但是,我卻從巴金爺爺的筆下讀出了不一樣的情感,因爲這裏充滿了對封建統治的鬥爭精神。
 
  這部小說主要描寫了1920年冬至1921年夏末四川成都一個四世同堂的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官內部的故事。小說圍繞高家第三代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的戀愛婚姻展開情節,着重描寫了覺慧、覺民、琴等青年一代封建道者之間的不幸遭遇和命運。從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社會的矛盾,感受到鮮明的愛與恨。
 
  這部書中使人印象很深的人有很多,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覺民,覺慧兩兄弟。他們兩人同時受到“五四”運動新思潮的薰陶,但是他倆在美好理想鼓舞下,去迸發出青春的力量,他們富有反抗精神,敢於與舊勢力作不妥協鬥爭,覺民與姑媽的女兒琴相愛,可高老太爺卻讓他與封建遺老馮樂山的侄女許配給他,他堅決不答應,高老太爺一意孤行,強令覺民答應,覺民就決定逃婚,他可不像覺新一樣順從。後來,高老太爺因克安、克定目無家規,敗壞家風,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提出要見見覺民,這也就是原諒了覺民,覺民的抗婚行動得到勝利。
 
  而覺慧呢,則是他們家族中反封建態度最爲堅決的一個,他敢於公開反抗祖父,把高老太爺氣得上氣不接下氣。強要囚禁他,他也蔑視禁令,仍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他在外面瞞着家人蔘加某週報的工作,撰寫介紹新文化活動,抨擊制度舊思想,他能夠不顧家人的反對,同丫頭鳴鳳相愛,要她做高家三少奶奶,鳴鳳最終的慘苦使得他痛苦萬分,同時也使他的反封建禮教的意志更加堅定,他支持二哥覺民反抗舊家庭的精神,批判大哥覺新的無抵抗主義和作揖主義,希望覺新能夠早日醒悟,認清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我之所以特別欣賞這兩個人,不是他們的行爲,而是從他們的所做所爲中所顯現出來的精神,當今社會上有哪些人能夠具有他們身上的這種精神呢?我看恐怕不多吧!我們中國小生,家長讓幹什麼就必須幹什麼,所有的生活都是由家長來安排的,沒有一絲一毫的主觀,哪怕家長說錯了,也全盤接受,這樣怎麼能行?家長說錯了或是任務太重讓我們不能接受時,我們就要敢於向家長提出意見,敢於向覺民,覺慧兩兄弟學習,不能畏縮,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我就是我,我要做一個有個性的我,與衆不同的我,青春就要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