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高中生讀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800字範文大全

心得體會 閱讀(1.89W)
“長大是人必經的潰爛”。我們需要變得成熟,但這並不意味着要失去孩童般的純真。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高中生讀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800字範文大全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讀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800字範文大全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
 
  “幸福隔着玻璃,看似很美麗,卻無法觸及……”
 
  每每聽到這一句淡雅卻蘊含着無限的憂鬱與無奈的歌詞,總能顫動我內心深處的那根弦——幸福有多遠。難道我的指尖與它真的是無止境的平行線,隔着空間與時間,永遠是無解的交集麼?
 
  夜色拉開帷幕,絲絲墨一般的寒氣浸入膝頭,冷冷清清,酸酸澀澀,如疲憊的雙眼那忽明忽暗的星點,聚擠環着皎潔光輝的月亮媽媽身旁。夜,好寒!我把頭埋在媽媽的懷裏,感受着那由內至外的體溫,享受着她柔和的雙手撫順我被寒風撥起的不安分發絲。夜,是那麼的靜謐,讓我能聽見溫暖的私語,輕輕柔柔,舒服安恬,似可觸摸,又似難以明狀。
 
  雪白的粉筆尖隨着老師蒼勁的臂膀一跌一揚,摩擦着黑板,發出優美的曲調。敬愛的老師一個瀟灑轉身,一朵朵盛開在夜色中的白梅上了黑板,星星點點的粉筆灰在空中瀰漫,晨曦透過玻璃,輕揚飄然在老師的髮絲上。剎時,老師又像塵封已久卻又發出光輝的雕像,眼神裏穿越了古老文明,堅毅而溫和,就像秋葉在荻風中打着旋,踏着遒勁的舞曲,教室裏頓時溫暖起來,不單單是因爲陽光。
 
  夏,是個心緒不定的娃娃,剛剛還是安靜的他,頓時變了臉,如虎嘯龍吟般的狂風揭地而來。門窗劈啪,雨蓬呻吟,樹枝腰彎,落英狂亂。天空中黑雲壓近,剎時,風雲鉅變。一隻略帶黑斑之黑色蝴蝶跌入我的眼簾,在狂風的肆虐下顯得那麼蒼白無助。突然,另一隻蝴蝶緊緊相隨,不離不棄,似在保護着它。我耳畔的狂風還在嗖嗖,但好像不再寒冷……
 
  幸福在哪?幸福有多遠?回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終於明白了,幸福不在天上,不在遙遠的神話裏。幸福不是雪山上的一株梅,不是深海里的一片珊瑚,更不是雄峻山壁下的一棵孤草。幸福,它不在天涯,在生命中的每一瞬間,它是田裏沉甸甸的麥穗,我要做個麥田守望者,好好地享受人間的溫馨。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2
 
  守望本是一種難得的情懷,一種勇氣,一種姿勢,又飽含着一份期待。  
 
  然而,《麥田裏的守望者》卻將這份守望演繹到另一個極端——是叛逆,卻又有着一種混沌中的清醒與孤獨,乃至無助。當然,所說的是主人公霍爾頓,也是作者自己。因爲這世界總不缺乏一種“明白人”:自己洞察世事,卻以一種極端的偏執混沌浮游塵世,然自己也套上一件世俗的外衣,只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蹉跎。我想說的其實就是霍爾頓之類,以濁見清,以昏見明。然而霍爾頓本身又只是一個孩子,他必然有着對抗不合理現實世界的熱情,也必然有着自以爲是的偏激。也因此,此人物的設定就自然引起了讀者的兩種共鳴——其一,爲其反叛而嘆;其二,爲其幼稚而惜。爲構建悲劇,全書又在結尾設置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妹妹結束了霍爾頓漂泊之旅——這部不僅僅是肉體之旅的結束,更暗示着精神的迴歸,即迴歸世俗。看罷不禁一心悲涼——出世是東方文化所盼,而又是這樣一種心境卻在萌芽階段就在西方現代文明的浸淫中化爲死灰。  
 
  我無意於那些霍爾頓的模仿者,因爲他們的意識裏還未對霍爾頓有清晰完整的認識。但值得留意的是一些並未接觸過此書的青少年也在走着霍爾頓之路。不用多說就是所指是90後。誠然,當代中國的發展已不可避免的走到了當年美國那一步。中國的新一代也面臨着當年美國青年面對過的困惑。90後又將何去何從?  
 
  還是一片麥田,只不過位置已經跨越了一片太平洋。這裏,誰又在守望?  
 
  孤獨守望者的天堂——關於《麥田裏的守望者》  
 
  “不管怎麼樣,我老是想像一大羣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裏玩一種遊戲,有幾千個,旁邊沒人——我是說沒有歲數大一點兒的——只有我。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惟一真正想當的。”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3
 
  剛讀這本書時,很不適應書中的文字風格:語言粗俗,髒亂連篇,一副玩世不恭的嘴臉,文中到處充斥着“他媽的”、“混賬”、“ ”等詞。我暗想,看完這本書,我會不會也學會了髒話,在日常生活中拿來就用呢。還有,小說的名字《麥田裏的守望者》。一個對什麼都不慣甚至憎恨的少年,一個遊蕩在大都市裏的孩子,與麥田有什麼關係?直到最後他被妹妹問及將來想當什麼的時候我才真正明白。
 
  故事從主人公十六歲少年霍爾頓第四次被學校開除起筆,講述了他遊蕩紐約街頭的經過以及其複雜的心路歷程。
 
  這位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少年因爲厭惡學習,除了英文外沒有一門及格的中學生,終於被一所優秀的學校潘西中學開除了。這已是他第四次被學校開除,在學校把通知寄到他父母那之前,他並不打算提前回家,所以,他決定在星期三之前不回家。於是,他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抽菸,酗酒„„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他所看不慣的“假模假式的”僞君子。
 
  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他幾乎看不慣周圍發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離這個現實世界,到窮鄉僻壤去假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要真正這樣做,又是不可能的,結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這一輩子最痛恨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裏消磨時間;他厭惡沒有愛情的性關係,卻又糊里糊塗地叫來了妓女;他討厭虛榮庸俗的女友薩麗,卻又迷戀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與她胡搞。
 
  但是他對兩個人的感情是真摯的。一個是琴,她曾經的鄰居。她很想知道琴有沒有放假回家,卻又怕聽到琴的媽媽接電話後的盤問。而爲了看看最他疼愛的妹妹菲苾,他終於做出了最大膽的行動——冒着被父母發現的危險潛入家中。在作者的描述中,你可以發現所有的人都那麼“假模假樣”,但菲苾除外。這個漂亮可愛聰明的小女孩令讀者眼前一亮:真摯、善良、勇敢這些詞都不足以表達我
 
  對她的喜歡。霍爾頓深夜潛入家中探望妹妹時,父母突然回來了,她的擔心和機智令人感動;當接到霍爾頓的紙條,得知哥哥要隻身“去西部”時,她收拾好衣服拉着笨拙的手提箱要與哥哥一起走······看到這,我的眼睛都濡溼了!多麼好的妹妹!多麼純潔的心靈!她還是個孩子啊!菲苾不喜歡哥哥滿嘴的髒話,批評他“不喜歡正在發生的任何事情”,叫他“不要咒罵了”,問他將來當什麼,是和爸爸一樣當律師,還是想當科學家。在他的執着面前,霍爾頓一邊心煩意亂,一邊不得不逼迫自己想清楚他究竟喜歡什麼,他長大後想做什麼。 這時,他提到了一首詩,名叫《假如我在麥田裏遇到你》。他說“不管怎樣,我老是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着,要是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到這裏,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位表面上對一切都無所謂甚至嫌惡憎恨的少年,內心充滿了孤獨,在彷徨無助中竟能有如此美好的心願,不得不令人重新審視他了!他自己所經歷的不正是這樣一場遊戲嗎?他在狂奔,他不知道自己在往哪兒跑,他其實就快要到懸崖邊了,而此時,她的妹妹——老菲苾就是那麥田裏的守望者,她捉住他了!因爲,我們從下文得知:霍爾頓答應她妹妹他一定回家,他不會一個人去遙遠的西部,而且真的回家了!
 
  看到結尾,我意猶未盡。作爲一名教師,我們的學生又何嘗沒有霍爾頓這樣的苦悶與彷徨?他們表面上嘻嘻哈哈、對一切無所謂,內心又何嘗不是充滿了叛逆與孤獨?而我們,能不能做好麥田裏的守望者,捉住那些不知不覺跑向懸崖的孩子們?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4
 
  這是一本非常不適合我讀的一本小說,更確切的說很不適合我現在讀。因爲我既不是一個男孩子,尤其不是一個曾經判逆的男孩,也不是一個母親,尤其不是一個男孩的母親。沒心思去了解一個年輕男孩判逆的小插曲。但是我不否認這是一本好書。  
 
  小說裏的主人公已經換了好幾個學校,這次是因爲五科考試有四科不及格而被學校退學了。忘記說了,這次是國中。小說講的就是主人公在自己認爲家長應該知道消息的前三天所做的一些事情。短短的三天,哦不,確切的說應該是還不到兩天,作者就把這一天多的時間裏發生的事寫成了本小說,你可以想像有多麼細緻。其實也不到那麼細緻。或者你可以想像一下在這一天多的時間裏,對於一個不太聽話,稍有些叛逆的男孩來說都會發生什麼。  
 
  呵呵,以主人公的語氣就是離開了那所混賬學校後,他做了些混賬的事。對於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不想多說,總之是不太好的事情。如果非要我說些什麼的話,那我想在這裏多說一下主人公的妹妹。她太可愛了,可愛到主人公半夜沒地方可去的時候都情不自禁的偷跑回家看一下這個可愛的妹妹。可愛到主人公想離家出走都不得不想和她道個別。更是因爲這樣,在道別的時候沒想到她既然收拾了自己的行李準備和主人公一起出走。簡直太可愛了。當然主人公太愛這個妹妹了,所以他最後決定不離家出走了。  
 
  每個叛逆的孩子內心也都存在着純潔和善良的一面,就像主人公一樣,他最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看着一些小孩子在麥田裏玩。有時會提醒他們會有危險。  
 
  想想叛逆期是不是人人都會經歷呢?只是每個人對於這個時期的承受力,自制力都有所不同吧。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我想卻是隨機的,誰會知道當時會遇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呢?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不管是遇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內心的修養,或者說自身的意志也會決定了什麼樣的結果。如果在叛逆期前多和孩子分享一些所謂對他們有幫助的故事是不是會好點呢?人生的慢慢長路,我算是在叛逆的十字路口走過來了。回想我的那個時期,我好像還蠻聽話的,哈哈!但是有些事經歷了也並不是一件壞事,就要看能否以一個正解的心態走出來!算了,不說了,再說都比書搶眼了。這次可真成了讀後感了。再說一句,我真的不否人這是一本好書。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5
 
  這周我閱讀了美國作家JD.賽林格著的《麥田裏的守望者》。這部小說的主人公霍爾頓因五門功課中四門功課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但他又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回家,於是在外漂泊了兩個多星期。他原本打算到西部去,但因妹妹菲芘的跟隨而打消了這個主意。他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讓在麥田裏玩耍的孩子不要掉進懸崖裏去,但最終他大病一場後不得不回到學校繼續上課。大病也就意味着霍爾頓大徹大悟,意味着一個人的生活最終要與現實接軌,意味着我們叛逆是錯的。
 
  這部優秀的小說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其中的奧祕,其中出色的心理描寫使人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脈絡,以至於不會讓人感覺生澀難懂。在主人公的身上充滿了叛逆色彩,他打架鬥毆,抽菸,酗酒,逃課等等,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特徵,他厭惡學校,也厭惡學校學校的一切人物。他總是逃離現實生活而到自己理想的生活世界中去,卻一次又一次被打擊的失望彷徨,這些打擊又一次次提醒了她,現實和理想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的確是這樣,現實和理想存在的反差。你的理想往往是你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卻又夢寐以求渴望的東西。現實越糟糕,理想就越美好。而理想只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去實現。這部小說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樸素。但是對於他來說,卻是很難實現的。他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還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所以他不能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西部生活。小說最後作者認識到理想的不切實際,才乖乖回到了家,回到了學校。現實中的我們也是如此,和主人公霍爾頓一樣具有叛逆性。總想脫離社會規則去一個人,隨着自己的意願去生活。然而現實和理想之間存在着差距。連成年人也無法脫離社會一個人去獨自生活,何況是我們十幾歲的學生呢?
 
  我們沒有具備獨自生活的能力,所以當然不行。但也不要否認理想的存在,正因爲有了理想鼓勵我們,引導我們,我們才能更好的不斷髮展,不斷進步。
 
  理想和現實之間是有距離的。承認現實是我們實現理想的基礎,美好的理想是不斷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只有正確認識到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以現實爲基礎,以理想爲目標,腳踏實地的去做,我們才能不斷前進,實現自己偉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