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三篇《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2.22W)

醫生拋棄個人利益不管,患者病情在心間,病人空虛的靈魂,終於不再淚流滿面,那麼關於相關的讀書筆記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三篇《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範文

《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1

人得骨子裏總有一種嚮往未來的精神,即使在狂熱的年代,在顛簸的歲月裏,它依然花滿枝椏,儘管不在春天。我想,它應該叫“日瓦戈精神”,因爲它所具有的堅強,執着正是日瓦戈---這位蘇聯醫生最好的詮釋。

公尤里·日瓦戈是出於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的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

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戰地醫生,卻將遵循醫德,救死扶傷演繹得淋漓盡致。在戰爭面前,人的存在感很弱,生命就像草芥,在狂潮中沉浮。但在日瓦戈眼裏,在渺小的生命也必須要維護,曾經上過戰場的他,面對白軍的衝鋒,卻一直瞄準一棵枯樹射擊,博愛之心不言而喻。

誠然,命運不會因生命的渺小而放棄指引它前行,但挫折與失敗仍會不安分的掐絲,直至聚合與離散。日瓦戈的命運也亦如此。日瓦戈喪失雙親,寄居在舅舅好友家中,同託尼婭生活在一起。醫學專業畢業有同託尼婭結婚,只惜此時祖國已處於鉅變之時,沙皇俄國被推翻,蘇維埃成立,誰能料想,隨之而來的不是和平與希望,而是戰亂與饑荒。日瓦戈一家被迫遷往西伯利亞瓦雷金諾,在那裏他又被錯誤得抓去做奴隸,囚禁在游擊隊中。一年半以後他回到住處卻發現家人已流亡國外,家也沒有了。生活在動亂時期的他並沒有因生活的窘困而放棄所有的期盼。書中有一個片段令我印象深刻:日瓦戈在逃到孤僻的瓦雷金諾的日子裏,他每天堅持愉快地寫作。即使他一無處可逃,但每望到遠方茫茫的雪海,他就相信會有光明的未來。就這樣,他爲自己贏得了兩段可貴的愛情,他反對政黨的鬥爭,反對狂熱的革命,謀求安穩的生活與永恆的和平。

《雙城記》開篇有句話“那是一個最美好的時代,那是一個最糟糕的年代。”糟糕在每個人有必須在夾縫中徘徊,掙扎,美好在善與愛總在那一瞬間閃耀着人性的光芒。日瓦戈的一生雖然坎坷,迷茫,但百年之後重新擦拭那一顆心,它依然熱忱與鮮活。日瓦戈精神經歲月的洗禮,依然不御鉛華自生音。又想到另一位蘇聯作家筆下的保爾,在戰爭面前,保爾與日瓦戈一樣,想戰士一般秉持人性,肩負重任,爲祖國的和平奮鬥不息。

人是渺小的,但也是偉大的。有一種追尋未來的精神叫“日瓦戈精神”,有一種生命,即使脆弱,也會擲地有聲。

《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2

今天再談論《日瓦戈醫生》,顯然是撿了一個陳舊的話題,全然沒有了十多年前的轟動效應。我們大概不會忘記,當這部小說十幾年前在蘇聯文學的"迴歸熱"中終於同故土的親人見了面,並隨後在中國這塊古老的東方鄰邦裏再度掀起熱潮時,人們是以怎樣的目光驚詫於作品中所浸透的悖世之論,又是以怎樣的一種心情爲帕斯捷爾納克的不幸遭遇掬一把同情之淚的。如今,那種因猛然看到了神祕面紗被掀開後的一切而產生的狂喜、驚訝乃至困惑的心情都已隨着時光的流逝而煙消雲散了。倘若這部作品對於我們依舊魅力不減當年,那隻能是它的經典性的緣故了。

品讀《日瓦戈醫生》,可以發現,在其字裏行間浸透着強烈的批判意識。記得在十多年前的那場"《日瓦戈醫生》熱"中,許多人都在饒有興趣地反覆琢磨:這部小說究竟是否反對十月革命?帕斯捷爾納克對蘇聯近30年的歷史變遷到底持何種態度?一時間,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似乎也就決定了對該小說的不同的價值判斷。於是,一種頗滑稽的局面形成了:那些實在難以割捨對《日瓦戈醫生》這部傑作的青睞的人,只好千方百計地竭力否認作家心中存有哪怕半點兒對歷史與現實的否定性。當年評論家沃茲德維任斯基說:"無論日瓦戈,還是帕斯捷爾納克本人,都談不上是反對革命的人,談不上對抗革命"。他的說法恐怕體現了大多數喜愛這部作品的人的心態。

但是,筆者以爲,在這個問題上,似乎45年以前反對刊登這部小說的《新世界》雜誌那五名編委的感受更實在些。他們確確實實覺察出了蘊涵在小說中的對歷史和現實的批判。的確,《日瓦戈醫生》充滿了批判的鋒芒,正如一切我們時常津津樂道的那些西歐19世紀的名著、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傑作乃至後現代主義之作都充滿了對新興資本主義社會、工業化社會乃至後工業化社會的尖銳而深刻的批判與否定一樣,《日瓦戈醫生》也同樣閃爍着批判的鋒芒。倘若現在還把批判與否定的精神只賦予偉大的19世紀俄羅斯文學;倘若現在還以爲新生的蘇聯文學只能爲新生的蘇維埃社會獻上甜美的讚歌,那就未免太滑稽了。但是,雖然當年那五個編委嗅出了小說的批判味兒,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對小說的否定精神有正確的理解。

《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3

擁抱永無休止,一日長於百年。

帕斯捷爾納克曾在自己的詩裏面這樣說道。

從1905年革命、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最後到新經濟政策……《日瓦戈醫生》裏所涵蓋的這一切經過,都穿梭在歷史事件之間。而帕斯捷爾納克想要表達的東西也遠遠不止那麼一兩個,而是在向講述一個故事,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講,當我們聽完,如同穿越一般,因爲醫生的遭遇而嘆息,爲了醫生和拉拉的愛情唏噓不已,爲了冬妮婭而或同情,或感動,帕斯捷爾納克爲我們展開一張歷史藍圖時候,同時也給我們一個對於未來和愛情的期待,雖然表現的並不突出,但是我寧願相信這些都是對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希冀。

當醫生在最後捂着前胸踉踉蹌蹌地在悶熱的電車上離開人世,結束他這顛簸的一生,而拉拉在不遠處——可憐的的女人最後被送往了勞動營,可能從此就消失在了勞動營裏面。還有遠在天邊無法觸手的冬妮婭……全劇終,而回看醫生的一生,總是有着閃着光輝的地方——“但躲到瓦雷金諾去就意味着冬天鑽進荒山野嶺,沒有儲備的食品,沒有力量,沒有希望,瘋狂中的瘋狂。如果生活中除了瘋狂外咱們一無所有,那就讓咱們瘋狂一下吧!”

“靈魂因爲人類的苦難而受傷”。人類因爲苦難而變堅強,卻依然無法避免那些悲劇式的結尾。天各一方,似乎在最開始就已經有了預兆,書裏面我們可以發現在俄羅斯的那個年代,因爲戰爭革命而引發的個人命運的改變和個人在命運之中所遭遇的苦難,與我們所見到所聽聞的在中國的悲慘命運一樣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去低下頭沉默。而當你把書讀完,你會發現,雖然災難發生,全國都跟着倒黴,但是,我們在悲痛中卻依舊能看到那些閃着人性光輝的“日瓦戈醫生們”,爲了在那個年代生活下去,而爲自己爭取的自由和坦蕩,那種堅定的心情,坦率的目光,那個年代,物質已沒有用處,更多的是“靠着精神的力量”去努力支撐,而醫生就展示了這樣一種精神給我們,一個醫生倒下了,但是“醫生們”會重新站起來的!而日瓦戈醫生只是其中一個代表而已。

“這條路,我們世人,原都以爲沒有。在唯物的世界裏,也確實找不到。然而,藉着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因着他替代了我們的罪和過犯,叫我們在與死亡、恐懼、絕望、憂慮的爭戰中得勝。”

或許這就是俄羅斯人民中不可戰勝的靈魂,在戰爭中顯得十分耀眼。

突然想到了魯迅先生,想起了他的《傷逝》,想起了涓生和子君,想起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中已說過:“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後無路可走。”但是,即使無路可走,我們依舊會爲自己找到一條生存之路,正如魯迅先生之後也會自己說:“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不僅僅是他們的悲劇,更是這個時代的悲劇。個人的不幸也是這個國家的不幸民族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