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精選熱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1.64W)

多讀一些好書可以幫助我們開闊自身眼界,閱讀過後的讀後感也是相當重要的,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熱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熱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
精選熱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

有幸讀到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書很短,不敢說感觸深刻,可其中的脈脈溫情,卻也引人思躇良久。

先生的《我們仨》,早在一年前就已拜讀,再次翻開書頁細細品讀,仍是歡喜不已。《我們仨》一書,是在先生92歲時,先後失去女兒和丈夫後所著。書裏遍佈着溫暖的小趣味,從柴米油鹽一餐一飯,到字裏行間書信往來,無不透露着生活的智慧。字裏行間流露出哀而不傷、深厚而誠摯的感情,讓人十分觸動。

先生在書裏詳細描繪了她和丈夫錢鍾書以及女兒錢瑗的家庭故事,印象很深的一個片段便是錢鍾書從遠方回到上海,已經兩歲的小錢瑗不識得自己的爸爸,想趕走爸爸。錢鍾書調侃女兒道:“是我先認識你媽媽,還是你先認識?”沒想到小錢瑗一本正經得說:“自然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認識的。”記得當時看到這個片段的我,忍不住嗤笑,不愧是一家人,連脾性都大有相似之處。

想起小時候,父親也是從外地打工返家,和媽媽一起去接還在上幼兒園的我。幾年不見,父親還是老樣子,我卻一天天長大,記憶力卻沒有關於父親的任何記憶。我踢踏着步子走在卵石道上,一回頭髮現父親和母親正手拉着手濃情蜜意,不知怎地,頻頻回身去分開他倆的手,死活不讓他倆牽着手,至今仍覺哭笑不得。

先生的文筆樸實卻又華麗,帶着老人特有的不緊不慢的語調,記記錄她這漫長卻有趣的一生,就連在外人看來有些許古板的錢鍾書,在她的筆下也變成了頑皮的少年。寫剪活蝦的那一段,活蝦被先生用剪刀剪的直抽抽,慌慌張張地跑進客廳找錢鍾書,鍾書不緊不慢地說:“不要緊,以後這種事情我來做就好了。”先生大概也和我一樣感受到溫暖了吧。

兒時的我一直寄住在外婆家,外婆的腰不好,常看到外婆在廚房做飯時,累得扶着腰喘氣。外公以前從事木頭行業的,不忍外婆如此受累,某天搬了把凳子坐在庭院裏,一天不吃不喝,對着地上的木材忙碌,做了把高腳的椅子送給外婆。看着外婆臉上洋溢的`笑容,我也跟着被甜到憨。所謂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大抵如此吧。

王小波說,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而楊絳是幸運的,因爲有了錢鍾書的陪伴,所以他們的生活是有趣的。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楊先生讓我看到了一個家庭的溫暖與幸福,平凡生活里美好與繁瑣的事情交織,這纔是生活最好的模樣。

精選熱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

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

寥寥數行,讀後淒涼感油然而生。

《我們仨》是錢鍾書和楊絳的女兒錢媛在病牀上開始的,她只草草列了個內容清單,寫了五篇,就再也無法寫下去了,去世時六十一歲。錢鍾書在女兒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九八年歲末,離開老伴駕鶴西行。在處理好一些後事之後,九十二歲的楊絳於20xx年年底接過女兒的筆,記敘了他們仨相親相愛的一生。

平心而論,錢媛雖然是出身於書香門第,博覽羣書,卻大概因爲她是英語專業的緣故,中文文章寫得十分遜色,流水賬一般。作爲母親,楊絳對此也有遺憾,她在書中寫道:

“阿媛是我生平傑作,鍾書認爲‘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讀書種子’。她上高中背糞桶,大學下鄉下廠,畢業後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卻始終只是一粒種子,只發了一點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而同樣是平鋪直敘,楊絳文字的感染力要強得多,像一位老奶奶在歷數家珍,使讀者饒有興味,不嫌嘮叨。

精選熱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

放假好幾天了,一直忙着什麼,今天閒下來捧起了久違的書。可能是平常在學校形成的習慣,現在每每拿起書讀是就想寫點什麼。

今天天氣微風,不過陽光還是很好的,於是在陽光的照射下靜靜地讀了這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楊絳和丈夫錢鍾書,女兒錢圓之間的事情。事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鍾書的一次“開會,引起了妻子女兒的擔心,從而踏上了找夫之路。這條路主要是古驛道上。所有的感動也發生在踏上古驛道,走在古驛道上的相聚,相失。觸動我最深的就是在古驛道上相聚與相失。在他們一家人相聚時楊絳就流露了欣喜。由於所住之處的規矩,他們每次相聚的時間很短,可是這並沒有影響他們的交流與彼此間的關心。因爲女兒的工作有時僅剩楊絳自己每天去看望丈夫。每日的奔波每日的言談直到晚上好像也不能因爲距離而中斷。楊絳整日因爲思念女兒丈夫而編造夢,在她的每一個夢裏都好像因爲放心不下丈夫,靈魂出竅了一樣,奔波到丈夫所在之處,時刻留意丈夫的一舉一動,到了第二天作爲他們交流的話題,爲此女兒多次安慰母親,丈夫每次都是忠實的聆聽着,從不發表什麼言論,好像彼此能心神領會一樣。就這樣在他們古驛道上的相聚時,我總是因爲楊絳的奔波與講述的夢境而感動,深深地沉浸在他們那種親情中。

一開始在讀古驛道上的相失時我以爲是丈夫的又一次失去消息,直到後來才知道相失是指的女兒因爲病痛失去生命這件事。這件事的起因是女兒因爲心疼母親說:”自己舊疾,需要住院”而失去消息。母親因爲擔憂所以每每都在做着與女兒有關的夢。一開始是在夢裏找尋女兒的下落,當找下落後,楊絳就在夢裏“走到”女兒身旁照顧女兒,在夢裏她心疼女兒,夢醒後就把自己的夢傳遞給丈夫,也許是爲了獲取一絲絲的安慰吧,可是鍾書每次都是聆聽。儘管這樣楊絳始終奔波在夢與現實中,讓我真的沒辦法分清夢與現實。直到錢圓的逝去時婆家送信,那是我猜體會到一位母親因爲擔心女兒所做夢的真實性。我真的被那份親情感動的走不出故事。讀完這部分內容時我終於知道了"仨"是誰,也多次想象着穩重並沒有寫出來的他們之間的親情故事,暢想着他們日常的生活,總之我對楊絳一家充滿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