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精選優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1.21W)

讀一本好書可以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作者交流,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優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優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
精選優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

楊絳先生去世那天,記得所有媒體都在用《我們仨》送別她,溫情脈脈的說“我們仨終於又可以團聚了”。那是我所見過的很溫柔,祝願多於感傷的一次送別。

沒有翻開《我們仨》之前,竊以爲也會有大篇幅的對“死亡”哲學的討論,就像陳希米的《讓“死”活下去》一般在懷念史鐵生中聊聊死亡。可是讀了之後才發現,真正拿到明面上來提及(還不是談論)死亡,不過是書的最後兩段,才真正敘述錢媛和錢鍾書兩人的逝去。沒有感傷、恐懼死亡,沒有熱切期盼我們仨重新相聚的那天,有的只是細水長流的生活瑣事,一點一滴。想起思想史課上談宗教,討論中國老人爲什麼都那麼恐懼死亡。死後一無所有,一了百了,不復存在,這纔是可怕的地方。可是,如果就像《我們仨》這般,我們只是失散了。他們走了,我又回到了旅館。“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他們走後,家又變成了旅館。我還在和以前我們分散時那般,淡然生活,濃濃思念,尋覓歸途,總有相見的那刻,總會再次找到我們的家。這般考量下,死亡又怎會冰涼的可怕?

還沒有看《尋夢環遊記》,很適合一起看,瞭解墨西哥的亡靈節爲什麼可以是一個歡歌樂舞的日子。然後應該會更明白爲什麼中國老人最怕死亡。

精選優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

讀楊絳的《我們仨》,真的是一種享受,我是個平凡的人,看着他們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也是真的體會到生活對任何人都是一貫殘忍的。

錢鍾書夫婦的低調和博學讓我衷情,而錢老的幽默和楊老的平和更是讓人生敬,一本書反反覆覆看了幾遍,可是我卻無法說出我的感受,他們面對困苦時的平靜,面對榮譽時的低調,爲人處事只求無悔於心,錢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們一家人始終是樂觀的,無真是於平凡中顯出不平凡。對中國這個著名的家庭的親情故事,面對他們的溫暖與歡樂,滄桑與憂傷,面對書中簡單而樸白的文字,任何的評價都屬多餘,那種罕見的真情和達觀,在作者那裏是一種淡定自然,在讀者那裏卻常常禁不住潸然淚下。生活在回憶中的楊絳先生,可謂得了漢語的精髓,入了是讓,人既心往之,又感慨萬千。

楊絳先生的文筆真的很優美寧靜,平凡家事國家大事從容而談,面對別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絲的恨,只是泰然處之。而前面兩節,三人走失在古驛道,採用虛實相間的手法,經夢起至夢醒,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娶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卻給了楊絳先生最好的回憶。從照片上看,楊絳不算漂亮,老年後,發現他們是如此得有夫妻相,般配,簡單地從楊絳散文中知道,他們家也曾處世交,於是結成親家,不管當時是否以愛情爲基礎,這幾十年的風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愛情是個什麼東西,終將被習慣於依靠代替,爲他們的幸福所折服,不管經歷了多少的苦。

很喜歡楊絳先生在書末說的那段話: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纔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這段話,飽含着人生以及歲月所帶來的真諦,頗有一種無奈嘆息之感。

精選優秀關於《我們仨》讀後感範文

注意到楊絳先生是從微博上流傳甚廣的那篇《一百歲感言》開始的,一開始很好奇爲什麼要稱呼一位女子爲先生,細細探究之後才知是先生是一種尊稱,我想應該跟我們現在叫的老師是一個意思吧。

在買這本《我們仨》之前還買了一本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這本書前半部分有寫一些關於鬼神的事情,我看到一半覺得太滲人便跳着看了下去。《走到》對我來說比較沉重,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纔會去翻看,我看書總是希望能從其中獲得能量,沒用的書我是不看的。

這幾日清閒得要命,遂在網上翻到這本書《我們仨》,之前也看到這本書,但是沒買,可想而知我是個多麼受心情影響的人。

《我們仨》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叫我們倆老了,第二部叫我們仨失散了。第一部跟第二部講的是亦真亦假的夢,楊絳先生在古驛道上小心翼翼的走着,每天去到鍾書船上陪伴他,太陽落到船頭便要起身回客棧。楊絳先生的“萬里長夢”終於在兩年之後做完了。第三部分叫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個部分詳細記述了楊絳先生同鍾書從結婚到阿瑗(女兒)、鍾書相繼去世的漫漫長路。

我想大家都熟知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可是我沒有想到的是原來這些在我們看來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們有也着坎坷的一生。不過我覺得這一家雖然經歷了那麼多風風雨雨,但是他們是幸福的,因爲他們總是一家人,和和氣氣的一家人。他們都喜歡讀書,都熱愛工作,都實現了自我的價值。他們不追求名利,一生活的踏踏實實,我不曾感到他們覺得自己不幸。我很羨慕這樣的家庭相處方式。

楊降先生多次在書中說鍾書是一個不願與人爭辯、能忍耐的人,書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平靜的語氣述說了鍾書以前受到的不公與委屈。這些都是楊絳先生在用自己的方式護衛她的愛人。提及往日的委屈與不公,楊絳先生並未有半字惡語或辯解,她只是細細的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並未加任何解釋,我想也許她是覺得公道自在人心吧。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人還是人。

人生在世就得這樣活着,實現自我價值,擁有溫暖和諧的家庭,不與世爭,平淡一生。